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營養師說》多吃白米飯更易得糖尿病?真相還是謠言?

《英國醫學雜誌》曾發表過一篇研究成果, 吃白米飯最多的人和最少的人相比, 患糖尿病的風險會增加55%。 此消息一出, 輿論譁然, 天天要吃的白米飯居然會是“這個樣子的”!有許多人就開始不吃或少吃白米飯了。

對於這個勁爆的研究結果, 我們該如何來看待呢?中國營養師聯盟執行秘書長 于良老師就跟大家一起討論討論。

首先, 我們要認識到, 白米飯是由稻米經過研磨加工過後留下的胚乳部分, 這一部分相對于全稻來說, 營養成分單一, 主要是由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構成。 它與我們日常生活中說的所謂糙米(一種粗加工的糧食)相比, 缺少膳食纖維, b族維生素以及少量的礦物質等, 當然, 也正是因為缺少了這些部分, 才使得白米飯的口感要明顯優於糙米。 而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以及礦物質等, 都屬於人體每天所需要攝入的營養素之列, 但是, 因我們飲食結構的原因,

這些營養元素本身就容易缺乏。

其次, 糖尿病是一種代謝性疾病, 並非由某一種食物引起(例如吃糖多或吃白米飯多)。 所謂代謝性疾病是人體對能量的代謝出現問題。 人體能量來源主要是通過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獲得。 對一個正常人來說, 這三種能量物質的攝入應保持一種平衡狀態, 這種狀態有兩個條件, 其一是三者所提供的總能量不超過人體每天所消耗的能量;其二是三者之間的供能比例要保持在合理水準(碳水化合物55%-65%;蛋白質10%-15%。 脂肪20-30%)。 如果一個人的日常飲食結構出現任何一種或兩種偏差, 長此以往, 都會給身體帶來負擔, 影響代謝, 從而引起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

現在就研究結果來看, 《英國醫學雜誌》中的調查要素只局限于白米飯吃多吃少這個問題上, 而其他很多影響調查結果的要素沒考慮其中。 例如, 在受訪者的性別、年齡、身高、體重等基本資訊相似(當然報導中並未提及)的情況下, 所謂白米飯吃得多的人, 並不一定每天吃的食物總量和米飯吃得少的人一樣。

或許白米飯吃得多的人, 其他類型的食物攝入量也很高。

目前來看, 世界各國正式發佈的膳食指南當中(尤其是亞洲國家, 因為更適合我們), 都沒有對白米(精米精面)進行否定, 只是鼓勵居民多增加粗加工糧食、雜糧、薯類的攝入, 最好占到每天糧穀類食物的20%-40%, 精米精面60%-80%。

因此, 根據這個研究成果來看, 這份研究不論從參考要素的全面性, 還是從研究報告的嚴謹性來說, 都具有很強的局限性。 在這種局限性條件下得出的結論也不具有普遍性。 所以, 結果你懂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