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西藏—一見傾心 × 再見思念成災

雪域高原、神山聖湖、轉經辯經、純淨天堂……這是很多人對西藏的印象, 也是西藏的魅力所在。

如果你只知道拉薩、林芝、阿裡、珠穆朗瑪、三大聖湖……那麼, 你將與西藏的無數美景擦肩而過。

有人說, 西藏是一種病, 不去治不好!而這個綺麗斑斕、最接近純淨天堂的川藏小城會讓你病入膏肓。

她就是昌都, 是大美西藏的東方明珠, 也是康巴文化的發祥地。

一見傾心

×

再見思念成災

瀾滄江、怒江、金沙江在此交匯, 譜寫出一曲轟轟烈烈的三江並流之歌。

317、318、214國道在此交匯, 書寫出一首真真切切的三行詩。

西藏、雲南、四川、青海省在此交匯,

搭建出一條四通八達的要道。

獨特的地理位置, 造就了她多姿多彩的樣貌, 而雪域高原的環境, 賦予了她神秘而純淨的氣韻。

既有西藏的聖潔神秘, 青海的遼闊壯美, 也有四川的瑰麗色彩, 雲南的溫柔時光。

她不喧囂不商業化, 一直很低調, 靜靜地驚豔了時光。

»»» 然烏湖

依偎著雪山的然烏湖一年四季都美得驚豔, 即使是周邊環境隨著四季發生變化, 她那嫺靜柔美的氣質卻不會減少半分。

她有著空谷幽蘭般的溫柔恬靜, 湖面光滑如鏡, 寶石藍的天空和棉花白的雲彩倒映在水面, 湖心倒映著岸邊的斑斕。

在雪山腳下的然烏湖似乎天生就是為倒映雪山而生的, 你所看到然烏湖最美的樣子都有雪山的倒影。

不管是夏末初秋那朦朧雪色, 還是嚴冬的遍地雪花, 這裡的雪山與湖水, 總是一種絕佳的默契, 融合出這世間極美的風景。

»»» 來古冰川

來古冰川和然烏湖像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冰川就在然烏湖的旁邊, 終年為其補給水源。

包括美西、亞隆、若驕、東嘎、雄加和牛馬冰川, 其中以亞隆冰川最為壯觀。

名字來源於在冰川最深處的來古村莊,來古在藏語的意思就是隱藏的、世外桃源般的村落,在這裡能看到來古冰川遺世獨立的風姿。

走進來古冰川,會看到各種不同形態的冰湖和冰川,猶如回到遠古的冰河時代,也能洗盡你身上世俗的塵埃。

近距離觀看冰川,那景象叫大氣磅礴,耀眼的白和耀眼的藍是這裡的主打色。

»»» 巴堆

巴堆是一個你初見便想再見的地方,尤其在秋天,像極了天才梵古筆下的畫作,充滿生命與激情。

頭頂是湛藍的天空,眼前是橘紅和墨綠交織的山巒,腳下是如麥田一般金黃的草甸,身邊是寶藍色的溪流正潺潺流過。

木橋悠然橫臥在水面,潺潺的流水聲將這鮮有人走過的橋襯托得異常寧靜。

藍白屋子依山而建,若隱若現在橘紅土黃之間,江南小橋流水人家的味道撲面而來。

»»» 三色湖

三色湖是邊壩的色彩和靈魂,由黑、白、黃三種顏色的三座湖組成,黃湖看草,黑湖看花,白湖看樹。

俯瞰三色湖成不規則“品”字排列,湖與湖之間由低山隔開,均是多年冰雪融水而形成的。

當日光灑落在三個湖泊上,時間靜止,湖面在金色的映襯下是那樣耀眼奪目。遠遠看去,一朵朵白雲像哈達一樣纏繞在山間,而遠處的冰川則更顯得嫵媚動人。

三色湖冰川就像是一個冷豔仙子,一出場就帶來鋪天蓋地的空靈純淨,仿佛要洗淨世間的一切塵埃。

山上連綿不絕的白雪,從天邊一直蔓延到湖邊,一汪月光藍的湖水純粹透亮。

»»» 孜珠寺

你可見過像鷹一樣盤踞在天邊崖壁上的寺廟?在4800多米高的巉岩山體上,孜珠寺迎風而立。

大抵是這世間絕美的風景,總是要歷經一番苦難才可抵達,孜珠寺在你穿越很多條溝穀,翻越很多座雪山後橫空出現在你的眼前。

數座廟宇僧舍在險峻峽谷之間,褐色晦暗崖壁與彩色廟宇的色彩形成強烈對比,不管是遠望還是近看,這裡都太魔幻。

»»» 強巴林寺

強巴林寺是藏東第一大寺廟,因寺內主供彌勒佛而得名,也是西藏駐寺僧人最多的寺廟之一,僧人最多時達5000餘人,並管轄周圍70座小寺廟。

這裡有著西藏最為壯觀的辯經,每年有春、夏、秋、冬四季辯經大法會。

辯經場上,僧人們有的席地而坐,有的俯身相向,時而舞動念珠、拉袍撩衣、來回踱步,時而鼓掌助威、咄咄逼人。

酥油花是強巴林寺的三大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它是用酥油、糌粑為原料,造出各種佛像、人物、山水、飛禽走獸、花卉樹木等藝術品。

»»» 芒康古鹽田

沒有人能說得清,鹽井的原始制鹽工藝起於何時?千年過後,伴著滾滾江濤,這裡的人依然重複著先輩們的工作,背鹵水,曬鹵水,利用風和陽光析出鹽晶,然後收鹽。

與昌都其他純天然的風光不同,芒康的古鹽田,是一道“人造”的風景,是世界上惟一完整保持最原始的手工曬鹽方式的地方。

當落日的餘暉灑在鹽田上時,縱橫交錯的鹽田就像反光的玻璃一般,倒映著緋紅的晚霞,這道人工原始曬鹽風景線,被稱為“陽光與風的作品”。

»»» 鹽井天主教堂

偌大的西藏,鹽井的天主教堂是西藏唯一信仰天主教的地方。

教堂是西方與藏族建築藝術的罕見結合,內部是典型的哥特式高大拱頂,天花板上繪滿了《聖經》題材的壁畫,而外部則呈“梯”字形,是藏族民居常見式樣。

這裡的天主教信民仍然把藏曆新年當作一年的起始,傳教士穿的是藏裝,信徒使用的是全世界唯一的一套藏文版《聖經》。

每當晨曦初現或夕陽斜下時,遙映著遠處的雪山,藏民們手握胸前的十字架,心中默誦《聖經》禱辭。

»»» 怒江72拐

這是中國公路的奇跡,是很多自駕愛好者極致的嚮往,嚴格的說,這並不能算是個風景,但它卻能與你看過的最好的風景相媲美。

從最低點海拔3100米,攀升至最高點業拉山口海拔4651米,再盤旋下降至邦達鎮海拔4100米。

這裡絕對是你不容錯過的峻險天路,所謂又虐又美,才最令人欲罷不能。

»»» 邦達草原

巍峨的雪山下,有一處蒼茫起伏、雄渾遼闊的大美原野——邦達草原。人們說,它大到連雄鷹飛不出它的邊際。

邦達是瀾滄江與怒江之間分水嶺,怒江支流玉曲河在這裡蜿蜒曲折地流淌,河兩岸生長著草甸植物的低濕灘地和草場。

草原地勢寬緩,水草豐美,生長著茂密低矮的蒿草、苔草之類的草甸植物,綠茵如氈。

除成群牛羊在那裡遊蕩覓食外,偶爾也會有一些藏原羚出沒其間。

邦達還是許多重要藥用植物的主要產區,如貝母、人參果、大黃和紅景天等,其中最有名的是冬蟲夏草。

雪山和冰川踏著節拍而來,湖泊和草原向天邊蔓延而去,森林和田園共築詩意家園。

沉醉在昌都這原始純美的自然風光裡……

名字來源於在冰川最深處的來古村莊,來古在藏語的意思就是隱藏的、世外桃源般的村落,在這裡能看到來古冰川遺世獨立的風姿。

走進來古冰川,會看到各種不同形態的冰湖和冰川,猶如回到遠古的冰河時代,也能洗盡你身上世俗的塵埃。

近距離觀看冰川,那景象叫大氣磅礴,耀眼的白和耀眼的藍是這裡的主打色。

»»» 巴堆

巴堆是一個你初見便想再見的地方,尤其在秋天,像極了天才梵古筆下的畫作,充滿生命與激情。

頭頂是湛藍的天空,眼前是橘紅和墨綠交織的山巒,腳下是如麥田一般金黃的草甸,身邊是寶藍色的溪流正潺潺流過。

木橋悠然橫臥在水面,潺潺的流水聲將這鮮有人走過的橋襯托得異常寧靜。

藍白屋子依山而建,若隱若現在橘紅土黃之間,江南小橋流水人家的味道撲面而來。

»»» 三色湖

三色湖是邊壩的色彩和靈魂,由黑、白、黃三種顏色的三座湖組成,黃湖看草,黑湖看花,白湖看樹。

俯瞰三色湖成不規則“品”字排列,湖與湖之間由低山隔開,均是多年冰雪融水而形成的。

當日光灑落在三個湖泊上,時間靜止,湖面在金色的映襯下是那樣耀眼奪目。遠遠看去,一朵朵白雲像哈達一樣纏繞在山間,而遠處的冰川則更顯得嫵媚動人。

三色湖冰川就像是一個冷豔仙子,一出場就帶來鋪天蓋地的空靈純淨,仿佛要洗淨世間的一切塵埃。

山上連綿不絕的白雪,從天邊一直蔓延到湖邊,一汪月光藍的湖水純粹透亮。

»»» 孜珠寺

你可見過像鷹一樣盤踞在天邊崖壁上的寺廟?在4800多米高的巉岩山體上,孜珠寺迎風而立。

大抵是這世間絕美的風景,總是要歷經一番苦難才可抵達,孜珠寺在你穿越很多條溝穀,翻越很多座雪山後橫空出現在你的眼前。

數座廟宇僧舍在險峻峽谷之間,褐色晦暗崖壁與彩色廟宇的色彩形成強烈對比,不管是遠望還是近看,這裡都太魔幻。

»»» 強巴林寺

強巴林寺是藏東第一大寺廟,因寺內主供彌勒佛而得名,也是西藏駐寺僧人最多的寺廟之一,僧人最多時達5000餘人,並管轄周圍70座小寺廟。

這裡有著西藏最為壯觀的辯經,每年有春、夏、秋、冬四季辯經大法會。

辯經場上,僧人們有的席地而坐,有的俯身相向,時而舞動念珠、拉袍撩衣、來回踱步,時而鼓掌助威、咄咄逼人。

酥油花是強巴林寺的三大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它是用酥油、糌粑為原料,造出各種佛像、人物、山水、飛禽走獸、花卉樹木等藝術品。

»»» 芒康古鹽田

沒有人能說得清,鹽井的原始制鹽工藝起於何時?千年過後,伴著滾滾江濤,這裡的人依然重複著先輩們的工作,背鹵水,曬鹵水,利用風和陽光析出鹽晶,然後收鹽。

與昌都其他純天然的風光不同,芒康的古鹽田,是一道“人造”的風景,是世界上惟一完整保持最原始的手工曬鹽方式的地方。

當落日的餘暉灑在鹽田上時,縱橫交錯的鹽田就像反光的玻璃一般,倒映著緋紅的晚霞,這道人工原始曬鹽風景線,被稱為“陽光與風的作品”。

»»» 鹽井天主教堂

偌大的西藏,鹽井的天主教堂是西藏唯一信仰天主教的地方。

教堂是西方與藏族建築藝術的罕見結合,內部是典型的哥特式高大拱頂,天花板上繪滿了《聖經》題材的壁畫,而外部則呈“梯”字形,是藏族民居常見式樣。

這裡的天主教信民仍然把藏曆新年當作一年的起始,傳教士穿的是藏裝,信徒使用的是全世界唯一的一套藏文版《聖經》。

每當晨曦初現或夕陽斜下時,遙映著遠處的雪山,藏民們手握胸前的十字架,心中默誦《聖經》禱辭。

»»» 怒江72拐

這是中國公路的奇跡,是很多自駕愛好者極致的嚮往,嚴格的說,這並不能算是個風景,但它卻能與你看過的最好的風景相媲美。

從最低點海拔3100米,攀升至最高點業拉山口海拔4651米,再盤旋下降至邦達鎮海拔4100米。

這裡絕對是你不容錯過的峻險天路,所謂又虐又美,才最令人欲罷不能。

»»» 邦達草原

巍峨的雪山下,有一處蒼茫起伏、雄渾遼闊的大美原野——邦達草原。人們說,它大到連雄鷹飛不出它的邊際。

邦達是瀾滄江與怒江之間分水嶺,怒江支流玉曲河在這裡蜿蜒曲折地流淌,河兩岸生長著草甸植物的低濕灘地和草場。

草原地勢寬緩,水草豐美,生長著茂密低矮的蒿草、苔草之類的草甸植物,綠茵如氈。

除成群牛羊在那裡遊蕩覓食外,偶爾也會有一些藏原羚出沒其間。

邦達還是許多重要藥用植物的主要產區,如貝母、人參果、大黃和紅景天等,其中最有名的是冬蟲夏草。

雪山和冰川踏著節拍而來,湖泊和草原向天邊蔓延而去,森林和田園共築詩意家園。

沉醉在昌都這原始純美的自然風光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