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家庭主婦為孤寡老人燉了4年愛心湯

大洋網訊 目前, 廣州有超過10萬的社區長者義工活躍在各社區。 為此, 廣州義工聯聯合相關單位成立廣州市老年義務工作促進會, 從此長者義工有了“組織”。 在成立儀式活動現場, 廣州義工聯攜手廣州老年義工促進會舉辦廣州市首屆優秀老年義工評選, 10名首屆“松柏義工之星”出爐, 廣州日報獲評老年義務工作貢獻獎。 獲獎的老年義工平均年齡已有70歲, 平均服務年限超10年。

《廣州市長者義工發展狀況調查報告(2017)》顯示, 目前廣州市有註冊義工137萬人, 其中社區義工66萬人。 廣州有超過10萬的社區長者義工參與社區義務工作,

占社區義工的16.1%。

近日, 廣州義工聯攜手相關單位成立廣州老年義工促進會。 這一促進會是非營利性的社會團體、慈善組織, 由廣州地區的優秀老年義工、關注及從事老年義工培育和發展的團隊、支援或促進老年義工發展的企業、社會組織及老年義工領域的資深工作者和專家學者自願組成。

目前, 老年義工已經成為社區義工第二大義工服務群體, 為此, 廣州義工聯攜手廣州老年義工促進會舉辦廣州市首屆優秀老年義工評選。

據瞭解, 廣州市首屆優秀老年義工評選共收到老年義工推薦材料272份, 最終評選出陳傑禹、何德言、符女等10名松柏義工之星, 廖雪梅、張家樹、伍素梅等20名優秀老年義工, 郭連有、張朝廣、朱自蘭等10位優秀老年義工管理者,

以及10個優秀老年義工團隊, 10個老年義務工作貢獻獎, 25個老年義工銀齡獎。

據統計, 本屆獲獎義工的平均年齡為71.16歲, 年齡最大的是92歲, 做義工的平均年限是10.99年, 超過五成的獲獎義工為中共黨員。

老年義工故事:

用老火湯傳愛心的主婦

廣東老火湯不僅是廣東人的情懷, 更是義工關愛孤老的方法。 松柏義工之星李笑梅是一名家庭主婦, 她發揮廚藝專長, 為社區孤老煲上一碗碗愛心湯。

2003年, 李笑梅成為一名社區義工。 她長期在社區為困難長者提供義工服務。 在探訪的過程中, 李笑梅親眼目睹困難長者的生活。 “由於行動不便或經濟條件的制約, 他們煮個麵條兒吃還可以, 但湯就不會煲了。

”梅姐認為, 對於廣東人來說, 一碗老火湯能喚起他們對生活的希望。

為此, 四年前, 李笑梅成立一支由家庭主婦組成的義工隊, 堅持每週一次為海珠區龍鳳街、天河區石牌街的孤寡老人製作和派送愛心老火靚湯。 李笑梅一般會煲瘦肉無花果、蟲草花湯等適合老人的老火湯。 不少孤寡老人喝了4年的愛心湯, 把義工看成了親人。 有老人的親戚從香港回來探訪, 被李笑梅的義舉感動了, 回到香港後也加入義工行列, 為社區老人提供義工服務。

人稱“萬金油”的義工隊長

在廣州市天河區黃村街康城社區, “有困難找義工”成為街坊們的“共識”。 因為社區居民的大小事務, 康城義工隊隊長朱自蘭都樂於幫助解決, 被居民稱為社區“萬金油”。

2003年, 朱自蘭從湖南退休來到廣州生活。 2006年, 朱自蘭加入康城義工隊, 充實退休生活是她當年做義工的初衷。 11年來, 她堅持在社區做義工, 通過做義工也很快融入了廣州的生活。

2013年, 朱自蘭擔任康城義工隊隊長後, 她將分散的社區義工服務製成“時間表”, 每天固定提供如心理諮詢、義剪、義診、環保巡邏等義工服務。 朱自蘭每天和上班一樣, 忙卻樂在其中。 為了調動義工的積極性, 朱自蘭提出設立幸福存摺的建議, 把義工的服務時間、服務時數進行登記並作為年終考核評比的依據。

為打造康城的文化品牌, 活躍社區文化生活, 朱自蘭還帶領康城義工隊成立了合唱團、民樂隊和交誼舞隊。 每逢國際麻風節來臨, 朱自蘭與康城義工隊隊員都會帶著自製的美食和文藝節目到南海麻風村進行慰問。

康城義工隊的足跡還遍佈廣東多個邊遠山區, 舉辦多場助學活動。

成立15年的長者義工隊

2002年, 逢源街長者義工聯隊正式成立, 這是全國首支長者義工隊。 成立15年以來, 長者義工聯隊發展至今已有隊員365人, 由逢源街全街12個社區居委會和康齡中心社區服務中心共13個小分隊組成, 主要提供如探訪、巡邏、值班、義修、義演、義教等社區服務。

經過15年的發展, 逢源街的長者義工服務逐步形成了一套管理機制。 義工聯隊負責人介紹, 多年來, 義工隊堅持每月由大隊部召開各分隊隊長會議, 讓各分隊互相溝通工作進度, 瞭解各分隊的工作情況。 另外, 義工隊也會加強對外交流,如組織老年義工與義工服務發展先進的地區進行交流,拓展義務工作領域。為了提升隊員隊服務水準,義工隊還會定期舉辦各類培訓活動,推進義工服務建設的專業化、規範化和社會化。

文/廣報記者盧文潔 通訊員胡美然

義工隊也會加強對外交流,如組織老年義工與義工服務發展先進的地區進行交流,拓展義務工作領域。為了提升隊員隊服務水準,義工隊還會定期舉辦各類培訓活動,推進義工服務建設的專業化、規範化和社會化。

文/廣報記者盧文潔 通訊員胡美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