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春去秋來又該種麥了,你還記得30前種麥子的場景嗎

秋分早, 霜降遲, 寒露種麥正當時。

春去秋來又該種麥了, 隨著生產方式不斷改變, 農業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 在農村用耕牛進行犁、耙、耖、抹等農事活動日漸消失,

成為一種歷史記憶。 可曾知道30年前是怎樣播種小麥?一組老照片, 讓你穿越30年。

將家裡攢了半年的農家肥拉到地裡, 一行行卸開, 然後將農家肥在地裡撒均勻, 這叫撒糞。 當年沒有化肥呦!

接下來便是用牲畜開始犁地, 一般要兩到三頭牲畜合夥進行, 用地都是現在很少見的七寸步犁。

圖中的老農是耙地, 梨好的土地經過半天晾曬, 便開始用牲畜拉耙地平地,

平上兩三遍, 把土地平松平。

播種前, 在地邊找個相對平整處進行農藥拌種, 邊噴灑農藥邊用鐵鍁翻拌, 防止地下病蟲害發生。 圖中是一種就做“耬(lóu)播種農具, 自漢代就有了這種先進播種機。 後面有人把扶, 邊走邊搖, 開溝和下種兩項工作同時完成。

那時候牲畜較少,一到農忙時用不過來,許多家裡沒有牲畜的人便進行人力播種,耬由人牽引時,往往是一人駕轅,另外兩人在前面幫襯。這時,作為後面扶耬的搖耬手,還要往面給一個推力,幫助拉耬的人們。為了利於麥子發芽,在搖耬人的身後還要有一人拉砘子。砘子是石頭做成的,想要拉起來還要順著耬走過的痕跡碾壓更是難上加難。

那時候牲畜較少,一到農忙時用不過來,許多家裡沒有牲畜的人便進行人力播種,耬由人牽引時,往往是一人駕轅,另外兩人在前面幫襯。這時,作為後面扶耬的搖耬手,還要往面給一個推力,幫助拉耬的人們。為了利於麥子發芽,在搖耬人的身後還要有一人拉砘子。砘子是石頭做成的,想要拉起來還要順著耬走過的痕跡碾壓更是難上加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