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教育公平陽光灑滿校園——龍城區通過義務教育發展均衡區國家認定側記

□郭中華 宋文龍

9月29日, 從國家教育督導檢查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檢查回饋會上傳來喜訊:龍城區順利通過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國家評估認定。 據悉, 這是龍城繼完成“兩基普九”、“提高普九”、“雙高普九”重大教育工程後, 再次通過國家層面的專業評估, 標誌著龍城義務教育發展水準,已實現了新的跨越。

忽如一夜春風來, 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現教育公平的理念一經提出, 就如同一盞明燈, 點亮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未來希望。 9月25至26日, 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區國家教育督查組一行蒞臨龍城,

通過聽取報告、查閱資料、召開座談會、實地考察等多種方式, 多角度、多層面地對龍城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情況和公眾滿意度進行了檢查驗收, 對龍城教育給予了較高評價。 教育連著城鄉千家萬戶, 抓教育就是抓民生, 抓教育就是抓發展, 抓教育就是謀劃龍城未來。 近年來, 龍城區委、區政府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 對照國家和省頒標準, 清晰把握政策, 找准基本定位, 科學制訂規劃, 扎實推進素質教育, 成功地走出了一條義務教育特色發展的均衡之路——

活力課堂

辦人民滿意教育 我們“不差錢”

建區33年來, 龍城區委、區政府始終堅持“教育興區、人才強區”戰略, 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首位, 千方百計地克服“建區晚、底子薄、經濟總量小”等不利因素, 堅持“小財政辦好大教育”的方針目標, 持續加大教育投入,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逐步縮小校際間辦學差距, 強力推進區域內教育均衡發展。 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享受高品質教育, 共同沐浴教育公平的陽光雨露。

閱覽室

百年大計, 教育為本。 近年來, 龍城區委、區政府緊扣“辦學條件達標、師資配置均衡、教育品質提升”的工作目標, 按照“政府主導、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均衡發展”的總體思路, 將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創建工作, 列入了全區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成立了以區長為組長, 常務和分管副區長為副組長, 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 制定實施工作方案, 出臺具體工作措施, 落實相關部門責任, 明確了“三年內通過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國家認定”的目標, 形成了“政府主導、責任落實、部門聯動、全力攻堅”的工作格局。 區政府及時聽取教育工作彙報, 定時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解決在創建工作中遇到的難題。 政府督查室將創建工作納入了對各鎮街、各相關部門的重要考核指標, 定期督查工作進展情況。 區人大、區政協把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視察調研的重要課題。 區發改、財政、規劃、住建、國土等部門對學校建設項目“一路綠燈”, 舉全區之力,
凝聚了創建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的強大合力。

文藝展演

讓資源優化配置 我們“講科學”

為使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陽光灑滿龍城大地, 龍城區積極改善辦學條件, 暢通進城務工子女入學通道, 建立留守兒童檔案, 創辦了留守兒童之家, 讓殘疾少兒和留守兒童享受到了關愛和溫暖, 接受到了同等教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演繹的動人故事,令人油然而生暖意!

大課間

為扎實推進教改,豐富教學內涵,龍城區從薄弱學校抓起,從注重物質條件改善走向基本均衡,逐步形成了“一校一品”辦學特色,凸現了龍城教育的內涵提升和特色發展。為改變“村村有學校、學額在減小”、“七名教師六個班,語數外體一人擔”等落後現象,2016年9月,區委、區政府啟動了中小學佈局調整工作,確定了“校點調少、規模調大、標準調高、隊伍調優、品質調好”的佈局調整思路。分批次對十七中學、北三家小學等17所辦學規模小、辦學品質差的學校,進行了撤並整合,對撤並學校的教學儀器設備進行了合理分配,改善了接收學校的辦學條件。對涉及到的208名教師崗位進行了科學調配,滿足了開齊課程、開足課時的要求,使校際間學校規模、師資水準、教育品質、辦學效益更趨於均衡。區政府成立了校車公司,開闢19條校車運營專線,解決了1420名路途遠學生的上學難題,通過開辦校辦食堂,解決了學生的午餐難題,受到社會公眾和學生家長的高度點贊。 

為積極回應黨中央“精准扶貧”號召,龍城區委、區政府把“控輟保學”、“解困助學”、“不讓一個孩子掉隊”作為均衡發展“尺規”,集聚多方力量,讓每一個孩子都享受到了公平公正教育。堅持嚴格落實招生計畫,不設重點學校和重點班,遏制了違規招生現象,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享受與本地學生同等待遇,無違規收費行為,113名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全部在全日制公辦學校就讀。建立了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各方面廣泛參與的留守兒童關愛體系,建立了留守兒童檔案,組織開展留守兒童“一對一”幫扶活動,通過教師、學生和留守兒童結對幫扶,讓留守兒童接受良好教育,全部免除了教科書費用,四年來,為建檔立卡貧困學生發放住宿生生活補助、助學金7.78萬元,爭取社會各界對貧困學生愛心資助284萬元。為保障三類殘疾兒童入學,對確實不能到校上課的18名殘疾兒童實行送教上門,全區小學入學率為100%,初中年輟學率為零,義務教育鞏固率達100%。如今,教育均衡、教育公平理念已深入人心,營造了人人參與、齊抓共管的濃厚氛圍。

師資管理上水準 我們“步步高”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教育要發展,人才是關鍵,為強化隊伍建設,提高師資水準,2013年以來,共招聘編外教師118人,引進域外優秀教師10人,嚴格落實評優、晉職向農村教師傾斜政策,有效地緩解了農村偏遠地區師資不足和學科結構不合理癥結;建立了教師交流機制,共交流教師111人,校長37人,全部達到或超過上級標準;為強化教師培訓機制,將教師培訓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並按時撥付,共培訓教師10842人次,有8名教師被評為市級名師;建立了教師工資保障機制,實施了教師績效工資方案,確保教師工資足額及時發放,有效地調動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從師風學風著手,堅持突出抓好抓實校長、教師“兩支隊伍”建設,鑄師魂、強師資、重教研、抓培訓,良好的教風學風成了龍城教育一道靚麗的風景。三尺講臺,終歲莫問枯榮事;兩袖清風,回首只聞桃李香。今年以來,有18名教師榮獲了市級“優秀教師”、“師德標兵”、“優秀教育工作者”、“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

升旗儀式

為加強教育管理,提高教育品質,全面落實了課程計畫,堅持開全課程,開足課時,農村中小學英語、音樂、美術、體育等學科開課率均達100%。為確保全區中小學生每天鍛煉不少於1小時,全面實施了《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小學、初中學生體質健康合格率達到85%以上。同時,充分發揮課改示範校的輻射功能,促進教學改革,啟動了教育聯盟辦學試點工作,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分享,使薄弱學校辦學品質得到逐步提升。為打造安全校園,建立了各類安全應急預案,定期組織安全應急演練和隱患排查,實現了校園安全零事故。科學的教育管理促進了教育品質的全面提高,近三年來,全區初升高錄取率逐年攀升,連創歷史新高。

語言教室

教育均衡發展是教育公平的根本內涵,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起點,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石。龍城區通過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國家認定,為實現“五個龍城”建設的宏偉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點亮了祖國未來的希望火炬。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於地球。記者相信:在教育公平的陽光雨露沐浴下,孩子們一定會健康快樂地茁壯成長,將來成為建設祖國的棟樑之才,為大美龍城增添濃墨重彩!

接受到了同等教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演繹的動人故事,令人油然而生暖意!

大課間

為扎實推進教改,豐富教學內涵,龍城區從薄弱學校抓起,從注重物質條件改善走向基本均衡,逐步形成了“一校一品”辦學特色,凸現了龍城教育的內涵提升和特色發展。為改變“村村有學校、學額在減小”、“七名教師六個班,語數外體一人擔”等落後現象,2016年9月,區委、區政府啟動了中小學佈局調整工作,確定了“校點調少、規模調大、標準調高、隊伍調優、品質調好”的佈局調整思路。分批次對十七中學、北三家小學等17所辦學規模小、辦學品質差的學校,進行了撤並整合,對撤並學校的教學儀器設備進行了合理分配,改善了接收學校的辦學條件。對涉及到的208名教師崗位進行了科學調配,滿足了開齊課程、開足課時的要求,使校際間學校規模、師資水準、教育品質、辦學效益更趨於均衡。區政府成立了校車公司,開闢19條校車運營專線,解決了1420名路途遠學生的上學難題,通過開辦校辦食堂,解決了學生的午餐難題,受到社會公眾和學生家長的高度點贊。 

為積極回應黨中央“精准扶貧”號召,龍城區委、區政府把“控輟保學”、“解困助學”、“不讓一個孩子掉隊”作為均衡發展“尺規”,集聚多方力量,讓每一個孩子都享受到了公平公正教育。堅持嚴格落實招生計畫,不設重點學校和重點班,遏制了違規招生現象,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享受與本地學生同等待遇,無違規收費行為,113名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全部在全日制公辦學校就讀。建立了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各方面廣泛參與的留守兒童關愛體系,建立了留守兒童檔案,組織開展留守兒童“一對一”幫扶活動,通過教師、學生和留守兒童結對幫扶,讓留守兒童接受良好教育,全部免除了教科書費用,四年來,為建檔立卡貧困學生發放住宿生生活補助、助學金7.78萬元,爭取社會各界對貧困學生愛心資助284萬元。為保障三類殘疾兒童入學,對確實不能到校上課的18名殘疾兒童實行送教上門,全區小學入學率為100%,初中年輟學率為零,義務教育鞏固率達100%。如今,教育均衡、教育公平理念已深入人心,營造了人人參與、齊抓共管的濃厚氛圍。

師資管理上水準 我們“步步高”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教育要發展,人才是關鍵,為強化隊伍建設,提高師資水準,2013年以來,共招聘編外教師118人,引進域外優秀教師10人,嚴格落實評優、晉職向農村教師傾斜政策,有效地緩解了農村偏遠地區師資不足和學科結構不合理癥結;建立了教師交流機制,共交流教師111人,校長37人,全部達到或超過上級標準;為強化教師培訓機制,將教師培訓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並按時撥付,共培訓教師10842人次,有8名教師被評為市級名師;建立了教師工資保障機制,實施了教師績效工資方案,確保教師工資足額及時發放,有效地調動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從師風學風著手,堅持突出抓好抓實校長、教師“兩支隊伍”建設,鑄師魂、強師資、重教研、抓培訓,良好的教風學風成了龍城教育一道靚麗的風景。三尺講臺,終歲莫問枯榮事;兩袖清風,回首只聞桃李香。今年以來,有18名教師榮獲了市級“優秀教師”、“師德標兵”、“優秀教育工作者”、“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

升旗儀式

為加強教育管理,提高教育品質,全面落實了課程計畫,堅持開全課程,開足課時,農村中小學英語、音樂、美術、體育等學科開課率均達100%。為確保全區中小學生每天鍛煉不少於1小時,全面實施了《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小學、初中學生體質健康合格率達到85%以上。同時,充分發揮課改示範校的輻射功能,促進教學改革,啟動了教育聯盟辦學試點工作,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分享,使薄弱學校辦學品質得到逐步提升。為打造安全校園,建立了各類安全應急預案,定期組織安全應急演練和隱患排查,實現了校園安全零事故。科學的教育管理促進了教育品質的全面提高,近三年來,全區初升高錄取率逐年攀升,連創歷史新高。

語言教室

教育均衡發展是教育公平的根本內涵,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起點,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石。龍城區通過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國家認定,為實現“五個龍城”建設的宏偉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點亮了祖國未來的希望火炬。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於地球。記者相信:在教育公平的陽光雨露沐浴下,孩子們一定會健康快樂地茁壯成長,將來成為建設祖國的棟樑之才,為大美龍城增添濃墨重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