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懂推理、會模仿,人工智慧原來是這樣做到的!

文圖/方弦

本文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10月刊

小夥伴們都知道, 形形色色的人工智慧(簡稱AI)早已深入日常生活。 對違章車輛車牌的自動識別, 網上搜索的自動推薦, 懂得自己充電和探索地形的掃地機器人, 還有會幫你自動排好日程的智慧助理……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人工智慧, 瞭解一下它是怎麼做到推理、分析資料以及模仿大腦的。

智慧掃地機器人Roomba860, 不僅能自己識別清掃區域, 還能自己返回充電底座進行充電

懂推理的AI

思考向來是人類的專長。 通過思考, 人類獲得了其他動物不具備的能力。 思考既然如此強大, 要模擬它就很困難, 於是, 人們將起點放在其中比較簡單的一部分——邏輯推理。 AI最初的一步, 就是教會機器邏輯推理的方法, 即具體的演算法。

但在考慮演算法之前, 有一個更根本的問題:我們怎麼知道邏輯推理一定正確, 而正確的命題必定能通過邏輯推理得到嗎?

幸好, 美國數學家哥德爾證明了在所謂“一階謂詞演算”的體系中, 答案是肯定的。 這個定理鋪平了自動邏輯推理的道路。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 各種自動推理系統陸續出現, 只要向它們輸入以邏輯命題表達的某個領域的知識, 它們就搖身一變, 成為“專家系統”, 並自動進行推理, 回答人們提出的相關問題。 人工智慧就擁有這樣的自動推理系統。

圖片來源網路

分析資料的AI

AI的很多功能, 是通過大資料分析實現的。

我們知道, 電腦科學家發明了各種各樣的演算法, 從看似雜亂無章的海量資料中提取統計上有意義的規律。 人們利用這些演算法, 通過對大量病例的分析, 為某些特定的疾病提供早期的發現和診斷;還能從互聯網海量的雙語對照資料中, 得知如何將一種語言翻譯為另一種語言。

很多人工智慧, 就是運用了這種技術, 例如IBM研發的AI系統Watson, 在閱讀大量資料後, 搖身一變成為星級客服, 能回答顧客各種各樣的提問。

參觀者在IBM的展位元前觀看Watson系統演示

模仿大腦的AI

另外, 我們也知道, 人工智慧很“聰明”, 就好像擁有大腦, 會思考一樣, 不過你知道它是怎麼模仿人的大腦的嗎?

在人類大腦中, 負責處理資料的是上千億個名為“神經元”的細胞。 它們之間通過電脈衝互相傳遞資訊, 每個神經元受到一定閾值的刺激,

就會向自身連接的其他神經元發送電信號。 這些紛繁複雜的信號組成了人類的思維。

而AI的研究者則嘗試在電腦上重現類似的系統, 試圖模仿人類思維這一演化的奇跡。 這就是所謂的“神經網路”。 當然, 我們現在仍然無法模擬整個大腦, 但即使是數萬個神經元組成的系統, 能力已經非同凡響。

那麼,人工智慧是怎麼形成神經網路的呢?

科學家利用數學分析中的知識,借鑒人腦的部分結構,設計了特殊的神經網路結構,還有配套的高速並行學習演算法,利用大型電腦、顯卡以及專用晶片提供的大量計算能力,訓練出優秀的神經網路以供應用。我們只要向訓練好的神經網路輸入資料,它就能輸出相應的計算結果啦。

那麼,人工智慧是怎麼形成神經網路的呢?

科學家利用數學分析中的知識,借鑒人腦的部分結構,設計了特殊的神經網路結構,還有配套的高速並行學習演算法,利用大型電腦、顯卡以及專用晶片提供的大量計算能力,訓練出優秀的神經網路以供應用。我們只要向訓練好的神經網路輸入資料,它就能輸出相應的計算結果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