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2017年印度核武器發展動向

2017年,印度擁有現役核投送平臺有7種,包括2種作戰飛機、4種陸基彈道導彈、1種海基彈道導彈。 正在研發4種新型核武器,可能在未來10年內部署。 印度在研製陸基彈道導彈方面取得飛速發展,同時空基和海基核力量也是印度作戰核打擊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印度核武器主要以鈈為原料,當前擁有可生產150~200枚核彈頭的核原料,實際擁有核彈頭120~130枚。 印度需要生產更多的核彈頭來擴充其核武庫,因此正在建設2座新的核生產設施。

▲印度空軍“幻影-2000H”戰鬥轟炸機已部署在由第40聯隊第1和第7中隊駐守的瓜廖爾空軍站, 預計其中一個中隊還同時肩負二次核打擊任務

核戰略

印度在成立戰略部隊司令部的同時宣佈了八點核政策,其主要內容包括: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只有在印度領土和武裝部隊受到攻擊的情況下才進行報復性的核打擊;報復性核打擊只能由文職政治領導人授權並通過核指揮機構實施;建立和保持最低限度的核威懾;一旦遭到核攻擊將進行大規模的報復性核打擊等。

印度保證不對無核國家使用核武器,但是當印度或其武裝部隊受到生化武器的嚴重攻擊時,印度將保留選擇核打擊的權利。 印度將繼續嚴格控制核材料、核技術以及有關導彈材料和技術的出口,參加禁止可裂變物質的談判以及繼續執行暫停核子試驗的政策。 印度核威懾力量的中心原則是可靠性、有效性和生存能力,以最低限度的核威懾力量,達到最大限度的效應,給予對手無法承受的破壞和懲罰。 印度主張實現可核實的非歧視性的全球核裁軍,儘早建立無核武器世界。

核材料生產

印度核武器主要以鈈為原料基礎,需要生產更多的核彈頭來裝備其正在研製的導彈,因此,印度計畫建造六座快中子增殖反應堆,這將大大提高其生產武器鈈的能力。 印度當前大約擁有600千克武器級鈈,可生產150~200枚核彈頭。 基於印度現有核力量體系及戰略的資訊,預測印度擁有120~130核彈頭。 印度正在孟買建設2個新的核設施,此外還有一個原型快中子增殖反應堆,位於卡爾帕卡姆附近的英迪拉·甘地原子研究中心南650千米處。 該設施一旦投入運行,將極大地提高印度的鈈生產能力。 2017年5月,印度原子能委員會成員表示,該反應堆不久將完成第一階段試運行,將於2017年年底或2018年初正式運行。

▲2016年6月25日, 印度“蘇-30MKI”戰鬥機完成了掛裝 “布拉莫斯”超聲速空對地導彈的首飛, 此次首飛共持續了45分鐘

空基核力量

直到2003年,轟炸機一直是印度唯一的核打擊力量。 當前,儘管印度在彈道導彈研製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但是轟炸機仍然是其作戰核打擊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印度擁有3~4個“幻影-2000H”和5個“美洲虎-1S/1B”組成的核打擊中隊,部署在3個不同地區,用以執行對巴基斯坦等國的核打擊任務。

印度空軍“幻影-2000H”戰鬥轟炸機已部署在由第40聯隊第1和第7中隊駐守的瓜廖爾空軍站,預計其中一個中隊還同時肩負二次核打擊任務。 “幻影-2000H”是單座、多工飛機,作戰半徑740千米,最大航程3335千米,最大載彈量6噸。 當前印度正在對“幻影-2000H”進行延壽和升級,新版本稱為“幻影-2000I”,將安裝先進多模式多目標雷達,改裝玻璃座艙、先進航電設備、新型電子戰套件和新型導彈,全部工作將於2021年中期完成。 印度空軍希望利用本次升級使該型戰鬥轟炸機延長使用壽命,顯著提升印度的空基核打擊能力。

印度還擁有5個“美洲虎-1S/1B”攻擊機中隊,分別部署在3個基地。 其中第7飛行大隊下屬的第5和第14飛行中隊部署在西北部哈裡亞納邦安巴拉空軍站。第17飛行大隊下屬的第16和第27飛行中隊部署在印度東北部北方邦戈勒克布林空軍站。第33飛行大隊下屬的第224飛行中隊部署在印度西南部古吉拉突邦賈姆納格爾空軍站。其中安巴拉空軍站和戈勒克布林空軍站各1個飛行中隊執行二次核打擊任務。“美洲虎-1S/1B”最大起飛重量15.7噸,作戰半徑835~1315千米,轉場航程4200千米,最大載彈量4.54噸。“美洲虎-1S/1B”當前正在進行代號“DARIN-3”的升級計畫,包括換裝新的發動機(F-125)、雷達(EL/M-2032或2052)以及新的任務電腦。

印度的“蘇-30MKI”和“米格-27”據信也具有核投送能力。“蘇-30MKI”是20世紀末印度從俄羅斯引進的目前最先進的戰鬥機,最大起飛重量34.5噸,,作戰半徑約1500千米,最大航程5200千米,最大載彈量8噸。 “米格-27”是蘇聯在20世紀70年代生產的戰鬥轟炸機,最大起飛重量20.75噸,作戰半徑830千米,最大航程2780千米,最大載彈量3噸,經特定改裝後可攜帶1~2枚核彈。

印度目前還在開發“布拉莫斯”和“無畏”空基巡航導彈,以鞏固其戰略核威懾。2016年6月25日,印度“蘇-30MKI”戰鬥機完成了掛裝 “布拉莫斯”超聲速中程空對地導彈的首飛,此次首飛共持續了45分鐘。“布拉莫斯”導彈長8.4米,重約3000千克,作為戰術導彈的“布拉莫斯”飛行速度可達馬赫數2.5~2.8,在戰場上能大幅縮短發現和命中目標之間的時間差,提高攻擊的突然性和有效性,能夠對導彈發射架等時敏目標、移動目標和深埋于地下的指揮中心等堅固目標進行打擊。然而“布拉莫斯”的射程僅為290千米,難以發揮戰略作用,因此射程號稱800~1000千米的“無畏”巡航導彈研製能否成功對印度至關重要,它可以印度在空基核巡航導彈方面的空白。“無畏”巡航導彈的飛行速度為亞聲速,共發展了陸基型、潛射型和空射型,可低空飛行以躲避敵方雷達偵測。該彈採用了與美國“戰斧”巡航導彈高度相似的常規平面彈翼佈局、卵形頭錐、圓柱形中段和截錐體尾部,彈體中部有一對彈出式彈翼,腹部有進氣道,尾部有X型尾翼。印度一直宣稱其為印度版“戰斧”導彈,其巡航速度為馬赫數0.8~0.9,動力系統由1台固體火箭助推器和1台渦噴發動機組成,制導系統採用慣導/GPS加主動雷達尋的導引頭。2015年10月16日,印度再次試射“無畏”巡航導彈,導彈在發射後飛行了700秒,隨後未能轉向正確航向並開始向下俯衝,最終墜毀。這是該彈自2013年首次試射後又一次失敗。

▲“烈火-5”導彈採用三級固體推進,長17米、直徑2米,重約50噸,可攜帶1.5噸重的有效載荷,射程超過5000千米

陸基核力量

印度現役4種核打擊導彈分別是短程的“大地-2”和“烈火-1”,中程的“烈火-2”,中遠端的“烈火-3”,正在研發更遠射程的“烈火-4”、“烈火-5”和“烈火-6”。

近程“大地”導彈在印度彈道導彈力量中佔據較大比重。“大地”導彈是印度於20世紀70年代開始自行研製的第一種近程地對地戰術彈道導彈系統,主要用於打擊敵方縱深目標、進行戰場火力支援。“大地”導彈是單級液體彈道導彈,可由陸、海、空軍從不同的發射平臺實施發射,包括三種型號,分別是射程150千米的“大地-1”型、射程250千米的“大地-2”型和射程450千米的“大地-3”型。其中,“大地-2”導彈是印度核威懾體系下“綜合制導導彈研發”專案的第一型導彈。導彈長9米,直徑1米,尺寸較小,其部署位置難以被發現。該彈可能部署在旁遮普邦賈朗達爾市、拉賈斯坦邦比卡內爾市、焦特布爾市等。印度2016年對“大地-2”導彈進行了三次試驗,並於2017年6月再次試射該彈,此次試驗作為印度用戶試驗的一部分,由戰略部隊司令部指揮,從機動發射車上進行發射,導彈飛行高度達到30千米時停止上升,以80°角俯衝打擊目標。

兩級固體、公路機動的“烈火-1”導彈於2007年開始部署,2010年服役,可攜帶常規或核彈頭,射程達700千米,主要部署在印度西部對巴基斯坦進行核威懾。印度擁有20枚“烈火-1”導彈,隸屬於第334導彈團。“烈火-1”在2016年進行了2次試射。

“烈火-2”導彈是“烈火-1”改進型,可攜帶常規或核彈頭,射程超過2000千米。該彈2004年開始列裝,但因技術問題直至2011年才正式服役。印度在北部部署約16枚“烈火-2”導彈,隸屬於第335導彈團。“烈火-2”2015年、2016年未進行試射,2017年5月的試射失敗。

“烈火-3”導彈射程達3200千米以上,可搭載1.5噸重的常規或核彈頭。印度國防部稱“烈火-3”於2014年研製成功。2017年4月“烈火-3”導彈成功進行第4次試射。該彈處於初始部署階段,實際部署數量可能小於10枚。

印度正在研發“烈火-4”和“烈火-5”導彈。“烈火-4”為兩級固體燃料遠端彈道導彈,射程超過3500千米,可攜帶1枚核彈頭,導彈重17噸,長20米,安裝有先進導航設備並配有第五代彈載電腦。2014年,印度國防部稱“烈火-4”將很快部署。隨後印度進行了3次“烈火-4”試射,最近一次是在2017年1月2日。但截止2017年7月,該彈尚未開始部署。

“烈火-5”導彈採用三級固體推進,長17米、直徑2米,重約50噸,可攜帶1.5噸重的有效載荷,射程超過5000千米。印度正在改進“烈火-5”發射架,以通過密封發射筒發射導彈,新型發射筒可以極大降低發射時間。此外,與之前的軌道機動發射架不同,2015年1月開展的“烈火-5”飛行試驗使用了一種裝備有發射筒的新型公路機動發射車。這種運輸、儲藏、發射一體式系統可迅速機動導彈至所選地點進行發射,保證了作戰所必需的靈活性。“烈火-5”導彈最近一次試射是在2016年12月26日。

印度已開始研製“烈火-6”洲際彈道導彈。印度官方聲稱“烈火-6”導彈設計射程為8000~10000千米,可從潛艇或陸上發射。

▲K-15潛射彈道導彈長6.5米,重約7噸,採用固體推進裝置,射程為750千米,誤差概率為25米

海基核力量

印度海基戰略威懾目前正處於發展階段。印度第一艘核潛艇“殲敵者”號至今仍在進行海試。“殲敵者”號排水量6000噸,裝備12具K-15導彈發射管和4具K-4導彈發射管,動力系統為俄羅斯幫助建造的83兆瓦壓水反應堆,服役後將填補巨大的作戰能力缺口。

印度還在建造第二艘核潛艇,預計共將建造3~4艘。印度核潛艇部署在東海岸的拉姆比裡海軍基地。海試通過後,“殲敵者”號潛艇將正式進入印度海軍作戰序列,屆時印度將成為擁有“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的軍事大國。

印度海軍目前裝備有“丹努什”海基彈道導彈,該彈發射重量約為4.4噸,射程400千米,能攜帶500~1000千克的常規或核彈頭,採用液體燃料推進,可從水面艦船上發射,每艘艦可裝載2枚該型導彈。2016年印度對“丹努什”導彈進行了2次試射。

印度正在研發K-15、K-4潛射彈道導彈。K-15導彈長6.5米,重約7噸,採用固體推進裝置,射程為750千米,誤差概率為25米。K-15導彈的射程有限,僅可打擊巴基斯坦南部的伊斯蘭馬巴德。因此,該彈屬於過渡型號,作為研發先進導彈的技術儲備。該型導彈在發射前始終封裝在玻璃纖維複合材料製成的容器中,便於運輸、機動、儲存和裝填。K-15於2013年1月成功進行的試射標誌著印度具備了有限的潛射彈道導彈發射能力。

K-4導彈迄今共進行4次試射,最近一次是在2016年3月31日。該彈長約12米,直徑1.3米,重約17噸,有效載荷2噸,射程3500千米。“殲敵者”號潛艇可裝載4枚K-4導彈,後續艇可裝載8枚K-4導彈。有消息稱K-4導彈可攜帶多枚核彈頭。 除上述型號外,印度還在研製更為先進的K-5潛射彈道導彈。

其中第7飛行大隊下屬的第5和第14飛行中隊部署在西北部哈裡亞納邦安巴拉空軍站。第17飛行大隊下屬的第16和第27飛行中隊部署在印度東北部北方邦戈勒克布林空軍站。第33飛行大隊下屬的第224飛行中隊部署在印度西南部古吉拉突邦賈姆納格爾空軍站。其中安巴拉空軍站和戈勒克布林空軍站各1個飛行中隊執行二次核打擊任務。“美洲虎-1S/1B”最大起飛重量15.7噸,作戰半徑835~1315千米,轉場航程4200千米,最大載彈量4.54噸。“美洲虎-1S/1B”當前正在進行代號“DARIN-3”的升級計畫,包括換裝新的發動機(F-125)、雷達(EL/M-2032或2052)以及新的任務電腦。

印度的“蘇-30MKI”和“米格-27”據信也具有核投送能力。“蘇-30MKI”是20世紀末印度從俄羅斯引進的目前最先進的戰鬥機,最大起飛重量34.5噸,,作戰半徑約1500千米,最大航程5200千米,最大載彈量8噸。 “米格-27”是蘇聯在20世紀70年代生產的戰鬥轟炸機,最大起飛重量20.75噸,作戰半徑830千米,最大航程2780千米,最大載彈量3噸,經特定改裝後可攜帶1~2枚核彈。

印度目前還在開發“布拉莫斯”和“無畏”空基巡航導彈,以鞏固其戰略核威懾。2016年6月25日,印度“蘇-30MKI”戰鬥機完成了掛裝 “布拉莫斯”超聲速中程空對地導彈的首飛,此次首飛共持續了45分鐘。“布拉莫斯”導彈長8.4米,重約3000千克,作為戰術導彈的“布拉莫斯”飛行速度可達馬赫數2.5~2.8,在戰場上能大幅縮短發現和命中目標之間的時間差,提高攻擊的突然性和有效性,能夠對導彈發射架等時敏目標、移動目標和深埋于地下的指揮中心等堅固目標進行打擊。然而“布拉莫斯”的射程僅為290千米,難以發揮戰略作用,因此射程號稱800~1000千米的“無畏”巡航導彈研製能否成功對印度至關重要,它可以印度在空基核巡航導彈方面的空白。“無畏”巡航導彈的飛行速度為亞聲速,共發展了陸基型、潛射型和空射型,可低空飛行以躲避敵方雷達偵測。該彈採用了與美國“戰斧”巡航導彈高度相似的常規平面彈翼佈局、卵形頭錐、圓柱形中段和截錐體尾部,彈體中部有一對彈出式彈翼,腹部有進氣道,尾部有X型尾翼。印度一直宣稱其為印度版“戰斧”導彈,其巡航速度為馬赫數0.8~0.9,動力系統由1台固體火箭助推器和1台渦噴發動機組成,制導系統採用慣導/GPS加主動雷達尋的導引頭。2015年10月16日,印度再次試射“無畏”巡航導彈,導彈在發射後飛行了700秒,隨後未能轉向正確航向並開始向下俯衝,最終墜毀。這是該彈自2013年首次試射後又一次失敗。

▲“烈火-5”導彈採用三級固體推進,長17米、直徑2米,重約50噸,可攜帶1.5噸重的有效載荷,射程超過5000千米

陸基核力量

印度現役4種核打擊導彈分別是短程的“大地-2”和“烈火-1”,中程的“烈火-2”,中遠端的“烈火-3”,正在研發更遠射程的“烈火-4”、“烈火-5”和“烈火-6”。

近程“大地”導彈在印度彈道導彈力量中佔據較大比重。“大地”導彈是印度於20世紀70年代開始自行研製的第一種近程地對地戰術彈道導彈系統,主要用於打擊敵方縱深目標、進行戰場火力支援。“大地”導彈是單級液體彈道導彈,可由陸、海、空軍從不同的發射平臺實施發射,包括三種型號,分別是射程150千米的“大地-1”型、射程250千米的“大地-2”型和射程450千米的“大地-3”型。其中,“大地-2”導彈是印度核威懾體系下“綜合制導導彈研發”專案的第一型導彈。導彈長9米,直徑1米,尺寸較小,其部署位置難以被發現。該彈可能部署在旁遮普邦賈朗達爾市、拉賈斯坦邦比卡內爾市、焦特布爾市等。印度2016年對“大地-2”導彈進行了三次試驗,並於2017年6月再次試射該彈,此次試驗作為印度用戶試驗的一部分,由戰略部隊司令部指揮,從機動發射車上進行發射,導彈飛行高度達到30千米時停止上升,以80°角俯衝打擊目標。

兩級固體、公路機動的“烈火-1”導彈於2007年開始部署,2010年服役,可攜帶常規或核彈頭,射程達700千米,主要部署在印度西部對巴基斯坦進行核威懾。印度擁有20枚“烈火-1”導彈,隸屬於第334導彈團。“烈火-1”在2016年進行了2次試射。

“烈火-2”導彈是“烈火-1”改進型,可攜帶常規或核彈頭,射程超過2000千米。該彈2004年開始列裝,但因技術問題直至2011年才正式服役。印度在北部部署約16枚“烈火-2”導彈,隸屬於第335導彈團。“烈火-2”2015年、2016年未進行試射,2017年5月的試射失敗。

“烈火-3”導彈射程達3200千米以上,可搭載1.5噸重的常規或核彈頭。印度國防部稱“烈火-3”於2014年研製成功。2017年4月“烈火-3”導彈成功進行第4次試射。該彈處於初始部署階段,實際部署數量可能小於10枚。

印度正在研發“烈火-4”和“烈火-5”導彈。“烈火-4”為兩級固體燃料遠端彈道導彈,射程超過3500千米,可攜帶1枚核彈頭,導彈重17噸,長20米,安裝有先進導航設備並配有第五代彈載電腦。2014年,印度國防部稱“烈火-4”將很快部署。隨後印度進行了3次“烈火-4”試射,最近一次是在2017年1月2日。但截止2017年7月,該彈尚未開始部署。

“烈火-5”導彈採用三級固體推進,長17米、直徑2米,重約50噸,可攜帶1.5噸重的有效載荷,射程超過5000千米。印度正在改進“烈火-5”發射架,以通過密封發射筒發射導彈,新型發射筒可以極大降低發射時間。此外,與之前的軌道機動發射架不同,2015年1月開展的“烈火-5”飛行試驗使用了一種裝備有發射筒的新型公路機動發射車。這種運輸、儲藏、發射一體式系統可迅速機動導彈至所選地點進行發射,保證了作戰所必需的靈活性。“烈火-5”導彈最近一次試射是在2016年12月26日。

印度已開始研製“烈火-6”洲際彈道導彈。印度官方聲稱“烈火-6”導彈設計射程為8000~10000千米,可從潛艇或陸上發射。

▲K-15潛射彈道導彈長6.5米,重約7噸,採用固體推進裝置,射程為750千米,誤差概率為25米

海基核力量

印度海基戰略威懾目前正處於發展階段。印度第一艘核潛艇“殲敵者”號至今仍在進行海試。“殲敵者”號排水量6000噸,裝備12具K-15導彈發射管和4具K-4導彈發射管,動力系統為俄羅斯幫助建造的83兆瓦壓水反應堆,服役後將填補巨大的作戰能力缺口。

印度還在建造第二艘核潛艇,預計共將建造3~4艘。印度核潛艇部署在東海岸的拉姆比裡海軍基地。海試通過後,“殲敵者”號潛艇將正式進入印度海軍作戰序列,屆時印度將成為擁有“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的軍事大國。

印度海軍目前裝備有“丹努什”海基彈道導彈,該彈發射重量約為4.4噸,射程400千米,能攜帶500~1000千克的常規或核彈頭,採用液體燃料推進,可從水面艦船上發射,每艘艦可裝載2枚該型導彈。2016年印度對“丹努什”導彈進行了2次試射。

印度正在研發K-15、K-4潛射彈道導彈。K-15導彈長6.5米,重約7噸,採用固體推進裝置,射程為750千米,誤差概率為25米。K-15導彈的射程有限,僅可打擊巴基斯坦南部的伊斯蘭馬巴德。因此,該彈屬於過渡型號,作為研發先進導彈的技術儲備。該型導彈在發射前始終封裝在玻璃纖維複合材料製成的容器中,便於運輸、機動、儲存和裝填。K-15於2013年1月成功進行的試射標誌著印度具備了有限的潛射彈道導彈發射能力。

K-4導彈迄今共進行4次試射,最近一次是在2016年3月31日。該彈長約12米,直徑1.3米,重約17噸,有效載荷2噸,射程3500千米。“殲敵者”號潛艇可裝載4枚K-4導彈,後續艇可裝載8枚K-4導彈。有消息稱K-4導彈可攜帶多枚核彈頭。 除上述型號外,印度還在研製更為先進的K-5潛射彈道導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