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黃仁偉:換個角度看中美關係,用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

▲上海社科院副院長、上海市改革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副會長黃仁偉

我想換個視角探討中美關係, 最近世界的走向究竟是不是逆全球化了?如果是的話, 中美關係在此大背景下會發生什麼變化?

逆全球化與全球化:以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來理解

如果用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原理來看全球化和逆全球化, 則是因為出現了全球的生產力和全球生產關係的矛盾。

全球生產力發展產生全球化, 與生產關係不匹配則逆全球化

首先以此理解全球化。 從1980年代末開始, 所有的計劃經濟的國家以及跟隨蘇聯集團的發展中國家都走向了市場經濟,

世界第一次有了全球的市場, 由於這一點, 全球的市場要素包括資本、技術、人力的大流動, 再加上最新的要素全球的網路和資訊的流動, 這幾個要素加在一起形成了最近30年的全球化的高潮。 所以說, 全球化實際上是全球生產力發展的產物, 它包含了全球市場的空前擴張。

而所謂逆全球化, 它是全球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遠遠落後於全球生產力大突破的結果。 在全球範圍內沒有出現全球的國際體系、全球治理和各種要素的協調平衡的發展, 所以全球化生產力的潮流造成了全球一系列極不平衡的現象而得不到糾正。

西方目前無力重構全球生產關係, 逆全球化暫不會消失

全球生產力和全球生產關係的不協調突出表現在哪裡?主要在發達國家之中, 所以這次逆全球化首先是在發達國家產生, 由發達國家帶領, 先是英美兩個國家, 現在歐洲也跟上來了。 這些國家和地區原先在全球化中處於前沿, 但因為全球流動首先是從發達的經濟體向發展中流出的, 導致其空心化、杠杆化、虛擬化, 所以之前越是在前沿的, 現在矛盾越是突出。 全球財富的轉移造成了新的財富分配和權利轉移, 其結果是, 原來發達國家中兩個核心的資本主義穩定支柱出現了危機, 一個是中產階級的穩定性, 一個是社會保障體系。 如果要重新鞏固這兩根支柱, 必須在全球範圍內重新調整財富分配,

但是西方現在做不到。 所以全球生產關係的滯後, 全球上層建築的滯後在發達國家裡面首先暴露出來。

以此來看, 全球治理是一個全球生產關係和全球上層建築要重新構建的歷史任務。 但這個歷史任務太大, 太遙遠了, 所以逆全球化現象不會在短期內消失, 英國退歐、特朗普現象以及一系列“黑天鵝”只是剛剛開始, 因為後面的矛盾沒有解決, 病根沒有消除。

跳出過去的國際關係理論看中美關係

用這個視角來談中美關係可以得出新的結論, 而不是簡單地用中美關係來說中美關係。

從1980年代到金融危機前, 中美經濟利益超越其他

中國1980年代以來的發展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產生, 在30年的過程中隨著全球化的生產力的全球重新佈局,

中國得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 這也使得中國和美國產生了巨大的共同的經濟利益, 並且超越了戰略分歧、地緣政治、超越了意識形態的對抗。

但是這個變化在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之後有了大的變化, 國際金融危機後西方經濟的下滑和中國經濟迅猛上升到第二位, 使美國感覺到全球化不再有利於美國, 而更有利於中國, 換言之中國是更大的受益者, 美國是受損者。 這是中美關係發生變化的一個核心。

退回舊有政策, 美國霸權已不能適應新的全球發展

所以特朗普的政策特點就是要把全球化中中國獲利部分拿回去, 他只是把對美國造成的損害的問題都集中起來, 但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出路,

因此就出現第二個問題——美國所採取的所有政策不是向著解決全球生產關係、生產力的矛盾方向而走, 而是向著用更舊的落後的早期的美國政策來找出路, 向更不全球化、更逆全球化的方向走, 以為倒退回去就可以解決美國在全球化中利益受損的問題, 所以出現了特朗普利用民粹主義的方法來上臺, 推出了一系列民族主義、種族主義、排外主義、保護主義等等政策。 這些政策能不能解決全球化中的大範圍的宏觀的矛盾?絕對不可能, 所以實際上美國在全球化生產過程中生產關係一方面代表更加落後美國舊的生產關係和意識形態, 對美國來說是其霸權走向衰落的轉捩點。 一個霸權不能維持的基本原因是不能適應新的全球發展, 它領導不了。

習特會,期待談出中美全球治理新合作

最後,中美能不能找到最好更新的出路?用生產力、生產關係、上層建築關係來看,中國有可能走在美國的前面。因為我們在推動全球治理,我們在推動全球財富更加合理的分配,我們希望有一個好的全球平衡的結構。

4月7日,習主席要會見特朗普總統,他們會談很多問題。其實我們的理念和戰略思路比特朗普先進,可以說我們是站在制高點上,站在戰略的主動權上。所以下面幾方面的合作可以為未來的中美關係找到出路。

其一,在中國的“一帶一路”和美國的基礎設施建設上找到共同點。全球需要基礎設施的全面的革命性的改造,美國也需要,雙方可以找到共同點。

其二,在亞太的區域合作新機制上找到共同利益。美國放棄了TPP,但不等於TPP將來就不存在,它還會有。比較穩定的RCEP和比較高規格的TPP最後應該要結合在一起。

其三,中國和美國技術的融合。中國現在已經開始產生新的技術,美國很多技術如果找不到中國市場是沒有出路的,所以中美的研發系統將越來越多融合。

其四,在全球治理中,中國會越來越多地成為倡議的提出者。美國現在很矛盾,因為它自身的觀念已經跟不上時代了,但如果跟著中國走變成第二了,不跟著中國走就是落後。但是中美兩國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美國要再偉大,中國要中華復興,所以特朗普與習主席的會晤會有積極成果。(陸詩怡 李念 整理編輯)

*本文系文匯講堂公號id:wenhuijiangtang 獨家提供。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它領導不了。

習特會,期待談出中美全球治理新合作

最後,中美能不能找到最好更新的出路?用生產力、生產關係、上層建築關係來看,中國有可能走在美國的前面。因為我們在推動全球治理,我們在推動全球財富更加合理的分配,我們希望有一個好的全球平衡的結構。

4月7日,習主席要會見特朗普總統,他們會談很多問題。其實我們的理念和戰略思路比特朗普先進,可以說我們是站在制高點上,站在戰略的主動權上。所以下面幾方面的合作可以為未來的中美關係找到出路。

其一,在中國的“一帶一路”和美國的基礎設施建設上找到共同點。全球需要基礎設施的全面的革命性的改造,美國也需要,雙方可以找到共同點。

其二,在亞太的區域合作新機制上找到共同利益。美國放棄了TPP,但不等於TPP將來就不存在,它還會有。比較穩定的RCEP和比較高規格的TPP最後應該要結合在一起。

其三,中國和美國技術的融合。中國現在已經開始產生新的技術,美國很多技術如果找不到中國市場是沒有出路的,所以中美的研發系統將越來越多融合。

其四,在全球治理中,中國會越來越多地成為倡議的提出者。美國現在很矛盾,因為它自身的觀念已經跟不上時代了,但如果跟著中國走變成第二了,不跟著中國走就是落後。但是中美兩國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美國要再偉大,中國要中華復興,所以特朗普與習主席的會晤會有積極成果。(陸詩怡 李念 整理編輯)

*本文系文匯講堂公號id:wenhuijiangtang 獨家提供。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