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盤點各種罕見奇葩貨幣,不同年代人們童年都玩什麼?

盤點各種罕見奇葩貨幣

天下之大無奇不有, 這個世界上, 真有一些奇葩的貨幣在一段時間內流通過或還在流通, 有些可以吃, 有些還很巨大, 實屬罕見, 一起來看:

1、木質鈔票

木質鈔票曾在德國流通過, 殘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戰讓德國經濟陷入困境。

當地政府紛紛印製應急貨幣以充當當地的支付工具, 木頭、鋁箔、絲麻甚至於撲克牌均成為印製鈔票的材料。 直到德國國家銀行恢復生機才宣告結束。

木質鈔票

2、萊石

萊石是一個中央帶洞的石灰石盤, 直徑可達到3.65米, 重量達8噸, 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無法放進口袋裡的貨幣。

萊石是一個中央帶洞的石灰石盤

作為一種貨幣, 萊石並不像其它貨幣一樣在市場上流通, 而是老老實實地呆在某一個地方, 只是主人發生了變化。

一旦運至指定位置, 這些石頭便不再被移動, 但島上的每一個人都知道它們的主人是誰。 萊石所有權的轉讓會在一場公共儀式上進行。

3、死刑美元

美元是世界上最為穩定的貨幣之一, 在美元升值前, 政府必須採取措施打擊偽鈔製造行為, 在殖民地首先開始製造偽鈔時, 印製過程非常簡單, 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個是存在大量印刷機,

二是當時的美元防偽技術不高, 三是沒有制定足夠的措施打擊制偽行為。

如何打擊偽鈔呢?答案很簡單, 即在紙幣上印上‘制偽乃死罪’字樣。

死刑美元

4、可以吃的貨幣

中世紀, 鹽是撒哈拉沙漠地區的主要貨幣, 曾經被廣泛用於整個東非。

可以吃的貨幣

人們用舌頭舔一下鹽塊以確定其真實性, 而後再將鹽塊切成小塊進行交易。

可食用貨幣家族還包括Reng、可哥豆、帕爾馬乾酪等, Reng是用椰子纖維包裹的紗球狀薑黃, 可哥豆曾被廣泛用於墨西哥和中美洲, 帕爾馬乾酪曾被義大利用作貨幣以及銀行抵押品。

5、無臉紙幣

蒙博托於1965年至1997年期間曾擔任剛果民主共和國總統, 他通過政變上臺, 在第一次剛果戰爭中被推翻。

在蒙博托執政期間曾經發行過印有自己頭像的20000面值薩伊紙幣, 在1997年推翻約瑟夫·蒙博托的極權政府之後, 新政府便陷入現金短缺困境, 直到他們設計並發行新貨幣。

為了解決現金短缺問題, 新政府將目光投向舊政權發行的大量2萬面額的薩伊。 作為一種節約的做法, 他們將紙幣上蒙博托頭像的面部扣去。

無臉紙幣

6、松鼠皮貨幣

在中世紀的俄國,松鼠皮成為一種常見的流通貨幣,除了松鼠皮外,動物的鼻子、爪子、耳朵都曾扮演貨幣角色。

松鼠皮貨幣

讓松鼠皮充當貨幣可能會帶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好處:在黑死病肆虐時期,俄國也像其它地區一樣遭受沉重打擊。讓松鼠皮充當貨幣可能減少攜帶病毒的寄生蟲數量。

7、10的21次方

這個面額的鈔票算下來估計要1000000000000000000000這麼多!1946年,匈牙利陷入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通貨膨脹泥潭。

當時,匈牙利政府發行了面額創造世界紀錄的辨戈(辨戈為匈牙利從前的貨幣單位),最大面額達到驚人的10的21次方。

如果兌換成美元,如此驚人面額的辨戈也不過20美分左右。這麼多0白搭了!

10的21次方

8、母牛頭蓋骨貨幣

還好,不是人類的頭蓋骨,而是母牛的。

母牛頭蓋骨貨幣

在印度的東北部有些偏遠的省份,比如阿薩姆省的某些氏族,至今還在使用母牛的頭蓋骨作為貨幣。

現代家庭有些喜歡在牆壁上掛牛羊頭骨的,似乎也挺好看。

9、貝幣

根據中國出土的甲骨文記載,在商代的時候,商王和貴族就經常以貝殼賞賜給臣下僚屬,貝殼並不僅僅在商代使用,一直到西周時代也大量使用。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天然貝殼漸漸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故在當時又出現了許多仿製貝幣,有石貝、骨貝、蚌貝、綠松貝等。

在商代的時候,商王和貴族就經常以貝殼賞賜給臣下僚屬

到了青銅器時代之後,由於青銅冶煉技術的發展,又出現了仿海貝形式的銅質貨幣——青銅貝,這也成為我國最早的金屬貨幣。

仿海貝形式的銅質貨幣——青銅貝

在古代亞洲,除中國用貝殼外,今日之印度、斯里蘭卡、孟加拉、東南亞區域,都有使用貝殼的歷史;當現在的巴布亞紐幾內亞引進“世界先進技術”開始印刷紙幣的時候,他們的錢幣上就是豬頭和貝殼的圖案,而且他們的紙幣名稱叫做“基納”,就是“大貝殼”的意思。

10、豬狗牙幣

在瓦努阿圖,當地居民有著長期把豬牙和狗牙當錢使的傳統。狗牙相當於硬幣,一個狗牙可以換50個鳳梨、或者100個椰子;而豬牙則相當於“整鈔”,根據牙的品質不同,一顆豬牙可以換幾個甚至十幾個狗牙,要娶新娘就需要幾百顆狗牙做聘禮。

其最貴重的是豬獠牙,以獠牙彎度的大小確定其價值。

豬狗牙幣

對豬牙幣的估值: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越彎越好,彎成圓弧狀、甚至彎曲盤旋好幾圈,就簡直價值連城了,該國國旗國徽上的豬牙,就是彎成一個大圓形。

該國國旗國徽上的豬牙形狀

那當地人怎麼養豬的呢?他們把小豬崽養到一歲大,就動手拔掉它的上犬齒,這樣它的下犬齒就會自然而然長成彎曲的形狀,如果運氣好,甚至可以彎成三道圓圈。

小編感歎: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養豬致富”啊!!!

不同年代人們童年都玩了些什麼呢

每到六一兒童節了,不免讓人懷念過去。看看現在的孩子真是幸福,物質豐富,回想過去自己的童年時光雖然物質並沒現在孩子豐富,但也有自己獨特的玩法,有成群的小夥伴,一樣很幸福。那麼早於我們的70、60、50年代人們的童年是怎樣的呢?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盤點一下看看不同年代人們童年都玩了些什麼。

50後:苦澀中的樂趣格外難忘

出生在50年代的人,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批少年兒童。男孩子們會聚在一起玩“鬥雞”,分成兩隊,找塊空地,“戰鬥”就開始。所謂“鬥雞”,又叫“鬥拐”,就是一腿獨立,另一條腿盤屈胯前,雙手或單手握腳,膝蓋向前突出以攻擊對方,先失去平衡或雙腳落地的一方為輸。女孩子們喜歡拿針線活當平時的樂趣,秀秀花,繡枕巾、繡手帕、繡門簾什麼的,圖的也是好玩。

60後:一根鐵環圈起來的友誼

那時候,有一項玩具,也可以說是體育運動,風靡了大街小巷,那就是——滾鐵環。滾鐵環就是用扁鐵或鋼筋彎成一個直徑約40釐米的圓圈,或是直接找一個桶箍,另用鋼筋做一支有彎鉤的把手就行。操作時,用鐵鉤推動鐵環向前滾動,以鐵鉤控制其方向,可直走、拐彎。別看小小鐵環,滾起來還是很靠技術很耗體力的,這也是為什麼那時候的小夥伴們都比現在的小孩體質要好的原因。

70後:無法釋懷的鐵皮玩具情結

小姑娘們玩跳房子、丟沙包、踢毽子,小漢子們趴在地上玩彈珠、摔泥巴、打彈弓,聽起來野蠻,但也是簡單中透著歡樂。除了這些“土”玩法之外,那時候最熱門的玩具要屬鐵皮玩具了,一般的市場上都能買到的鐵皮制的發條小玩意,小青蛙啦、大公雞啦,也有小汽車、小火車之類。這裡面要屬鐵皮小青蛙最“大眾臉”了,這個上滿發條就向前猛蹦的傢伙可是能勾起不少70後無法釋懷的鐵皮玩具情結哦。

80後:電子的遊戲,移動的遊戲

相比起50後、60後、70後,80後的童年簡直泡在了蜜罐裡,那些繼承來的遊戲在小夥伴們中間熱度不減,比如跳皮筋、丟沙包、彈珠啥的,一種叫洋畫的東西開始風靡,看誰能把這些花花綠綠的小紙牌拍翻,誰就能贏得更多。那個時候,能一手捏上一大打洋畫可是相當牛氣的。如果你也是80後,說起小霸王學習機、電子遊戲機,你一定眼睛一亮,它們一定佔據了不少你學習之外的遊戲時間。什麼“魂鬥羅”、“超級瑪麗”,一定是你如數家珍的電子啟蒙遊戲。我堵10張洋畫,你一定還記得怎麼給魂鬥羅調出30條命。

90後:電子遊戲高級到另一個維度

到了90後,可以玩的東西就更高級了,每家每戶也開始普及電腦,電腦遊戲把課餘時間的品質提升到了另一個維度,那種新鮮勁兒也讓不少小夥伴沉迷于此,也是一些家長和老師不願意看到的。和愛玩電腦遊戲的男孩子們比起來,90後小女孩們最愛的可能要算芭比娃娃了,把娃娃穿成小小的自己,不知道有多少未來的時裝大師們是從給芭比娃娃設計衣服開始的呢?

00後:大人玩啥我玩啥我比大人更會玩

00後小盆友們的生活還需要贅述嗎?iPhone、iPad、各種平板電腦成了他們最好的玩具,玩得比大人溜,玩得比大人們利索,只是不知道他們會不會羡慕幾十年前的那些瘋耍在一起的小朋友們呢?

你們的童年的還有什麼有趣的玩法?可以在評論區和大家分享

無臉紙幣

6、松鼠皮貨幣

在中世紀的俄國,松鼠皮成為一種常見的流通貨幣,除了松鼠皮外,動物的鼻子、爪子、耳朵都曾扮演貨幣角色。

松鼠皮貨幣

讓松鼠皮充當貨幣可能會帶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好處:在黑死病肆虐時期,俄國也像其它地區一樣遭受沉重打擊。讓松鼠皮充當貨幣可能減少攜帶病毒的寄生蟲數量。

7、10的21次方

這個面額的鈔票算下來估計要1000000000000000000000這麼多!1946年,匈牙利陷入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通貨膨脹泥潭。

當時,匈牙利政府發行了面額創造世界紀錄的辨戈(辨戈為匈牙利從前的貨幣單位),最大面額達到驚人的10的21次方。

如果兌換成美元,如此驚人面額的辨戈也不過20美分左右。這麼多0白搭了!

10的21次方

8、母牛頭蓋骨貨幣

還好,不是人類的頭蓋骨,而是母牛的。

母牛頭蓋骨貨幣

在印度的東北部有些偏遠的省份,比如阿薩姆省的某些氏族,至今還在使用母牛的頭蓋骨作為貨幣。

現代家庭有些喜歡在牆壁上掛牛羊頭骨的,似乎也挺好看。

9、貝幣

根據中國出土的甲骨文記載,在商代的時候,商王和貴族就經常以貝殼賞賜給臣下僚屬,貝殼並不僅僅在商代使用,一直到西周時代也大量使用。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天然貝殼漸漸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故在當時又出現了許多仿製貝幣,有石貝、骨貝、蚌貝、綠松貝等。

在商代的時候,商王和貴族就經常以貝殼賞賜給臣下僚屬

到了青銅器時代之後,由於青銅冶煉技術的發展,又出現了仿海貝形式的銅質貨幣——青銅貝,這也成為我國最早的金屬貨幣。

仿海貝形式的銅質貨幣——青銅貝

在古代亞洲,除中國用貝殼外,今日之印度、斯里蘭卡、孟加拉、東南亞區域,都有使用貝殼的歷史;當現在的巴布亞紐幾內亞引進“世界先進技術”開始印刷紙幣的時候,他們的錢幣上就是豬頭和貝殼的圖案,而且他們的紙幣名稱叫做“基納”,就是“大貝殼”的意思。

10、豬狗牙幣

在瓦努阿圖,當地居民有著長期把豬牙和狗牙當錢使的傳統。狗牙相當於硬幣,一個狗牙可以換50個鳳梨、或者100個椰子;而豬牙則相當於“整鈔”,根據牙的品質不同,一顆豬牙可以換幾個甚至十幾個狗牙,要娶新娘就需要幾百顆狗牙做聘禮。

其最貴重的是豬獠牙,以獠牙彎度的大小確定其價值。

豬狗牙幣

對豬牙幣的估值: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越彎越好,彎成圓弧狀、甚至彎曲盤旋好幾圈,就簡直價值連城了,該國國旗國徽上的豬牙,就是彎成一個大圓形。

該國國旗國徽上的豬牙形狀

那當地人怎麼養豬的呢?他們把小豬崽養到一歲大,就動手拔掉它的上犬齒,這樣它的下犬齒就會自然而然長成彎曲的形狀,如果運氣好,甚至可以彎成三道圓圈。

小編感歎: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養豬致富”啊!!!

不同年代人們童年都玩了些什麼呢

每到六一兒童節了,不免讓人懷念過去。看看現在的孩子真是幸福,物質豐富,回想過去自己的童年時光雖然物質並沒現在孩子豐富,但也有自己獨特的玩法,有成群的小夥伴,一樣很幸福。那麼早於我們的70、60、50年代人們的童年是怎樣的呢?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盤點一下看看不同年代人們童年都玩了些什麼。

50後:苦澀中的樂趣格外難忘

出生在50年代的人,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批少年兒童。男孩子們會聚在一起玩“鬥雞”,分成兩隊,找塊空地,“戰鬥”就開始。所謂“鬥雞”,又叫“鬥拐”,就是一腿獨立,另一條腿盤屈胯前,雙手或單手握腳,膝蓋向前突出以攻擊對方,先失去平衡或雙腳落地的一方為輸。女孩子們喜歡拿針線活當平時的樂趣,秀秀花,繡枕巾、繡手帕、繡門簾什麼的,圖的也是好玩。

60後:一根鐵環圈起來的友誼

那時候,有一項玩具,也可以說是體育運動,風靡了大街小巷,那就是——滾鐵環。滾鐵環就是用扁鐵或鋼筋彎成一個直徑約40釐米的圓圈,或是直接找一個桶箍,另用鋼筋做一支有彎鉤的把手就行。操作時,用鐵鉤推動鐵環向前滾動,以鐵鉤控制其方向,可直走、拐彎。別看小小鐵環,滾起來還是很靠技術很耗體力的,這也是為什麼那時候的小夥伴們都比現在的小孩體質要好的原因。

70後:無法釋懷的鐵皮玩具情結

小姑娘們玩跳房子、丟沙包、踢毽子,小漢子們趴在地上玩彈珠、摔泥巴、打彈弓,聽起來野蠻,但也是簡單中透著歡樂。除了這些“土”玩法之外,那時候最熱門的玩具要屬鐵皮玩具了,一般的市場上都能買到的鐵皮制的發條小玩意,小青蛙啦、大公雞啦,也有小汽車、小火車之類。這裡面要屬鐵皮小青蛙最“大眾臉”了,這個上滿發條就向前猛蹦的傢伙可是能勾起不少70後無法釋懷的鐵皮玩具情結哦。

80後:電子的遊戲,移動的遊戲

相比起50後、60後、70後,80後的童年簡直泡在了蜜罐裡,那些繼承來的遊戲在小夥伴們中間熱度不減,比如跳皮筋、丟沙包、彈珠啥的,一種叫洋畫的東西開始風靡,看誰能把這些花花綠綠的小紙牌拍翻,誰就能贏得更多。那個時候,能一手捏上一大打洋畫可是相當牛氣的。如果你也是80後,說起小霸王學習機、電子遊戲機,你一定眼睛一亮,它們一定佔據了不少你學習之外的遊戲時間。什麼“魂鬥羅”、“超級瑪麗”,一定是你如數家珍的電子啟蒙遊戲。我堵10張洋畫,你一定還記得怎麼給魂鬥羅調出30條命。

90後:電子遊戲高級到另一個維度

到了90後,可以玩的東西就更高級了,每家每戶也開始普及電腦,電腦遊戲把課餘時間的品質提升到了另一個維度,那種新鮮勁兒也讓不少小夥伴沉迷于此,也是一些家長和老師不願意看到的。和愛玩電腦遊戲的男孩子們比起來,90後小女孩們最愛的可能要算芭比娃娃了,把娃娃穿成小小的自己,不知道有多少未來的時裝大師們是從給芭比娃娃設計衣服開始的呢?

00後:大人玩啥我玩啥我比大人更會玩

00後小盆友們的生活還需要贅述嗎?iPhone、iPad、各種平板電腦成了他們最好的玩具,玩得比大人溜,玩得比大人們利索,只是不知道他們會不會羡慕幾十年前的那些瘋耍在一起的小朋友們呢?

你們的童年的還有什麼有趣的玩法?可以在評論區和大家分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