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今年諾獎高達740萬,諾貝爾獎100多年為何還沒有花完?

近日, 諾貝爾單項獎相繼出爐, 日裔英國籍石黑一雄摘得文學獎讓喜愛村上春樹的日本人心塞, 生理學獎獲得者發現了“熬夜令人變醜”使愛美的女性心顫, 經濟學獎理查·塞勒則揭示了人的有限理性行為對金融市場的影響……然而,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 或許最關心的還是今年諾貝爾獎高達900萬瑞典克朗(約合740萬人民幣)的單項獎金。 有人不禁會問:諾貝爾的遺產究竟有多少錢, 為何花了100多年還沒有完?

據諾貝爾本人在1895年最後一份遺囑, 除了將大約100萬瑞典克朗贈與十多名親友外, 剩餘的3100萬瑞典克朗用於設立諾貝爾獎。 按照諾貝爾的意願, 獎金的額度應該是保證一名教授(學者)在20年不領薪水的情況下仍能夠過著體面的生活, 從而將自己的精力繼續投入到研究工作中去。

從1901年首次頒獎開始, 每次諾貝爾獎金額度不等。 1901年首次頒發的諾貝爾獎金大約為15萬瑞典克朗,

大概相當於當時一名大學教授20年的薪水。 其後, 諾貝爾獎金不斷縮水, 至1923年處於歷史最低點——11.5萬瑞典克朗。 後來, 雖然獎金數額有所攀升, 但由於瑞典貨幣貶值、通貨膨脹等因素, 實際到手的諾貝爾獎僅相當於一名教授5年的薪資。 不過, 從1991年開始, 諾貝爾獎金數額大幅度提升至600萬瑞典克朗, 再次回到了諾貝爾期待的水準。

那麼, 自1901年至今, 諾貝爾的遺產——3100萬瑞典克朗, 為何還沒有花完?這就不得不提到諾貝爾基金會了。 諾貝爾基金會是根據諾貝爾遺囑, 專門用來管理諾貝爾遺產和頒發諾貝爾獎金的機構。 在長達100多年時間內, 諾貝爾基金會的主要作用是保證“錢生錢”, 畢竟, 一旦沒了諾貝爾獎金, 諾貝爾設立獎項的初衷就不復存在。

事實上, 諾貝爾將在歷史上還就差點“壽終正寢”。 1953年, 諾貝爾基金會發現, 隨著50多年的頒獎、日常運維及繳納稅收, 諾貝爾的資產僅剩下300多萬美金, 或許用不了幾年, 諾貝爾獎將煙消雲散。 那麼, 諾貝爾基金會到底是怎麼“理財”的呢?

最初, 根據瑞典國王1901年批准通過的評獎規則, 諾貝爾應該投資在“安全的證券”上, 即國債和貸款等固定收益類, 以及有擔保、有抵押的理財產品。 然而, 這種過於保守的理財方式限制了諾貝爾基金的收益, 致使諾貝爾獎金發放越來越困難。

直到1953年,

諾貝爾基金會做出突破性改變, 將基金管理章程修改為以股票、不動產投資為主, 基金會的經濟狀況才得以好轉。 在上世紀70-80年代, 諾貝爾基金會的投資方向更加多元化, 除了固收類、不動產、股票外, 還涉及一些期貨、私募股權、對沖基金等另類資產。 同時, 投資的地域範圍也不斷擴大, 從歐洲擴散到美國、澳大利亞等地。

根據諾貝爾基金會多年的資產管理經驗, 諾貝爾基金的投資策略大約為:50%股票(上下浮動10%)、20%固收類產品(上下浮動10%)以及30%的另類資產(上下浮動10%)。 至2014年, 諾貝爾基金較最初設立時已增值226%。

總之, 諾貝爾基金會的多元化投資策略最終保證了諾貝爾獎的有序運行——不動本金, 以資產收益來頒發獎金、發放運維人員工資以及繳納稅收等各項開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