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陰雨綿綿,要不要延遲小麥播種時間?這十個問題你必須得知道!

目前, 各地陸續進入小麥播種的適宜期, 但連日的陰雨天氣讓不少農戶擔心小麥種植受到影響。

陰雨天到底要不要延遲小麥播種時間?接下來又需要注意什麼呢?快來聽聽專家的意見~

10月份降雨情況!

10月上旬:

漢水流域華北黃淮降雨偏多 北方冷空氣活躍

10月上旬, 主要降雨區位於西北地方東部、華北中南部、黃淮西部和南部、江漢、江淮、四川盆地東北部及華南南部等地, 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多1-2倍, 部分地區偏多4倍以上;我國其餘大部分地區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少3-8成。

10月中旬:

中東部氣溫由前期偏高轉為偏低 華西華南沿海多降雨

10月中旬, 西北地方東南部、四川盆地東北部、江漢、黃淮中西部和南部、江淮及華南南部等地累積降雨量有30-70毫米, 其中四川盆地東北部、漢水中上游、黃淮南部、華南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80-120毫米, 雷州半島和海南島東部局地可達150-250毫米。 上述大部地區累積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多5成到1倍、局地偏多2倍左右。

預計10月下旬:

西南地區東部、漢水流域、江南南部和華南中南部等地累積雨量有15-30毫米, 部分地區40-70毫米, 華南沿海局部可達100毫米以上;大部地區比常年同期偏多2-5成, 局地偏多1倍左右;主要降雨時段在22-24日和28日前後。

陰雨天, 小麥播種注意了!

與往年部分麥播期偏旱欠墒的情況不同, 今年麥播期雨水較多, 部分地區出現土壤偏濕、田間積水現象。

對於剛播沒多久的小麥, 適當的下雨是有好處的。

俗話說, “麥種泥窩窩才能吃上白饃饃”, 但是如果發生澇災, 田間有積水的話, 就不行了, 及時進行排水通渠, 避免發黃現象出現, 造成苗弱, 產量也上不去。

而對於尚未播種的地區,

連續陰雨天, 大家要注意什麼呢?

“當務之急是要在積水的田塊及時排水散墒, 等墒情適宜進行整地播種。 ”河南省農技推廣總站副站長毛鳳梧研究員表示。 對於沒有播種的地塊要及時進行放墒整地播種, 避免急於整地, 造成土壤板結, 不利於小麥生長。

河南省農科院小麥研究所李向東研究員表示, 根據今年天氣和土壤墒情, 各地麥播應在常年適宜期基礎上適當延後3―5天, 不可盲目搶播。 因為土壤墒情好, 小麥出苗快、苗期發育也快, 要保證適墒播種、高品質播種。 在土壤偏濕的情況下, 應等到土壤持水量降到70%左右時再整地播種, 避免因墒過大造成土壤板結不易出苗和弱苗。

今年部分地區播種時間略有延遲。

以河南為例, 毛鳳梧表示, 今年河南省小麥播種進度相對往年較慢。 “關於麥播時間, 各個地區的適宜播期是不同的, 目前豫北、豫西已經進入適播期, 而信陽地區本月下旬種也不算晚。 ”

除了適墒播種, 播量控制也十分關鍵。 李向東說, 在適播期內, 一般地塊播量每畝10-12.5公斤, 晚播地塊播量每畝12.5-15公斤。 同時應注意, 在今年墒情很足的情況下, 小麥播種深度以3-4釐米為宜, 過深會影響小麥出苗和分蘖。

目前, 北方冬麥區已進入大面積播種階段, 西北、華北等地要注意及時趁墒播種冬小麥。 已播地區要及時查苗補種。 大家要注意在天晴以後破除地塊板結, 幫助、促進出苗。 發現有缺苗斷壟的, 及時補種相同的優質品種。

適期晚播該怎麼播呢?

各地應因地制宜, 科學應對。 以河南鄭州市為例, 10月中旬鄭州市仍將持續連陰雨天氣。 當前“寒露”已過, 正值小麥適播期。

一是加快秋收和騰茬速度。 截止10月12日, 鄭州市秋收面積已達85.97%。 各地要抓住降水間隙, 及時收穫和騰茬, 力爭收穫一塊, 騰茬一塊, 為及時種麥爭取時間。 對已收穫作物, 要抓緊通風晾曬或機械烘乾, 防止黴變, 確保品質, 顆粒歸倉。

二是因地制宜, 搶時播種。 連續降雨對土壤溫度、濕度、透氣性等造成影響。 播種前:

(1)及時進行放墒整地;

(2)採用播種期彈性大的半冬性品種;

(3)要採取機械化精量勻播技術, 保證播種均勻, 播種深度控制在3釐米;

(4)加大播量。 10月中旬以後播種的, 每晚播2天, 每畝增加播種量0.5-1.0公斤;10月25日前後播種的, 每畝播種量以12.5-15.0公斤為宜。

(5)疏鬆土壤,及時查苗補種。要在天晴以後破除地塊板結,幫助、促進出苗,發現有缺苗斷壟的,及時補種相同品種。

三是加強病蟲害防治。麥播期是病蟲害防治的有利時期,各地要根據病蟲害發生種類和程度不同,採用對路藥劑,搞好種子包衣、藥劑拌種、土壤處理。對多種病蟲混發區,採取殺菌劑和殺蟲劑合理混合拌種或種子包衣,以期達到“一拌多效”。

小麥常見10大播種問題解疑

1、小麥品種選擇不當怎麼辦?

中、早茬地塊播種春性及弱冬性品種,會導致麥苗冬前旺長,不利於安全越冬。

對策:在及早劃鋤、鎮壓的基礎上,冬前壅土圍根,或蓋施“蒙頭糞”,保護麥苗安全越冬。

2、小麥播種過早怎麼辦?

小麥播種過早,幼苗出土後葉片狹長、垂披、分蘖不足,冬季在遇到-10℃、持續5小時左右的低溫時,就會發生凍害。

對策:適時鎮壓,抑制主莖和大蘖生長;壓後及時劃鋤,並結合澆水,畝施碳銨15千克,必要時,用0.2-0.3%矮壯素溶液葉面噴施,以控制徒長,抗禦凍害。

3、小麥播種過晚怎麼辦?

由於冬前生長期短,積溫不足,導致麥苗生長瘦弱,分蘖少。

對策:以劃鋤和補肥補水為主,三葉期畝施碳銨10-15千克;土壤墒情差、滲水快的麥田,三葉期後及時澆分蘖水,封凍前最後一次劃鋤,要注意壅土圍根,以護苗安全越冬。

4、小麥播種過淺怎麼辦?

小麥播種深度以3-5釐米為宜,播種過淺(不足3釐米),麥苗匍匐生長,分蘖節裸露,分蘖多而小,不耐旱,易受凍和早衰。

對策:出苗前及時鎮壓幾遍,出苗後結合劃鋤壅土圍根,必要時在越冬期採用客土覆蓋或蓋施“蒙頭糞”,防止越冬受凍。

5、小麥播種過深怎麼辦?

小麥播種過深(超過5釐米),出苗緩慢,叫片細長,分蘖少而小,次生根少而弱,麥苗黃瘦。

對策:及時進行扒土清棵。方法是:用竹筢或鐵筢從畦面中央開始,順壟橫摟,當清到最後一行時,把餘土全部拖到畦背上即可;

6、小麥播量過大怎麼辦?

表現為麥苗生長擁擠,植株黃瘦、細弱,個體發育差,分蘖很少。

對策:先及時疏苗,特別是地頭、地邊以及田內的“疙瘩苗”,要早疏、狠疏,再結合澆水,追施少量氮、磷速效肥,以彌補土壤養分的過度消耗。

7、施用底肥過量怎麼辦?

施用底肥過量,麥苗出土後長勢過旺,分蘖多,葉片寬大,田間鬱蔽嚴重。

對策:當麥苗主莖長出5片葉時,在小麥行間深鋤5-7釐米,切斷部分次生根,控制養分吸收,減少分蘖,培育壯苗。

8、播後墒情不足怎麼辦?

表現為麥苗出土困難,或出苗後分蘖出生慢,葉色灰綠,心葉短小,生長緩慢或停滯(俗稱“縮心苗”),基部葉片逐漸變黃乾枯,根少而細。

對策:播種後,對墒情不足或落幹影響出苗的地塊,有水澆條件的進行小水灌溉,無水澆條件的及時壓1-2遍。

9、播後土壤過濕怎麼辦?

麥苗出土後葉色淡黃,分蘖出生慢,嚴重時葉尖變白乾枯。

對策:及時深中耕散墒通氣,並追施少量速效肥,促苗早發。

10、播後出苗不全怎麼辦?

(1)補種:選擇相同的品種,先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浸種、催芽,或用500倍磷酸二氫鉀溶液浸泡12小時,然後播種,以利出苗和生長;

(2)移栽:可在小麥分蘖期就地移苗補栽。移栽的麥苗要選擇具有1-3個分蘖的壯苗,移栽的深度以“上不埋心、下不露白”為宜,移栽的時間最遲不能晚于“小雪”,以利緩苗和越冬。

(惠農政策不知道?市場行情不清楚?三農熱點不瞭解?關注河南科技報“新三農”微信公眾號:hnkjbxsn,三農資訊盡在掌握。)

每畝播種量以12.5-15.0公斤為宜。

(5)疏鬆土壤,及時查苗補種。要在天晴以後破除地塊板結,幫助、促進出苗,發現有缺苗斷壟的,及時補種相同品種。

三是加強病蟲害防治。麥播期是病蟲害防治的有利時期,各地要根據病蟲害發生種類和程度不同,採用對路藥劑,搞好種子包衣、藥劑拌種、土壤處理。對多種病蟲混發區,採取殺菌劑和殺蟲劑合理混合拌種或種子包衣,以期達到“一拌多效”。

小麥常見10大播種問題解疑

1、小麥品種選擇不當怎麼辦?

中、早茬地塊播種春性及弱冬性品種,會導致麥苗冬前旺長,不利於安全越冬。

對策:在及早劃鋤、鎮壓的基礎上,冬前壅土圍根,或蓋施“蒙頭糞”,保護麥苗安全越冬。

2、小麥播種過早怎麼辦?

小麥播種過早,幼苗出土後葉片狹長、垂披、分蘖不足,冬季在遇到-10℃、持續5小時左右的低溫時,就會發生凍害。

對策:適時鎮壓,抑制主莖和大蘖生長;壓後及時劃鋤,並結合澆水,畝施碳銨15千克,必要時,用0.2-0.3%矮壯素溶液葉面噴施,以控制徒長,抗禦凍害。

3、小麥播種過晚怎麼辦?

由於冬前生長期短,積溫不足,導致麥苗生長瘦弱,分蘖少。

對策:以劃鋤和補肥補水為主,三葉期畝施碳銨10-15千克;土壤墒情差、滲水快的麥田,三葉期後及時澆分蘖水,封凍前最後一次劃鋤,要注意壅土圍根,以護苗安全越冬。

4、小麥播種過淺怎麼辦?

小麥播種深度以3-5釐米為宜,播種過淺(不足3釐米),麥苗匍匐生長,分蘖節裸露,分蘖多而小,不耐旱,易受凍和早衰。

對策:出苗前及時鎮壓幾遍,出苗後結合劃鋤壅土圍根,必要時在越冬期採用客土覆蓋或蓋施“蒙頭糞”,防止越冬受凍。

5、小麥播種過深怎麼辦?

小麥播種過深(超過5釐米),出苗緩慢,叫片細長,分蘖少而小,次生根少而弱,麥苗黃瘦。

對策:及時進行扒土清棵。方法是:用竹筢或鐵筢從畦面中央開始,順壟橫摟,當清到最後一行時,把餘土全部拖到畦背上即可;

6、小麥播量過大怎麼辦?

表現為麥苗生長擁擠,植株黃瘦、細弱,個體發育差,分蘖很少。

對策:先及時疏苗,特別是地頭、地邊以及田內的“疙瘩苗”,要早疏、狠疏,再結合澆水,追施少量氮、磷速效肥,以彌補土壤養分的過度消耗。

7、施用底肥過量怎麼辦?

施用底肥過量,麥苗出土後長勢過旺,分蘖多,葉片寬大,田間鬱蔽嚴重。

對策:當麥苗主莖長出5片葉時,在小麥行間深鋤5-7釐米,切斷部分次生根,控制養分吸收,減少分蘖,培育壯苗。

8、播後墒情不足怎麼辦?

表現為麥苗出土困難,或出苗後分蘖出生慢,葉色灰綠,心葉短小,生長緩慢或停滯(俗稱“縮心苗”),基部葉片逐漸變黃乾枯,根少而細。

對策:播種後,對墒情不足或落幹影響出苗的地塊,有水澆條件的進行小水灌溉,無水澆條件的及時壓1-2遍。

9、播後土壤過濕怎麼辦?

麥苗出土後葉色淡黃,分蘖出生慢,嚴重時葉尖變白乾枯。

對策:及時深中耕散墒通氣,並追施少量速效肥,促苗早發。

10、播後出苗不全怎麼辦?

(1)補種:選擇相同的品種,先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浸種、催芽,或用500倍磷酸二氫鉀溶液浸泡12小時,然後播種,以利出苗和生長;

(2)移栽:可在小麥分蘖期就地移苗補栽。移栽的麥苗要選擇具有1-3個分蘖的壯苗,移栽的深度以“上不埋心、下不露白”為宜,移栽的時間最遲不能晚于“小雪”,以利緩苗和越冬。

(惠農政策不知道?市場行情不清楚?三農熱點不瞭解?關注河南科技報“新三農”微信公眾號:hnkjbxsn,三農資訊盡在掌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