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深圳福田“網吧公共電子閱覽室”文化惠民

光明網深圳3月12日訊

陳明(化名)是“網吧公共電子閱覽室”的常客, 他經常會在下午的3-4點鐘來到網吧, 來的次數多了, 漸漸和工作人員成了朋友。 他說, 他是隔壁速食店的外賣小弟, 因為速食店沒有電視、沒有網路, 每天午餐和中餐的間隙是最無聊的時光, 在近在咫尺的“網吧閱覽室”看看新聞、查查地圖, 不但不耽誤工作, 還能更好地瞭解外界的世界、熟悉深圳的城市路線;不但打發了時光, 還提高了工作效率。

小舒(化名)剛來深圳不久, 在附近一家小店做收銀員, 她告訴記者她們店是兩班制, 晚班的要下午兩點半才上班,

下班後她有很多閒置時間可自由安排, 宿舍環境不好, 也沒有電腦, 旁邊的“網吧公共電子閱覽室”真是一個非常好的去處, 她可以在網上追追劇, 還可以看看學習視頻;交談中, 她還透露她學的是會計專業, 將來想進大公司做財務, 可惜沒有會計證, 目前已報考了會計從業資格考試, 她想利用工作之餘學習專業知識。 當問及同齡人在玩的時候, 她自己還在努力考證累不累, 她堅定地說:不累!為了自己的夢想, 年輕時累一點也值得!

孫平是一個非常直爽的人, 有問必答;他也是一個幸運的人, 因為他的職業就是他的興趣所在——廚師。 當問到他來“網吧公共電子閱覽室”是來看書的嗎, 他直言不諱地說:“不是看書,

看不進去”, 他來這裡的唯一目的就是看視頻——看別人如何做菜, 瞭解不同菜系之間的區別, 做什麼菜需要注意什麼……言談中眉飛色舞, 興致高昂。

除了年輕人, 網吧工作人員還提到一群特殊的“閱讀者”——老年人, 他們一般會在下午接孫子放學的路上逗留一會, 請教網管如何上網、如何與老家的親朋好友視頻聊天, 這裡儼然成了他們與互聯網+時代接軌的歡樂驛站。 在這裡, 他們是單純的“學生”, 回到家, 便成了孩子們心中無比尊敬的大英雄和“潮爺”。

提到流浪者, 網吧的服務員習以為常。 他們表示, 這只是眾多“閱讀者”中普通的一種。 他們跟其他的“閱讀者”並沒有很大的區別, 最大的區別就是身上散發著一股難聞的氣味。 他們有些的開門就來,

關門時又自覺離開;有時候來這裡看看電影、看看書, 有時候只是來喝喝水、吹吹空調;他們很多在這裡是安靜正常的讀者, 出了門依然恢復流浪者身份……這裡儼然成為他們區別外面風餐露宿的“家園”。 更驚奇地是這些流浪漢中, 甚至有人是電腦高手、吉他高手、繪畫高手, 或因為感情、或因為家庭、或者因為其他, 他們變得頹廢與迷茫, 他們當中有部分人在一段時間消沉後, 找到了工作、找到了女友, 會重新振作起來。 對於他們身上的難聞的味道, 也有顧客投訴, 有時服務員會委婉地提醒他們洗澡, 他們大多會不好意思地表示接受改變。 當然, 他們當中沒有人承認自己是流浪者, 每個人都帶著故事, 每個人都有一個美好未來的藍圖,
一兩個會再回來, 更多的融入了日新月異的城市建設浪潮中去了。

“一座好的圖書館, 除了知識上的啟迪, 更應長久地承載這座城市的心性情感和精神”。 公共圖書館作為城市公共文化設施的組成部分, 為市民提供一個閱讀、獲取知識的空間, 本質上就有寬容和尊重所有人的職責, 只有當城市弱勢群體甚至流浪者都有權利平等地享受公共文化設施、徜徉知識海洋中的時候, 才證明這座城市真正的文明所在與幸福指數。

“網吧公共電子閱覽室”, 除了推動數位化閱讀的普及, 還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和均等化, 項目關注城市弱勢群體, 儘量選取傳統圖書館覆蓋不到的城中村、人口密集處網吧,

在接待人群方面, 一視同仁地對待任何市民。 實施三期以來, 福田區48家上網服務場所參與其中, 共為40萬餘人次提供了免費閱讀服務、圖書館連結訪問量超過500萬餘次。 該專案在國內首創, 它的實施既是福田區政府將商業機構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創新嘗試, 也是政府借助社會力量為市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大膽創新, 助推了福田區“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也正是這個項目, 讓我們更進一步地看到了深圳政府“大力推動全民閱讀”的決心與信心, 看到了深圳“來了, 就是深圳人”的包容與胸襟。 下一步, 福田區將計畫在全區90多家網吧中推行該專案, 使福田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利的“網吧公共電子閱覽服務”。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