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買買買”前,你需要懂點經濟學

按照價值規律,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 商品越貴, 買的人就越少, 反之則越多。 但現實生活並不完全如此。 我們常常會看到, 市場上很多東西雖然價格非常貴, 但依舊深受消費者的青睞。 即便有的人薪資不高, 卻仍會選擇貴的東西買。

而除去商品自身的價值以外還有一種心理作用, 我們也可以通過“凡勃倫效應”來解釋。

什麼是凡勃倫效應?

凡勃倫認為:人們在購物時, 往往會因虛榮、攀比等心理因素做出衝動的選擇, 過於執著地追求高價商品。 它表明消費者這種購物行為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獲得直接的物質滿足和享受, 更大程度上來說是為了獲得心理上的滿足。 有錢人總是希望以一種能夠顯示他們財富的方式進行消費, 因為在充滿金錢的文化中顯示財富就意味著權勢、地位、榮譽和成功。

舉個例子, 款式、皮質差不多的一雙皮鞋, 在普通的鞋店賣80元,

進入大商場的櫃檯, 就要賣到幾百元, 卻總有人願意買。 1.66萬元的眼鏡架、6.88萬元的紀念表、168萬元的頂級鋼琴, 這些近乎“天價”的商品, 往往也能在市場上走俏。

如果自己本來就比較有錢, 賺得夠多, 那追求高價並不會對自己的生活產生太大影響。 但如果本就是工薪一族, 或者是平時的必要花費較多, 不建議大家盲目追求高價, 因為這麼做最後極有可能給自己造成很大的經濟壓力。

或許會有人說, 自己雖然薪資不高, 但也可以通過兼職或是投資理財增加收入, 來滿足追求高價的心理。 但事實是, 在投資理財中同樣存在“凡勃倫效應”。

凡勃倫效應和投資

和買高價商品一樣, 很多投資者在投資時也喜歡“高價”。 無論股票、基金還是期貨等投資品,

越漲就越有人買。

就好比2015年牛市時, 多少人此前根本沒任何炒股經驗, 但就是因為股價在漲、大盤在漲, 似乎隨便買一檔股票就能賺到錢, 所以就跟著大家一起炒股。

不過, 盲目追漲是要付出代價的。 等到牛市一過, 很多人幾乎是血本無歸, 尤其是加了杠杆的投資者, 更是如此。

在此要提醒各位投資者, 任何一種投資品的上漲都是有到頂的時候的。 當你在追漲的時候, 你可能是在期待漲得更多, 能賺到錢。 但金融市場是變化無定的, 普通投資者也很難預測其走勢, 因此不要以為追漲就能賺到錢。

在市場波動期間, 還是要以穩健型投資為主, 比如配置些固定收益類產品等, 均衡風險和利潤。

瞭解了凡勃倫效應, 相信大家將來可以更理性地消費, 也能更理性地進行投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