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驚!共用單車再現攪局者,這一次的來頭有點大…….

隨著悟空單車和3Vbike的相繼退出, 及酷奇出現的倒閉危機,

一個信號越來越清晰:共用單車, 這個曾經站在風口上的豬, 越來越飛不動了!

然而這個時候, 有家企業卻選擇了逆勢進入, 它就是上海的老牌自行車品牌永久!

就在今天, 有媒體報導稱, 永久推出了永久智慧車, 並且已經在上海地區進行了投放。

和市場上已有的共用單車相比, 永久智慧車有著三大亮點:

(1)解鎖方式除了掃碼外, 還有藍牙搖一搖;

(2)車筐內還配備了充電裝置, 使用者在騎行過程中可為手機充電;

(3)擁有“電子圍欄+空中停車”系統, 可以準確的定位用戶結束騎行後是否放入規範停車位元,

若未放入規範停車位元, app將對用戶結束騎行時發出提醒, 引導使用者重新規範停車。

大家知道, 共用單車最飽受詬病的地方, 就在於亂停亂放行為,

但永久智慧車恰恰沒有了這樣的後顧之憂, 加上解決了“二維碼被破壞,

車子就報廢的”痛點, 以及提供了手機充電這樣的便利,

不得不說, 永久真的是有備而來, 摩拜和ofo要小心了!

(一)

對於很多70年、80年後來說, 永久牌自行車承載了太多兒時的回憶, 那個時候, 父親仿佛有著使不完的勁, 載著媽媽和自己, 穿梭在回家的路上……這樣的場景, 你是否依然熟悉?

其實, 永久牌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40年日資在唐山路上開辦的“昌河製作所”, 這是上海的第一家自行車生產廠商。

1949年, 新中國成立, 這家製作所也更名為 “永久”, 由此, 承載著幾代國人記憶的自行車品牌誕生。

但說到永久的流行, 則屬於七八十年代的事情了。

隨著人們收入水準的快速提高, 自行車再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商品, 永久、鳳凰和飛鴿, 也都成為了百姓的“心頭肉”。

尤其是, “永久”諧音“長久”, 更富有一層美好祝福的涵義, 所以那個年代, 永久自行車還是最受待見的“嫁妝”。

成為市場寵兒的永久, 則在九十年代初期, 迎來了自己的巔峰。

據中國自行車協會統計, 1992年永久上繳利稅1.16億元, 居全國54家自行車企業首位。

1993年, 永久改制成股份有限公司, 並在上交所掛牌上市, 股票簡稱“上海永久”, 一時間風光無限。

只是, “花無百日紅”,

90年代中後期, 私家車的出現, 讓越來越多家庭的代步工具從“兩輪”升級到了“四輪”, 自行車的市場需求開始快速下滑,

與此同時, 捷安特等外來品牌卻借機打入了中國市場, 永久的生存空間遭到不斷擠壓!

這種大環境的變革也直接反映在了永久糟糕的業績上, 2001年, 連續三年虧損的永久, 甚至被上交所暫停上市。

於是, 就在這一年, 永久不得不經歷一次壯士斷腕地轉型:民營企業中路集團以54%的股份一舉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公司股票由“上海永久”改為“中路股份”。

被中路接管的永久, 雖擺脫了破產的陰影, 品牌得到保留,

但這個曾經時髦的自行車金子招牌, 卻再也找不回曾經的光環。

如今, 為了生存, 其業務也早已從自行車生產, 擴張到了自動麻將機、保齡球設備, 甚至開起了咖啡館......

而永久自行車則被留在了記憶中,漸漸被大家遺忘!

(二)

2016年年末,共用單車一夜之間佔據了大街小巷,這也暫時拯救了困境中的傳統自行車廠商。

看著別人幹的熱火朝天,三大老牌自行車廠永久、飛鴿及鳳凰自然“眼紅”,於是,也紛紛接過了共用單車合作的“橄欖枝”:

2016年天津飛鴿自行車廠率先與ofo小黃車展開合作;同年7月,優拜單車與上海永久自行車廠達成合作;2017年5月,鳳凰自行車廠與ofo正式宣佈戰略合作。

然而,這樣的合作,至於自行車廠商,猶如“飲鴆止渴”。

於是,自行車廠商更加依賴于拿共用單車的訂單活著,在這種惡性循環中,擺在眾多廠商面前的出路就是淪為互聯網模式的上游代工廠!

以鳳凰為例,其幫ofo生產的500萬輛自行車,算下來,每輛只能獲利8元,

儘管如此,但這筆生意帶來的4000萬元利潤竟然快趕上其2016財年的整體淨利潤5289萬元。

如此微薄的利潤,也意味著,訂單一旦大幅減少,將會是滅頂之災。

窮則思,思則變,變則通!

正如我看到的,不滿足於代工的桎梏,永久開始謀求更長遠的發展,

當然,比起摩拜、OfO等單車品牌,生產了77年自行車的永久,也有著自己的獨特優勢—成熟的技術、完備的市場管道、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強大的市場號召力。

永久已“箭在弦上”,究竟能否在共用單車行業中分得一杯羹,且拭目以待!

而永久自行車則被留在了記憶中,漸漸被大家遺忘!

(二)

2016年年末,共用單車一夜之間佔據了大街小巷,這也暫時拯救了困境中的傳統自行車廠商。

看著別人幹的熱火朝天,三大老牌自行車廠永久、飛鴿及鳳凰自然“眼紅”,於是,也紛紛接過了共用單車合作的“橄欖枝”:

2016年天津飛鴿自行車廠率先與ofo小黃車展開合作;同年7月,優拜單車與上海永久自行車廠達成合作;2017年5月,鳳凰自行車廠與ofo正式宣佈戰略合作。

然而,這樣的合作,至於自行車廠商,猶如“飲鴆止渴”。

於是,自行車廠商更加依賴于拿共用單車的訂單活著,在這種惡性循環中,擺在眾多廠商面前的出路就是淪為互聯網模式的上游代工廠!

以鳳凰為例,其幫ofo生產的500萬輛自行車,算下來,每輛只能獲利8元,

儘管如此,但這筆生意帶來的4000萬元利潤竟然快趕上其2016財年的整體淨利潤5289萬元。

如此微薄的利潤,也意味著,訂單一旦大幅減少,將會是滅頂之災。

窮則思,思則變,變則通!

正如我看到的,不滿足於代工的桎梏,永久開始謀求更長遠的發展,

當然,比起摩拜、OfO等單車品牌,生產了77年自行車的永久,也有著自己的獨特優勢—成熟的技術、完備的市場管道、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強大的市場號召力。

永久已“箭在弦上”,究竟能否在共用單車行業中分得一杯羹,且拭目以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