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湯濤:高技能人才工作取得顯著成績 展望未來任重道遠

高技能人才和產業工人是創造社會財富的中堅力量, 是創新驅動發展的骨幹力量, 是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的有生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 中央高度重視高技能人才工作, 十分關心產業工人隊伍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作為一個製造業大國, 我們的人才基礎應該是技工”, “工業強國都是技師技工的大國, 我們要有很強的技術工人隊伍”。

2017年4月, 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 對加強高技能人才工作做出了新部署, 提出了新要求。 在黨的十九大召開前夕,

人社部副部長湯濤圍繞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接受記者採訪。

黨的十八大以來, 我國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取得顯著成績, 為經濟建設提供強大人力人才支援

記者:高技能人才是我國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支持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作為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主管部門, 人社部門在過去五年都開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績?

湯濤:黨的十八大把進入人才強國和人力資源強國行列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歷史性部署, 明確要求構建勞動者終身職業培訓體系。 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

“推動人才結構戰略性調整, 突出‘高精尖缺’導向, 實施重大人才工程, 著力發現、培養、集聚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企業家人才、高技能人才隊伍”。 這些重要部署和政策規劃, 為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指明了新的發展方向。 回顧過去的五年,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 經過全國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共同努力, 我國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 為促進就業創業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高技能人才工作取得長足進步。 國家相繼出臺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高技能人才振興計畫、加強企業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世界技能大賽參賽管理辦法等政策措施。

國家層面建設476個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594個技能大師工作室, 實施技師培訓項目, 中央財政累計投入資金20.5億元, 帶動地方同步推進省市級項目建設, 高技能人才培養能力得到較大提升。 到2016年底, 全國高技能人才達到4791萬人。

職業培訓發展迅猛。 按照《國務院關於加強職業培訓促進就業的意見》要求, 大規模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和創業培訓。 既突出重點群體, 大力實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技能就業行動、化解過剩產能企業職工特別職業培訓計畫、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春潮行動”、技能脫貧千校行、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等, 又統籌兼顧, 不斷完善職業培訓政策, 擴大培訓規模, 逐步構建面向全體勞動者的職業培訓體系,

廣泛組織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提升培訓和創業培訓, 提升技能人才職業素質和就業創業的能力。 全國累計開展政府補貼職業培訓9715萬人次, 為促進就業創業作出了新貢獻。 技工教育實力不斷增強。 認真貫徹國家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總體要求, 堅持以提高品質、促進就業、服務發展為導向, 針對招生難、待遇差、資金缺等突出問題, 制定《技工教育十三五規劃》, 出臺《關於推進技工院校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 明確技工院校的發展方向、目標任務和重點舉措。 此外, 還相繼出臺兼職教師管理、學生資助管理、畢業生待遇、生均撥款、學生實習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大力推進工學一體化教學改革,
深化校企合作, 不斷提升教學和培訓品質。 十八大以來, 全國技工院校累計向社會輸送532萬名畢業生, 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 開展各類培訓2600余萬人次。

職業資格制度逐步規範。 廣泛開展職業技能鑒定, 改革職業資格制度, 完善技能人才多元評價體系。 清理規範職業資格設置, 分七批取消了434項國務院部門設置的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 並要求各地按規定取消自行設置的職業資格。 建立國家職業資格目錄清單管理制度, 公佈國家職業資格目錄, 實行清單式管理。 職業資格證書在引導職業教育改革, 促進勞動者求職擇業、確定薪酬、崗位晉升、安全生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全國累計有9173萬人次參加職業技能鑒定, 7625萬人次取得職業資格證書。 技能大賽蓬勃開展。堅持把技能競賽作為加強技能人才選拔和培養的重要管道,不斷完善政策措施,掀起職業技能競賽新高潮。全國有5000多萬名職工和學生參加各類競賽,1496名優秀選手被授予“全國技術能手”榮譽稱號,32萬多人次晉升職業資格等級。2010年,我國加入世界技能組織後,更加注重世界技能大賽的引領帶動作用,推動國內競賽和職業教育培訓水準的提高。十八大以來,組團參加了2屆世界技能大賽,累計取得5金、7銀、7銅和24個優勝獎的優異成績,向世界展示了中國青年技能人才的風采。經中央批准,中國宣佈申辦2021年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並決定上海作為承辦城市。2017年6月,在上海、蘇州舉辦了2017年中國國際技能大賽。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舉辦的最大規模的國際性技能賽事。

基礎工作穩步提升。注重法制、宣傳、隊伍、資訊化、教材等建設工作。配合做好《職業教育法》執法檢查和修訂工作,積極推動職業技能開發立法。制定頒佈79個國家職業標準,啟動編制國家技能人才培養標準和一體化課程規範,組織開展職業培訓包開發試點,組織開發3000余種技工教育和職業培訓教材、31個技工院校主體專業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教材和教輔材料。廣泛組織系統工作人員、技工院校負責人和骨幹師資培訓。普遍開展技工院校學生電子學籍註冊、職業資格證書和技工院校畢業生證書查詢服務。職業能力基礎建設和管理服務水準得到較大提升。

記者:近年來,高技能人才的發展環境和社會認可度得到較大改善,您認為這主要得益於哪些因素?

湯濤:當前高技能人才的社會地位和職業發展環境越來越好,這離不開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同時也是各級人社部門和全社會共同努力的結果。我們不斷採取措施,加大宣傳力度,引導社會輿論,優化社會環境。一是組織聲勢浩大的評選表彰活動。5年來,共組織三屆高技能人才表彰活動,選樹“大國工匠”,表彰90名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和899名全國技術能手,1461名高技能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二是組織各級各類職業技能競賽活動。每年組織開展的國內一類、二類技能大賽,有上千萬企業職工和職業院校學生參加。組團參加了世界技能大賽,取得優異成績。國務院領導同志多次與被表彰的高技能人才、世賽獲獎選手座談。三是組織技能中國行專題活動,提升高技能人才的社會知曉度。自2013年開始,每年組織開展技能中國行活動,廣泛宣傳職業技能競賽在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中的作用,積極推廣世界技能大賽的先進理念和技術標準。四是組織形式多樣的主題宣傳活動。開展世界青年技能日、職業教育活動周等宣傳活動,創建“技能中國”“走基層、技校行”等宣傳品牌,與央視合作開辦“中國大能手”欄目,開設“技能中國”“世賽中國”微信公眾號,在勞動保障報開設職業能力建設專版等。

伴隨產業升級、技術進步、動能轉換的步伐加快,時代的新發展對高技能人才工作不斷提出新要求

記者:據瞭解,當前不少企業反映技工短缺,面臨招工難問題,這對職業培訓工作帶來哪些挑戰?

湯濤:經過努力,近年來我國技能人才數量有了大幅度提升,結構出現改善。但是,我國技能勞動者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人才短缺的現象還很突出,特別是隨著現代資訊技術、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企業對技能人才的素質結構不斷提出新要求,技能型工人數量短缺和素質結構問題會更加突出,預計未來5年內,我國技能勞動者需求將繼續保持不斷增長的趨勢。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技能型工人培養工作任務十分艱巨。

技工短缺現象對職業培訓工作帶來的挑戰主要有:一方面,技工培養能力和品質有待提升。職業培訓總體規模需要擴大,培訓的針對性、有效性需要提升,面向新興產業的培訓能力不足,技師培養力度需要加大。另一方面,需進一步完善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相關政策制度。技能人才仍面臨著職業發展通道不暢、經濟待遇偏低、社會地位不高、激勵機制不足等問題。這些困難問題需要不斷改革創新,多方施策,協同發力,努力破解。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宏偉藍圖,需要建設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技能人才隊伍。展望未來,高技能人才工作任重道遠

記者:未來一段時間,人社部在推動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方面還有哪些打算?

湯濤:展望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對高技能人才隊伍的要求,我部擬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以人才升級助推中國製造業升級。

一是加快構建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建立覆蓋城鄉全體勞動者、貫穿學習工作終身、適應就業創業和人才成長需要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

二是加快發展技工教育,培養企業急需技能人才。貫徹落實《技工教育“十三五”規劃》,大力發展技工教育,制定並落實支持技師學院發展的政策措施。將校企合作作為技工院校基本辦學制度,實施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全面推廣企業新型學徒制度,培養符合企業要求的技能型工人。

三是健全完善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評價制度。全面實施國家職業資格目錄,實行清單式管理。對於未列入國家職業資格目錄的職業

7625萬人次取得職業資格證書。 技能大賽蓬勃開展。堅持把技能競賽作為加強技能人才選拔和培養的重要管道,不斷完善政策措施,掀起職業技能競賽新高潮。全國有5000多萬名職工和學生參加各類競賽,1496名優秀選手被授予“全國技術能手”榮譽稱號,32萬多人次晉升職業資格等級。2010年,我國加入世界技能組織後,更加注重世界技能大賽的引領帶動作用,推動國內競賽和職業教育培訓水準的提高。十八大以來,組團參加了2屆世界技能大賽,累計取得5金、7銀、7銅和24個優勝獎的優異成績,向世界展示了中國青年技能人才的風采。經中央批准,中國宣佈申辦2021年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並決定上海作為承辦城市。2017年6月,在上海、蘇州舉辦了2017年中國國際技能大賽。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舉辦的最大規模的國際性技能賽事。

基礎工作穩步提升。注重法制、宣傳、隊伍、資訊化、教材等建設工作。配合做好《職業教育法》執法檢查和修訂工作,積極推動職業技能開發立法。制定頒佈79個國家職業標準,啟動編制國家技能人才培養標準和一體化課程規範,組織開展職業培訓包開發試點,組織開發3000余種技工教育和職業培訓教材、31個技工院校主體專業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教材和教輔材料。廣泛組織系統工作人員、技工院校負責人和骨幹師資培訓。普遍開展技工院校學生電子學籍註冊、職業資格證書和技工院校畢業生證書查詢服務。職業能力基礎建設和管理服務水準得到較大提升。

記者:近年來,高技能人才的發展環境和社會認可度得到較大改善,您認為這主要得益於哪些因素?

湯濤:當前高技能人才的社會地位和職業發展環境越來越好,這離不開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同時也是各級人社部門和全社會共同努力的結果。我們不斷採取措施,加大宣傳力度,引導社會輿論,優化社會環境。一是組織聲勢浩大的評選表彰活動。5年來,共組織三屆高技能人才表彰活動,選樹“大國工匠”,表彰90名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和899名全國技術能手,1461名高技能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二是組織各級各類職業技能競賽活動。每年組織開展的國內一類、二類技能大賽,有上千萬企業職工和職業院校學生參加。組團參加了世界技能大賽,取得優異成績。國務院領導同志多次與被表彰的高技能人才、世賽獲獎選手座談。三是組織技能中國行專題活動,提升高技能人才的社會知曉度。自2013年開始,每年組織開展技能中國行活動,廣泛宣傳職業技能競賽在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中的作用,積極推廣世界技能大賽的先進理念和技術標準。四是組織形式多樣的主題宣傳活動。開展世界青年技能日、職業教育活動周等宣傳活動,創建“技能中國”“走基層、技校行”等宣傳品牌,與央視合作開辦“中國大能手”欄目,開設“技能中國”“世賽中國”微信公眾號,在勞動保障報開設職業能力建設專版等。

伴隨產業升級、技術進步、動能轉換的步伐加快,時代的新發展對高技能人才工作不斷提出新要求

記者:據瞭解,當前不少企業反映技工短缺,面臨招工難問題,這對職業培訓工作帶來哪些挑戰?

湯濤:經過努力,近年來我國技能人才數量有了大幅度提升,結構出現改善。但是,我國技能勞動者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人才短缺的現象還很突出,特別是隨著現代資訊技術、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企業對技能人才的素質結構不斷提出新要求,技能型工人數量短缺和素質結構問題會更加突出,預計未來5年內,我國技能勞動者需求將繼續保持不斷增長的趨勢。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技能型工人培養工作任務十分艱巨。

技工短缺現象對職業培訓工作帶來的挑戰主要有:一方面,技工培養能力和品質有待提升。職業培訓總體規模需要擴大,培訓的針對性、有效性需要提升,面向新興產業的培訓能力不足,技師培養力度需要加大。另一方面,需進一步完善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相關政策制度。技能人才仍面臨著職業發展通道不暢、經濟待遇偏低、社會地位不高、激勵機制不足等問題。這些困難問題需要不斷改革創新,多方施策,協同發力,努力破解。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宏偉藍圖,需要建設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技能人才隊伍。展望未來,高技能人才工作任重道遠

記者:未來一段時間,人社部在推動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方面還有哪些打算?

湯濤:展望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對高技能人才隊伍的要求,我部擬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以人才升級助推中國製造業升級。

一是加快構建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建立覆蓋城鄉全體勞動者、貫穿學習工作終身、適應就業創業和人才成長需要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

二是加快發展技工教育,培養企業急需技能人才。貫徹落實《技工教育“十三五”規劃》,大力發展技工教育,制定並落實支持技師學院發展的政策措施。將校企合作作為技工院校基本辦學制度,實施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全面推廣企業新型學徒制度,培養符合企業要求的技能型工人。

三是健全完善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評價制度。全面實施國家職業資格目錄,實行清單式管理。對於未列入國家職業資格目錄的職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