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吳易昺,中國網球明日之子

站在底線的吳易昺大跨兩步, 引拍將一個馬上就要二次觸地的網球打到對手近身。 來自法國的馬丁/瓦瑟林組合匆忙回球, 站在前場的吳易昺搭檔吳迪迅速完成截擊。

在對手措手不及看著球遠去的同時, 上海旗忠網球中心的外場被瞬間引爆。 把現場坐得滿滿當當的近300位觀眾們幾乎集體起立、高舉雙手歡呼, 以慶祝中國組合把賽點兌現。

這天是10月10日, 上海網球大師賽男子雙打的第一輪。 儘管2天前持外卡參賽的吳易昺在單打首輪連丟兩盤輸掉了比賽, 但並不妨礙這對中國雙打組合的高人氣。

10月12日, “雙吳”組合止步雙打第二輪。 賽後, 有將近二十家中文媒體第一時間趕往混合採訪區, 等候吳迪和吳易昺的到來。

吳迪(右)和吳易昺(左)賽後被媒體包圍。

出生于1999年的吳易昺在今年的上海網球大師賽上完成了“成人禮”, 這不僅是因為他在10月14日迎來了18歲生日,

還在於這是他首次亮相大師賽正賽, 深度感受了網球比賽青少年組和成人組的巨大不同。 “這是我從青少年轉變為成年人的一種方式。 ”他說。

由於近期搶眼的賽場表現, 吳易昺是今年大師賽是球迷和媒體關注的一大焦點。 9月11日, 他在美網青少年組獲得單打冠軍, 此前一天他還和搭檔許育修拿下雙打冠軍。 那一晚, 《新聞聯播》給了吳易昺43秒。 奪冠之後, 他連夜坐了15個小時的飛機到上海, 當天下午亮相上海挑戰賽的賽場, 最終以不失一盤的成績拿下成人職業挑戰賽的第一個冠軍, 也是亞洲最年輕的挑戰賽冠軍獲得者, 並獲得了1萬美元的含稅獎金。

根據ATP給出的資料, 在近5年裡, 同一年內既拿到青少年大滿貫冠軍又拿到職業挑戰賽冠軍的總共只有4人,

除了吳易昺, 還有克耶高斯、茲維列夫和弗裡茨。 後面三人都是目前男網新生代的代表。 而能夠從青少年組到成人組完成背靠背奪冠的只有吳易昺一人。

這樣的背景, 或許會讓你更切實瞭解五星體育主持人陳君樂口中“中國男子網球史上的最重大突破”所言不虛。

網球評論員、好動網球聯合創始人張奔鬥告訴懶熊體育, 他幾乎從不去挑戰賽這樣級別的賽事, 即便生活在上海, 也從來沒有去過上海挑戰賽。 “但是美網之後的上海挑戰賽我去了, 就是因為吳易昺, ”他說, “我相信肯定很多同行和我一樣。 ”

“風箏”

2004年, 5歲的吳易昺因為身材較胖, 跟隨父母一起到少體校鍛煉。 雖然這一年中國網球女雙組合李婷/孫甜甜在雅典奧運會奪冠,

但網球在中國依然是一個小眾項目。 本來吳媽媽想帶兒子打羽毛球, 無奈羽毛球的網帶對當時的吳易昺來說過高, 邊上有低網帶球場的網球就吸引了吳家的注意。

和不少“俗套”的成名故事一樣, 吳易昺的天賦展現就來源於這樣的無心插柳。 那一天, 網球教練送給吳易昺他人生中的第一隻網球拍。

兩年後, 浙江省隊教練陳燕北在省隊選拔賽上發現了吳易昺。 在希望兒子過相對“普通生活”的母親的堅持下, 經過教練、省隊領導的幾次溝通, 最後吳易昺得以在小學時期上半天課, 練半天球。 到了初高中, 吳易昺白天練球, 晚上在家自學。 吳媽媽後來得知, 省隊球員住自己家而不是隊裡,

在當時浙江省隊裡還是頭一次。

要知道, 締造了中國網球運動最輝煌一刻的李娜是在業餘體校度過了少年時代的幾年時間, 她媽媽只能每日傍晚坐四站公車到體校為她輔導作業。

少年吳易昺

和李娜為代表的那批運動員不同, 吳易昺的網球之路一早就有了體制保障、家庭補充的模式。

在今年的美網青年組比賽期間,吳易昺出國比賽,同行的有技術教練和康復師,再加上之前的熱身賽,總計兩周。三人的花費由網管中心、浙江隊和吳易昺的家庭三方共同承擔。

這一定程度上得益於2008年奧運會後中國4名女子頂尖網球選手的“單飛”舉措帶來的顯著效果。2009年起,李娜、鄭潔、彭帥、晏紫走上自負盈虧的職業化道路。由此,她們在教練、獎金、參賽上自主,收入歸運動員及其團隊所有,但須將商業開發收益的8%和比賽獎金的12%上繳國家;當面臨奧運會、聯合會杯等比賽時,運動員需要服從網協安排,並肩負為所屬省區市參加全運會的責任。李娜在自傳《獨自上場》中表示,網球是高度職業化的全球主流專案,自這一政策執行之後,他們的訓練和生活被根本改變,可以真正登上職業化舞臺。

在這一政策下,中國網球運動員被稱為“風箏”,即當運動員的能力足以承擔團隊、比賽的成本和風險時,就可自己飛翔,而“線”握在網管中心這樣的體制內單位手中。那一年,吳易昺10歲,現在中國男子網球的雙子星吳迪、張擇分別18歲和19歲。

張擇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說,自己和吳迪算是中國男網第一批單飛或半單飛的球員。他認為,吳易昺、張之臻這樣的新生代球員目前走的這條路非常好,“尤其是吳易昺,有自己的團隊,也有家人的陪伴,正走在職業化比較正常的軌跡上。”

職業化

在吳易昺開始網球訓練的第7個年頭,中國網球運動迎來了關鍵性的轉捩點。2011年,李娜在法國網球公開賽上為亞洲捧回首個大滿貫單打冠軍獎盃。有統計顯示,在2004年到2010年期間,中國內地有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個城市舉辦網球賽,2011年之後國內網球賽事數量激增,武漢、珠海、深圳、天津、南昌、成都多個城市先後參與其中;從2004年到2010年初,中國內地的網球愛好者從197萬增加到1200萬,李娜法網奪冠讓這個數字再次井噴,到2017年初中國內地網球愛好者已突破3000萬人。

2011年,李娜在法網奪冠。

與第一代進入全球視野的中國網球運動員相比,新生代球員更早開始職業化的成長道路。

此前浙江隊有規定,青少年在國內打比賽,獲得單打前八或者雙打前四的成績才能報銷。曾經有媒體報導稱,吳家為了吳易昺在網球上傾注了百萬元。“阿昺相對來說成績比較好,其實(在國內打比賽)沒怎麼讓我花錢。”吳易昺的母親說。

不過,早在2010年7月,未滿11周歲的吳易昺就前往西班牙訓練。現在,除了比賽,他大部分的訓練也都在西班牙的俱樂部完成。

“6點鐘起床,洗個澡6:10,吃個飯6:30,差不多6:45從宿舍出發,7:30-7:40之間到俱樂部,做準備活動,8:00訓練,11點結束,然後練身體,休息一下,下午1點吃午飯……”吳易昺可以精確地介紹自己在西班牙每天兩點一線的規律生活,他顯然早已適應了。

長期在國外訓練和比賽,讓吳易昺從青少年時期就開始與國際接軌,有利於其更快融入以歐美選手為主的網球圈。而在小學時期,從學校到訓練場的車程上,母親每日播放的英文磁帶和列印出來的中英文網球術語都是他日後手中細小的敲門磚。

美網青少年組奪冠後,吳易昺用英文發表感言。

在10月7日上午的上海大師賽賽前訓練上,吳易昺的對手是同齡的加拿大“熟人”沙波瓦洛夫,吳易昺跟他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歡迎來中國”。

“像現在我們這批在青少年組裡排名還不錯的選手,彼此之間關係還不錯,未來到成人的比賽,相互會有照應,”這天下午坐在場外的草坪上,吳易昺告訴懶熊體育,“就像剛剛練球的夥伴,我們以前見過,但沒有打過招呼,現在練過球了,下次就會打招呼了,球員之間靠這樣才會認識起來。”

張奔鬥認為,中國新一代網球運動員明顯地英文運用能力更好,心態更加開放。“你要融入圈子,就不得不跟其他球員打交道,而且需要從生活中去學習跟老外打交道。”

而在職業球員的日常運營上,無論是約其他球員訓練、和裁判長見面溝通還是參加球員活動等,都需要教練、專業團隊的牽線搭橋。2015年,英國經紀公司GSC(Global Sporting Connections)經過1年的接觸後,在2016年簽下了當時不過17歲的吳易昺。2016年美網之前,吳易昺簽下了來自西班牙的全職教練Nahum Garcia Sanchez。

吳易昺和啟蒙教練(左一)、西班牙外教(右二)、康復師(右一)。

在商業合作方面,吳易昺已獲得耐克的球衣贊助和海德的球拍贊助。一個頗有意思的細節出現在他獲得美網青少年組冠軍後的頒獎儀式上。當他高高捧起獎盃時,手腕上露出一隻瑞士雷達(RADO)品牌的手錶。雷達在第二天宣佈,吳易昺作為最新成員加入雷達表YoungStar未來之星計畫。

採訪當天,當母親向我們介紹團隊成員時,吳易昺開玩笑地指著教練說,“he is not important(他不重要)”,然後指著經紀人說,“he is very important(他很重要)”,惹得全場歡笑。

成年

在吳易昺美網奪冠之後,《南華早報》國際版的報導曾感慨道:“ATP(國際職業網球聯合會)以及主流運動品牌、行銷公司會迫不及待看到他開始成年級別的比賽。”

中國的網球運動陰盛陽衰10年,儘管出現了李娜這樣擁有全球影響力的網球名將,但男子網球卻長期沉寂。在這片全球第二大市場,一旦男子領域誕生一位網球驕子,所能產生的關注度和能量無疑是爆炸性的。

“李娜是兩屆大滿貫冠軍,世界排名最高達到第2,雖然吳易昺前途無量,但在競技層面很難觸及到這樣的高度。”張奔鬥表示,“但是從影響力來說,哪怕吳易昺只是打進了前100、前50,他產生的影響力也會是巨大的。之所以會有人稱他是‘下一個李娜’,是從未來他可能會有的影響力來說的,是從中國男子網球(一旦崛起)對世界的轟動影響而言的。”

多年來,中國網球界都在期待一個能打進世界前100的男球員。根據10月16日的最新排名,中國男子網球運動員在世界排名最高的是27歲的張擇,他位列第222位;26歲的吳迪排名第234位;老將李喆位列第300位;18歲的吳易昺和即將度過21歲生日的張之臻的排名分別為321位和351位。

在吳易昺背後,來自中外的教練、國外經紀公司、網管中心和浙江隊以及代表市場化的贊助商正打算共同支撐起其未來。

吳迪(右)和張之臻(左)近期都有不錯的賽場表現。

有了各方面的高起點之後,吳易昺首先需要在避免傷病的情況下積累經驗。

他的好友張之臻兩年前就曾因為比賽頻次過高、強度過大導致了傷病,所幸在蟄伏兩年後再次表現搶眼,在9月的深圳ATP250資格賽上進入男單八強。而吳易昺今年在連續打了美網、上海挑戰賽、成都公開賽後,選擇不參加中國網球公開賽,而是在休息之後備戰上海大師賽。這種做法被多位業內人士形容為“理智”和“聰明”。備戰大師賽時正值 NBA中國賽,作為籃球迷和勇士隊球員杜蘭特粉絲的吳易昺收到了耐克的邀請參加活動,但為了專心備戰,他並未前往。

儘管如此,吳易昺在今年上海網球大師賽上的折戟並不讓人意外。結束上海大師賽,稍做休息之後,他在10月15日開始了寧波125K挑戰賽的備戰。10月25日,他還將參加在成都進行的青少年大師賽,這也是其最後一項青少年賽事。

下賽季起,吳易昺將全面轉為職業球員。如何順利地從青少年轉換到成人組,依然是這個當下中國最炙手可熱的網球新星面臨的巨大挑戰。

值得一提的是,完成全運會三連冠的中國男網“一哥”吳迪和耐克約滿半年後一直都未能續約,球拍方面曾有過一年半處於無合約的狀態。中國男網的春天還遠沒有到來。

吳易昺的團隊很清楚一切為時尚早,他們對目前的商業開發持謹慎態度。“我們現在主要就是保障他的訓練,包括高水準的教練團隊、訓練夥伴、訓練場地。”吳易昺的母親說。

作為網球新銳,吳易昺已經收穫了一些粉絲。在10月7日一場“網球夢 成長路——走進吳易昺的網球世界”活動結束後,吳易昺粉絲會的成員將事先準備好的主題T恤送給了在場的張奔鬥和陳君樂,以感謝他們長期的支持和關注。這件印著耐克Logo的T恤上畫著粉紅色背景的吳易昺卡通形象,寫著“昺持初心,易往吳前”。在當天活動上,出場的吳媽媽和陳燕北教練都身著這件T恤。

野心

對於外界的高期望值,吳易昺看起來並不回避而且很樂於承擔。

“我對外說我的目標是(單打世界排名)前100,但我的目標絕對不是只到前100。”他坦言。

在美網奪冠之後,吳易昺的感言裡曾特別提到,“謝謝所有在場的中國人,這是為我贏的,也是為中國贏的。”在上海挑戰賽期間接受ATP英文官網採訪的第一個問題時,他表示:“我在美網贏得的青少年單雙打冠軍,就是向世界展示,中國的男子球員同樣可以取得成功。”

當談及第一次打大師賽就進入四強,打進大滿貫16強,排名沖到60位之內的加拿大天才少年沙波瓦洛夫,他甚至有些激動:“我們中國(男子網球)拿命拼了那麼多年,都沒有做到排名前100,(對於這樣的狀況)我就感覺特別不服,就覺得怎麼會這樣子?”

而少年老成、情商很高是業內不少人對吳易昺的印象。

在美網奪冠奔波回到上海打完第一場比賽之後,吳易昺接受了張奔鬥的採訪。張奔鬥很清楚,連續奔波很疲勞,當時又正是倒時差最厲害的時候,就問他,“在這樣的情況下,記者又撲上來了,你會不會煩?”吳易昺回答說:“你們媒體宣傳對我的形象提升也有幫助啊”。

今年全運會推行了教練可以和獲獎運動員一同登臺領獎的新規。在全運會獲得單打季軍後,吳易昺主動和外教解釋,這是中國的國家比賽,在中外教練都有貢獻的情況下讓中方教練上臺領獎更好,並獲得了外教的理解和支持。

身穿偶像杜蘭特球衣的吳易昺,慶祝自己的18歲生日。

在此之外,18歲的吳易昺依然是一個青澀、有些稚氣的男孩。

他會有和母親霸氣地開玩笑說,“以後我不會去當教練的,因為我遇不到我這樣的天才了”;也會因為害羞,在美網奪冠後完成親吻獎盃這一“冠軍專屬動作”時顯得有些局促,在攝影機面前親吻了3秒之後,又忍不住撲哧大笑。他說起偶像周傑倫滔滔不絕,還用“別人在看漫畫,而我在學ABC”這樣的周傑倫經典歌詞來形容自己童年的部分回憶。

問他美網奪冠之後怎麼慶祝,他指著站在5米之外的教練和康復師,“我跟那兩個‘土匪’,啊不是,那兩個兄弟去吃飯了。”因為備戰期間控制飲食,當晚吳易昺選擇了許久不能享受的油膩食物牛排,“吃完第二天就超標了,”他哈哈大笑,“但是大家就很開心啊,我覺得就夠了。”

在吳易昺杭州家中客廳左手邊的牆上,掛著一張世界地圖。那是吳易昺8歲那年畫的,他的父母親保留至今。

那時剛知道“四大滿貫”,他在世界地圖裡粗略地找到了家鄉杭州。以杭州起點,他“配備”了四架飛機,畫了四條航線,分別指向澳大利亞墨爾本、法國巴黎、英國倫敦和美國紐約這四個網球運動員最嚮往的“聖地”。這是10年前,一個網球少年描繪的未來,現在,這張航線圖才真正開始在他面前展開。

不可否認,進入職業生涯之後,吳易昺的未來還有諸多不確定性。但是,面對中國男子網壇沉寂多年這道尚無人解開的難題,他至少是目前最有機會在未來幾年內率先得到一些突破性答案的人。

吳易昺的網球之路一早就有了體制保障、家庭補充的模式。

在今年的美網青年組比賽期間,吳易昺出國比賽,同行的有技術教練和康復師,再加上之前的熱身賽,總計兩周。三人的花費由網管中心、浙江隊和吳易昺的家庭三方共同承擔。

這一定程度上得益於2008年奧運會後中國4名女子頂尖網球選手的“單飛”舉措帶來的顯著效果。2009年起,李娜、鄭潔、彭帥、晏紫走上自負盈虧的職業化道路。由此,她們在教練、獎金、參賽上自主,收入歸運動員及其團隊所有,但須將商業開發收益的8%和比賽獎金的12%上繳國家;當面臨奧運會、聯合會杯等比賽時,運動員需要服從網協安排,並肩負為所屬省區市參加全運會的責任。李娜在自傳《獨自上場》中表示,網球是高度職業化的全球主流專案,自這一政策執行之後,他們的訓練和生活被根本改變,可以真正登上職業化舞臺。

在這一政策下,中國網球運動員被稱為“風箏”,即當運動員的能力足以承擔團隊、比賽的成本和風險時,就可自己飛翔,而“線”握在網管中心這樣的體制內單位手中。那一年,吳易昺10歲,現在中國男子網球的雙子星吳迪、張擇分別18歲和19歲。

張擇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說,自己和吳迪算是中國男網第一批單飛或半單飛的球員。他認為,吳易昺、張之臻這樣的新生代球員目前走的這條路非常好,“尤其是吳易昺,有自己的團隊,也有家人的陪伴,正走在職業化比較正常的軌跡上。”

職業化

在吳易昺開始網球訓練的第7個年頭,中國網球運動迎來了關鍵性的轉捩點。2011年,李娜在法國網球公開賽上為亞洲捧回首個大滿貫單打冠軍獎盃。有統計顯示,在2004年到2010年期間,中國內地有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個城市舉辦網球賽,2011年之後國內網球賽事數量激增,武漢、珠海、深圳、天津、南昌、成都多個城市先後參與其中;從2004年到2010年初,中國內地的網球愛好者從197萬增加到1200萬,李娜法網奪冠讓這個數字再次井噴,到2017年初中國內地網球愛好者已突破3000萬人。

2011年,李娜在法網奪冠。

與第一代進入全球視野的中國網球運動員相比,新生代球員更早開始職業化的成長道路。

此前浙江隊有規定,青少年在國內打比賽,獲得單打前八或者雙打前四的成績才能報銷。曾經有媒體報導稱,吳家為了吳易昺在網球上傾注了百萬元。“阿昺相對來說成績比較好,其實(在國內打比賽)沒怎麼讓我花錢。”吳易昺的母親說。

不過,早在2010年7月,未滿11周歲的吳易昺就前往西班牙訓練。現在,除了比賽,他大部分的訓練也都在西班牙的俱樂部完成。

“6點鐘起床,洗個澡6:10,吃個飯6:30,差不多6:45從宿舍出發,7:30-7:40之間到俱樂部,做準備活動,8:00訓練,11點結束,然後練身體,休息一下,下午1點吃午飯……”吳易昺可以精確地介紹自己在西班牙每天兩點一線的規律生活,他顯然早已適應了。

長期在國外訓練和比賽,讓吳易昺從青少年時期就開始與國際接軌,有利於其更快融入以歐美選手為主的網球圈。而在小學時期,從學校到訓練場的車程上,母親每日播放的英文磁帶和列印出來的中英文網球術語都是他日後手中細小的敲門磚。

美網青少年組奪冠後,吳易昺用英文發表感言。

在10月7日上午的上海大師賽賽前訓練上,吳易昺的對手是同齡的加拿大“熟人”沙波瓦洛夫,吳易昺跟他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歡迎來中國”。

“像現在我們這批在青少年組裡排名還不錯的選手,彼此之間關係還不錯,未來到成人的比賽,相互會有照應,”這天下午坐在場外的草坪上,吳易昺告訴懶熊體育,“就像剛剛練球的夥伴,我們以前見過,但沒有打過招呼,現在練過球了,下次就會打招呼了,球員之間靠這樣才會認識起來。”

張奔鬥認為,中國新一代網球運動員明顯地英文運用能力更好,心態更加開放。“你要融入圈子,就不得不跟其他球員打交道,而且需要從生活中去學習跟老外打交道。”

而在職業球員的日常運營上,無論是約其他球員訓練、和裁判長見面溝通還是參加球員活動等,都需要教練、專業團隊的牽線搭橋。2015年,英國經紀公司GSC(Global Sporting Connections)經過1年的接觸後,在2016年簽下了當時不過17歲的吳易昺。2016年美網之前,吳易昺簽下了來自西班牙的全職教練Nahum Garcia Sanchez。

吳易昺和啟蒙教練(左一)、西班牙外教(右二)、康復師(右一)。

在商業合作方面,吳易昺已獲得耐克的球衣贊助和海德的球拍贊助。一個頗有意思的細節出現在他獲得美網青少年組冠軍後的頒獎儀式上。當他高高捧起獎盃時,手腕上露出一隻瑞士雷達(RADO)品牌的手錶。雷達在第二天宣佈,吳易昺作為最新成員加入雷達表YoungStar未來之星計畫。

採訪當天,當母親向我們介紹團隊成員時,吳易昺開玩笑地指著教練說,“he is not important(他不重要)”,然後指著經紀人說,“he is very important(他很重要)”,惹得全場歡笑。

成年

在吳易昺美網奪冠之後,《南華早報》國際版的報導曾感慨道:“ATP(國際職業網球聯合會)以及主流運動品牌、行銷公司會迫不及待看到他開始成年級別的比賽。”

中國的網球運動陰盛陽衰10年,儘管出現了李娜這樣擁有全球影響力的網球名將,但男子網球卻長期沉寂。在這片全球第二大市場,一旦男子領域誕生一位網球驕子,所能產生的關注度和能量無疑是爆炸性的。

“李娜是兩屆大滿貫冠軍,世界排名最高達到第2,雖然吳易昺前途無量,但在競技層面很難觸及到這樣的高度。”張奔鬥表示,“但是從影響力來說,哪怕吳易昺只是打進了前100、前50,他產生的影響力也會是巨大的。之所以會有人稱他是‘下一個李娜’,是從未來他可能會有的影響力來說的,是從中國男子網球(一旦崛起)對世界的轟動影響而言的。”

多年來,中國網球界都在期待一個能打進世界前100的男球員。根據10月16日的最新排名,中國男子網球運動員在世界排名最高的是27歲的張擇,他位列第222位;26歲的吳迪排名第234位;老將李喆位列第300位;18歲的吳易昺和即將度過21歲生日的張之臻的排名分別為321位和351位。

在吳易昺背後,來自中外的教練、國外經紀公司、網管中心和浙江隊以及代表市場化的贊助商正打算共同支撐起其未來。

吳迪(右)和張之臻(左)近期都有不錯的賽場表現。

有了各方面的高起點之後,吳易昺首先需要在避免傷病的情況下積累經驗。

他的好友張之臻兩年前就曾因為比賽頻次過高、強度過大導致了傷病,所幸在蟄伏兩年後再次表現搶眼,在9月的深圳ATP250資格賽上進入男單八強。而吳易昺今年在連續打了美網、上海挑戰賽、成都公開賽後,選擇不參加中國網球公開賽,而是在休息之後備戰上海大師賽。這種做法被多位業內人士形容為“理智”和“聰明”。備戰大師賽時正值 NBA中國賽,作為籃球迷和勇士隊球員杜蘭特粉絲的吳易昺收到了耐克的邀請參加活動,但為了專心備戰,他並未前往。

儘管如此,吳易昺在今年上海網球大師賽上的折戟並不讓人意外。結束上海大師賽,稍做休息之後,他在10月15日開始了寧波125K挑戰賽的備戰。10月25日,他還將參加在成都進行的青少年大師賽,這也是其最後一項青少年賽事。

下賽季起,吳易昺將全面轉為職業球員。如何順利地從青少年轉換到成人組,依然是這個當下中國最炙手可熱的網球新星面臨的巨大挑戰。

值得一提的是,完成全運會三連冠的中國男網“一哥”吳迪和耐克約滿半年後一直都未能續約,球拍方面曾有過一年半處於無合約的狀態。中國男網的春天還遠沒有到來。

吳易昺的團隊很清楚一切為時尚早,他們對目前的商業開發持謹慎態度。“我們現在主要就是保障他的訓練,包括高水準的教練團隊、訓練夥伴、訓練場地。”吳易昺的母親說。

作為網球新銳,吳易昺已經收穫了一些粉絲。在10月7日一場“網球夢 成長路——走進吳易昺的網球世界”活動結束後,吳易昺粉絲會的成員將事先準備好的主題T恤送給了在場的張奔鬥和陳君樂,以感謝他們長期的支持和關注。這件印著耐克Logo的T恤上畫著粉紅色背景的吳易昺卡通形象,寫著“昺持初心,易往吳前”。在當天活動上,出場的吳媽媽和陳燕北教練都身著這件T恤。

野心

對於外界的高期望值,吳易昺看起來並不回避而且很樂於承擔。

“我對外說我的目標是(單打世界排名)前100,但我的目標絕對不是只到前100。”他坦言。

在美網奪冠之後,吳易昺的感言裡曾特別提到,“謝謝所有在場的中國人,這是為我贏的,也是為中國贏的。”在上海挑戰賽期間接受ATP英文官網採訪的第一個問題時,他表示:“我在美網贏得的青少年單雙打冠軍,就是向世界展示,中國的男子球員同樣可以取得成功。”

當談及第一次打大師賽就進入四強,打進大滿貫16強,排名沖到60位之內的加拿大天才少年沙波瓦洛夫,他甚至有些激動:“我們中國(男子網球)拿命拼了那麼多年,都沒有做到排名前100,(對於這樣的狀況)我就感覺特別不服,就覺得怎麼會這樣子?”

而少年老成、情商很高是業內不少人對吳易昺的印象。

在美網奪冠奔波回到上海打完第一場比賽之後,吳易昺接受了張奔鬥的採訪。張奔鬥很清楚,連續奔波很疲勞,當時又正是倒時差最厲害的時候,就問他,“在這樣的情況下,記者又撲上來了,你會不會煩?”吳易昺回答說:“你們媒體宣傳對我的形象提升也有幫助啊”。

今年全運會推行了教練可以和獲獎運動員一同登臺領獎的新規。在全運會獲得單打季軍後,吳易昺主動和外教解釋,這是中國的國家比賽,在中外教練都有貢獻的情況下讓中方教練上臺領獎更好,並獲得了外教的理解和支持。

身穿偶像杜蘭特球衣的吳易昺,慶祝自己的18歲生日。

在此之外,18歲的吳易昺依然是一個青澀、有些稚氣的男孩。

他會有和母親霸氣地開玩笑說,“以後我不會去當教練的,因為我遇不到我這樣的天才了”;也會因為害羞,在美網奪冠後完成親吻獎盃這一“冠軍專屬動作”時顯得有些局促,在攝影機面前親吻了3秒之後,又忍不住撲哧大笑。他說起偶像周傑倫滔滔不絕,還用“別人在看漫畫,而我在學ABC”這樣的周傑倫經典歌詞來形容自己童年的部分回憶。

問他美網奪冠之後怎麼慶祝,他指著站在5米之外的教練和康復師,“我跟那兩個‘土匪’,啊不是,那兩個兄弟去吃飯了。”因為備戰期間控制飲食,當晚吳易昺選擇了許久不能享受的油膩食物牛排,“吃完第二天就超標了,”他哈哈大笑,“但是大家就很開心啊,我覺得就夠了。”

在吳易昺杭州家中客廳左手邊的牆上,掛著一張世界地圖。那是吳易昺8歲那年畫的,他的父母親保留至今。

那時剛知道“四大滿貫”,他在世界地圖裡粗略地找到了家鄉杭州。以杭州起點,他“配備”了四架飛機,畫了四條航線,分別指向澳大利亞墨爾本、法國巴黎、英國倫敦和美國紐約這四個網球運動員最嚮往的“聖地”。這是10年前,一個網球少年描繪的未來,現在,這張航線圖才真正開始在他面前展開。

不可否認,進入職業生涯之後,吳易昺的未來還有諸多不確定性。但是,面對中國男子網壇沉寂多年這道尚無人解開的難題,他至少是目前最有機會在未來幾年內率先得到一些突破性答案的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