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地球最後秘境——雅魯藏布大峽谷

地球最後秘境———雅魯藏布大峽谷

北緯30°, 東經95°, 這是一個神奇的點, 一個令人疑霧團團的點。 雅魯藏布大峽谷就在這裡繞點盤旋, 形成世界第一大峽谷, 形成最神奇的大峽谷。 雅魯藏布大峽谷位於青藏高原之上, 雅魯藏布江中游, 中國西藏自治區林芝地區境內。

這裡有青藏高原最難見到的熱帶森林, 有森林裡最珍稀的動植物資源, 有巨大的冰川, 有民俗獨特的少數民族, 有全國唯一不通公路沒有電話的縣政府。 溜索是這裡的橋樑, 山崖是這裡的房基;飛機在這裡墜毀, 毒蛇在這裡作祟……

峽谷奇觀

大峽谷在拐彎處圍繞著南迦巴瓦峰做了個奇特的馬蹄形大拐彎,

高峰、拐彎的峽谷構成了一種自然奇觀, 這在世界峽谷河流發育史上都是罕見的。 實際上, 在大拐彎峽谷, 小的拐彎峽谷一個套著一個, 深的峽谷一個疊著一個, 構成了一幅無比奇特、壯麗的景觀。

喜馬拉雅山東西縱橫綿延2400公里, 只有頭尾兩處被大河劈開。 在西端是位於喀什米爾的森噶爾藏布江, 它劈開喜馬拉雅山來了個大拐彎, 進而環繞著海拔8125米的南迦爾巴特峰。 在東端便是位於中國西藏的雅魯藏布江, 它劈開喜馬拉雅山也來了個特大的拐彎, 又環繞著海拔7787米的南迦巴瓦峰。 令人驚奇的是, 同一山脈兩端, 兩座峰對峙, 遙相呼應, 並且同時又被大江深深圍繞形成巨大峽谷, 如兩顆巨大的釘子, 將一條高大山脈的兩端釘穩固定在歐亞大陸板塊之上, 這是偶然的巧合, 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還是一種不為人知的規律?

另外, “一山有四季, 十裡不同天”的垂直自然帶在大峽谷地區也分外明顯。 大峽谷地區的立體氣候構成了奇特的植被景觀。

從高到低所造成的立體氣候, 從高山冰雪帶到低河谷熱帶風季雨林帶, 垂直方向上出現了9個自然帶, 就像從極地走到了赤道一樣。 不同自然帶景觀各異, 蘊含的生物多樣性資源特別豐富, 因此這裡是世界上垂直自然帶最完整、最齊全的地方, 也是研究全球變化的理想地方(以往都認為我國的貢嘎山東坡是世界山地垂直自然帶最齊全的地方, 有7個垂直自然帶)。

雅魯藏布大峽谷有著許多別具風采的瀑布, 它們就如山嶺中的廟宇、小溪上的石橋, 更為大峽谷增添了幾分神秘、幾分壯觀。

根據測量和考察, 大峽谷中共發現四大瀑布群, 從下游往上游袁分別確定了它們的地球特徵:

秋古都龍瀑布(北緯29°49′00″, 東經95°06′20″), 高15米, 寬40米, 海拔1890米, 距大峽彎頂端帕隆藏布匯入口14.6公里。 在主河床瀑布右側上方陡崖上又有一條寬1米、高50米的支瀑如匹練飛掛, 與主河床瀑布映襯組合在一起, 構成峽谷中最壯美的景觀。

絨紮瀑布(北緯29°51′10″, 東經95°05′01″), 高30米, 寬70米, 海拔1680米,

距大峽彎頂端的帕隆藏布匯入口6公里。 考察時看到瀑布上方有美麗的彩虹時隱時現。

藏布巴東瀑布I(北緯29°46′25″, 東經95°11′05″), 分兩股跌落, 左側者高33.36米, 右側者高21.04米, 總寬117米, 海拔2140米。

藏布巴東瀑布Ⅱ(北緯29°46′34″, 東經95°10′40″), 高35米, 寬62.57米, 距大峽彎頂端帕隆藏布匯入口20公里河床上, 是大峽谷河床落差最大的瀑布, 磅礴氣勢最為壯觀。

在大峽谷水系範圍內, 瀑布很多且各不一樣。 它們同流水和地質、地形等相結合, 出現幹流河床瀑布、支流溝床瀑布和跌水, 以及坡面上懸掛的瀑布等等。 既有湖水、冰融水跌落成的瀑布;更有大小河道的眾多跌水, 僅是比起瀑布來規模要小而已。 多年平均1800多立方米/秒的巨大水量, 奔流在寬不過35米的峽谷基岩河槽、平均河床坡降達到24‰的急陡河床上, 這樣短距離作急拐彎的河段,出現這樣多、規模大的河床瀑布,不僅在中國的大河上是獨一無二的,想來在世界峽谷河道上也是罕見的吧!

大峽谷地區是巨大的水汽通道。由印度洋來的暖濕氣流經西南季風吹向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迎面遇上印度東北部海拔近700米的凱西山地,加上地形的抬升作用,在山地南麓乞拉朋齊站形成了世界上最大年降水量(10070毫米)。暖濕的水汽再沿雅魯藏布江下游河谷向北輸送,在我國西藏墨脫一帶形成又一大降水帶,年降水量達4500毫米左右。經過雅魯藏布江大拐彎頂端後,大部分水汽再沿易貢藏布江逆江而上,直抵念青唐古喇山南麓。在這條水汽通道上,年降水量為500毫米,降水量等值線的最北端僅為北緯27°,兩者相差5個緯距。這就意味著,由於這條水汽通道的作用,等值的降水帶可向北推進5個緯距。

水汽通道輸送作用,造就了雅魯藏布江———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的世界降水之最,形成了豐富的水流,多年平均徑流量最高達1654億立方米,居我國第三位。沿河地形陡峭,河流坡降高達23‰,造就了巨大的水能資源。全流域水能蘊藏量達11348萬千瓦,僅次於長江。單位流域面積和單位河長的水能蘊藏量居我國各大河之首。若在大峽谷拐彎處裁彎取直,開鑿隧道,可建裝機容量超過3800萬千瓦的墨脫水電站,它將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

大峽谷地區由於受到海洋性氣候的控制,在高山上發育的是季風型溫性冰川。冰川的發育主要以雪崩的補給為主。以南迦巴峰為中心,冰川的發育呈不對稱的掌狀分佈,迎風的東南坡發育著德母型巴、白弄巴、央朗藏布等三條長大的山谷冰川,而背風的西北坡僅有一條則隆弄溝冰川。這類山川可長10多公里,在陡峭的地形下常出現巨大的冰瀑布和弧拱構造。它們往往蜿蜒到亞熱帶的森林之中,開端可到達海拔2000多米的地方,構成又一種自然奇觀。夏季冰川的強烈消融,末端以下爆發冰川泥石流,是這裡一種主要的山地自然災害。特別要提到的是則隆弄溝冰川,其在1950年8月15日大地震中曾崩裂,發生分段躍動。地震時江邊的房子被高高彈起,爾後又落到江裡。

現在冰川躍動過程中留下明顯的修剪線(對兩側山坡和植被的修剪)和穀底殘存的5段冰體,為我國首例因地震而觸發的躍動冰川類型,構成又一自然奇觀。大峽谷地區的山谷冰川、如來姑冰川、米堆冰川、嘎隆冰川等,那裡的雪崩、冰川、森林、湖泊、村莊和寺廟、農田,在很小的範圍內和諧共存,出現了大氣圈、冰雪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的複合,一系列自然、人文奇觀匯總在此構成了大峽谷地區特有的壯觀秀麗的風景線。

受氣候帶向北移動的影響,在這條水汽通道上,許多典型的熱帶生物均由通常分佈的北緯24°向北移動,最北可達北緯29°左右,成為北半球熱帶生物分佈的最北界,如低等植物中的紅細胞牛肝菌、高等植物中的千里欖仁、爬行動物中的大眼鏡蛇、鳥類中的棕頸犀鳥、哺乳動物中的孟加拉虎、昆蟲中的金印度禿蝗等。

第四紀冰川期中,持久的嚴寒扼殺了不少生物種類。然而位於藏東南的雅魯藏布大峽谷,其優越的暖濕氣候和立體生態條件,卻為生物南北遷移提供了安全的走廊,成為古老生物的良好“避難所”,保存了大量的古生物種,為我們留下了許多“活化石”。例如,在這條通道地區,保存了苔類植物活化石———藻苔,蕨類植物活化石———桫欏,裸子植物的活化石———百日青和紅豆杉等,被子植物活化石———水青樹、領春木,鏽菌活化石———擬夏孢鏽屬和明痂鏽屬。

這樣短距離作急拐彎的河段,出現這樣多、規模大的河床瀑布,不僅在中國的大河上是獨一無二的,想來在世界峽谷河道上也是罕見的吧!

大峽谷地區是巨大的水汽通道。由印度洋來的暖濕氣流經西南季風吹向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迎面遇上印度東北部海拔近700米的凱西山地,加上地形的抬升作用,在山地南麓乞拉朋齊站形成了世界上最大年降水量(10070毫米)。暖濕的水汽再沿雅魯藏布江下游河谷向北輸送,在我國西藏墨脫一帶形成又一大降水帶,年降水量達4500毫米左右。經過雅魯藏布江大拐彎頂端後,大部分水汽再沿易貢藏布江逆江而上,直抵念青唐古喇山南麓。在這條水汽通道上,年降水量為500毫米,降水量等值線的最北端僅為北緯27°,兩者相差5個緯距。這就意味著,由於這條水汽通道的作用,等值的降水帶可向北推進5個緯距。

水汽通道輸送作用,造就了雅魯藏布江———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的世界降水之最,形成了豐富的水流,多年平均徑流量最高達1654億立方米,居我國第三位。沿河地形陡峭,河流坡降高達23‰,造就了巨大的水能資源。全流域水能蘊藏量達11348萬千瓦,僅次於長江。單位流域面積和單位河長的水能蘊藏量居我國各大河之首。若在大峽谷拐彎處裁彎取直,開鑿隧道,可建裝機容量超過3800萬千瓦的墨脫水電站,它將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

大峽谷地區由於受到海洋性氣候的控制,在高山上發育的是季風型溫性冰川。冰川的發育主要以雪崩的補給為主。以南迦巴峰為中心,冰川的發育呈不對稱的掌狀分佈,迎風的東南坡發育著德母型巴、白弄巴、央朗藏布等三條長大的山谷冰川,而背風的西北坡僅有一條則隆弄溝冰川。這類山川可長10多公里,在陡峭的地形下常出現巨大的冰瀑布和弧拱構造。它們往往蜿蜒到亞熱帶的森林之中,開端可到達海拔2000多米的地方,構成又一種自然奇觀。夏季冰川的強烈消融,末端以下爆發冰川泥石流,是這裡一種主要的山地自然災害。特別要提到的是則隆弄溝冰川,其在1950年8月15日大地震中曾崩裂,發生分段躍動。地震時江邊的房子被高高彈起,爾後又落到江裡。

現在冰川躍動過程中留下明顯的修剪線(對兩側山坡和植被的修剪)和穀底殘存的5段冰體,為我國首例因地震而觸發的躍動冰川類型,構成又一自然奇觀。大峽谷地區的山谷冰川、如來姑冰川、米堆冰川、嘎隆冰川等,那裡的雪崩、冰川、森林、湖泊、村莊和寺廟、農田,在很小的範圍內和諧共存,出現了大氣圈、冰雪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的複合,一系列自然、人文奇觀匯總在此構成了大峽谷地區特有的壯觀秀麗的風景線。

受氣候帶向北移動的影響,在這條水汽通道上,許多典型的熱帶生物均由通常分佈的北緯24°向北移動,最北可達北緯29°左右,成為北半球熱帶生物分佈的最北界,如低等植物中的紅細胞牛肝菌、高等植物中的千里欖仁、爬行動物中的大眼鏡蛇、鳥類中的棕頸犀鳥、哺乳動物中的孟加拉虎、昆蟲中的金印度禿蝗等。

第四紀冰川期中,持久的嚴寒扼殺了不少生物種類。然而位於藏東南的雅魯藏布大峽谷,其優越的暖濕氣候和立體生態條件,卻為生物南北遷移提供了安全的走廊,成為古老生物的良好“避難所”,保存了大量的古生物種,為我們留下了許多“活化石”。例如,在這條通道地區,保存了苔類植物活化石———藻苔,蕨類植物活化石———桫欏,裸子植物的活化石———百日青和紅豆杉等,被子植物活化石———水青樹、領春木,鏽菌活化石———擬夏孢鏽屬和明痂鏽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