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古老書院藏著比甲骨文還難辨的蝌蚪文

衡陽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 乃湖南第二大城市, 地處湘江之濱, 交通便利, 風景秀美;石鼓書院則位於湘江和蒸水交匯處形同半島一般的石鼓山上, 三面環水,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形成的美景曾經多次出現在央視電視畫面中將我深深吸引, 就有了這次去看看的念頭。

“三絕”人稱奇 石鼓震南天 洛釗文圖

細雨中聆聽鼓響震南天

細雨中碧綠的湘江之水緩緩流過, 感覺有一絲清涼, 書院外的文化廣場很寬闊, 中間塑有大型文人“七賢”群雕一尊和石雕書籍一座, 而前方的石鼓書院卻掩映在一片鬱鬱蔥蔥當中, 濛濛細雨中, 瓊樓玉宇般的古典建築顯山露水十分清晰。

“三絕”人稱奇 石鼓震南天 洛釗文圖

進入正門, 沿石階盤上, 可見樹木叢生, 百草豐茂, 古建巍峨, 果然是別有洞天, 古色古香的亭臺樓閣使我有一種穿越的感覺。

“三絕”人稱奇 石鼓震南天 洛釗文圖

石鼓書院坐落在衡陽城北有“湖南第一之勝地”美譽的石鼓山。 三國時期, 武侯諸葛亮居住在石鼓山, 後人在此建 “武侯祠”。 唐宰相齊映到衡州任刺史, 在山之東面建 “合江亭”。

“三絕”人稱奇 石鼓震南天 洛釗文圖

順宗永貞元年大文豪韓愈由廣東途徑衡州, 寫下著名的《合江亭序》, 文字氣勢磅礴, 動人心魄, 後人建“綠淨閣”紀念韓愈。 石鼓自此名聲大振, 成為後世文人騷客“朝聖”之地。

“三絕”人稱奇 石鼓震南天 洛釗文圖

唐元和五年衡陽隱士李寬被韓愈的《合江亭序》描寫的“紅亭枕湘江, 蒸水會其左。 瞰臨渺空闊, 綠淨不可唾”的美景打動, 於是在這座小山上築廬讀書, 即為現在的石鼓山書院的雛形。 李士真在院內開堂講學、廣招弟子, 使石鼓書院成為正式的書院, 也就是中國古代最老的高等學府。

“三絕”人稱奇 石鼓震南天 洛釗文圖

宋仁宗皇帝與景祐2年賜額“石鼓書院”,從此步入石鼓書院的鼎盛時期,成為當時與睢陽、岳麓、白鹿洞齊名的全國著名的四大書院之首。當時全國許多名流都至此講學,如文學家蘇軾、韓愈,理學鼻祖周敦頤等。

“三絕”人稱奇 石鼓震南天 洛釗文圖

石鼓書院“三絕”聲名遠播

“三絕”是指重建後的石鼓書院“有書翻不動,有字認不出,有鼓敲不響”。有書翻不動,是指石鼓廣場上一本鐫刻了朱熹《石鼓書院記》的石雕大書。有字認不得說的是書院入口處的禹王碑,上面的蝌蚪文無人能識。而有鼓擂不響,是指安放在書院內的一面石鼓。

“三絕”人稱奇 石鼓震南天 洛釗文圖

歷史上石鼓書院遭兵火摧毀和大規模的興複工程就有八次。石鼓書院最終毀於日寇的炮火。1944年6月長沙陷落,日軍調集了十幾萬兵力,長驅南下,直逼衡陽。衡陽守軍奮起抵抗,打響了中國抗戰史上作戰時間最長、雙方傷亡最多、破壞最慘烈的城市爭奪戰。

“三絕”人稱奇 石鼓震南天 洛釗文圖

為了保衛衡陽城,國民政府軍和日軍激戰了四十七個晝夜。日軍不間斷狂轟濫炸,城內軍民死傷無數,整座城市幾乎成為一片廢墟。石鼓書院的樓、閣、亭、祠悉數摧毀,文物被毀,藏書被燒,宋仁宗欽賜的匾額也不見了蹤跡。千年湖湘文脈,從此斷絕。

“三絕”人稱奇 石鼓震南天 洛釗文圖

新世紀之初,衡陽人重修石鼓書院,洗盡塵汙,重新顯露在世人面前。隨後,荒廢了六十餘年的石鼓書院得到徹底重修。朱熹的《石鼓書院題記》被書法家鐫刻在一本巨型石書上。青銅塑成的李寬、韓愈、李士真、朱熹、周敦頤、張栻、黃斡七賢群像矗立在廣場中央。合江亭、武侯祠、山門、書舍、碑廊等古代建築一一得以仿建。唐代至清代的近30處石刻也被整理出來供遊人參觀。

“三絕”人稱奇 石鼓震南天 蝌蚪文 洛釗文圖

石鼓書院在我國書院史、教育史、文化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發祥地。鼎盛千年,名噪朝野,在中國教育史上享有極高的地位。正所謂“石出蒸湘攻錯玉,鼓響衡陽震南天”。

比甲骨文還早的“蝌蚪文”至今無人辨識

進門跨過一座石橋便是禹碑亭,亭中石碑上用所謂“蝌蚪文”敘事,字跡怪異,我才疏學淺,難以參透。蝌蚪文也叫“蝌蚪書”、“蝌蚪篆”,其筆劃起止,皆以尖鋒書寫,其特色也是頭粗尾細,形似蝌蚪,所以名為“蝌蚪文”。

“三絕”人稱奇 石鼓震南天 蝌蚪文 洛釗文圖

著名歷史學家、甲骨文專家郭沫若晚年鑽研3年僅只識得3字。傳說77字碑文記述和歌頌了大禹治水的豐功偉績,為一塊古老功德碑。究竟禹王碑立於何時?碑文上究竟記載著什麼內容?“尋找消失的禹王碑”成了文史界、考古學界孜孜以求破解的百年難題,更成了來衡陽的遊客津津樂道的話題。

“三絕”人稱奇 石鼓震南天 蝌蚪文 洛釗文圖

到達石鼓書院的二道門,只見門上刻有篆書對聯:“修名千佛上,至味五經中。”以儒家思想為靈魂的石鼓書院,的確名副其實。繼續往上,左右兩邊出現兩個祠堂,左為李忠節公祠,右為武侯祠,再次烘托出這裡歷史的厚重。

“三絕”人稱奇 石鼓震南天 洛釗文圖

“三絕”人稱奇 石鼓震南天 洛釗文圖

石鼓書院是我國宋代四大書院之首,是號稱“惟楚有才”的湖湘文化的發源地,石鼓書院1200多年裡,飽經戰火烽煙,屢廢屢建,而文脈卻未曾間斷,從這裡走出或與之相關的人物在中國歷史上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三絕”人稱奇 石鼓震南天 洛釗文圖

別兩堂,接往上行,舉目仰望,一座孔聖人的雕像巍然屹立於眼前,他的背後是大觀樓,樓內“書院七賢”的畫像依次排列,歷代文人墨客的書法詩詞點綴其間,一種大雅之感油然而生,透過歲月的沉澱,我仿佛看到書院曾經的輝煌。

“三絕”人稱奇 石鼓震南天 洛釗文圖

穿過大觀樓,即是登高望遠的合江亭,合江亭門柱上有一對聯:“石鼓雙江水,昌黎一首詩。”蒸水湘江匯流處便在眼前,當年曾國藩、彭玉麟在衡州創建湘軍水師曾在這一帶的水面上練兵,被譽為中國海軍的搖籃。

“三絕”人稱奇 石鼓震南天 洛釗文圖

江風徐徐吹來,飄過亭窗,輕拂我面亦拂我心,我氣定神閑;駐足遠眺,觀湘江北去,覽四周美景,品千年文化,歎歷史跌宕,一種強烈的家國情結又不自覺的湧上心頭,江山果真如畫,看我中華文化復興,一時多少英雄豪傑。

“三絕”人稱奇 石鼓震南天 洛釗文圖

“三絕”人稱奇 石鼓震南天 洛釗文圖

“三絕”人稱奇 石鼓震南天 洛釗文圖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石鼓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全年來玩最佳。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洛釗 更新:2017.10.16

“三絕”人稱奇 石鼓震南天 洛釗文圖

宋仁宗皇帝與景祐2年賜額“石鼓書院”,從此步入石鼓書院的鼎盛時期,成為當時與睢陽、岳麓、白鹿洞齊名的全國著名的四大書院之首。當時全國許多名流都至此講學,如文學家蘇軾、韓愈,理學鼻祖周敦頤等。

“三絕”人稱奇 石鼓震南天 洛釗文圖

石鼓書院“三絕”聲名遠播

“三絕”是指重建後的石鼓書院“有書翻不動,有字認不出,有鼓敲不響”。有書翻不動,是指石鼓廣場上一本鐫刻了朱熹《石鼓書院記》的石雕大書。有字認不得說的是書院入口處的禹王碑,上面的蝌蚪文無人能識。而有鼓擂不響,是指安放在書院內的一面石鼓。

“三絕”人稱奇 石鼓震南天 洛釗文圖

歷史上石鼓書院遭兵火摧毀和大規模的興複工程就有八次。石鼓書院最終毀於日寇的炮火。1944年6月長沙陷落,日軍調集了十幾萬兵力,長驅南下,直逼衡陽。衡陽守軍奮起抵抗,打響了中國抗戰史上作戰時間最長、雙方傷亡最多、破壞最慘烈的城市爭奪戰。

“三絕”人稱奇 石鼓震南天 洛釗文圖

為了保衛衡陽城,國民政府軍和日軍激戰了四十七個晝夜。日軍不間斷狂轟濫炸,城內軍民死傷無數,整座城市幾乎成為一片廢墟。石鼓書院的樓、閣、亭、祠悉數摧毀,文物被毀,藏書被燒,宋仁宗欽賜的匾額也不見了蹤跡。千年湖湘文脈,從此斷絕。

“三絕”人稱奇 石鼓震南天 洛釗文圖

新世紀之初,衡陽人重修石鼓書院,洗盡塵汙,重新顯露在世人面前。隨後,荒廢了六十餘年的石鼓書院得到徹底重修。朱熹的《石鼓書院題記》被書法家鐫刻在一本巨型石書上。青銅塑成的李寬、韓愈、李士真、朱熹、周敦頤、張栻、黃斡七賢群像矗立在廣場中央。合江亭、武侯祠、山門、書舍、碑廊等古代建築一一得以仿建。唐代至清代的近30處石刻也被整理出來供遊人參觀。

“三絕”人稱奇 石鼓震南天 蝌蚪文 洛釗文圖

石鼓書院在我國書院史、教育史、文化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發祥地。鼎盛千年,名噪朝野,在中國教育史上享有極高的地位。正所謂“石出蒸湘攻錯玉,鼓響衡陽震南天”。

比甲骨文還早的“蝌蚪文”至今無人辨識

進門跨過一座石橋便是禹碑亭,亭中石碑上用所謂“蝌蚪文”敘事,字跡怪異,我才疏學淺,難以參透。蝌蚪文也叫“蝌蚪書”、“蝌蚪篆”,其筆劃起止,皆以尖鋒書寫,其特色也是頭粗尾細,形似蝌蚪,所以名為“蝌蚪文”。

“三絕”人稱奇 石鼓震南天 蝌蚪文 洛釗文圖

著名歷史學家、甲骨文專家郭沫若晚年鑽研3年僅只識得3字。傳說77字碑文記述和歌頌了大禹治水的豐功偉績,為一塊古老功德碑。究竟禹王碑立於何時?碑文上究竟記載著什麼內容?“尋找消失的禹王碑”成了文史界、考古學界孜孜以求破解的百年難題,更成了來衡陽的遊客津津樂道的話題。

“三絕”人稱奇 石鼓震南天 蝌蚪文 洛釗文圖

到達石鼓書院的二道門,只見門上刻有篆書對聯:“修名千佛上,至味五經中。”以儒家思想為靈魂的石鼓書院,的確名副其實。繼續往上,左右兩邊出現兩個祠堂,左為李忠節公祠,右為武侯祠,再次烘托出這裡歷史的厚重。

“三絕”人稱奇 石鼓震南天 洛釗文圖

“三絕”人稱奇 石鼓震南天 洛釗文圖

石鼓書院是我國宋代四大書院之首,是號稱“惟楚有才”的湖湘文化的發源地,石鼓書院1200多年裡,飽經戰火烽煙,屢廢屢建,而文脈卻未曾間斷,從這裡走出或與之相關的人物在中國歷史上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三絕”人稱奇 石鼓震南天 洛釗文圖

別兩堂,接往上行,舉目仰望,一座孔聖人的雕像巍然屹立於眼前,他的背後是大觀樓,樓內“書院七賢”的畫像依次排列,歷代文人墨客的書法詩詞點綴其間,一種大雅之感油然而生,透過歲月的沉澱,我仿佛看到書院曾經的輝煌。

“三絕”人稱奇 石鼓震南天 洛釗文圖

穿過大觀樓,即是登高望遠的合江亭,合江亭門柱上有一對聯:“石鼓雙江水,昌黎一首詩。”蒸水湘江匯流處便在眼前,當年曾國藩、彭玉麟在衡州創建湘軍水師曾在這一帶的水面上練兵,被譽為中國海軍的搖籃。

“三絕”人稱奇 石鼓震南天 洛釗文圖

江風徐徐吹來,飄過亭窗,輕拂我面亦拂我心,我氣定神閑;駐足遠眺,觀湘江北去,覽四周美景,品千年文化,歎歷史跌宕,一種強烈的家國情結又不自覺的湧上心頭,江山果真如畫,看我中華文化復興,一時多少英雄豪傑。

“三絕”人稱奇 石鼓震南天 洛釗文圖

“三絕”人稱奇 石鼓震南天 洛釗文圖

“三絕”人稱奇 石鼓震南天 洛釗文圖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石鼓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全年來玩最佳。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洛釗 更新:2017.10.16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