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秋天養生精髓全在湯裡!中醫推薦6碗秋季“滋補湯”

喝湯是很多人的最愛, 甚至有“寧可食無菜, 不可食無湯”之說。

眼看氣溫一天天降低, 氣候也較為乾燥, 人體會因此表現為津傷肺燥, 此時喝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湯, 算是秋冬時節裡最愜意的事了。

一碗熱湯不僅有助驅走體內寒氣, 還能補充多種營養。 但想煲出一鍋美味又營養的湯, 並非一件容易事兒。

《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採訪權威專家, 為你推薦幾款方便製作、適合秋季食用的藥膳湯, 滋補你整個秋冬。

受訪專家

中國藥膳研究會副會長 荊志偉

養血補血, 四物雞湯

對於血虛人群, 最好在秋季進行“平補”, 以達到補血、和血的目的。 血虛主要表現為面色淡白或萎黃, 頭暈心悸、月經量少等症狀, 此時, 喝點四物雞湯很適合。

做法:

準備烏骨雞一隻, 生地10克, 白芍5克, 當歸10克, 川芎3克, 生薑、鹽適量。

將生地、白芍、當歸、川芎裝入紗布袋中, 烏骨雞宰殺洗淨, 把藥包納入雞腹部, 用線縫好, 入砂鍋, 燉爛, 入鹽調味即可。

功效:

血虛者可用之補血, 血瘀者可用之活血, 因此是能補血養血、活血調經的常用方劑。

四物湯是中醫補血養血的經典藥方, 該方以甘溫味厚的熟地為主, 滋陰養血。 配伍當歸補血養肝, 和血調經;白芍養血和營以增強補血之力;川芎活血行氣,

調暢氣血。

氣血雙補, 老鴨湯

對於各種慢性虛損疾病患者來說, 秋季適宜滋補。 煲一鍋老鴨湯, 對體虛貧血、發枯易落、虛勞咳嗽、營養不良、月經不調等氣血兩虛的人有益。

做法:

土鴨子一隻, 黨參、黃芪、炒白術、茯苓、熟地各10克,

白芍、當歸、肉桂各5克, 川芎、甘草各3克, 大棗3枚, 黃花菜150克, 生薑、鹽、茶油適量。

鴨子切成小塊;將上述除了大棗之外的全部中藥, 掰碎放入紗布袋中, 紮好, 備用。

鍋燒熱, 倒少量茶油, 放入鴨肉、薑片3片翻炒片刻, 燜2分鐘後, 倒入砂鍋, 加入水、藥包、大棗, 大火燒開, 轉小火, 燉至肉爛, 放入事先泡好洗淨的黃花菜煮熟, 入鹽調味, 即可。

功效:

此湯能補氣補血, 調和陰陽, 強壯身體。 需注意的是, 本品偏於滋膩, 外感未愈、陰虛火旺、濕熱偏盛者不宜服用。

該藥膳方中黨參性味甘平, 補脾肺氣, 補血生津;炒白術甘溫, 健脾益氣, 燥濕;茯苓甘淡, 健脾利水, 安神;甘草調和諸藥, 補脾益氣。 此四味藥合用, 即為補脾益氣的基礎方, 四君子湯。

熟地甘溫,

滋陰養血, 填精益髓;白芍養血柔肝和營, 當歸補血活血, 川芎為血中之氣藥, 補氣補血行血。 此四味藥合用, 即為補血名方, 四物湯。 另加黃芪補氣升陽, 肉桂鼓舞氣血, 即為十全大補湯。

大棗補脾和中, 安神;鴨肉性寒涼, 健脾補虛, 滋陰養胃, 黃花菜甘涼, 清熱利濕, 涼血解毒。 與上藥合用性味甘平和緩, 起到滋陰養血的作用。

平肝養血,天麻當歸魚頭湯

有頭痛眩暈、氣短、貧血等症狀的上火、肝陽上亢人群,秋季適合吃些平肝養血的藥膳,用天麻當歸煲魚頭湯,可滋陰補虛,對於長期伏案工作的腦力勞動者也十分適合。

做法:

準備魚頭500克,天麻、當歸、枸杞子各6克,川芎、甘草各3克,豆腐2塊,生薑、蔥、鹽適量。

首先,川芎、當歸、甘草裝入紗布袋中,紮好,備用。天麻在藥店買已經切成薄片的成品飲片。

然後,魚頭洗淨,撒鹽,入薑2片,醃漬15分鐘,入鍋微煎後,加開水滾開,放入藥袋、豆腐塊、蔥、薑、枸杞、天麻,小火煮15~20分鐘左右,調味即可。

功效:

此湯具有滋陰補虛、活血行氣、養顏美容、平肝的作用。

湯中天麻甘平質潤,熄風通絡,平抑肝陽,是治眩暈、頭痛的要藥;川芎辛溫,為血中之氣藥;當歸補血活血;甘草補脾益氣,調和諸藥;豆腐清熱解毒,生津止渴;枸杞滋補肝腎。

諸藥合用,不至於過溫過涼,且魚頭、天麻、枸杞甘平,使此湯滋味美妙,甘甜滑爽。

滋陰補肺,貝母甲魚湯

到了秋季,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患者症狀會更加明顯,因此,煲一鍋能滋陰補肺,潤燥止咳的貝母甲魚湯就非常適合。秋季咳嗽氣喘、低熱、盜汗者食用此湯也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做法:

準備甲魚1只,川貝母5克,大棗3枚,雞湯1000克。

將甲魚切塊放入蒸缽中,加入雞湯、川貝母、大棗,以及適量鹽、料酒、花椒、薑、蔥,上蒸籠蒸1小時即成。

功效:

甲魚肉性平、味甘;歸肝經。具有滋陰涼血、補益調中、補腎健骨、散結消痞等作用。可防治身虛體弱、肝脾腫大、肺結核等證。

《本草綱目》記載:“鱉肉有滋陰補腎,清熱消淤,健脾健胃等多種功效,可治虛勞盜汗,陰虛陽亢,腰酸腿疼,久病泄瀉,小兒驚癇,婦女閉經、難產等。”

清熱利尿,薏米葛根排骨湯

秋季,高血壓、冠心病等慢病患者,適合服用一些清熱利尿的藥膳,薏米葛根排骨湯就能有效幫助這些人緩解不適。久坐缺乏運動者,表現為頭暈頭漲、胸悶心煩、口苦咽幹、肢體麻木、小便不利等症狀的人,也可常喝此湯。

做法:

準備鮮葛根500克,或幹葛根片50克,薏米一小把約20克,胡蘿蔔、玉米各1根,排骨200克、生薑片2片,鹽少許。

將排骨洗淨,汆水;葛根去皮,切厚塊,或幹葛根片和薏米用清水浸洗。將全部材料放入瓦煲內,加水煮至大滾。再改用文火煮二小時左右,調味後即可食用。

功效:

葛根有解表退熱、生津止渴、止瀉的功能,並能改善高血壓糖尿病病人的項強、頭暈、頭痛等症狀。

葛根味甘微辛,氣清香,性涼,主入脾胃經,有發表解肌、升陽透疹、解熱生津之功效。用於治療脾虛泄瀉、熱病口渴、主治外感發熱,頸項強痛,麻疹透發不暢,溫病口渴,消渴,醉酒,胸痹心痛等病證。

薏米性涼,味甘淡,入脾、胃、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胃、清肺熱、止泄瀉等作用。

清燥通便,羅漢果柿餅湯

秋季容易上火,對於肺熱咳嗽、口乾咽燥、便秘、尿少者,喝點羅漢果柿餅湯,能清燥通便,潤肺止咳。

做法:

準備羅漢果30克,柿餅15克,將柿餅及羅漢果用水浸洗,並放入瓦煲內,加水煮一小時左右。

功效:

羅漢果味甘,性涼,歸肺、脾經,清涼利咽,有清熱潤肺、止咳、利咽、滑腸通便的功能,在臨床上用於治療肺火燥咳、咽痛失音、腸燥便秘等。柿餅也有潤肺止咳的作用。

但羅漢果和柿餅性偏涼,脾胃虛弱的人長期服用會損傷脾胃、大便溏薄,應該少用。

6個訣竅煲一鍋好湯

選對食材最關鍵

選料是煲好湯的關鍵,新鮮的雞肉、鴨肉、排骨、豬蹄、魚類等都是上選。

蔬菜中冬瓜、蓮藕、白蘿蔔、香菇等都是不錯的選擇,而西蘭花、苦瓜等由於煮後有特殊味道,不適合用來煲湯。

同時還要為食材選好“黃金搭配”,比如蓮藕和排骨,羊肉和蘿蔔,就是煲湯的絕配。

炊具選瓦罐

有實驗表明,使用瓦罐熬制的雞湯色澤乳白,滋味鮮美清甜,肉質細膩,在色澤、滋味、香氣、肉質四個方面均優於高壓鍋和電磁爐熬制的雞湯。

因為瓦罐能均衡而持久地把外界熱能傳遞給裡面的原料,從而使熬出的湯滋味更鮮醇,原料更酥爛。

加水量是食材重量的3倍

水既是鮮香食品的溶劑,又是食品傳熱的介質。水溫的變化、用量的多少,對湯的風味有著直接的影響。

煲湯時加水量一定要充足,既不直接用沸水煨湯,也不中途加冷水,以使食品中的營養物質緩慢地溢出,最終達到湯色清澈的效果。

大火燒沸,小火慢煨

旺火能讓食品內的鮮香物質盡可能地溶解出來,而文火能使營養物質溶出得更多,而且湯色清澈,味道濃醇。

時間別超過2小時

在食材允許的情況下,熬湯的時間一定要盡可能短,否則容易破壞食物中的氨基酸類物質,使嘌呤含量增高,營養成分流失。

魚湯的最佳熬制時間在1小時左右,雞湯、排骨湯一般在1~2小時左右。

最後再放鹽

過早放鹽會使原料中的水分排出,蛋白質凝固,鮮味不足,口感變柴。

喝之前再加少許鹽,這樣可以限制鹽的攝入。此外,濃湯寶中也含大量鹽,熬湯時儘量不要放。▲

平肝養血,天麻當歸魚頭湯

有頭痛眩暈、氣短、貧血等症狀的上火、肝陽上亢人群,秋季適合吃些平肝養血的藥膳,用天麻當歸煲魚頭湯,可滋陰補虛,對於長期伏案工作的腦力勞動者也十分適合。

做法:

準備魚頭500克,天麻、當歸、枸杞子各6克,川芎、甘草各3克,豆腐2塊,生薑、蔥、鹽適量。

首先,川芎、當歸、甘草裝入紗布袋中,紮好,備用。天麻在藥店買已經切成薄片的成品飲片。

然後,魚頭洗淨,撒鹽,入薑2片,醃漬15分鐘,入鍋微煎後,加開水滾開,放入藥袋、豆腐塊、蔥、薑、枸杞、天麻,小火煮15~20分鐘左右,調味即可。

功效:

此湯具有滋陰補虛、活血行氣、養顏美容、平肝的作用。

湯中天麻甘平質潤,熄風通絡,平抑肝陽,是治眩暈、頭痛的要藥;川芎辛溫,為血中之氣藥;當歸補血活血;甘草補脾益氣,調和諸藥;豆腐清熱解毒,生津止渴;枸杞滋補肝腎。

諸藥合用,不至於過溫過涼,且魚頭、天麻、枸杞甘平,使此湯滋味美妙,甘甜滑爽。

滋陰補肺,貝母甲魚湯

到了秋季,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患者症狀會更加明顯,因此,煲一鍋能滋陰補肺,潤燥止咳的貝母甲魚湯就非常適合。秋季咳嗽氣喘、低熱、盜汗者食用此湯也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做法:

準備甲魚1只,川貝母5克,大棗3枚,雞湯1000克。

將甲魚切塊放入蒸缽中,加入雞湯、川貝母、大棗,以及適量鹽、料酒、花椒、薑、蔥,上蒸籠蒸1小時即成。

功效:

甲魚肉性平、味甘;歸肝經。具有滋陰涼血、補益調中、補腎健骨、散結消痞等作用。可防治身虛體弱、肝脾腫大、肺結核等證。

《本草綱目》記載:“鱉肉有滋陰補腎,清熱消淤,健脾健胃等多種功效,可治虛勞盜汗,陰虛陽亢,腰酸腿疼,久病泄瀉,小兒驚癇,婦女閉經、難產等。”

清熱利尿,薏米葛根排骨湯

秋季,高血壓、冠心病等慢病患者,適合服用一些清熱利尿的藥膳,薏米葛根排骨湯就能有效幫助這些人緩解不適。久坐缺乏運動者,表現為頭暈頭漲、胸悶心煩、口苦咽幹、肢體麻木、小便不利等症狀的人,也可常喝此湯。

做法:

準備鮮葛根500克,或幹葛根片50克,薏米一小把約20克,胡蘿蔔、玉米各1根,排骨200克、生薑片2片,鹽少許。

將排骨洗淨,汆水;葛根去皮,切厚塊,或幹葛根片和薏米用清水浸洗。將全部材料放入瓦煲內,加水煮至大滾。再改用文火煮二小時左右,調味後即可食用。

功效:

葛根有解表退熱、生津止渴、止瀉的功能,並能改善高血壓糖尿病病人的項強、頭暈、頭痛等症狀。

葛根味甘微辛,氣清香,性涼,主入脾胃經,有發表解肌、升陽透疹、解熱生津之功效。用於治療脾虛泄瀉、熱病口渴、主治外感發熱,頸項強痛,麻疹透發不暢,溫病口渴,消渴,醉酒,胸痹心痛等病證。

薏米性涼,味甘淡,入脾、胃、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胃、清肺熱、止泄瀉等作用。

清燥通便,羅漢果柿餅湯

秋季容易上火,對於肺熱咳嗽、口乾咽燥、便秘、尿少者,喝點羅漢果柿餅湯,能清燥通便,潤肺止咳。

做法:

準備羅漢果30克,柿餅15克,將柿餅及羅漢果用水浸洗,並放入瓦煲內,加水煮一小時左右。

功效:

羅漢果味甘,性涼,歸肺、脾經,清涼利咽,有清熱潤肺、止咳、利咽、滑腸通便的功能,在臨床上用於治療肺火燥咳、咽痛失音、腸燥便秘等。柿餅也有潤肺止咳的作用。

但羅漢果和柿餅性偏涼,脾胃虛弱的人長期服用會損傷脾胃、大便溏薄,應該少用。

6個訣竅煲一鍋好湯

選對食材最關鍵

選料是煲好湯的關鍵,新鮮的雞肉、鴨肉、排骨、豬蹄、魚類等都是上選。

蔬菜中冬瓜、蓮藕、白蘿蔔、香菇等都是不錯的選擇,而西蘭花、苦瓜等由於煮後有特殊味道,不適合用來煲湯。

同時還要為食材選好“黃金搭配”,比如蓮藕和排骨,羊肉和蘿蔔,就是煲湯的絕配。

炊具選瓦罐

有實驗表明,使用瓦罐熬制的雞湯色澤乳白,滋味鮮美清甜,肉質細膩,在色澤、滋味、香氣、肉質四個方面均優於高壓鍋和電磁爐熬制的雞湯。

因為瓦罐能均衡而持久地把外界熱能傳遞給裡面的原料,從而使熬出的湯滋味更鮮醇,原料更酥爛。

加水量是食材重量的3倍

水既是鮮香食品的溶劑,又是食品傳熱的介質。水溫的變化、用量的多少,對湯的風味有著直接的影響。

煲湯時加水量一定要充足,既不直接用沸水煨湯,也不中途加冷水,以使食品中的營養物質緩慢地溢出,最終達到湯色清澈的效果。

大火燒沸,小火慢煨

旺火能讓食品內的鮮香物質盡可能地溶解出來,而文火能使營養物質溶出得更多,而且湯色清澈,味道濃醇。

時間別超過2小時

在食材允許的情況下,熬湯的時間一定要盡可能短,否則容易破壞食物中的氨基酸類物質,使嘌呤含量增高,營養成分流失。

魚湯的最佳熬制時間在1小時左右,雞湯、排骨湯一般在1~2小時左右。

最後再放鹽

過早放鹽會使原料中的水分排出,蛋白質凝固,鮮味不足,口感變柴。

喝之前再加少許鹽,這樣可以限制鹽的攝入。此外,濃湯寶中也含大量鹽,熬湯時儘量不要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