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帶一路,歷史與現實的壯麗樂章

2008年以來,華為“未來種子”項目使“一帶一路”沿線1.5萬余名學生從中受益。 圖為來自奈及利亞的學生在華為“未來種子”項目實驗室內學習。


新華社發

今年5月,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人民裡社區聯合燕山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開展“學習‘一帶一路’ 感受傳統文化”活動,社區居民與留學生共同展示書法作品。
人民視覺

中國援助阿富汗國家職業技術學院專案預計2019年1月建成。 今年4月,在項目施工現場的中鐵十四局阿方職工為中企技術點贊。
新華社發

今年5月13日,X8024次中歐班列(義烏—馬德里)從浙江義烏鐵路西站鳴笛駛出。 這列滿載著服裝、紡織用品等貨物的列車成為2017年開行的第1000列中歐班列。
人民視覺

今年4月,巴基斯坦工人在瓜達爾港建設專案上緊張施工。
本報記者 孟祥麟攝

人民視覺

2016年2月,一列專列停在安格連—帕普鐵路卡姆奇克隧道進口。
新華社發

這是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一角。
新華社發

這是航拍的比雷埃夫斯港集裝箱碼頭(左側)和汽車碼頭(右側)。
新華社發

今年1月,由中企承建的蒙內鐵路專案首批貨運機車到港,當地工人在現場自拍留念。
新華社發

2013年9月7日

“絲綢之路經濟帶”首次提出

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納紮爾巴耶夫大學演講時提出,為了使歐亞各國經濟聯繫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可以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這是中國國家領導人首次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

2013年10月3日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首次提出

習近平主席在印尼國會演講時提出,東南亞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中國願同東盟國家加強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國政府設立的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發展好海洋合作夥伴關係,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2014年12月29日

絲路基金成立

絲路基金有限責任公司在北京註冊成立。絲路基金的資金規模為400億美元,首期資本金100億美元。

目前,絲路基金已簽約15個專案,承諾投資金額累計約達68億美元,首批投資專案已啟動。

2015年3月28日

願景與行動檔發佈

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佈《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檔主要內容分為8個部分:時代背景、共建原則、框架思路、合作重點、合作機制、中國各地方開放態勢、中國積極行動、共創美好未來。

2015年11月

31個省區市對接方案基本完成

《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發佈以來,各地結合自身比較優勢,有針對性地提出本地區在參與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地方定位。2015年11月,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一帶一路”建設實施方案銜接工作基本完成。

2015年12月25日

亞投行成立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正式成立。截至目前,亞投行成員已從最初創立時的57個擴大到80個。從成員數量來看,亞投行已成為僅次於世界銀行的多邊金融機構。

目前,亞投行已批准了21個投資項目,發放貸款總額約35億美元。

2016年4月11日

我國與國際組織簽署首份“一帶一路”合作檔

中國與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與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關於推進地區互聯互通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意向書》。該《意向書》系我國與國際組織簽署的首份“一帶一路”合作檔。

2016年8月17日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座談會召開

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以釘釘子精神抓下去,一步一步把“一帶一路”建設推向前進,讓“一帶一路”建設造福沿線各國人民。

就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8項要求,並歡迎各方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便車,歡迎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參與到合作中來。

2016年11月17日

倡議首次寫入聯合國大會決議

第七十一屆聯合國大會通過第A/71/9號決議。決議首次寫入“一帶一路”倡議,得到193個會員國的一致贊同,體現了國際社會對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普遍支持。

聯合國宣導共建“一帶一路”,將助力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順利實施。

2017年5月14日—15日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

該論壇是“一帶一路”建設框架內級別最高、規模最大的國際會議,29位外國元首、政府首腦及聯合國秘書長等3位元重要國際組織負責人與會。來自140多個國家和80多個國際組織的約1600名各界貴賓作為正式代表出席論壇。論壇主題是“加強國際合作,共建‘一帶一路’,實現共贏發展”。

互利共贏

巴基斯坦瓜達爾港

瓜達爾港是中巴經濟走廊巴基斯坦的起點以及“一帶一路”的海陸交匯點,2016年11月正式通航。預計到2020年,瓜達爾港貨物處理能力將達到每年1400萬噸散貨和100萬個集裝箱,成為南亞最大的深水港。

【評價】瓜達爾市市長巴布·古拉布:

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組成部分,瓜達爾港建設不僅惠及巴中兩國人民,更將造福區域國家和人民。

烏茲別克斯坦卡姆奇克隧道

2016年6月22日,全長19.2公里的安格連—帕普鐵路卡姆奇克隧道正式通車。該隧道是中企承建的中亞最長隧道,也是中烏共建“一帶一路”互聯互通合作示範項目。

【評價】烏茲別克斯坦前總統卡裡莫夫:

卡姆奇克隧道通車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件大事。感謝中國對我們實現多年夙願給予的支持和幫助。

中歐班列首次抵達波蘭華沙

2016年6月20日,習近平主席與波蘭總統杜達在華沙共同出席統一品牌中歐班列首達歐洲(波蘭)儀式。中歐班列為各國開展更大範圍、更高水準、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提供了平臺。

【評價】波中商務聯合會會長亞采克·波切克:

“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中歐班列的運營,讓越來越多的波蘭商品叩開中國市場的大門。

蒙內鐵路

2017年5月,被稱為肯亞“世紀工程”的蒙內鐵路通車。該鐵路全長472公里,連接首都奈洛比和東非第一大港蒙巴薩,極大提升了肯亞貨運效率。

【評價】肯亞總統肯雅塔:

這條鐵路通車掀開肯亞歷史新的一章,將書寫未來100年的肯亞歷史。

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

這是世界上唯一的跨境經濟貿易區,總面積5.28平方公里,中方、哈方及第三國人員及貨物、車輛在區域內可以自由通行。

【評價】哈薩克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國家股份公司發言人熱瓦力:

霍爾果斯是東西方交匯之處,古老絲綢之路貿易盛景將會在此重現,這就是哈中跨境運輸業的作用和魅力!

希臘比雷埃夫斯港

2016年4月,中遠海運集團收購比港港務局67%的股權,同年8月,接管經營比港港務局。中希雙方希望將比港建設為地中海最大的集裝箱轉運港、海陸聯運的橋頭堡。

【評價】希臘經濟和發展部副部長比齊奧拉斯:

比雷埃夫斯港變成一個聯通東西方的海上絲路的驛站,它開闢了中國和希臘更為廣闊的合作之路。

互聯互通

政策溝通——

蒙古國建築業要學中國標準

記者楊濤

“這是中國標準在蒙古國運用實施的平臺,更是蒙古國建築企業學習和對接國際先進施工企業的課堂。蒙古國建築企業要參照中國施工標準,爭取早日制定出蒙古國高速公路標準規範”,蒙古國道路運輸發展部部長鋼巴特2016年到烏蘭巴托新國際機場高速公路項目現場視察時這樣說。

蒙古國是中國北方的重要鄰國,也是“一帶一路”重要沿線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蒙古國“發展之路”倡議對接,為蒙古國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了新機遇。

新建蒙古國第一條高速公路;在蒙古國投資新建大型油田;提供援助或優惠資金,實施一大批惠及民生的專案,其中直接建設棚戶區改造住房近5000套……“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以來,在兩國政府支援下,中國企業在蒙參與建設了一大批基礎設施項目,豐富了兩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內涵。

設施聯通——

開通中非合作的光明大道

記者李志偉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中國建造”正在幫助非洲國家改變基礎設施落後的面貌。

在剛果(布),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修通了該國國家1號公路,連接首都布拉柴維爾和港口城市黑角。這條公路被稱為剛果(布)的“希望之路”,成為該國經濟發展的大動脈。由於穿越茂密的馬永貝原始森林,這條公路的建設曾長時間停留在紙面上,法國人稱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時至今日,西方人眼中的畏途變成了中非合作的光明大道。

“公路修通後,運輸成本下來了,物價也跟著降下來,老百姓口袋裡的錢等於增加了。”剛果(布)商人恩丁加對本報記者說,“我歡迎中國朋友,你們給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貿易暢通——

波蘭果農嘗到了甜頭

記者暨佩娟

9月,波蘭蘋果的豐收季。波蘭馬佐夫舍省格魯耶茨縣的果農萊謝克正在自家的蘋果園裡忙著採摘蘋果。青裡透紅的蘋果掛滿枝頭,圓潤飽滿,寄託著萊謝克一家對又一年美好光景的嚮往。

萊謝克告訴本報記者,他的果園有20公頃,有3個品種的蘋果主要出口到中國,考慮到中國消費者偏愛口感較硬的脆蘋果,他們家今年還引進了新品種,“希望把今年果園生產的一半蘋果都出口到中國”。

萊謝克告訴記者,中歐班列的開通對推動中波貿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過去,通過海運把波蘭商品運到中國的各大港口,平均需要30—45天。如今,連接四川成都和波蘭羅茲的中歐班列開通後,這段9800公里的路途,只需要大約13天。他希望波蘭蘋果將來能搭乘中歐班列銷往中國市場。

萊謝克說:“未來,波蘭與中國的貿易往來將越來越通暢”。

資金融通——

助力東盟國家金融升級

記者張志文

今年,柬埔寨最大的商業銀行——加華銀行在當地發行了首張銀聯借記卡;在老撾,當地超過70%的銀行卡上都有銀聯標識;在新加坡,銀聯率先落地二維碼支付功能,便利中小商戶採用電子支付功能;在菲律賓,銀聯國際與當地髮卡機構合作發行馬尼拉市民卡,成為當地百姓的社會福利保障卡。

近年來,中國銀聯持續加快拓展“一帶一路”參與國家業務,通過受理和髮卡業務雙向助力推動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同時積極推動同參與國市場的金融標準合作。東盟國家正在搭乘“一帶一路”建設的快車,邁上金融體系建設的新臺階。

“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本地客戶選擇中國金融服務,銀聯卡也會在東南亞地區得到更為廣泛的使用,這一定會有利於中國和東南亞的經貿投資合作。”泰國開泰銀行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伍萬通對本報記者這樣說。

民心相通——

秀麗家蓋起了新房子

記者丁子張志文

柬埔寨女孩盛西維住在西哈努克省波雷諾縣莫德朗鄉,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裡一家沙發廠當翻譯。她有一個漂亮的中文名字——陳秀麗。兩年多前,她還因為付不起學費差點輟學。如今,秀麗在特區找到了體面的工作,見習期月薪也有300多美元。

“以前我家最窮,特區建成後,孩子能夠在裡面免費讀書,我也有了賺錢的機會。這不,我們家剛剛蓋了新房子。”秀麗父親靦腆地對記者說。

和秀麗家一樣,莫德朗鄉有1.7萬人因特區而改變了命運:紅豆國際制衣有限公司的騰愛是附近農村的普通女孩,如今她每月能拿到200多美元的工資;漢邦希瑞護理用品有限公司的小余和妹妹在一起工作,經過努力,她已經當上了經理。

目前,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已經成為柬埔寨當地生產生活配套、環境完善的國際化工業園區,有110多家中企入駐,該特區成為中柬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成果。

稿件統籌及責任編輯:李琰孫天仁邢雪林芮張慧中謝亞宏李增偉

《 人民日報 》( 2017年10月16日 14 版)

延伸閱讀

2016年2月,一列專列停在安格連—帕普鐵路卡姆奇克隧道進口。
新華社發

這是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一角。
新華社發

這是航拍的比雷埃夫斯港集裝箱碼頭(左側)和汽車碼頭(右側)。
新華社發

今年1月,由中企承建的蒙內鐵路專案首批貨運機車到港,當地工人在現場自拍留念。
新華社發

2013年9月7日

“絲綢之路經濟帶”首次提出

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納紮爾巴耶夫大學演講時提出,為了使歐亞各國經濟聯繫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可以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這是中國國家領導人首次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

2013年10月3日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首次提出

習近平主席在印尼國會演講時提出,東南亞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中國願同東盟國家加強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國政府設立的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發展好海洋合作夥伴關係,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2014年12月29日

絲路基金成立

絲路基金有限責任公司在北京註冊成立。絲路基金的資金規模為400億美元,首期資本金100億美元。

目前,絲路基金已簽約15個專案,承諾投資金額累計約達68億美元,首批投資專案已啟動。

2015年3月28日

願景與行動檔發佈

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佈《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檔主要內容分為8個部分:時代背景、共建原則、框架思路、合作重點、合作機制、中國各地方開放態勢、中國積極行動、共創美好未來。

2015年11月

31個省區市對接方案基本完成

《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發佈以來,各地結合自身比較優勢,有針對性地提出本地區在參與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地方定位。2015年11月,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一帶一路”建設實施方案銜接工作基本完成。

2015年12月25日

亞投行成立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正式成立。截至目前,亞投行成員已從最初創立時的57個擴大到80個。從成員數量來看,亞投行已成為僅次於世界銀行的多邊金融機構。

目前,亞投行已批准了21個投資項目,發放貸款總額約35億美元。

2016年4月11日

我國與國際組織簽署首份“一帶一路”合作檔

中國與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與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關於推進地區互聯互通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意向書》。該《意向書》系我國與國際組織簽署的首份“一帶一路”合作檔。

2016年8月17日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座談會召開

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以釘釘子精神抓下去,一步一步把“一帶一路”建設推向前進,讓“一帶一路”建設造福沿線各國人民。

就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8項要求,並歡迎各方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便車,歡迎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參與到合作中來。

2016年11月17日

倡議首次寫入聯合國大會決議

第七十一屆聯合國大會通過第A/71/9號決議。決議首次寫入“一帶一路”倡議,得到193個會員國的一致贊同,體現了國際社會對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普遍支持。

聯合國宣導共建“一帶一路”,將助力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順利實施。

2017年5月14日—15日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

該論壇是“一帶一路”建設框架內級別最高、規模最大的國際會議,29位外國元首、政府首腦及聯合國秘書長等3位元重要國際組織負責人與會。來自140多個國家和80多個國際組織的約1600名各界貴賓作為正式代表出席論壇。論壇主題是“加強國際合作,共建‘一帶一路’,實現共贏發展”。

互利共贏

巴基斯坦瓜達爾港

瓜達爾港是中巴經濟走廊巴基斯坦的起點以及“一帶一路”的海陸交匯點,2016年11月正式通航。預計到2020年,瓜達爾港貨物處理能力將達到每年1400萬噸散貨和100萬個集裝箱,成為南亞最大的深水港。

【評價】瓜達爾市市長巴布·古拉布:

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組成部分,瓜達爾港建設不僅惠及巴中兩國人民,更將造福區域國家和人民。

烏茲別克斯坦卡姆奇克隧道

2016年6月22日,全長19.2公里的安格連—帕普鐵路卡姆奇克隧道正式通車。該隧道是中企承建的中亞最長隧道,也是中烏共建“一帶一路”互聯互通合作示範項目。

【評價】烏茲別克斯坦前總統卡裡莫夫:

卡姆奇克隧道通車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件大事。感謝中國對我們實現多年夙願給予的支持和幫助。

中歐班列首次抵達波蘭華沙

2016年6月20日,習近平主席與波蘭總統杜達在華沙共同出席統一品牌中歐班列首達歐洲(波蘭)儀式。中歐班列為各國開展更大範圍、更高水準、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提供了平臺。

【評價】波中商務聯合會會長亞采克·波切克:

“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中歐班列的運營,讓越來越多的波蘭商品叩開中國市場的大門。

蒙內鐵路

2017年5月,被稱為肯亞“世紀工程”的蒙內鐵路通車。該鐵路全長472公里,連接首都奈洛比和東非第一大港蒙巴薩,極大提升了肯亞貨運效率。

【評價】肯亞總統肯雅塔:

這條鐵路通車掀開肯亞歷史新的一章,將書寫未來100年的肯亞歷史。

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

這是世界上唯一的跨境經濟貿易區,總面積5.28平方公里,中方、哈方及第三國人員及貨物、車輛在區域內可以自由通行。

【評價】哈薩克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國家股份公司發言人熱瓦力:

霍爾果斯是東西方交匯之處,古老絲綢之路貿易盛景將會在此重現,這就是哈中跨境運輸業的作用和魅力!

希臘比雷埃夫斯港

2016年4月,中遠海運集團收購比港港務局67%的股權,同年8月,接管經營比港港務局。中希雙方希望將比港建設為地中海最大的集裝箱轉運港、海陸聯運的橋頭堡。

【評價】希臘經濟和發展部副部長比齊奧拉斯:

比雷埃夫斯港變成一個聯通東西方的海上絲路的驛站,它開闢了中國和希臘更為廣闊的合作之路。

互聯互通

政策溝通——

蒙古國建築業要學中國標準

記者楊濤

“這是中國標準在蒙古國運用實施的平臺,更是蒙古國建築企業學習和對接國際先進施工企業的課堂。蒙古國建築企業要參照中國施工標準,爭取早日制定出蒙古國高速公路標準規範”,蒙古國道路運輸發展部部長鋼巴特2016年到烏蘭巴托新國際機場高速公路項目現場視察時這樣說。

蒙古國是中國北方的重要鄰國,也是“一帶一路”重要沿線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蒙古國“發展之路”倡議對接,為蒙古國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了新機遇。

新建蒙古國第一條高速公路;在蒙古國投資新建大型油田;提供援助或優惠資金,實施一大批惠及民生的專案,其中直接建設棚戶區改造住房近5000套……“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以來,在兩國政府支援下,中國企業在蒙參與建設了一大批基礎設施項目,豐富了兩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內涵。

設施聯通——

開通中非合作的光明大道

記者李志偉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中國建造”正在幫助非洲國家改變基礎設施落後的面貌。

在剛果(布),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修通了該國國家1號公路,連接首都布拉柴維爾和港口城市黑角。這條公路被稱為剛果(布)的“希望之路”,成為該國經濟發展的大動脈。由於穿越茂密的馬永貝原始森林,這條公路的建設曾長時間停留在紙面上,法國人稱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時至今日,西方人眼中的畏途變成了中非合作的光明大道。

“公路修通後,運輸成本下來了,物價也跟著降下來,老百姓口袋裡的錢等於增加了。”剛果(布)商人恩丁加對本報記者說,“我歡迎中國朋友,你們給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貿易暢通——

波蘭果農嘗到了甜頭

記者暨佩娟

9月,波蘭蘋果的豐收季。波蘭馬佐夫舍省格魯耶茨縣的果農萊謝克正在自家的蘋果園裡忙著採摘蘋果。青裡透紅的蘋果掛滿枝頭,圓潤飽滿,寄託著萊謝克一家對又一年美好光景的嚮往。

萊謝克告訴本報記者,他的果園有20公頃,有3個品種的蘋果主要出口到中國,考慮到中國消費者偏愛口感較硬的脆蘋果,他們家今年還引進了新品種,“希望把今年果園生產的一半蘋果都出口到中國”。

萊謝克告訴記者,中歐班列的開通對推動中波貿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過去,通過海運把波蘭商品運到中國的各大港口,平均需要30—45天。如今,連接四川成都和波蘭羅茲的中歐班列開通後,這段9800公里的路途,只需要大約13天。他希望波蘭蘋果將來能搭乘中歐班列銷往中國市場。

萊謝克說:“未來,波蘭與中國的貿易往來將越來越通暢”。

資金融通——

助力東盟國家金融升級

記者張志文

今年,柬埔寨最大的商業銀行——加華銀行在當地發行了首張銀聯借記卡;在老撾,當地超過70%的銀行卡上都有銀聯標識;在新加坡,銀聯率先落地二維碼支付功能,便利中小商戶採用電子支付功能;在菲律賓,銀聯國際與當地髮卡機構合作發行馬尼拉市民卡,成為當地百姓的社會福利保障卡。

近年來,中國銀聯持續加快拓展“一帶一路”參與國家業務,通過受理和髮卡業務雙向助力推動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同時積極推動同參與國市場的金融標準合作。東盟國家正在搭乘“一帶一路”建設的快車,邁上金融體系建設的新臺階。

“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本地客戶選擇中國金融服務,銀聯卡也會在東南亞地區得到更為廣泛的使用,這一定會有利於中國和東南亞的經貿投資合作。”泰國開泰銀行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伍萬通對本報記者這樣說。

民心相通——

秀麗家蓋起了新房子

記者丁子張志文

柬埔寨女孩盛西維住在西哈努克省波雷諾縣莫德朗鄉,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裡一家沙發廠當翻譯。她有一個漂亮的中文名字——陳秀麗。兩年多前,她還因為付不起學費差點輟學。如今,秀麗在特區找到了體面的工作,見習期月薪也有300多美元。

“以前我家最窮,特區建成後,孩子能夠在裡面免費讀書,我也有了賺錢的機會。這不,我們家剛剛蓋了新房子。”秀麗父親靦腆地對記者說。

和秀麗家一樣,莫德朗鄉有1.7萬人因特區而改變了命運:紅豆國際制衣有限公司的騰愛是附近農村的普通女孩,如今她每月能拿到200多美元的工資;漢邦希瑞護理用品有限公司的小余和妹妹在一起工作,經過努力,她已經當上了經理。

目前,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已經成為柬埔寨當地生產生活配套、環境完善的國際化工業園區,有110多家中企入駐,該特區成為中柬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成果。

稿件統籌及責任編輯:李琰孫天仁邢雪林芮張慧中謝亞宏李增偉

《 人民日報 》( 2017年10月16日 14 版)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