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新源那拉提:一半秋歸,一半冬往

“雲深處, 放牧人家, 炊煙嫋嫋染晚霞, 松林海, 月亮花, 雪山雲霧弄清紗”對於10月的新疆那拉提草原來說, 眼下已非一年裡最宜旅遊的季節, 不過記者穿行其間, 卻領略了秋未盡。 冬已至的壯美, 感受到與外界聯繫日益緊密的牧人生活。

因地處天山腹地, 屬於典型的高山草原, 10月的那拉提, 冬雪已經光臨。 驅車進入地處伊黎河穀的這片草原, 儘管遊客不像夏季那樣多, 但“一半秋歸 一半冬往"的景色還是讓人為之讚歎。

記者看到, 金色的河谷草原牛羊成群, 橙黃滿枝的沙棘待收, 地窩子上的青苔裹著薄霜, 沿著山路盤旋而上, 從一棵棵秋樹正向著冬天走去, 坡上混合林色彩交錯, 一松稍墨一楸泛紅, 峰頂雪嶺雲杉聳立, 與覆雪的坡地相映, 一峰去青一峰披銀。

那拉提意為最先見到太陽的地方。 作為新疆著名景區之一, 春夏時節, 那拉提草原隨海拔漸高, 垂直景觀明顯, 山腳綠茵繚繞, 山腰深林茂密, 山頂白雪皚皚。

因為氣候限制, 新疆旅遊旺季淡季涇渭分明, 在很多遊客看來, 那拉提草原的景色只宜在春夏欣賞,

秋冬則無景可看.然而以記者的10月見聞, 那拉提草原秋冬季依然動人, 如果錯過了“空中草原"最美的的花期, 霜雪初臨, 草黃馬肥。 牛羊轉場的塞外景象也會讓人流連忘返。

不僅如此, 伊黎河谷是中國歐亞草原文化研究的重點區域,

其歷史可追溯到舊石器時代, 那拉提草原自古就是東西方交流的大通道, 同時也是新疆哈薩克人口最多的草原之一。 時至今日, 烏孫人留下的土墩墓仍充滿了神秘氣息。

在金色的原野中, 隆起在地面的土墩墓顯露出幾分滄桑。 “西元前103年, 漢朝的解憂公主遠嫁烏孫,在草原生活"那拉提景區講解員吐魯洪阿依·卡德爾置說起這段歷史,將遊客的心境帶到了昔日。

在追溯往昔之余,記者還被草原上的牧民點燃了熱情。被白樺樹和密葉胡楊舉在枝頭的秋冬時光,不時可見仍在轉場中的牛羊,陽光下揮著馬鞭的牧人。駿馬和歌聲是哈薩克族的翅膀,而牛羊肥美的深秋和初冬,叼羊、賽馬、姑娘追也紛紛上演。

隨著冬雪封山,景區的旅遊活動漸漸稀少下來,但與旅遊結緣的牧人卻不像過去一樣“貓冬”記者行走在山區,即使在山裡騎馬放羊的牧民,也關心著汽油價格,多數人也擁有微信好友,天下大事也知道不少。平日裡交流,也討論惠民政策,也探討用民俗增加收入的方法。

仍在琢磨和練習“馬背節目”的西爾別克·哈列利是“遊牧人家”馬隊合作社負責人,他在為明年攬客而操心,合作社2011年成立的,現在有300匹馬,我們每年5月到10月在空中草原載客,每個月每匹馬可以分到4000元左右。

而當地負責旅遊的官員則表示,他們正在繼續挖掘資源,讓那拉提的冬季游吸引更多遊人。文:周曄攝影:楊曉千

漢朝的解憂公主遠嫁烏孫,在草原生活"那拉提景區講解員吐魯洪阿依·卡德爾置說起這段歷史,將遊客的心境帶到了昔日。

在追溯往昔之余,記者還被草原上的牧民點燃了熱情。被白樺樹和密葉胡楊舉在枝頭的秋冬時光,不時可見仍在轉場中的牛羊,陽光下揮著馬鞭的牧人。駿馬和歌聲是哈薩克族的翅膀,而牛羊肥美的深秋和初冬,叼羊、賽馬、姑娘追也紛紛上演。

隨著冬雪封山,景區的旅遊活動漸漸稀少下來,但與旅遊結緣的牧人卻不像過去一樣“貓冬”記者行走在山區,即使在山裡騎馬放羊的牧民,也關心著汽油價格,多數人也擁有微信好友,天下大事也知道不少。平日裡交流,也討論惠民政策,也探討用民俗增加收入的方法。

仍在琢磨和練習“馬背節目”的西爾別克·哈列利是“遊牧人家”馬隊合作社負責人,他在為明年攬客而操心,合作社2011年成立的,現在有300匹馬,我們每年5月到10月在空中草原載客,每個月每匹馬可以分到4000元左右。

而當地負責旅遊的官員則表示,他們正在繼續挖掘資源,讓那拉提的冬季游吸引更多遊人。文:周曄攝影:楊曉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