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紅軍的一天”深受青睞去年壩上村體驗學員增至4萬人

黃永祥向記者介紹前來培訓的情況

壩上村紅色“資源”豐富

井岡山茅坪壩上村, 是當年的紅軍村, 如今這裡成了傳承紅色基因、接受紅色教育的基地。 2013年, 全年約有8000名學員前來壩上村體驗“紅軍的一天”培訓課程;到了2016年, 全年猛增到4萬人。 數字猛增的背後, 是井岡山紅色教育培訓深受青睞的直接體現。

日前, 記者來到壩上村採訪看到, 進村有乾淨寬闊的柏油路, 村民的房屋嶄新有特色,

村裡隨處可見紅色遺址及介紹。 之所以說, 壩上村是當年的紅軍村, 是因為在井岡山革命鬥爭時期, 這裡曾是紅軍的集結地, 有練兵場、紅四軍軍部等。 袁文才就是壩上村人, 當年毛委員率部來到壩上村, 得到了袁文才送房、送糧和送錢的大力支持。 這些都是壩上村的紅色歷史和資源, 也是一筆十分寶貴的紅色“財富”。

茅坪國防教育基地負責人張寶信告訴記者, 從2013年開始, 全國青少年井岡山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在壩上村利用當地的紅色資源, 研發了學員體驗教學課程——“紅軍的一天”。 課程以“體驗紅軍的苦與樂”為主題, 以茅坪鄉壩上村委實景, 通過讓學員身穿紅軍服, 頭戴紅軍帽, 肩挎紅軍槍, 親身體驗井岡山鬥爭時期紅軍急行軍、找情報、尋草藥、反“會剿”、救護傷患、幹農活、訪民情、自做紅軍餐等勞動、生活和戰鬥場景,

切身感受當年紅軍艱難困苦和軍民魚水情, 倍加珍惜如今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傳承紅色基因。

這些學員在壩上村走訪慰問紅軍後代後, 深受教育。 今年97歲的袁文才長女, 身體硬朗, 依然過著簡樸的生活。 很多學員走訪後, 都對當年袁文才作出的貢獻表示敬佩和感動。 而學員們從村民地裡採摘蔬菜、在村民家動手做飯, 既可以幹農活和村民打成一片, 又可以增加村民的經濟收入。 據瞭解, 學員僅體驗“紅軍的一天”在村民家用餐, 一年平均可為每戶增加1萬元收入。 由於是可持續收入, 這也有效帶動了村民的脫貧致富。

據統計, 壩上村“紅軍的一天”培訓學員不斷增加, 2013年全年約8000人, 2015年增至2.6萬人, 而到了2016年, 則猛增到4萬人。 今年1月至3月底, 較去年同期實現了翻番。 數字增長的背後, 是來自全國各地, 尤其是青少年學生對接受紅色教育的青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