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巾幗心向黨·喜迎十九大」用愛的陽光呵護嬌嫩的“花朵” 淮南市田家庵區法院少年法庭蘇莉法官溫情司法走筆

人們常用“花朵”來形容未成年人, 他們的身心能否健康成長, 是關乎國家、民族前途和命運的大事。

田家庵區法院少年法庭自2010年5月成立以來, 蘇莉法官真心呵護青少年、真情教育挽救失足青少年, 並始終堅持寓教於審、審判與教育防範相結合, 充分運用審判教育挽救了一批失足青少年。

她所在庭室共審理各類刑事案件967件, 其中未成年人犯罪案件255件, 判處未成年罪犯381名。 蘇莉同志2012年被中共淮南市委、淮南市人民政府授予“全市綜治先進工作者”, 2013年被評為“全市法院系統辦案標兵”, 2014年被評為全省“六五普法(中期)先進個人”。

她所帶領的少年法庭于2012年被評為全市法院系統先進單位, 2013年被評為市“巾幗文明崗”、市“青少年維權崗”、2014年該庭再創佳績被最高院授予“全國法院少年法庭工作先進集體”。

親子庭審 構築心與愛的橋樑

“你們的父母迫于生計未將你們帶在身邊給予生活上的照顧,

學習上的關心, 但這並不是你們犯罪的理由與藉口, 希望你們從這起案件中好好吸取教訓, 懂得凡事要腳踏實地, 爭取早日回歸社會。 ”這是少年法庭在開庭審理張某、錢某、田某三被告人搶劫案時, 蘇莉法官對三個未成年被告人語重心長的進行教育。

張某、錢某、田某出生於農村家庭, 從小他們的父母在外打工, 對他們疏於管教。 錢某在外地求學的過程中認識了同樣境遇的張某、田某。 張某本是合肥某職業學校學生, 當得知父母離異後, 便自暴自棄與他人打架被學校開除, 並離家出走。 後認識了輟學在合肥打工的錢某, 因無生活來源, 手頭緊巴巴的張某、錢某、田某, 寄託不勞而獲的搶劫方式給自己帶來花天酒地般生活。

多行不義必自斃, 在2012年年底, 三被告人先後被警方抓獲。

蘇莉法官在瞭解了三被告的情況後, 在庭審中增加了一個特殊環節——親子教育。 “孩子, 是爸爸媽媽對你疏於管教, 沒有給你進行正確的教育, 你的過錯我們有責任。 你要從中吸取教訓, 重新做人”、“好好認識自己犯的錯,爭取早日出來, 早一點回到我們身邊來, 我們等你回家”, 父母們一句句肺腑之言感人至深。 三個孩子撲到父母懷裡並留下懺悔的眼淚:“爸爸媽媽, 我錯了, 我對不起你們, 我想回到學校”。

通過審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蘇莉法官發現未成年犯罪大部分屬於侵財犯罪, 如盜竊、搶劫、敲詐勒索等類型。 未成年人由於受不勞而獲思想的影響, 抵制不住對金錢的欲望和嚮往, 貪圖物質享受, 加之缺乏健康的心理機制和道德觀念, 極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針對這類型案件, 在庭審中增加法庭教育環節, 法官、公訴人、辯護人和法定代理人形成合力, 共同教育、感化未成年犯, 幫助他們分清是與非、善與惡、榮與辱,

以期更好地對失足少年進行挽救和改造。

“骨肉之愛, 不可簡。 家庭撫養不僅僅是物質的, 更重要的是心理, 人性教育往往比智力教育更重要。 ”庭審中, 蘇法官還不忘對未成年犯的父母進行教育。

真情關愛 喚醒迷途少年

“本以為我這輩子算完了, 真沒想到法官阿姨還會對我網開一面, 讓我重回教室, 我保證不辜負你們的期望, 做個好人!”蘇莉法官在對曾因犯故意傷害罪的初三在校學生范某回訪時, 他激動不已地說。

被告人范某與被害人李某同為我市某中學初三的學生, 雙方因一張雞蛋餅引發糾紛, 並致李某重傷。 案件在審理期間, 因為考慮雙方當事人年紀較小, 且系初三學生, 蘇法官多次做雙方家長的工作, 最終促使兩家達成民事賠償協定,范某父母一次性賠償李某經濟損失16萬元,法院依法對範某作出了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的判決。

案件到此已經畫上句號,但法官的工作仍在繼續。因為16萬元的賠償款,使得本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范某的媽媽為此長時間對範某不理不睬,範某也因此內心惶恐不安。蘇法官多次找范某及其家長談心,對范某的媽媽進行疏導,“孩子現在犯了錯了,但越是這個時候,就更渴望得到親人的關愛,我們現在拉他一把,就會把他引上正途;相反,如果置之不理,你們可能會永遠失去這個孩子,何去何從,希望你們三思。”隨後,蘇莉法官又對范某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告知其學習文化知識的重要性,並主動與孩子的學校溝通,請老師幫助教育孩子,讓孩子知道他只是一時犯了錯,學校願意接納他。

一天,範某主動給蘇法官打電話說:“阿姨,我上學了,謝謝您給了我生活的勇氣,我會好好珍惜的!” 范某的爸爸,一個老實本分的普通礦工感激地說:“蘇法官,謝謝你挽救了我的孩子,挽救了我們的家。這是我們的一點心意,請您收下”,說著從口袋裡掏出5000元購物卡,往蘇法官手裡塞。“我們幫助你的孩子,不是希望得到金錢或是物質的回報,如果今天我收了你的錢,我將無法面對你的孩子,在孩子面前講話就沒有了底氣!”案件早已審理結束,蘇法官知道他們已經不是為了祈求對孩子從輕處理給法官送禮,而是被法官的真情感動,正如他們自己所說:“你們和孩子非親非故,卻能這樣的去關心、愛護孩子,自己身為孩子的父母沒有理由不去幫助他。”

幫教回訪 助迷途少年重新起航

放學回家的小王推開家門的那一刻,不禁熱淚盈眶,“我沒有想到蘇莉阿姨在工作之餘還專門來開導我,幫我疏導心中的困惑和迷茫,重建信心,我今後一定好好學習,積極改造,絕不辜負法官們的關愛。”

這是蘇莉法官對一名因犯聚眾鬥毆罪而被宣告緩刑的少年犯進行了回訪幫教時的一幕。回訪中,她結合青少年的心理、生理尚未成熟,缺乏信心,渴望關愛的特點,幫助他詳細分析了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鼓勵他放下心理包袱,重新樹立樂觀生活,勇往直前的信心。交談中,孩子向蘇莉法官詳細訴說了自己的生活、學習情況,並對法官的關愛表示感謝,決心牢記教訓、認真改造,用實際行動回報社會。

為深入瞭解服刑少年的思想動向,進一步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人回歸社會,蘇莉法官定期或不定期到省未成年人管教所,對在所服刑的淮南籍服刑人員進行回訪幫教,瞭解他們的學習、生活和改造情況,並捎去了家鄉親人的問候。

使服刑少年充分感受社會的溫暖、法官的關愛和親人的期盼。一名犯有肺結核病的少年犯在給蘇莉法官的來信中說:“我是一個犯了罪的人,身體又不好,雖然快刑滿釋放,內心不是喜悅更多的是憂慮和擔心,和蘇莉阿姨談心後,讓我放下了思想包袱,覺得自己並沒有被社會所拋棄,還有人在關心著我們……” 。今年12月4日蘇莉法官和庭室其他幹警一起再次來到未管所看望正在服刑的少年犯,耐心地引導和解答他們的一些疑惑和擔心,通過舉實例、講道理的方式,親切和藹地對失足少年進行誡勉教育,還向每位少年發放了精心製作的心願卡,讓每位少年寫下自己對未來的憧憬,鼓勵他們他們正視過去,吸取教訓,歷練心志,重塑新生。

校園普法 在學子心間播種法律

既亡羊補牢,又未雨綢繆。 近幾年來,未成年人犯罪呈現低齡化、惡性化、集團化的趨勢,蘇莉法官意識到要從根本上扭轉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勢頭,必須從抓教育入手,使青少年從小學法、懂法、守法,防患於未然。期間,她數次到我市部分學校開展“關愛明天、普法先行”活動,對在校學生開展法制講座、法律諮詢、課間法律互動、製作法律宣傳冊、“普法展板”、“校園法制教育專欄”,並組織同學參與“類比法庭”、旁聽庭審,通過一系列生動有效的普法活動,依法保護青少年權益,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讓學生從法治實踐中增長法律知識,增強法制觀念,真正把遵紀守法內化於心,外踐於行。

蘇莉法官還利用休息時間撰寫了“大手牽小手、普法一起走”的宣傳手冊,以漫畫形式為載體、以具體案例為切入點,並採用法律問答、法官寄語、法條連結等形式向在校學生宣傳法律。繼小品《又見陽光》後,其又編寫了以對未成年罪犯教育、改造、挽救為主題的音樂情景劇《愛的呼喚》,並組織在校學生表演、觀看,通過多種形式對在校學生進行教育、警示。

少年法庭三名法官均為女性,身為庭長其注重發揮女法官熱情、有耐心和善於調解的特點,三名法官在肩負各自家庭負擔的同時絲毫沒有影響手頭的工作,通過比誰的結案率、調解率、服判息訴率高,比誰的上訴率、發回重審率、改判率、投訴率低的競賽形式,提升自身司法能力,形成了積極、良性的爭先創優的工作局面。

該庭自成立以來,蘇莉法官不斷地總結工作經驗,創新工作方法,先後制定了《少年法庭工作制度》、《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實施細則》、《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員工作實施辦法》、《關於合適成年人參與刑事訴訟的規定》、《關於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記錄封存檔案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撐起一片藍天。

真愛無言,法外有情,蘇莉法官用愛在每一位未成年罪犯的心間播撒希望的種子,用溫情滋潤凋零的花兒讓其重新綻放!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學校的教育,家長的關心,社會各界地共同努力下,這些“祖國的花朵”一定能夠盡情沐浴春陽,健康快樂成長!

最終促使兩家達成民事賠償協定,范某父母一次性賠償李某經濟損失16萬元,法院依法對範某作出了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的判決。

案件到此已經畫上句號,但法官的工作仍在繼續。因為16萬元的賠償款,使得本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范某的媽媽為此長時間對範某不理不睬,範某也因此內心惶恐不安。蘇法官多次找范某及其家長談心,對范某的媽媽進行疏導,“孩子現在犯了錯了,但越是這個時候,就更渴望得到親人的關愛,我們現在拉他一把,就會把他引上正途;相反,如果置之不理,你們可能會永遠失去這個孩子,何去何從,希望你們三思。”隨後,蘇莉法官又對范某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告知其學習文化知識的重要性,並主動與孩子的學校溝通,請老師幫助教育孩子,讓孩子知道他只是一時犯了錯,學校願意接納他。

一天,範某主動給蘇法官打電話說:“阿姨,我上學了,謝謝您給了我生活的勇氣,我會好好珍惜的!” 范某的爸爸,一個老實本分的普通礦工感激地說:“蘇法官,謝謝你挽救了我的孩子,挽救了我們的家。這是我們的一點心意,請您收下”,說著從口袋裡掏出5000元購物卡,往蘇法官手裡塞。“我們幫助你的孩子,不是希望得到金錢或是物質的回報,如果今天我收了你的錢,我將無法面對你的孩子,在孩子面前講話就沒有了底氣!”案件早已審理結束,蘇法官知道他們已經不是為了祈求對孩子從輕處理給法官送禮,而是被法官的真情感動,正如他們自己所說:“你們和孩子非親非故,卻能這樣的去關心、愛護孩子,自己身為孩子的父母沒有理由不去幫助他。”

幫教回訪 助迷途少年重新起航

放學回家的小王推開家門的那一刻,不禁熱淚盈眶,“我沒有想到蘇莉阿姨在工作之餘還專門來開導我,幫我疏導心中的困惑和迷茫,重建信心,我今後一定好好學習,積極改造,絕不辜負法官們的關愛。”

這是蘇莉法官對一名因犯聚眾鬥毆罪而被宣告緩刑的少年犯進行了回訪幫教時的一幕。回訪中,她結合青少年的心理、生理尚未成熟,缺乏信心,渴望關愛的特點,幫助他詳細分析了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鼓勵他放下心理包袱,重新樹立樂觀生活,勇往直前的信心。交談中,孩子向蘇莉法官詳細訴說了自己的生活、學習情況,並對法官的關愛表示感謝,決心牢記教訓、認真改造,用實際行動回報社會。

為深入瞭解服刑少年的思想動向,進一步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人回歸社會,蘇莉法官定期或不定期到省未成年人管教所,對在所服刑的淮南籍服刑人員進行回訪幫教,瞭解他們的學習、生活和改造情況,並捎去了家鄉親人的問候。

使服刑少年充分感受社會的溫暖、法官的關愛和親人的期盼。一名犯有肺結核病的少年犯在給蘇莉法官的來信中說:“我是一個犯了罪的人,身體又不好,雖然快刑滿釋放,內心不是喜悅更多的是憂慮和擔心,和蘇莉阿姨談心後,讓我放下了思想包袱,覺得自己並沒有被社會所拋棄,還有人在關心著我們……” 。今年12月4日蘇莉法官和庭室其他幹警一起再次來到未管所看望正在服刑的少年犯,耐心地引導和解答他們的一些疑惑和擔心,通過舉實例、講道理的方式,親切和藹地對失足少年進行誡勉教育,還向每位少年發放了精心製作的心願卡,讓每位少年寫下自己對未來的憧憬,鼓勵他們他們正視過去,吸取教訓,歷練心志,重塑新生。

校園普法 在學子心間播種法律

既亡羊補牢,又未雨綢繆。 近幾年來,未成年人犯罪呈現低齡化、惡性化、集團化的趨勢,蘇莉法官意識到要從根本上扭轉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勢頭,必須從抓教育入手,使青少年從小學法、懂法、守法,防患於未然。期間,她數次到我市部分學校開展“關愛明天、普法先行”活動,對在校學生開展法制講座、法律諮詢、課間法律互動、製作法律宣傳冊、“普法展板”、“校園法制教育專欄”,並組織同學參與“類比法庭”、旁聽庭審,通過一系列生動有效的普法活動,依法保護青少年權益,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讓學生從法治實踐中增長法律知識,增強法制觀念,真正把遵紀守法內化於心,外踐於行。

蘇莉法官還利用休息時間撰寫了“大手牽小手、普法一起走”的宣傳手冊,以漫畫形式為載體、以具體案例為切入點,並採用法律問答、法官寄語、法條連結等形式向在校學生宣傳法律。繼小品《又見陽光》後,其又編寫了以對未成年罪犯教育、改造、挽救為主題的音樂情景劇《愛的呼喚》,並組織在校學生表演、觀看,通過多種形式對在校學生進行教育、警示。

少年法庭三名法官均為女性,身為庭長其注重發揮女法官熱情、有耐心和善於調解的特點,三名法官在肩負各自家庭負擔的同時絲毫沒有影響手頭的工作,通過比誰的結案率、調解率、服判息訴率高,比誰的上訴率、發回重審率、改判率、投訴率低的競賽形式,提升自身司法能力,形成了積極、良性的爭先創優的工作局面。

該庭自成立以來,蘇莉法官不斷地總結工作經驗,創新工作方法,先後制定了《少年法庭工作制度》、《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實施細則》、《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員工作實施辦法》、《關於合適成年人參與刑事訴訟的規定》、《關於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記錄封存檔案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撐起一片藍天。

真愛無言,法外有情,蘇莉法官用愛在每一位未成年罪犯的心間播撒希望的種子,用溫情滋潤凋零的花兒讓其重新綻放!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學校的教育,家長的關心,社會各界地共同努力下,這些“祖國的花朵”一定能夠盡情沐浴春陽,健康快樂成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