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人工智慧拐點將至,法律人該為明天做些什麼?

2017年10月14日, “新智能、新品牌、新聯合——2017第二屆中國新興法律服務產業高峰論壇”在上海成功舉辦。 本屆論壇由上海市法學會、華東政法大學和律新社共同主辦, 上海法律大資料服務基地、華東政法大學“互聯網+法律”大資料平臺承辦, iCourt、e簽寶、路漫集團等多家機構協辦。 國內第一家法律服務產業研究中心華政中國法律服務產業研究中心、中國第一個法律服務產業公益聯盟、中國第一支法律服務產業投資基金(籌)均在會上成立。

華東政法大學副校長唐波、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郭偉清、上海市法學會常務副會長林國平出席論壇並致辭。

論壇還吸引了新興法律服務產業從業者以及來自高校、企業、律所、投資界及媒體各界逾200人參加。 律新社CEO王鳳梅擔任論壇主持人。

朝陽產業助力依法治國總目標全面實現

華東政法大學副校長唐波在致辭中表示, 當前的科技發展突飛猛進, 法學作為一門傳統學科, 正日益與互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等高度融合, 由此形成了新興法律服務產業。 本屆高峰論壇, 通過全國同行以及上下游產業單位聚合在一起, 共同研討, 進一步開展深度合作, 能夠為推進國家的大資料戰略和“互聯網+”行動計畫, 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和平安中國建設貢獻新的力量。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郭偉清在致辭中表示,

互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 為新興法律服務產業的發展與創新提供了重大的戰略機遇;新興法律服務產業需要與現代科技進一步深度融合, 全面提升法律服務的資料化、網路化、智慧化水準;在發展產業的同時, 也需要高度重視人工智慧等現代科技應用帶來的風險和挑戰, 加強對相關法律問題前瞻性的思考和研究。

上海市法學會常務副會長林國平在致辭中表示, 前不久召開的全國司法體制改革推進會上, 孟建柱書記強調要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南, 更加積極主動地擁抱大資料、人工智慧新時代, 把理念思路提升體制機制創新現代科技運用和法律制度完善結合起來,

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不斷完善發展, 努力創造更高水準。

應時而動:中國第一家法律服務產業研究中心成立

在依法治國的大方針和大背景下, 法律服務產業也展現出蓬勃生機。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日趨成熟, 人工智慧和大資料技術的不斷突破, 法律服務的新形態層出不窮, 一大批新興法律服務產品、平臺、機構不斷湧現, 極大地豐富了我國的法律服務市場。 但與此同時, 對新興法律服務產業進行觀察研究的權威機構還未出現。

論壇上, 華東政法大學“互聯網+法律”大資料平臺與律新社共同發起設立的中國第一家法律服務產業研究中心——華政中國法律服務產業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中心的設立將彌補中國現代法律服務產業科學研究的空白, 借助專家學者、行業人士以及相關專業人士的力量, 打造法律服務產業研究智庫, 全面觀察, 深入研究中國新興法律服務產業, 形成相關研究成果以供參考, 組織相關活動以利交流。

華東政法大學副校長唐波、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郭偉清、阿裡巴巴集團副總裁孫軍工、人民法治雜誌社副社長姜建生共同為研究中心揭牌。

公益聯盟:集全體法律人之力弘揚公益精神

維護公平正義是法律人的天然使命和職責所在。 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新興法律服務產業的眾多創新者們正在運用科技、資料以及各類新型組織提升法律服務的效率和適用性,

讓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法律的保障, 共同構建和諧有序的社會生活。

為彙聚智慧, 集聚力量, 律新社、律和同盟等全國數十家新興法律服務產業機構組織共同發起成立中國第一個法律服務產業公益聯盟。 聯盟旨在倡議並支持法律人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開展各類公益行動, 調度各類資源幫助弱勢群體;運用技術及大資料手段, 各成員平臺根據需求和資源開設公益法律服務埠, 讓大眾觸手可及;積極推動宣傳, 在正義網、律新社、律和同盟等平臺開設固定公益宣傳欄目;鼓勵聯盟成員獨立或聯合發起公益行動, 每年將各家機構公益愛心之舉進行匯總公佈, 以公益榜單或其他形式予以表彰宣傳。

會上,華東政法大學“互聯網+法律”大資料平臺副主任童瀟,上海律協副會長、融孚法律公益專項基金負責人呂琰,律和同盟CEO李華光,法蟬創始人、CEO張智鑫,企安寶創始人、CEO梁維維作為聯盟發起代表宣讀《公益宣言》,共同宣佈聯盟成立。聯盟呈開放式,歡迎更多有責任感、公益心的產業機構積極加入,共行善舉。

跨界融合:法律服務如何與其他行業碰撞出火花

主旨演講環節,新興法律服務產業的多家機構代表分別就各自領域經驗進行了精彩分享。

阿裡巴巴集團副總裁孫軍工認為,中國的法治建設經過資訊時代之後,正在迅猛地進入資料時代。他結合阿裡的商業實踐,分享了商業如何影響法治建設的變革以及法律人工智慧的目標究竟是什麼等問題。

無訟創始人蔣勇分享了現階段人工智慧在法律領域的發展情況,提出人類已經站在了人工智慧的拐點,一旦突破弱人工智慧進入強人工智慧,最終邁入超人工智慧就是必然。

iCourt合夥人鄭瑋分享了律師行業專業升級、組織變革、技術爆炸三大浪潮同時來臨之際,技術如何驅動法律。

e簽寶創始人、總裁金宏洲則就電子簽名如何與日常高頻的法律服務需求有機結合進行瞭解讀。

路漫品牌聯合創始人陳士林提出了“法律服務協同體”的概念,分享了中小律所品牌化、專業化、團隊化的三化建設之路。

什麼項目最有潛力:投資人是這麼看法律服務產業創業的

法律服務產業在科技的驅動下創新不斷,存在巨大發展空間,呈現不斷上升之勢。為更好地促進新興法律服務產業發展,本屆論壇特引入投資人對接環節。

論壇下半場,華政中國法律服務產業研究中心、律新社、綠法(國際)聯盟共同簽約成立中國第一支法律服務產業基金(籌)。基金旨在發掘潛力項目,支持產業長久健康發展。綠法(國際)聯盟理事長劉光超作了主題為“投資人該如何看待法律服務產業創業”的演講,分析了資金的介入將給產業帶來怎樣的影響,以及基金將為產業發展發揮怎樣的作用。

新智能、新品牌、新聯合:四個分論壇暢談法律服務產業的明天

下午的四個分論壇緊緊圍繞本屆高峰論壇的主題“新智慧、新品牌、新聯合”進行研討。

分論壇一主題為“如何用人工智慧為法律服務提效”,由華東政法大學“互聯網+法律”大資料平臺副主任童瀟主持。

上海高院資訊管理處處長曹紅星介紹了上海法院在人工智慧與法院審判工作相結合方面的探索和成績。法蟬創始人、CEO張智鑫介紹了法律服務向精細化轉型過程中,法蟬如何用人工智慧助力團隊高效辦案。理脈聯合創始人、CEO塗能謀則談到美國相關產業的發展現狀,以及大資料檢索和人工智慧分析如何説明法律服務向商業領域延展。律品創始人、CEO武俠介紹了人工智慧如何自動生成詳細法律諮詢意見指南,説明老百姓方便快捷地獲得公共法律服務。人民法院電子音像出版社副社長孟晉進行了點評。

分論壇二主題為“如何打造法律服務共用經濟模式”,由公司法務聯盟聯合創辦人、泛法社創始人王剛主持。企安寶創始人、CEO梁維維首先分享了如何借助共用經濟新模式將法律服務有效對接眾多中小微企業。LCOUNCIL項目副總監楊雅提出,企業在法律服務需求上可以找到“共性”,能夠用協同共用創造價值。上海金融資訊行業協會不良資產資訊應用專委會秘書長、為安法務金融創始合夥人劉波認為,跨行業之間,如金融和法律的共用模式構建需要依賴專業人士的力量。法家雲CEO黃麒結合自身經驗分享了如何利用互聯網創新打造平臺,實現法律服務資源整合共用。昂柏投資創始合夥人方根慶、 虹橋正瀚律師事務所主任倪偉、TOTO法務總監陸宇平進行了點評。

分論壇三主題為“如何通過組織整合煥發行業新活力”,由領絡科技CEO侯松濤主持。律派巨匠董事長潘躍新作題為“不在創新中發展,就在保守中墜落”的主題演講。圓桌論壇上,律派巨匠董事長潘躍新表示,法律服務行業的格局正在發生重大變化,有機組織,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發展。大陪審團CEO林森認為通過組織整合可以讓大部分法律問題在訴前解決。丁丁律師CEO林小建則認為,組織整合要有明確定位,並不一定非要追趕潮流。瀛和律師機構主任孫在辰認為,組織是為了實現連接,連接才能創造更大價值。《人民法治》執行總編陳驚天進行了點評。

分論壇四主題為“如何打造法律服務行業的品牌效應”,由法律先生CEO彭帥主持。分論壇開始前,支付寶法律服務平臺——法家雲與律新社舉行簽約儀式,共同推出“律界網紅計畫”,旨在提升法律服務從業者形象,打造品牌效應和明星效應,讓更多人能瞭解、接受和獲得觸手可及的優質法律服務,提升法律服務的品牌附加值。

圓桌論壇環節,嘉賓就律師的專業化和品牌化如何協調發展進行了探討。

律新社CEO王鳳梅提出,品牌效應在各行各業都已經被普遍證明有著重要作用,法律服務行業也是如此,如何運用多種手段,尤其是借助媒體的力量打造法律服務者的品牌值得思考。智善CEO鄧君則提出,行業垂直媒體可以考慮與圈外展示平臺合作,共同説明法律服務提供者樹立品牌,贏得先機。路漫品牌聯合創始人陳士林提出,中小律所如何通過聯合集中運營,打造品牌效應,做大做強值得思考。找法網CEO王勇提出,品牌效應的核心是讓使用者感受到服務的專業性,構建供需雙方的信任。華律網CEO張世友認為,專業化和品牌化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借助大的流量平臺,可以促進兩者快速成型。 新興法律服務產業經歷了“野蠻生長”,正在進入新的階段。

在會議總結中,華政“互聯網+法律”大資料平臺副主任童瀟認為目前新興法律服務產業正已反覆運算,在高速發展,但互聯網、人工智慧與法律融合,產生的問題並不比發展前少,正因如此,需要各方加強協同合作,共同為新興法律服務行業立規則、實標準,以此推動這一行業得到整體提升。律新社CEO王鳳梅認為,“新智慧、新品牌、新聯合”正是對這一階段新興法律服務產業現狀的準確概括和高度總結,也一定程度上預言了接下來產業發展的大方向。不少參會機構代表表示,中國新興法律服務產業高峰論壇已經成為行業的“G20峰會”,為行業發展指引著方向。

會上,華東政法大學“互聯網+法律”大資料平臺副主任童瀟,上海律協副會長、融孚法律公益專項基金負責人呂琰,律和同盟CEO李華光,法蟬創始人、CEO張智鑫,企安寶創始人、CEO梁維維作為聯盟發起代表宣讀《公益宣言》,共同宣佈聯盟成立。聯盟呈開放式,歡迎更多有責任感、公益心的產業機構積極加入,共行善舉。

跨界融合:法律服務如何與其他行業碰撞出火花

主旨演講環節,新興法律服務產業的多家機構代表分別就各自領域經驗進行了精彩分享。

阿裡巴巴集團副總裁孫軍工認為,中國的法治建設經過資訊時代之後,正在迅猛地進入資料時代。他結合阿裡的商業實踐,分享了商業如何影響法治建設的變革以及法律人工智慧的目標究竟是什麼等問題。

無訟創始人蔣勇分享了現階段人工智慧在法律領域的發展情況,提出人類已經站在了人工智慧的拐點,一旦突破弱人工智慧進入強人工智慧,最終邁入超人工智慧就是必然。

iCourt合夥人鄭瑋分享了律師行業專業升級、組織變革、技術爆炸三大浪潮同時來臨之際,技術如何驅動法律。

e簽寶創始人、總裁金宏洲則就電子簽名如何與日常高頻的法律服務需求有機結合進行瞭解讀。

路漫品牌聯合創始人陳士林提出了“法律服務協同體”的概念,分享了中小律所品牌化、專業化、團隊化的三化建設之路。

什麼項目最有潛力:投資人是這麼看法律服務產業創業的

法律服務產業在科技的驅動下創新不斷,存在巨大發展空間,呈現不斷上升之勢。為更好地促進新興法律服務產業發展,本屆論壇特引入投資人對接環節。

論壇下半場,華政中國法律服務產業研究中心、律新社、綠法(國際)聯盟共同簽約成立中國第一支法律服務產業基金(籌)。基金旨在發掘潛力項目,支持產業長久健康發展。綠法(國際)聯盟理事長劉光超作了主題為“投資人該如何看待法律服務產業創業”的演講,分析了資金的介入將給產業帶來怎樣的影響,以及基金將為產業發展發揮怎樣的作用。

新智能、新品牌、新聯合:四個分論壇暢談法律服務產業的明天

下午的四個分論壇緊緊圍繞本屆高峰論壇的主題“新智慧、新品牌、新聯合”進行研討。

分論壇一主題為“如何用人工智慧為法律服務提效”,由華東政法大學“互聯網+法律”大資料平臺副主任童瀟主持。

上海高院資訊管理處處長曹紅星介紹了上海法院在人工智慧與法院審判工作相結合方面的探索和成績。法蟬創始人、CEO張智鑫介紹了法律服務向精細化轉型過程中,法蟬如何用人工智慧助力團隊高效辦案。理脈聯合創始人、CEO塗能謀則談到美國相關產業的發展現狀,以及大資料檢索和人工智慧分析如何説明法律服務向商業領域延展。律品創始人、CEO武俠介紹了人工智慧如何自動生成詳細法律諮詢意見指南,説明老百姓方便快捷地獲得公共法律服務。人民法院電子音像出版社副社長孟晉進行了點評。

分論壇二主題為“如何打造法律服務共用經濟模式”,由公司法務聯盟聯合創辦人、泛法社創始人王剛主持。企安寶創始人、CEO梁維維首先分享了如何借助共用經濟新模式將法律服務有效對接眾多中小微企業。LCOUNCIL項目副總監楊雅提出,企業在法律服務需求上可以找到“共性”,能夠用協同共用創造價值。上海金融資訊行業協會不良資產資訊應用專委會秘書長、為安法務金融創始合夥人劉波認為,跨行業之間,如金融和法律的共用模式構建需要依賴專業人士的力量。法家雲CEO黃麒結合自身經驗分享了如何利用互聯網創新打造平臺,實現法律服務資源整合共用。昂柏投資創始合夥人方根慶、 虹橋正瀚律師事務所主任倪偉、TOTO法務總監陸宇平進行了點評。

分論壇三主題為“如何通過組織整合煥發行業新活力”,由領絡科技CEO侯松濤主持。律派巨匠董事長潘躍新作題為“不在創新中發展,就在保守中墜落”的主題演講。圓桌論壇上,律派巨匠董事長潘躍新表示,法律服務行業的格局正在發生重大變化,有機組織,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發展。大陪審團CEO林森認為通過組織整合可以讓大部分法律問題在訴前解決。丁丁律師CEO林小建則認為,組織整合要有明確定位,並不一定非要追趕潮流。瀛和律師機構主任孫在辰認為,組織是為了實現連接,連接才能創造更大價值。《人民法治》執行總編陳驚天進行了點評。

分論壇四主題為“如何打造法律服務行業的品牌效應”,由法律先生CEO彭帥主持。分論壇開始前,支付寶法律服務平臺——法家雲與律新社舉行簽約儀式,共同推出“律界網紅計畫”,旨在提升法律服務從業者形象,打造品牌效應和明星效應,讓更多人能瞭解、接受和獲得觸手可及的優質法律服務,提升法律服務的品牌附加值。

圓桌論壇環節,嘉賓就律師的專業化和品牌化如何協調發展進行了探討。

律新社CEO王鳳梅提出,品牌效應在各行各業都已經被普遍證明有著重要作用,法律服務行業也是如此,如何運用多種手段,尤其是借助媒體的力量打造法律服務者的品牌值得思考。智善CEO鄧君則提出,行業垂直媒體可以考慮與圈外展示平臺合作,共同説明法律服務提供者樹立品牌,贏得先機。路漫品牌聯合創始人陳士林提出,中小律所如何通過聯合集中運營,打造品牌效應,做大做強值得思考。找法網CEO王勇提出,品牌效應的核心是讓使用者感受到服務的專業性,構建供需雙方的信任。華律網CEO張世友認為,專業化和品牌化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借助大的流量平臺,可以促進兩者快速成型。 新興法律服務產業經歷了“野蠻生長”,正在進入新的階段。

在會議總結中,華政“互聯網+法律”大資料平臺副主任童瀟認為目前新興法律服務產業正已反覆運算,在高速發展,但互聯網、人工智慧與法律融合,產生的問題並不比發展前少,正因如此,需要各方加強協同合作,共同為新興法律服務行業立規則、實標準,以此推動這一行業得到整體提升。律新社CEO王鳳梅認為,“新智慧、新品牌、新聯合”正是對這一階段新興法律服務產業現狀的準確概括和高度總結,也一定程度上預言了接下來產業發展的大方向。不少參會機構代表表示,中國新興法律服務產業高峰論壇已經成為行業的“G20峰會”,為行業發展指引著方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