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成也司馬,亡也司馬,三國滅一國的魏國名將,權謀智商為零

在三國魏、蜀、吳鼎立時期, 始終魏國是老大, 蜀國是最弱。 吳國在兩國之間左右逢源, 到了後期, 魏主曹叡重用軍師司馬懿, 蜀國的丞相諸葛亮殫精竭慮的六出祁山, 都在司馬懿的軟磨硬耗的軍事指導思想下, 阻擋住了諸葛亮克復中原的步伐, 同時隨著諸葛亮在五丈原勞累而死, 蜀國軍隊無奈返回川蜀之地。

蜀主劉禪自相父諸葛亮死後, 荒廢朝政, 重用宦官黃皓, 整天走鷹鬥狗, 荒淫無道, 加之蜀國人才凋敝, 除了薑維外, 幾乎沒有得力的幹將可用。 以至於留下“蜀中無大將, 廖化做先鋒”的譏笑之言。 可見蜀國也確實到了氣數已盡的時候了。 而此時北方的魏國卻在積極積蓄力量, 謀求全國的統一, 時機成熟後, 儘管蜀國擁有蜀道難, 難於上青天的天險, 但依然無法阻擋魏國大軍的步伐, 蜀國是第一個被滅的國家, 而滅蜀的就是名將鄧艾。

說起鄧艾,

許多人對他可能並不陌生, 有滅蜀的功勞在, 想低調都難。 如此一個牛人, 唯一缺憾是個結巴, 有個成語叫“期期艾艾”, 這個成語就是說兩個結巴的故事, 期期是指漢朝時劉邦的丞相周昌, 劉邦欲立小兒子劉如意, 劉邦問周昌的意見, 周昌一聽不同意, 一著急就結巴, 說:臣期期不奉昭……。

艾艾也是這樣的故事:艾有口吃, 每次說話提到自己時老是“艾、艾”連呼, 司馬昭故意戲弄他, 便問:“你老是‘艾、艾’, 究竟有幾個“艾”啊?”鄧艾回答:所謂“鳳兮鳳兮”, 還是只有一鳳而已。 ”鄧艾由於有生理毛病, 被許多人嘲笑, 在基層幹了十幾年都沒有得到升遷和重用, 直到他碰到一個人, 人生的命運才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這個人就是司馬懿。

鄧艾出生在現在河南新野, 從小家境貧寒, 但是卻胸懷大志, 鄧艾本來叫鄧範, 結果因為與家族的人同名, 所以改成了鄧艾。 鄧艾小時候勤奮好學, 雖然口吃, 但是卻很有才華, 因此被舉薦為典農都尉學士, 卻因為口吃而被認為不適合此職, 便指派他去擔任看守稻草的小吏。

鄧艾很喜歡軍事, 每見到高山大川, 都要去勘察地形, 演練軍事, 或許這就是他後來能夠行軍打仗的基礎。 鄧艾雖然有才能, 但始終沒有得到重用, 在基層幹了二十多年才當上了典農功曹。 管理屯田。

歷朝歷代都把農業生產放在第一位, 而就是這個典農功曹,

讓他有了去洛陽彙報工作的機會, 在洛陽偶遇司馬懿, 不得不說司馬懿慧眼識英才, 馬上就看出鄧艾是人才, 於是徵召他做太尉府掾屬。

後來魏國要在東南一帶屯田, 讓鄧艾前去視察, 通過實地勘察, 鄧艾提出對屯田的重要建議, 受到司馬懿的認可, 於是鄧艾便著《濟河論》詳細闡述自己的觀點。

司馬懿看後非常滿意, 並任用鄧艾在淮南、淮北屯田, 幾年之後, 淮南淮北就呈現了繁榮富庶的景象, 而魏國東南的防禦力量也大大加強, 在進攻江南, 糧食可以就地供應, 大大縮短了補給線。

鄧艾每到一處就搞屯田, 讓魏國的糧食儲備得到了加強, 同時他的軍事才能也得到展現, 鄧艾兩次抵擋蜀國大將的進攻, 穩定了魏國的防線。

真正讓鄧艾揚名的還是滅蜀之戰,鄧艾趁鐘會與薑維對峙期間,率領精銳從陰平小路翻越天險,攻入蜀都成都,劉禪投降,蜀國滅亡。

這是鄧艾人生的最高點,但也是人生的轉捩點,鄧艾滅蜀以後,也可能是為了穩定當時的蜀國國內形式,沒請示司馬昭,私自拜劉禪為驃騎將軍,恢復蜀國官員的官職,這讓司馬昭很不滿,而鐘會也因為鄧艾搶了他的功勞而不滿,於是誣告鄧艾謀反,此時的司馬昭對鄧艾也產生了猜忌,於是命令鐘會押解鄧艾回洛陽,結果鐘會先謀反被殺,而鄧艾被參與誣陷的衛瓘殺死,妻子和孫子被發配到西域。一代名將就這樣被冤殺,可見廣有軍事能力沒有政治頭腦是多麼的可悲啊!

真正讓鄧艾揚名的還是滅蜀之戰,鄧艾趁鐘會與薑維對峙期間,率領精銳從陰平小路翻越天險,攻入蜀都成都,劉禪投降,蜀國滅亡。

這是鄧艾人生的最高點,但也是人生的轉捩點,鄧艾滅蜀以後,也可能是為了穩定當時的蜀國國內形式,沒請示司馬昭,私自拜劉禪為驃騎將軍,恢復蜀國官員的官職,這讓司馬昭很不滿,而鐘會也因為鄧艾搶了他的功勞而不滿,於是誣告鄧艾謀反,此時的司馬昭對鄧艾也產生了猜忌,於是命令鐘會押解鄧艾回洛陽,結果鐘會先謀反被殺,而鄧艾被參與誣陷的衛瓘殺死,妻子和孫子被發配到西域。一代名將就這樣被冤殺,可見廣有軍事能力沒有政治頭腦是多麼的可悲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