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松下發佈軟體人造外骨骼,穿戴者可以自由轉身

2017年10月15日, 松下公佈了一項研究外骨骼研究成果, 通過運用軟體機器人原理, 這套人造外骨骼可以支撐多種人類肌肉運動, 包括轉身等常規外骨骼無法實現的動作。

該外骨骼臀部位置含有4個制動裝置控制軟體塑膠線, 通過收縮模擬人類肌肉運動實現肢體移動。 傳統外骨骼只能依靠連接處軸的轉動來對穿戴者提供支撐力, 這也就意味著其形變範圍非常有限。 而軟體塑膠線不受連接軸的限制, 擁有更大的形變範圍, 因此穿戴者可以轉身、扭動跨步。 同時, 松下的外骨骼也是第一款可以使穿戴者轉身的外骨骼。

傳統外骨骼更多是用於工作, 最典型的是無座座椅, 一種外置於腳底到腰部的外骨骼。 當穿戴者保持半蹲姿勢時, 無座座椅會向人的腰、腿等位置施加支撐的力量。 穿戴者因此能夠更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工作, 但隨之而來的是穿戴者難以調整腰、跨的姿勢,

意味著他們不能轉身, 走起路來都很麻煩。 松下的外骨骼則避免了這種問題, 它能夠在保持支撐力的同時允許穿戴者轉身, 或是更多的姿勢。

雖然松下方面並沒有直接公佈這種外骨骼的用途, 但是該企業將康復治療看作是未來最有前途的商業化途徑。 外骨骼能夠保持穿戴者的平衡, 可以幫助骨折病人在家進行康復訓練。 此外, 老人也可以使用這種外骨骼, 以便於獨自外出。

該研究的帶頭人是John Stephen, 2009年時獲得臥龍崗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 同年便加入松下電器, 擔任機電一體化工程師職位。 從2009年到2014年期間, John一共參與了三項研究:粒子塗層、氣動機器人控制系統、導電聚合物制動。 並於2014年發生了職業異動, 被調往松下創新部門從事可穿戴輔助機器人裝置研究。 而前文提到的松下外骨骼, 正是John從2014年奮鬥至今的研究成果。

松下創新部門是松下2011年成立的新部門, 以研究可商業化的未來技術為主要工作。 在此之前, 松下的研究部門分為4類:家電、住宅、車載、B2B。

創新部門則是第5類, 而AI、大資料、機器人、物聯網等新生元素則是該部門的關鍵字。

雖然John的研究是以商業化為目的, 不過這種外骨骼在現在並沒有商業化的可能性。 原因是該外骨骼需要8塊馬達來驅動, 再加上軟體機器人技術不成熟, 使得這套外骨骼的動力總成以及其他相關系統非常複雜,

也讓該外骨骼的操控變得非常困難。 John及其團隊將要致力於研究感測器系統, 這個系統會檢測穿戴者何時進行輕微的轉動, 並為其完成動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