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朋友圈裡“德”五年:養老服務體系逐步完善 更多人“老有所養”

編者按:五年前一種記錄生活的新方式, 出現在了我們面前, 那就是微信朋友圈。 五年來, 我們在朋友圈裡, 關注著朋友的點滴變化, 記錄著自己的平淡生活, 而570多萬個你我的朋友圈, 匯成的就是整個德州的朋友圈, 記錄著這座城市的日新月異。 打開朋友圈, 可以看到各種資訊與感悟, 雖然不全面, 但可以看作是社會發展的晴雨錶。 大眾網德州頻道特策劃推出系列微視頻“朋友圈裡‘德’五年”, 從咱德州百姓的微信朋友圈中, 看一看諸如出行、養老、醫療、教育、住房、環保等與老百姓緊密相關的“心頭”事, 如何在五年裡從“好”走向“更好”。


記者 翟岩 見習記者 李冉

“時間都去哪了, 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熟悉的旋律響起, 唱出了多少人的心聲, “老有所養、老有所依”是中國人定義幸福的一大標準。

2017年10月13日, 德州銀齡公館養老院黨支部書記楊素娥就在朋友圈曬出了自己和父母的合照。 在德州銀齡公館的一角, 古色古香的建築, 秋日陽光的照拂, 已經90多歲高齡的兩位老人在兒孫的陪伴下綻放出幸福的笑容。 一條生活化的朋友圈, 不僅曬出了老人的天倫之樂, 也轉變了老人們對於養老院生活的誤解, 更曬出了當下“時髦”養老模式。

“一開始父母也不願意來, 他們身體不好來進行臨時治療, 但是來了以後才知道在養老院有人照顧,

科學的飲食和鍛煉, 還能有自己的娛樂活動, 現在身體都比在家的時候好了, 反而都不願意走了。 ”楊素娥說。 2016年4月份, 唐代榮和楊振江兩位老人因為治療來到了女兒工作的養老院, 貼心周到的配套服務讓兩位元老人已經把養老院當成了自己的家, 將工作人員看做自己的親人。

近幾年, 德州市老年人口以年均高於4%的速度增長, 60歲以上老年人已達97.8萬, 占全市總人口的17%。 按照國家標準, 德州市已經進入並將長期處於老齡化社會階段。

事實上, 在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速率與壓力一直並將繼續不斷增大的前提下, 養老保障註定是一項任重道遠的超級社會工程, 是一項來自超級老齡化的超級民生事業和超級時代挑戰。

2015年, 德州市出臺的《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意見》明確提出, 到2020年, 將全面建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 功能完善、規模適度、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體系, 每千名老年人將擁有養老床位40張以上, 護理型床位達到養老床位總數的30%以上。 符合標準的日間照料中心、敬老院等養老服務設施覆蓋所有城市社區和鄉鎮, 60%以上農村建立幸福院等互助式養老服務設施。

目前, 全市建成市級社會福利中心1處、縣級社會福利中心10處, 建成鄉鎮敬老院106處、民辦養老機構37處, 建成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110處、農村互助幸福院320處, 建成並運行市級養老服務資訊平臺1處, 養老總床位3.2萬張, 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31.6張。

此外, 德州還將繼續推進社區治理暨養老服務創新實驗區工程,

全面完成德城區養老服務創新實驗區建設試點任務, 逐步向有條件的縣市區延伸, 創造可複製、可推廣的實踐經驗, 帶動德州市社區治理和養老服務水準全面提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