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政策鼓勵普惠園,生存空間被縮小的民辦幼稚園出入在哪?

編者按:幼教第一股紅黃藍的上市, 讓更多的人開始關注幼教行業。 從產業鏈來看, 幼教行業無疑是第一波享受“二胎”政策帶來人口紅利的領域。 然而今年5月, 教育部發文鼓勵興辦“普惠園”, 此舉一出將對營利性質的民辦幼稚園帶來重大的影響。 接下來, 民辦資本在幼教領域是否還有施展拳腳的空間?發展可能受限的民辦園生存機會在哪裡?

文 | 畢汝傑 幼教行業從業者

對於幼教行業而言, 除了IPO這個熱點之外, 還有就是普惠園發展政策。 根據2017年5月教育部發佈《教育部等四部門關於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畫的意見》,

明確提出要在下一個5年中大力發展普惠園。

普惠園政策, 對民辦幼稚園有哪些影響?

這對民辦幼稚園影響最大的就是生存空間的逼仄。 《意見》明確, 到2020年, 將基本建成廣覆蓋、保基本、有品質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 實現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 普惠性幼稚園覆蓋率(公辦幼稚園和普惠性民辦幼稚園在園幼兒數占在園幼兒總數的比例)達到80%左右。

普惠園政策再加上近年資本的入局, 連鎖幼稚園集團快速的並購整合, 使單體民辦幼稚園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有分析認為, 普惠園政策對於高端園的影響不大。 可是我們要明白, 當前雖然隨著消費的升級, 家長對幼稚園的託管需求多樣化,

可國內民辦幼稚園的高端園占比很小, 更多的還是中低端民辦幼稚園, 這些幼稚園當前遇到的問題就是——如何和公辦園搶生源。

更何況, 當前的普惠園已經成為國家的大略方針, 政府也會有意識的對一些民辦幼稚園進行收編, 其中意見明確提出有5種推進普惠園的方式:“一是將重點發展普惠性幼稚園, 逐年安排新建、改擴建一批幼稚園, 支持企事業單位和集體辦園, 擴大公辦資源;二是理順學前教育管理體制和辦園體制, 建立健全“國務院領導, 省地(市)統籌, 以縣為主的學前教育管理體制;三是健全學前教育成本分擔機制, 各地按照非義務教育成本分擔的要求, 建立起與管理體制相適應的生均撥款、收費、資助一體化的學前教育經費投入機制,

保障幼稚園正常運轉和穩定發展;四是構建幼稚園教師隊伍建設支援體系, 根據普及學前三年教育的要求, 確定高等學校、中等師範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規模和層次, 加大本專科層次幼稚園教師的培養力度;五是加強幼稚園品質監管和業務指導, 根據教育部制定的幼稚園保教品質評估指南, 各省(區、市)應建立完善幼稚園品質評估體系, 將各類幼稚園全部納入評估範圍。 ”

從中可以看到, 未來民辦普惠園更多是作為公辦普惠園的一種補充, 並且北京師範大學的行業研究報告也強調, 2020年之前主要解決的是“入園”問題, 而到2020年之後重點解決的是“幼稚園保教品質”問題, 這就為民辦園的生存提出一個嚴肅的話題。

結合當前的資本入局、新版《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二胎紅利、投資人回報等多個因素, 老畢認為

民辦幼稚園的出路有3個:

1、抱大腿。 現在幼稚園並購暗流湧動, 再加上合夥人、加盟等機制, 民辦幼稚園完全可以找在不被收購的情況下找到依靠, 不過民辦幼稚園在考慮加盟、合夥人的時候, 一定要看對方能在“教學、管理、運營”三個方面給予什麼支援, 不要被“掙錢”的空頭承諾迷惑;

2、升級服務商。 作為投資人, 如果在當本地有2所以上的幼稚園, 完全就可以自己做當地語系化的區域加盟、合夥人, 成為其他弱小民辦園的“教學、管理、運營”服務商;

3、升級培訓提供者。 現在無論民辦幼稚園還是公辦幼稚園,

最缺的就是保育員、師資, 根據報告統計, 到2020年, 我國幼教保育員、師資缺口將達到300萬, 這也是一個很龐大的市場, 也為民辦幼稚園轉型提供一種可能。

(畢汝傑, 大資料忠實信徒, 幼教行業從業者, 個人微信:bibo_me)

未來已來, 民辦幼稚園投資人, 你想好轉型了嗎?歡迎大家在本文留言討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