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河南有條奇特村落,地下有人說話,進村卻看不到人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 活到老見識到老。

在河南三門峽市陝州區張汴鄉北營村有個神奇的村落, 名叫陝州地坑院, 由22個地下相連的“方坑”組成。

所謂的“坑”, 其實是庭院的天井。 奇就奇在“見樹不見村, 進村不見房, 聞聲不見人! 。 ”

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因為三門峽市地處黃土高原, 土質堅硬, 降水量較少, 夏天比較炎熱, 冬天天氣寒冷, 當地人根據地理情況, 巧妙地在土層裡鑿出一個個方坑和窯洞,

各個不同的方坑、窯洞通過地下通道連成一體, 形成地坑院落。 院落的特點是冬暖夏涼, 這充分展示古代勞動人民的建築智慧。

現在的陝州地坑院連外國人都嘖嘖稱奇。

地坑院歷史悠久, 早在4000多年前的軒轅黃帝時期, 陝原先民們便已經掘地為穴而居,

而黃土高原的地質正是地坑院存在的基礎。 著名建築學家魯道夫斯基在《沒有建築師的建築》一書中最早向世界介紹了地坑院。

地坑院具有堅固耐用、冬暖夏涼、擋風隔音、防震抗震的特點, 冬季窯內溫度在攝氏10度以上, 夏天保持在攝氏20度左右,

是名副其實的“天然空調和恒溫住宅”。

地坑院的建造過程共分為四個步驟, 概括來說, 就是“向下挖坑、四壁鑿洞、穿靴戴帽、美化裝飾”。 地坑院的營造技藝既與傳統的陰陽八卦方位密切結合, 又和宅主的命相息息相關。 地坑院的存在, 反映古人高超的建築智慧。

這種神秘、奇特的民居, 放眼全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

陝州地坑院22個地坑分不同的文化主題, 在不同的節日有不同的文化表演。 各個坑院也有固定的展示主題, 如捶草印花、陝州剪紙、鑼鼓書、澄泥硯、木偶戲、皮影戲、糖畫、戲曲、陝州特色婚俗表演等。

地坑院內的婚俗表演熱鬧喜慶,向遊客完美呈現當地人民舉辦婚禮時的盛大場面。

在婚禮現場,遊客還可以租借新婚禮服,體驗一把民俗婚禮。

從高處俯瞰地坑院,特別壯觀!

各種剪紙作品掛滿了地坑院的連廊,一直蔓延到剪紙小院,一幅幅剪紙作品手藝精湛,藝術欣賞價值頗高。

書法作品也是地坑院落裡的主要文化特色

院落裡,技藝精湛的手工大師正在製作工藝品。

紅黑白黃藍金紫銀綠,五彩斑斕的京劇臉譜向遊客全方位展示京劇藝術。京劇小院,從高處和遠處看,特別唯美壯觀!

各個地坑院因應不同的主題展示不同的文物、用具和作品,地坑院就像一個生活博物館,全方位展示當地人民的生活風貌。

公共交通-三門峽南站下車,乘坐1、5路車至三門峽西站下車,乘坐農村巴士陝縣張汴車至北營村下車,步行2公里到達。

自駕線路

①連霍高速三門峽西下車

1、向正東方向行駛,沿岔道行駛1.5公里,左轉進入G310

2、沿G310行駛2.0公里,右轉進入天河路

3、沿天河路行駛3.0公里,右轉進入神泉路

4、沿神泉路行駛130米,左轉進入S318

5、沿S318行駛5.0公里,到達終點。

②連霍高速三門峽東下車:

1、出高速路口直行進入陝州大道

2、沿陝州大道行駛17.3公里,左前方轉彎進入高陽路

3、沿高陽路行駛1.7公里,過右側的溫塘村約240米後,右轉進入神泉路

4、沿神泉路行駛2.3公里,左轉進入S318

5、沿S318行駛5.0公里,到達終點。

地坑院內的婚俗表演熱鬧喜慶,向遊客完美呈現當地人民舉辦婚禮時的盛大場面。

在婚禮現場,遊客還可以租借新婚禮服,體驗一把民俗婚禮。

從高處俯瞰地坑院,特別壯觀!

各種剪紙作品掛滿了地坑院的連廊,一直蔓延到剪紙小院,一幅幅剪紙作品手藝精湛,藝術欣賞價值頗高。

書法作品也是地坑院落裡的主要文化特色

院落裡,技藝精湛的手工大師正在製作工藝品。

紅黑白黃藍金紫銀綠,五彩斑斕的京劇臉譜向遊客全方位展示京劇藝術。京劇小院,從高處和遠處看,特別唯美壯觀!

各個地坑院因應不同的主題展示不同的文物、用具和作品,地坑院就像一個生活博物館,全方位展示當地人民的生活風貌。

公共交通-三門峽南站下車,乘坐1、5路車至三門峽西站下車,乘坐農村巴士陝縣張汴車至北營村下車,步行2公里到達。

自駕線路

①連霍高速三門峽西下車

1、向正東方向行駛,沿岔道行駛1.5公里,左轉進入G310

2、沿G310行駛2.0公里,右轉進入天河路

3、沿天河路行駛3.0公里,右轉進入神泉路

4、沿神泉路行駛130米,左轉進入S318

5、沿S318行駛5.0公里,到達終點。

②連霍高速三門峽東下車:

1、出高速路口直行進入陝州大道

2、沿陝州大道行駛17.3公里,左前方轉彎進入高陽路

3、沿高陽路行駛1.7公里,過右側的溫塘村約240米後,右轉進入神泉路

4、沿神泉路行駛2.3公里,左轉進入S318

5、沿S318行駛5.0公里,到達終點。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