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蚌埠農業規模化發展方興未艾

蚌埠日報全媒體訊

九月的茨淮新河旁, 萬畝石榴林格外顯眼。 這是全國最大的石榴集中種植示範區, 走進這片密密匝匝的林中, 滿眼是一個個小燈籠似的石榴果實, 已經壓彎了枝頭。 “懷遠石榴的品質和品牌一直很好, 但卻長期處於分散發展的狀態, 不能形成規模, 這對石榴產業的發展是一個很大的制約。 ”茨淮新河石榴園負責人說, 三年前, 懷遠縣開始重點打造茨淮新河大堤、平阿山、荊山石榴栽植基地, 著力解決石榴種植“小、散、亂”的問題。 經過這幾年的發展, 懷遠石榴的栽培面積已經達到了3.5萬畝。

在龐大種植規模的帶動下, 懷遠縣決定依託園區打造石榴的全產業鏈, 從石榴栽植向深加工和生態旅遊領域延伸。 一石激起千層浪, 這一消息得到了許多企業的支持。 當地一家專門從事石榴產業開發的企業負責人介紹說, 他們計畫第一期建成3200畝的石榴園, 在規模化的基礎上發展旅遊和深加工, 爭取用5年的時間, 投入30億元來把產業做大。

農業現代化, 規模是基礎。 適度規模經營, 是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市委書記于勇在縣區調研時就多次提到, 要在尊重農民意願的前提下, 推進多種形式的土地流轉, 發展規模經營, 提升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 今年以來, 我市大力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不僅規範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 大力培育適度規模經營的家庭農場, 積極培育服務農業生產各環節的社會化服務組織, 還注重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 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推進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經營。 截至今年7月底, 全市工商註冊農民專業合作社3421家、家庭農場1632家, 分別比2012年底增加2088家和1466家。 截至8月20日, 全市農村土地流轉面積達222.93萬畝, 比2012年增加88.95萬畝, 占農戶承包耕地面積的41.9%。

在推進農業規模化發展的過程中, 我市還不斷改革創新, 開創了“一塊田”的農業發展新模式。 農民自發把分散的小田塊重新分配, 並成一塊塊規整的大田, 讓農田的效益不斷升高。 到目前為止,

我市有206個村民小組實施了“一塊田”改革, 面積達11.1萬畝, 還有179個村民小組的8.75萬畝正在進行“一塊田”改革。

在規模發展的影響下, 我市農民收入不斷提升, 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也在持續縮小。 今年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7362元, 同比增長9%,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下降到1.96。

市農林委相關負責人說, 下一步, 我市還將繼續完善“三權分置”辦法, 鼓勵和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民群眾通過土地流轉、股份合作、土地託管、代耕代種等方式, 促進土地經營權流轉。 力爭到2020年全市土地流轉規模達300萬畝, 占農戶承包耕地總面積的比重達55%以上。 同時, 開展股份合作制, 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以制度的進步來保障農業規模化發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