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美《未來海軍》白皮書呼籲更快地建造更多艦艇

美國海軍作戰部長約翰•理查森2017年5月17日簽發《未來海軍》白皮書,共9頁。 該白皮書主要從當前安全環境、海軍的回應舉措、美國未來海軍構成以及如何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4個方面進行闡述。

白皮書稱,美國海軍及其他相關機構在過去1年就未來海軍艦隊開展了多項研究,得出了2個共性結論:

(1)美國需要一支強大的海軍,艦船規模約為350艘,包括有人駕駛系統和無人駕駛系統;

(2)增加平臺數量的舉措並不足夠,海軍還需要採用新型技術和新型作戰概念。

海軍在發展海上力量時,不能只關注未來幾十年的遙遠目標,而必須即時著手建造更多艦船以及前瞻性地考慮創新問題。

▲白皮書稱, 更大的聯通性和能力可以將新的方式整合艦船、飛機和水下力量, 從而可以調整戰鬥群和其他編隊

未來的海軍構成

當前的關鍵構成要素將繼續發揮作用

當前艦隊中的許多組成要素將繼續在未來艦隊中發揮作用。

美國將繼續依賴水下優勢來保障“三位一體”戰略核威懾中海上核力量的生存能力。 此外,有人/無人潛艇可以突防多數偵察網路來執行大量任務。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未來的空中聯隊必須繼續保持適應能力,特別是增強其在海上控制任務中的能力,開展動能和非動能作戰行動。 為支持這種能力的發展以及將具備充分能力的空中聯隊部署到世界相關地方,海軍將需要12艘航空母艦,以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部署5~6個航母打擊群。 在近期和中期,海軍將組合使用第四代和第五代攻擊戰鬥機,越來越多地使用無人機、海上巡邏以及電子攻擊機。

空中聯隊的改變將與航母打擊群的改變密切相關。

聯通性和能力的增強有助於以新方式整合艦船、飛機和水下力量,從而可以調整戰鬥群和其他編隊。 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新型航空和武器系統可能會增強兩栖艦船的能力和靈活性。 從長遠來看,這種可能性有助於更全面地整合太空、水面、空中、海底以及網路和電子戰能力。

做好能力升級規劃

設計艦船時需謹記未來的現代化改造。 這些未來船舶的核心部分,如船體、推進裝置可能會使用幾十年。 為了給未來的現代化改造留有空間,應該在經濟承受能力範圍內盡可能多地增大功率冗餘。 除船體和動力裝置外,必須從一開始就做好可升級系統(包括戰鬥系統、感測器和有效載荷)升級規劃。

未來艦船應可以利用模組化武器發射箱以及可快速更換的電子感測器和系統進行快速升級。 此外,無論其如何構成,在設計上必須積極採取措施來降低未來艦隊的運行和維護成本。

有效整合無人駕駛系統

毫無疑問,無人駕駛系統也必須是未來艦隊所必須的組成部分。 當這些系統具備自主能力和機器學習能力後,將具有更大的優勢。 這些平臺必須具備足夠的經濟可承受性,以便進行大宗採辦和部署聯網,擴大在關鍵領域的存在。

利用定向能、網路工具和先進導彈等

可以利用定向能技術、網路工具和先進導彈來削弱潛在敵人跟蹤或瞄準美軍的能力。 定向能在對抗高速率火力方面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必須更具經濟可承受性。

將戰鬥艦隊以可靠和安全的方式聯網到一起將會實現最大的靈活性。 加強和延伸該網路將“提升所有艦船”能力。 這些網路將支援多種功能,同時也將成為基於資料分析的人工智慧工具的關鍵使能要素,從而使指揮官能夠比敵人更快做出決策。

▲設計艦船時需謹記未來能夠對其進行現代化改造。圖為保留了升級改造空間的“福特”級航母

建 議

以更經濟的方式建造更多平臺

報告認為,目前的造船和飛機生產線可以更經濟地製造更多平臺。白皮書建議以經濟優化率(3或4年而非目前的5年或更長時間)採辦航母。水面戰鬥艦船也是如此。對工業基礎的分析顯示,美國近期可以最多再建7艘驅逐艦和14艘小型水面艦船。在大型兩栖艦船方面,未來6年可以再多建5艘。戰鬥後勤和指揮與保障艦船方面,未來6年也可以最多建造12艘。

總之,分析顯示,與目前的計畫相比,當前的工業基礎有能力在未來7年內多建29艘艦船和300架飛機。報告認為,這些平臺在未來幾十年中將繼續承擔重要作用,並且可以更好地採用模組化方式。對於目前計畫退役的平臺,美國應該評估通過升級和延壽能夠提高多少能力。

採取更加靈活的採辦慣例

報告認為還可以尋求其他方式來獲得更多能力,建議工業部門領導人、技術人員、國防實驗室和採辦官員以及預算相關人員共同討論,來決定採取什麼切實可行的方法來提高性能,要求具有經濟可承受性、技術風險較低以及能按照時間表執行。推出的“成本-績效點”將決定下一步改進措施。這就需要採取一種更加靈活的採辦慣例。

按照更快的週期進行建造

如果按照更快的週期建造,系統和平臺的固定成本可能會下降。水面艦、潛艇和戰機系統的無人化將有助於進一步降低單位成本。基於能源的武器可以更有效並使海軍在成本曲線中處於正確的位置。在現代化能力設計上,與軟體可程式設計性相匹配的隨插即用硬體,應能夠更快升級並更具經濟可承受性。

快速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

確定最終的艦隊組成非常重要,以提供所需的規模和能力。為建設更強大的海軍,白皮書建議採取以下對策:

★必須快速增加平臺的數量和能力;

★必須實現更高的建造速度;

★必須用更有效、現代化的有效載荷來裝備這些平臺;

★必須更好地利用感測器和通信系統;

★必須能在惡劣的網路環境中作戰,能更適應降級環境,更快地修復網路。

美國需要在21世紀20年代而非40年代獲得更強大的艦隊。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從已有的能力中獲得更多的能力,並儘快將新技術和平臺融入到組合中。簡而言之,海軍要以指數級速度實現快速提升。

綜上,白皮書認為,美海軍需要1年的時間即2018年來加強戰備並在海軍內部實現更好的平衡,為今後幾年加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此外,傳統的造艦資金水準可能無法建造一支所需的海軍,因此需要更多資金投入。

▲設計艦船時需謹記未來能夠對其進行現代化改造。圖為保留了升級改造空間的“福特”級航母

建 議

以更經濟的方式建造更多平臺

報告認為,目前的造船和飛機生產線可以更經濟地製造更多平臺。白皮書建議以經濟優化率(3或4年而非目前的5年或更長時間)採辦航母。水面戰鬥艦船也是如此。對工業基礎的分析顯示,美國近期可以最多再建7艘驅逐艦和14艘小型水面艦船。在大型兩栖艦船方面,未來6年可以再多建5艘。戰鬥後勤和指揮與保障艦船方面,未來6年也可以最多建造12艘。

總之,分析顯示,與目前的計畫相比,當前的工業基礎有能力在未來7年內多建29艘艦船和300架飛機。報告認為,這些平臺在未來幾十年中將繼續承擔重要作用,並且可以更好地採用模組化方式。對於目前計畫退役的平臺,美國應該評估通過升級和延壽能夠提高多少能力。

採取更加靈活的採辦慣例

報告認為還可以尋求其他方式來獲得更多能力,建議工業部門領導人、技術人員、國防實驗室和採辦官員以及預算相關人員共同討論,來決定採取什麼切實可行的方法來提高性能,要求具有經濟可承受性、技術風險較低以及能按照時間表執行。推出的“成本-績效點”將決定下一步改進措施。這就需要採取一種更加靈活的採辦慣例。

按照更快的週期進行建造

如果按照更快的週期建造,系統和平臺的固定成本可能會下降。水面艦、潛艇和戰機系統的無人化將有助於進一步降低單位成本。基於能源的武器可以更有效並使海軍在成本曲線中處於正確的位置。在現代化能力設計上,與軟體可程式設計性相匹配的隨插即用硬體,應能夠更快升級並更具經濟可承受性。

快速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

確定最終的艦隊組成非常重要,以提供所需的規模和能力。為建設更強大的海軍,白皮書建議採取以下對策:

★必須快速增加平臺的數量和能力;

★必須實現更高的建造速度;

★必須用更有效、現代化的有效載荷來裝備這些平臺;

★必須更好地利用感測器和通信系統;

★必須能在惡劣的網路環境中作戰,能更適應降級環境,更快地修復網路。

美國需要在21世紀20年代而非40年代獲得更強大的艦隊。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從已有的能力中獲得更多的能力,並儘快將新技術和平臺融入到組合中。簡而言之,海軍要以指數級速度實現快速提升。

綜上,白皮書認為,美海軍需要1年的時間即2018年來加強戰備並在海軍內部實現更好的平衡,為今後幾年加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此外,傳統的造艦資金水準可能無法建造一支所需的海軍,因此需要更多資金投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