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6年度長江三峽地區氣候狀況監測報告》發佈

央廣網北京4月1日消息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3月31號發佈《2016年度長江三峽地區氣候狀況監測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該報告得到了國務院三峽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中國氣象局和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的支援。 2013年國家氣候中心曾組織國內外專家開展了三峽工程氣候效應的階段性評估, 並于當年7月在世界氣象組織(WMO)瑞士日內瓦國際會議上發佈評估結果, 獲得世界氣象組織和國際同行專家的好評。

2016年, 全球表面平均溫度再創新高, 成為有氣象觀測記錄以來的最暖年份,

多項氣候指標破歷史記錄。 與此同時, 全球高溫、乾旱、洪澇、颱風等氣象災害和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 受超強厄爾尼諾影響, 2016年中國氣候異常, 氣溫高雨水多, 長江中下游降水出現嚴重汛情, 暴雨洪澇和颱風災害重, 氣象災害造成經濟損失大, 氣候年景差。

三峽地區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 受秦巴山脈地形的影響, 較我國東部同緯度地區氣候偏暖, 冬季溫和、夏季炎熱、雨熱同季、雨量適中。 2016年, 長江三峽地區年平均氣溫17.7℃, 較常年偏高0.5℃, 與去年持平, 為1961年以來第5暖年;年降水量1381.5毫米, 較常年偏多17%, 為1961年以來第5多。 四季氣溫均偏高, 春夏偏暖明顯, 夏季高溫日數多;年內暴雨日數多, 冬春夏三季降水量均明顯偏多, 但夏末秋初雨水少;年平均風速較常年偏大,

年平均相對濕度與常年相同。 年內主要氣象災害影響有暴雨洪澇、高溫乾旱等, 其中大雨開始早, 暴雨站次多;高溫日數多, 持續時間長;氣象乾旱程度輕, 伏旱明顯;秋冬連陰雨和寒潮明顯。

2016年三峽庫區(指宜昌到重慶的長江幹流地區, 離水庫較近的地區)年平均氣溫18.4℃, 較常年偏高0.5℃, 與去年相同;年降水量1208.7毫米, 較常年偏多8%, 比去年偏多2.9%。 三峽庫區的氣溫和降水變化與長江上游乃至整個長江流域的變化趨勢是一致的, 從三峽工程建成後, 蓄水運行以來的氣候監測結果看, 庫區氣候主要受大氣候環境影響, 庫區蓄水運行對周邊的氣候影響很小, 水庫對氣溫影響表現為夏季有弱降溫效應、冬季有弱增溫效應,

全年以增溫效應為主, 其影響幅度小於自然變率, 影響範圍在近水庫區, 離長江幹流不超過20公里;沒有監測到庫區蓄水對局地降水的影響。

2016年長江三峽地區的主要氣候事件有:6-7月長江流域強降水多、8月三峽地區高溫熱浪強、8-9月長江上中游降水偏少。

2016年5月超強厄爾尼諾事件結束後, 熱帶和副熱帶地區環流依舊存在明顯的滯後回應, 充沛的水汽與從高緯不斷南下的冷空氣在長江流域上空匯合, 導致6-7月梅雨期降水多而強。 梅雨季結束後歐亞中高緯地區的低壓槽系統都較為淺薄, 不利於北方高緯冷空氣深入南下至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 加之長江河谷是夏季盛行氣流背風下沉增溫區, 沿江河谷地形閉塞不易散熱增加幹熱程度,

長江三峽及中下游地區很快進入高溫期。 8-9月熱帶太平洋逐漸轉入拉尼娜狀態, 颱風活躍, 水汽不斷向長江下游以南的東部地區輸送, 而此時包括三峽在內的長江中游及以西和以北地區受高壓控制, 水汽無法輸送到達, 造成8-9月降水異常偏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