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媒眼看錦江」“築巢引鳳”聚才匯智 構築國際化人才高地(天府早報)

據《天府早報》2017年10月16日05版

記者:萬夢瑤

“蓋有非常之功, 必待非常之人”。 一切形式的競爭, 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

在成都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全面實施人才發展優先戰略之際, 錦江區勇擔中優使命、建設“新經濟高地國際化城區”, 把人才工作放眼全球謀劃, 制定出臺《錦江區“十三五”人才發展規劃》, 奮力打造國際品位一流的人才彙聚之地、事業發展之地、價值實現之地。

未來五年, 錦江人才工作的思路是什麼?將會有哪些創新舉措?各路人才在錦江發展、實現價值將迎哪些利好?《規劃》一一作了回答。

“1+3+4”目標體系:以國際視野提升站位

作為中心城區, 錦江如何在全市人才發展戰略佈局中體現自身應有的格局和地位?《規劃》給出了“1+3+4”明確座標, 即“1個發展目標、3個主動適應、4個顯著改善”。

“1個發展目標”, 主要是落實“中優”部署, 全面提升錦江人才發展的首位度。 “3個主動適應”, 主要是人才佈局與新經濟、國際化、高品位的功能定位相適應、與“1+1+3”主導產業發展方向相適應、與社會民生建設相適應。

“4個顯著改善”:人才規模顯著提升, 到2020年人才資源總量達到26.5萬人, 人才資源總量占人力資源總量比例達到36%;人才結構顯著改善, 到2020年初步形成一支和商貿、金融等主導產業契合度明顯提高的人才隊伍, 主導優勢產業人才占全區人才總量的比例超過90%;人才效能顯著提高,

到2020年人才貢獻率達到42%, 建設載體實現稅收2億元;人才環境更加優化, 構建人才綠色服務體系。

區人才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到, 按照《規劃》, 到2020年全區人才規模更加壯大、結構趨向合理, 人才發展環境和人才綜合競爭力將明顯優化和增強。

“5+4+X”任務工程:打造立體聯動“人才引擎”

怎樣實現上述目標?《規劃》圍繞“新經濟高地, 國際化城區”做文章, 突出“高精尖缺”導向, 勾勒了“5+4+X”任務工程線路圖。

《規劃》圍繞打造高品質產業生態圈目標, 著力建設總部經濟、新經濟、商務商貿、金融服務、文化創意五大人才高地。 到2020年, 全區商務服務人才總量將達8.5萬人, 金融服務人才達3.2萬人, 文創產業人才達4.5萬人, 每年定向培養應用型、複合型、技能型人才100名,

為重點產業發展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俗話說“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 因此《規劃》提出了更有力、更全面的“全球金才引進計畫”、“人才小高地培育計畫”、“本土英才開發計畫”和“錦創未來創客計畫”四項重大人才專項。 到2020年計畫引進並重點支持50名左右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 在高等院校、職業學校、重點企業建立30個產業人才實訓基地, 新增創新型中小微企業3000家, 創新創業人員突破6000人。

此外, 《規劃》全面貫徹省、市“十三五”人才發展規劃, 突出實現若干人才隊伍建設工程, 即黨政人才隊伍持續優化工程、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素質提升工程等, 做到產業佈局到哪裡、人才規劃就跟進到哪裡, 推進產業人才協同發展到哪裡。

四大平臺:為人才發展“保駕護航”

《規劃》強調, “十三五”期間, 錦江將以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為重點, 積極搭建並完善構建四大人才平臺。

深化人才引進集聚平臺。 制定實施更具競爭力的引才政策, 完善更為開放的柔引才機制, 吸引高端人才在錦江集聚。

深化人才管理服務平臺。 構建全方位、開放式、精細化的服務體系, 優化青年人才落戶、加強人才住房保障、推進青年人才驛站建設, 發放“TF品位錦江卡”, 在創業扶持、住房醫療等方面向高層次人才傾斜。

深化人才培養培育平臺。 加強產業人才實訓平臺建設, 實行“人才+專案+資金”的培養模式。

深化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平臺。 全力推動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平臺建設。

鼓勵高校在錦江區設立分支機搆、研發機構、技術轉移中心, 縱深推進校地、院地合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