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全國唯一:集“兩彈一星”勳章、國家科學技術最高獎和“八一勳章”於一身的百歲老校友給浙大寄了封信

80年前, 一位年輕的學子踏入求是園, 自此“核彈試驗賴程君, 電子層中做乾坤”;80年後, 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千里傳書, 千字短文憶崢嶸, 求是園中訴深情——

“我熱切地期盼大家都能懷著忠誠報國的赤子之心, 成為秉承“創新、拼搏、奉獻”精神的國家棟樑, 實現中國的偉大復興。 ”

這是“八一勳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程開甲寫給母校浙江大學的一封信中的一句話。 10月15日下午, “八一勳章”獲得者程開甲院士先進事蹟報告會暨《“八一勳章”英模風採錄》贈書儀式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求是大講堂舉行。

當程開甲院士女婿、解放軍原總裝備部後勤部部長任萬德少將聲情並茂地代替程開甲院士念出這封信的時候, 場下掌聲經久不息——為一顆純粹的赤子之心, 為一份拳拳的報國之心。

現場, 任萬德還向學校贈送《創新•拼搏•奉獻——程開甲口述自傳》一書, 校黨委書記鄒曉東代表學校接受贈書, 贈送程開甲院士在校讀書期間的學籍紀念冊並講話。

程開甲院士女婿、解放軍原總裝備部後勤部部長任萬德少將

校黨委副書記鄭強

為學子:孜孜以求, 不斷攀登科學高峰

“1937-1941年, 理學院束星北、王淦昌、陳建功、蘇步青等大師們的教育和浙大‘求是’精神的薰陶, 培養了我求真務實、敢於探索、勇於創新、獻身科學的精神, 為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我非常感謝浙大‘求是’精神和大師們給我的寶貴‘財富’。 ”

浙江大學的師生對這一位百歲校友並不陌生。 1937年, 程開甲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浙江大學物理系的“公費生”。 適逢抗戰爆發, 程開甲不得不跟隨學校幾經輾轉, 西遷至遵義湄潭。

一路上, 日軍的狂轟濫炸沒有使同學們屈服, 環境的貧窮惡劣沒有使同學們放棄。為了堅持教學和科研,師生們一路上視圖書和儀器設備為命根子,別的可以扔掉,這些一定保護好。等條件稍微穩定下來,程開甲每天縮衣節食,省下燈油錢,挑燈夜讀,鑽研學術問題。他也因為熱愛讀書,被同學們稱為“程BOOK”。

在束星北、王淦昌、陳建功、蘇步青等大師們的指導下,程開甲開始專注於相對論、基本粒子等領域的研究。1945年,年輕的程開甲就在《Nature》上發表了論文,他還與恩師王淦昌合作研究,撰寫了五維場的論文,並由王淦昌教授引薦、英國著名科學家李約瑟博士推薦遠赴英國留學。

鄒曉東借此勉勵所有浙大學子,要學習程開甲學長不忘初心、對党忠誠的政治品格,在報效祖國中成就遠大理想。要學習程開甲學長開拓進取、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在聚焦一流中挺立創新發展的時代潮頭。要學習程開甲學長只問是非、不計利害的崇高追求,在甘於奉獻中踐行求是創新的優良傳統。

地球科學學院碩士生劉堯是一名國防生,他對程開甲艱難求學的經歷印象頗深。他說,相比當年艱苦的條件,現在的學習環境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我們更要以程開甲學長等老一輩科學家的精神品格激勵自己,將這份精神力量化作探索的熱情和前行的動力,成長為德才並重、情理兼修的時代英才。

人民出版社圖典份社社長侯俊智

國防科技大學教授熊杏林

為師表:科學救國,為國家強大嘔心瀝血

“1960年,我無條件服從國家需要,參加了我國核武器研製和試驗事業,與同事和戰友們一起為國家強大和國防強大不懈努力。……核武器研製和試驗事業也鑄就了‘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攀登’的‘兩彈精神’,造就了一支過得硬的勇於開拓創新、勇於拼搏奉獻的科研和試驗團隊。”

“一國的強弱盛衰,並非偶然而致,現在世界是技術的世界,是科學的世界,今後應精研科學,充實國力。”

程開甲在自傳中說,自己受竺可楨校長這番話影響頗大,他的一生,也一直在踐行“科學報國”。因此,在英國學成之後,他毅然謝絕了物理學大師波恩的挽留,放棄優厚待遇,帶著建設新中國急需的固體物理、金屬物理方面的書籍和資料,于1950年毅然回到百廢待興的祖國,回到母校浙江大學物理系,並主動將自己研究的重心由理論轉向理論與應用相結合。

程開甲名言

1960年,一紙命令將程開甲調入北京,加入到我國核武器研究的隊伍。從此,他隱姓埋名,長期從事理論物理、核武器研製與試驗、抗輻射加固等領域的科學技術研究工作。憑藉著自己對中國核子試驗科學技術體系和中國核武器事業發展的巨大貢獻,他被稱為中國“核司令”。

第一顆原子彈爆炸零時程開甲(左2)在主控站

現場播放的一段視頻資料,記錄了當年了無生機的羅布泊。在那個被譽為“死亡之海”的戈壁灘,程開甲帶領技術骨幹夜以繼日研究攻關,擬訂原子彈爆炸試驗總體方案,研製原子彈爆炸測試所需儀器設備,甚至還深入爆心,去獲取一手資料。

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試驗後場區集體照

視頻裡,當回憶起當年回國的細節和科研經歷,老人數次哽咽,在座師生們也因老人的樸實的話語和崇高的愛國之心而深受感動,並報以熱烈的掌聲。

近半個世紀以來,程開甲培養了10位院士、40余位將軍,他的學生也秉承著“創新、拼搏、奉獻”精神,成為了國防建設、國家發展中的棟樑之材。

物理學系黨委書記顏鸝被程開甲院士的先進事蹟深深打動。她動情地說,程開甲院士求學時孜孜不倦不畏艱苦,教書時身正垂範嘔心育人,與物理系提倡的探求真理、潛心向學、不計利害、淡泊功名的系訓精神一脈相承,為後學晚進樹立了最好的榜樣。

物理學系黨委書記顏鸝

為模範:感恩母校,貢獻寶貴的精神財富

“‘八一勳章’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兩彈一星’功勳獎章都一樣,是黨和國家對從事核武器事業群體為國家強大、國防強大作出貢獻的表彰。這些榮譽屬於為此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每一個人。”

為了表彰程開甲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中建立卓越功勳,今年七月,程開甲被授予“八一勳章”,這也創造了一個新紀錄——他是目前唯一一名“兩彈一星”元勳、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八一勳章”獲得者。

相比這些榮譽,他更加關注母校發展、國家強大。在浙江大學建校120周年之際,程開甲專門發來賀信和祝福視頻,希望浙大為實現“中國夢”拼搏奉獻,鑄就更加輝煌的明天。

當前,國家吹響了中國高水準大學衝擊世界一流的號角,浙江大學正按國家“雙一流”建設的戰略部署,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鄒曉東進而強調,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是全體浙大人的光榮使命;立德樹人,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是我們的根本任務。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始終保持艱苦奮鬥的精神,作好克服一切艱難險阻、付出艱苦卓絕努力的思想準備。程開甲學長的先進事蹟和崇高精神催人奮進,必將為推動“雙一流”建設注入強勁的精神力量。讓我們以學習程開甲學長為動力,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勇立潮頭、勇攀高峰,為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以更加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報告會由校黨委副書記鄭強主持。人民出版社圖典分社社長侯俊智介紹《“八一勳章”英模風採錄》出版情況,並向浙江大學相關院系部門贈書。該書作者之一、國防科技大學熊杏林教授作“程開甲:忠誠奉獻、科技報國的‘兩彈一星’元勳”主題報告。報告會前,與會嘉賓還參觀了校史館。

被感動的求是學子

化學系2016級碩士生張文生:

一代知識份子的偉大壯舉數次濕潤了我的眼眶,那種為中國核事業捨棄小我、不懼犧牲的大無畏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作為當代青年知識份子,我們更應該繼承和弘揚“兩彈一星”精神,要像老學長一樣,敢於擔當,勇於作為,無私奉獻,用實際行動來書寫燦爛的青春,承擔偉大的家國使命!

生物醫學工程與儀器學院2017級博士生孫周健:

很顯然,以程院士自身的學術能力和師承,留在國外,專心學術可以過著優越而富有聲望的生活。但是他毅然拋棄這些,回國蟄伏二十餘載,犧牲的是個人的聲望,撐起的是民族的脊樑。國士無雙,程老當之無愧。

生物系統工程與食品科學學院2016級碩士生鄒琳:

今天有幸聆聽了程開甲院士的事蹟報告會,程老將自己的一生奉獻在國防科學領域,在祖國最動亂、最無助的時候,毅然決然地選擇歸國從零開始建設中國核武器事業,隱姓埋名20多年,無怨無悔。現在,99歲高齡的程老依然堅持每天潛心研究,筆耕不輟,我們作為浙大求是學子,怎麼能隨意揮霍時光呢?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2016級碩士生黃鵬:

矢志不渝,投身祖國建設;初心不忘,追求科學真知。程老先生為了祖國的建設毅然放棄國外優越的工作條件,為祖國的科技事業嘔心瀝血,為“兩彈一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今天,我輩當傳承先輩之志,努力奮進,做實現中國夢的追夢者和築夢者!

建工學院16級碩士生陳榮達:

程開甲院士是功高德劭的科學家,更是一位勤勉刻苦,不忘初心的老學長。報告會現場宣讀了程開甲學長致母校師生的信,字裡行間情真意切,寫滿的是老學長對母校師生的諄諄教誨和殷殷期盼,更是對新時代求是學子所提出的嚴格且具體的要求。吾輩自當牢記教誨,學習老學長在攻堅克難中不斷創新,求實求是的精神,做好專業研究,為實現國家強盛而不懈奮鬥。

物理學系2015級博士研究生方軼聖:

程先生的事蹟點燃了我們心中的激情,在感動欽佩之餘,我們更應將以程院士為代表的中國科學家的精神傳承下去。我們傳承的是對自然科學的熱愛和對探索前沿的執著,是艱苦奮鬥的精神和無私奉獻的品格,是揮斥方遒的熱情和樹我邦國的擔當。用傳承和擔當去表達心中的那份情感、那份尊重、那份敬仰!

文:周亦穎

攝影:盧紹慶 王磊

部分圖片來源於互聯網

本文編輯:禾穟

環境的貧窮惡劣沒有使同學們放棄。為了堅持教學和科研,師生們一路上視圖書和儀器設備為命根子,別的可以扔掉,這些一定保護好。等條件稍微穩定下來,程開甲每天縮衣節食,省下燈油錢,挑燈夜讀,鑽研學術問題。他也因為熱愛讀書,被同學們稱為“程BOOK”。

在束星北、王淦昌、陳建功、蘇步青等大師們的指導下,程開甲開始專注於相對論、基本粒子等領域的研究。1945年,年輕的程開甲就在《Nature》上發表了論文,他還與恩師王淦昌合作研究,撰寫了五維場的論文,並由王淦昌教授引薦、英國著名科學家李約瑟博士推薦遠赴英國留學。

鄒曉東借此勉勵所有浙大學子,要學習程開甲學長不忘初心、對党忠誠的政治品格,在報效祖國中成就遠大理想。要學習程開甲學長開拓進取、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在聚焦一流中挺立創新發展的時代潮頭。要學習程開甲學長只問是非、不計利害的崇高追求,在甘於奉獻中踐行求是創新的優良傳統。

地球科學學院碩士生劉堯是一名國防生,他對程開甲艱難求學的經歷印象頗深。他說,相比當年艱苦的條件,現在的學習環境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我們更要以程開甲學長等老一輩科學家的精神品格激勵自己,將這份精神力量化作探索的熱情和前行的動力,成長為德才並重、情理兼修的時代英才。

人民出版社圖典份社社長侯俊智

國防科技大學教授熊杏林

為師表:科學救國,為國家強大嘔心瀝血

“1960年,我無條件服從國家需要,參加了我國核武器研製和試驗事業,與同事和戰友們一起為國家強大和國防強大不懈努力。……核武器研製和試驗事業也鑄就了‘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攀登’的‘兩彈精神’,造就了一支過得硬的勇於開拓創新、勇於拼搏奉獻的科研和試驗團隊。”

“一國的強弱盛衰,並非偶然而致,現在世界是技術的世界,是科學的世界,今後應精研科學,充實國力。”

程開甲在自傳中說,自己受竺可楨校長這番話影響頗大,他的一生,也一直在踐行“科學報國”。因此,在英國學成之後,他毅然謝絕了物理學大師波恩的挽留,放棄優厚待遇,帶著建設新中國急需的固體物理、金屬物理方面的書籍和資料,于1950年毅然回到百廢待興的祖國,回到母校浙江大學物理系,並主動將自己研究的重心由理論轉向理論與應用相結合。

程開甲名言

1960年,一紙命令將程開甲調入北京,加入到我國核武器研究的隊伍。從此,他隱姓埋名,長期從事理論物理、核武器研製與試驗、抗輻射加固等領域的科學技術研究工作。憑藉著自己對中國核子試驗科學技術體系和中國核武器事業發展的巨大貢獻,他被稱為中國“核司令”。

第一顆原子彈爆炸零時程開甲(左2)在主控站

現場播放的一段視頻資料,記錄了當年了無生機的羅布泊。在那個被譽為“死亡之海”的戈壁灘,程開甲帶領技術骨幹夜以繼日研究攻關,擬訂原子彈爆炸試驗總體方案,研製原子彈爆炸測試所需儀器設備,甚至還深入爆心,去獲取一手資料。

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試驗後場區集體照

視頻裡,當回憶起當年回國的細節和科研經歷,老人數次哽咽,在座師生們也因老人的樸實的話語和崇高的愛國之心而深受感動,並報以熱烈的掌聲。

近半個世紀以來,程開甲培養了10位院士、40余位將軍,他的學生也秉承著“創新、拼搏、奉獻”精神,成為了國防建設、國家發展中的棟樑之材。

物理學系黨委書記顏鸝被程開甲院士的先進事蹟深深打動。她動情地說,程開甲院士求學時孜孜不倦不畏艱苦,教書時身正垂範嘔心育人,與物理系提倡的探求真理、潛心向學、不計利害、淡泊功名的系訓精神一脈相承,為後學晚進樹立了最好的榜樣。

物理學系黨委書記顏鸝

為模範:感恩母校,貢獻寶貴的精神財富

“‘八一勳章’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兩彈一星’功勳獎章都一樣,是黨和國家對從事核武器事業群體為國家強大、國防強大作出貢獻的表彰。這些榮譽屬於為此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每一個人。”

為了表彰程開甲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中建立卓越功勳,今年七月,程開甲被授予“八一勳章”,這也創造了一個新紀錄——他是目前唯一一名“兩彈一星”元勳、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八一勳章”獲得者。

相比這些榮譽,他更加關注母校發展、國家強大。在浙江大學建校120周年之際,程開甲專門發來賀信和祝福視頻,希望浙大為實現“中國夢”拼搏奉獻,鑄就更加輝煌的明天。

當前,國家吹響了中國高水準大學衝擊世界一流的號角,浙江大學正按國家“雙一流”建設的戰略部署,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鄒曉東進而強調,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是全體浙大人的光榮使命;立德樹人,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是我們的根本任務。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始終保持艱苦奮鬥的精神,作好克服一切艱難險阻、付出艱苦卓絕努力的思想準備。程開甲學長的先進事蹟和崇高精神催人奮進,必將為推動“雙一流”建設注入強勁的精神力量。讓我們以學習程開甲學長為動力,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勇立潮頭、勇攀高峰,為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以更加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報告會由校黨委副書記鄭強主持。人民出版社圖典分社社長侯俊智介紹《“八一勳章”英模風採錄》出版情況,並向浙江大學相關院系部門贈書。該書作者之一、國防科技大學熊杏林教授作“程開甲:忠誠奉獻、科技報國的‘兩彈一星’元勳”主題報告。報告會前,與會嘉賓還參觀了校史館。

被感動的求是學子

化學系2016級碩士生張文生:

一代知識份子的偉大壯舉數次濕潤了我的眼眶,那種為中國核事業捨棄小我、不懼犧牲的大無畏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作為當代青年知識份子,我們更應該繼承和弘揚“兩彈一星”精神,要像老學長一樣,敢於擔當,勇於作為,無私奉獻,用實際行動來書寫燦爛的青春,承擔偉大的家國使命!

生物醫學工程與儀器學院2017級博士生孫周健:

很顯然,以程院士自身的學術能力和師承,留在國外,專心學術可以過著優越而富有聲望的生活。但是他毅然拋棄這些,回國蟄伏二十餘載,犧牲的是個人的聲望,撐起的是民族的脊樑。國士無雙,程老當之無愧。

生物系統工程與食品科學學院2016級碩士生鄒琳:

今天有幸聆聽了程開甲院士的事蹟報告會,程老將自己的一生奉獻在國防科學領域,在祖國最動亂、最無助的時候,毅然決然地選擇歸國從零開始建設中國核武器事業,隱姓埋名20多年,無怨無悔。現在,99歲高齡的程老依然堅持每天潛心研究,筆耕不輟,我們作為浙大求是學子,怎麼能隨意揮霍時光呢?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2016級碩士生黃鵬:

矢志不渝,投身祖國建設;初心不忘,追求科學真知。程老先生為了祖國的建設毅然放棄國外優越的工作條件,為祖國的科技事業嘔心瀝血,為“兩彈一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今天,我輩當傳承先輩之志,努力奮進,做實現中國夢的追夢者和築夢者!

建工學院16級碩士生陳榮達:

程開甲院士是功高德劭的科學家,更是一位勤勉刻苦,不忘初心的老學長。報告會現場宣讀了程開甲學長致母校師生的信,字裡行間情真意切,寫滿的是老學長對母校師生的諄諄教誨和殷殷期盼,更是對新時代求是學子所提出的嚴格且具體的要求。吾輩自當牢記教誨,學習老學長在攻堅克難中不斷創新,求實求是的精神,做好專業研究,為實現國家強盛而不懈奮鬥。

物理學系2015級博士研究生方軼聖:

程先生的事蹟點燃了我們心中的激情,在感動欽佩之餘,我們更應將以程院士為代表的中國科學家的精神傳承下去。我們傳承的是對自然科學的熱愛和對探索前沿的執著,是艱苦奮鬥的精神和無私奉獻的品格,是揮斥方遒的熱情和樹我邦國的擔當。用傳承和擔當去表達心中的那份情感、那份尊重、那份敬仰!

文:周亦穎

攝影:盧紹慶 王磊

部分圖片來源於互聯網

本文編輯:禾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