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喜迎十九大 文脈頌中華」來自臥龍區謝莊鄉的市級非遺項目“東坡嗩呐”

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東坡嗩呐”, 出自謝莊鄉孫莊村東坡組, 據老藝人王明章回憶, 他小時候聽爺爺講, 他們唯一傳家的是嗩呐,

據今已有500年歷史。

據當前統計, 謝莊嗩呐現已達20余班, 遍及全鄉。 他們的嗩呐走一處、響一處, 南陽市掛東坡嗩呐班的牌子隨處可見, 方圓近百里來請演出者不斷, 大型演出、春燈節活動、企業宣傳、生意開張……到處都活動著他們的身影。 如今, 他們的技藝不僅傳授給了子女,

隨著姑娘的出嫁, 也把技藝帶到了婆家。 據說, 南陽的史高莊、馬英坑、蒲山、槐樹灣等地的嗩呐也出自東坡。

如今的東坡嗩呐在老輩藝人帶領下, 青出於藍勝於藍, 門裡出身的嗩呐後人們最小學藝者只有6歲, 形成了嗩呐聲聲傳後代,

一代更比一代強局面。

王明章弟兄兩個, 哥哥王明治以嗩呐為主, 弟弟王明章以笙為主, 但後來王明章也主攻嗩呐, 而且把雜技魔術也加入了嗩呐表演, 深受觀眾喜愛, 弟兄倆的表演達到了頂高的水準, 一九九二年王明章榮獲了南陽市“嗩呐狀元”稱號,

一九九六年由中央電視臺、河南電視臺拍攝為專題, 在中共七套、河南衛生播出, 從此東坡嗩呐名聲大振。

據統計, 謝莊嗩呐現已達20余班, 遍及全鄉十幾個行政村, 特別是在王明治、王明章等老一輩嗩呐藝人的影響下, 外鄉來拜師學藝者也大有人在。

他們的嗩呐走一處、響一處, 南陽市掛東坡嗩呐班的牌子隨處可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