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高原運管人——紅其拉甫口岸國際道路運輸管理局採訪紀實(下篇)

(烏魯木齊人民廣播電臺 彭鴿)“媽媽、媽媽,你病好一點沒有啊?我可想你了, 你啥時候回家呀?我在家乖乖聽奶奶的話呢,你早點回來吧!”四歲的小皓軒每天從幼稚園回家的第一件事, 就是認真的趴在電話前, 給自己媽媽打電話, 但小小的他並不知道, 大多數時候, 遠在2000公里外的媽媽根本聽不到他的聲音。

楊楊和兒子

因為他的媽媽--紅其拉甫口岸國際運輸管理局幹部楊楊, 從今年3月份開始就來到了位於帕米爾高原的塔什庫爾幹縣瓦恰鄉昆玉孜村, 成為了一名駐村工作隊員。 在這個距離烏魯木齊市近2000公里, 海拔3600米, 氧氣含量僅為75%, 冬季長達9個月的村莊裡。 不光沒有自來水, 更沒有手機信號和網路, 跟外界聯絡只依靠一部對講機。

初上高原的人, 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高原反應, 我們的記者也不例外。 “經過一個半小時的顛簸, 我們從塔什庫爾幹縣驅車來到了瓦恰鄉昆玉孜村, 剛下車時就已經有點頭暈、噁心、缺氧的感覺。 ”

記者彭鴿來到紅其拉甫口岸國際道路運輸管理局駐村點:海拔3600米的瓦恰鄉昆玉孜村採訪駐村幹部楊楊

而2016年11月剛剛考入紅其拉甫口岸國際道路運輸管理局的楊楊, 今年3月毅然來到比塔什庫爾幹縣海拔還高200米駐村點, 一呆就是大半年。 “剛來的時候的確有一點落差, 因為駐村點和以前生活的地方差距蠻大的, 來了以後這裡的群眾和工作環境都挺激勵我的。 這邊的老百姓很熱情也很貧困, 也需要我們做工作, 讓他們瞭解國家的政策,

更好的發展。 所以這裡是需要一批又一批訪惠聚工作隊來到這裡, 貢獻自己的力量, 讓他們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

高原上的昆玉孜村, 共有214戶, 村民709人, 全部是塔吉克族。 在村裡, 村民們居住的都非常分散, 最遠的村民小組和村委會之間的距離11公里。

工作隊成員常常要在空氣稀薄的高原上翻越山坡, 穿過沼澤, 步行幾個小時, 才能走完最後一公里, 走進最遠的村民家裡。 “我們走訪時, 他們都會熱情的邀請我們到家裡做客, 我們夜晚大多是跟塔吉克農牧民一起度過的, 我們教他們學國語, 我們也學習塔吉克語言, 學他們塔吉克舞蹈, 慢慢就融入這邊的生活了。 每當走訪時, 看到農牧民家裡跟我孩子差不多大的孩子, 心裡牽掛更多, 但是大家都處於這種兩地分居和家人孩子分離的狀態, 慢慢從他們身上我就感受到了, 這是我們高原運管人必須的擔當!”

記者在塔什庫爾幹縣瓦恰鄉昆玉孜村採訪村黨支部副書記 皮肉孜夏·布紮爾

雖然楊楊和駐村的瓦恰鄉昆玉孜村,是新疆道路運輸管理局系統53個訪惠聚工作隊,142名駐村幹部中地理位置最偏遠、海拔最高、自然條件和工作環境最艱苦的,但她依然每天以昂揚的激情投入到入戶走訪、幫助農牧民種苜蓿、修房子等訪惠聚工作中。她認真投入的工作也得到了鄉幹部和村民們的認可。瓦恰鄉昆玉孜村黨支部副書記皮肉孜夏.布紮爾:“工作隊來我們村以後,給我們幹了好多的工作,給農民幫了好多事,所以我們非常滿意,他們也很辛苦,感謝我們這些工作隊!”

跟楊楊結了“民族團結一家親”對子的塔吉克姑娘努爾比亞木說:“鄉下來了工作隊,對我們有很多幫助, 幫我們種地修房子呀那些,我們非常感謝工作隊! 非常感謝黨的政策!感謝習主席!”

因為楊楊出色的工作表現,今年9月她被評為自治區交通系統民族團結先進個人並給予了表彰。自治區交通廳黨委委員、自治區道路運輸管理局黨委書記任存新曾兩次來到塔縣瓦恰鄉昆玉孜村駐村點,看望駐村幹部,他對來自大都市的80後運管駐村女幹部楊楊印象非常深刻。“ 展現在我面前的是充滿激情,蓬勃向上的青年。她的這種“缺氧不缺精神,艱苦能吃苦”無私奉獻的精神是我們當代青年樹立的楷模、標杆!她也代表了傳承了我們交通人、運管人大道為公、無私奉獻、敢於吃苦的精神!”

十月的帕米爾高原,遍地金黃,碩果累累!恰逢十一國慶和中秋兩節,工作隊和駐村群眾載歌載舞,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向黨的19大獻禮。“今天的昆玉孜村充滿了節日氣氛,村裡的男女老少都來到了村委會廣場,跳起了熱情的塔吉克鷹舞,在現場咱們駐村幹部和村民完全融為了一家人,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喜悅的笑容......”

記者在塔什庫爾幹縣瓦恰鄉昆玉孜村採訪村黨支部副書記 皮肉孜夏·布紮爾

雖然楊楊和駐村的瓦恰鄉昆玉孜村,是新疆道路運輸管理局系統53個訪惠聚工作隊,142名駐村幹部中地理位置最偏遠、海拔最高、自然條件和工作環境最艱苦的,但她依然每天以昂揚的激情投入到入戶走訪、幫助農牧民種苜蓿、修房子等訪惠聚工作中。她認真投入的工作也得到了鄉幹部和村民們的認可。瓦恰鄉昆玉孜村黨支部副書記皮肉孜夏.布紮爾:“工作隊來我們村以後,給我們幹了好多的工作,給農民幫了好多事,所以我們非常滿意,他們也很辛苦,感謝我們這些工作隊!”

跟楊楊結了“民族團結一家親”對子的塔吉克姑娘努爾比亞木說:“鄉下來了工作隊,對我們有很多幫助, 幫我們種地修房子呀那些,我們非常感謝工作隊! 非常感謝黨的政策!感謝習主席!”

因為楊楊出色的工作表現,今年9月她被評為自治區交通系統民族團結先進個人並給予了表彰。自治區交通廳黨委委員、自治區道路運輸管理局黨委書記任存新曾兩次來到塔縣瓦恰鄉昆玉孜村駐村點,看望駐村幹部,他對來自大都市的80後運管駐村女幹部楊楊印象非常深刻。“ 展現在我面前的是充滿激情,蓬勃向上的青年。她的這種“缺氧不缺精神,艱苦能吃苦”無私奉獻的精神是我們當代青年樹立的楷模、標杆!她也代表了傳承了我們交通人、運管人大道為公、無私奉獻、敢於吃苦的精神!”

十月的帕米爾高原,遍地金黃,碩果累累!恰逢十一國慶和中秋兩節,工作隊和駐村群眾載歌載舞,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向黨的19大獻禮。“今天的昆玉孜村充滿了節日氣氛,村裡的男女老少都來到了村委會廣場,跳起了熱情的塔吉克鷹舞,在現場咱們駐村幹部和村民完全融為了一家人,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喜悅的笑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