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十九大時光」余阿姨的幸福生活

10月13日中午, 渝北區龍山街道旗山路社區托老所開飯了, 63歲的餘素蓉與老伴何學剛辦完事回來正好趕上, 幾位老人圍坐在一起, 開開心心地邊吃邊聊。

余阿姨(左二)與老人們在托老所共用午餐。

“我基本上每天都來托老所吃飯, 倒不是因為這裡免費, 我就圖個方便、鬧熱。 ”余阿姨說, 步入老年, 社區托老所就是她的第二個家。

吃完飯, 幾位老人各有所樂——何學剛走進圖書室, 捧起了前幾天沒看完的書;鄒阿姨去散步消食;余阿姨則與好朋友謝蘭芳走進托老所休息室, 一人靠著一張單人床, 一邊看電視一邊閒聊。

余阿姨的獨生兒子在成都工作。 雖然是空巢老人, 但余阿姨說:“以前總說‘養兒防老’, 好像老人就應該和子女住在一起, 由子女來照顧。 孩子正值事業拼搏期, 我倆又吃得動得, 何必去麻煩他呢?自己與老伴找樂子, 兒子說我們過得好他也就放心了。

據瞭解, 旗山路社區托老所除提供棋牌、歌舞、健身、休閒場地外, 每週還固定開班, 教老人書畫、英語、養生。 因此, 余阿姨每天的學習和活動安排得很滿, 她既滿足又不無遺憾地說:“我現在的老年生活熱熱鬧鬧, 還能學到不少東西。 可惜以前我媽媽養老時, 每天的娛樂活動就是在樓底下曬曬太陽聊聊天。 ”

隨著我市逐步建立完善多層次養老體系, 社區托老所並不是所有老人的唯一選擇。 余阿姨告訴記者, 她有位元上了年紀的朋友行動不便, 去了附近的龍山老年養護中心, 由中心全托照料;龍山街道還為轄區高齡老人、殘疾人安裝了愛心呼叫器, 老人家中有啥事, 社區、物管、志願者第一時間上門幫忙。 “現在養老方式多種多樣,

總有一款適合自己。 ”余阿姨說。

找到適合自己的養老方式, 只是余阿姨幸福生活的一方面。 她掰起指頭細數黨的十八大以來的變化:剛搬來龍山片區時, 放眼望去是大片大片的荒地, 現在附近有了石子山體育公園、大龍山公園、兩江幸福廣場、融樂園、盤溪河公園……一個星期逛下來不重樣。 公交線路也從最初的兩條發展到現在18條, 軌道6號線還經過家門口。 還有, 社區醫院的“家庭醫生”上門簽約、指導大家用藥, 不遠處還有市中醫院、市婦幼保健院冉家壩院區等三甲醫院……

黨的十九大即將召開, 余阿姨與老夥伴們非常期待——“每次黨和國家開大會, 都會出臺很多好政策, 我們要一直保持年輕心態, 享受更美好更精彩的老年生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