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韓媒驚呼中國生物醫藥超過韓國

韓國媒體突然驚呼, 中國生物醫藥已經達到了世界最高水準!而這一新興產業, 是韓國花大力氣經營並已取得一定成績的領域。

韓國《中央日報》網站4月1日報導, 韓國人一直認為韓國在生物領域領先中國一個檔次, 但如今就連韓國最大的製藥公司, 都抱有巨大的危機感。

韓國第一大製藥公司賽爾群(Celltrion, 旗下有韓斯清等知名藥妝品牌)是全球首家開拓出“抗體生物仿製藥”的公司, 獲得了全世界的矚目。 曾是韓國的驕傲。

該公司生產的生物仿製藥“Remsima”還成功在2016年4月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銷售許可,

成為第二個獲得FDA許可的生物仿製藥。 “Remsima”早在2013年就已獲得歐洲藥品管理局(EMA)的銷售許可, 歐洲接受該藥物處方治療的患者總數多達14萬人, 市場份額高達40%。

資料圖:韓國第一大製藥公司Celltrion總裁金炯基(Kim Hyoung-ki)

但如今該公司的高管危機感十足。

“從論文情況來看,

中國研究水準無論在數量還是品質上都達到了令人驚訝的程度, 大量論文主題都可以應用到實際治療之中, 幾乎可以直接考慮申請智慧財產權。 中國生物產業的成長已經發展到令人無法忽視的水準。 ”

賽爾群生命工學研究所所長張申載(音, 54歲)這樣說道。 張副社長2017年3月在郵件中談到“很多人擔心中國存在大量智慧財產權問題, 但最近已經大幅改善”, 他補充稱“中國上海和北京成立了生物產業園, 入駐企業已經達到2000家”。

2017年摩根大通醫療保健大會(圖片來自摩根大通)

在美國三藩市舉行的摩根大通醫療保健大會, 韓國人不禁感到韓國在生物產業領域已經被中國超越。

韓國只有賽爾群、韓美藥品、綠十字等7家公司受邀出席大會, 而中國有14家公司受邀出席, 體現了全球投資者對中國生物產業的關注程度之高。

曾出席該會的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韓國生物企業高管也表達了類似觀點。 他補充說, “感覺中國生物產業的增長勢頭非常明顯”。 實際上, 中國製藥公司李氏大藥廠在會上佔用了19個會議室,

創造了與會企業之最。

韓國生物行業曾被視為可以產下金蛋的未來產業, 是“第四次工業革命”中不可放棄的產業領域。 但是, 中國的生物產業已經開始逐漸蠶食全球市場。

2016年11月14日, 韓國舉行了生物論壇。 這是韓國未來創造科學部主辦的活動, 旨在共用國內外生物政策, 推動生物技術產業化, 今年舉辦到了第二屆。 來自美國國立保健院、中國科學院、經合組織(OECD)等機構和產業界、學校、研究所、醫院的500多名專家出席了會議。

全球最早的生物仿製藥抗體藥物賽爾群公司的Remsima

2017年的各種醫療保健大會上, 美國企業已經紛紛開始向中國企業伸出研發合作的橄欖枝。 而韓國除了賽爾群和韓美藥品公司, 幾乎沒有一家企業受到跨國企業的青睞。 而且, 由於韓國製藥公司的主力商品不是新型藥品, 而是仿製藥物, 在共同研發新藥方面, 跨國企業自然更傾向於選擇中國企業作為合作夥伴。

中國政府正在積極支持生物領域的發展。

2016年12月19日中國發表的十三五規劃將生物產業列入了“戰略性新興產業”。 這意味著,中國將生物產業列為了2020年前投入十萬億元人民幣的重點培育產業。特別是,中國還計畫以擁有全球競爭力的中國生物企業為中心構建“生物經濟圈”。

具體來看,中國重點扶持的生物產業領域共有兩大類。一是新藥開發領域,中國計畫大力支持抗生素、新型疾病疫苗、疑難疾病治療新藥的研究開發,並致力於開發新的醫療設備、抗病蟲害能力較強的農藥和種子等,逐漸拓寬生物產業的範圍。二是建設生物產業平臺,拓寬基因等幹細胞應用領域和通過生物技術進行環境保護與農產品檢查等的應用領域。

中國將生物醫藥列入戰略新興產業目錄

中國生物製藥市場也表現出了快速增長趨勢。全球市場研究機構昆泰公司IMS的資料顯示,2016年中國生物製藥市場規模為8000億元人民幣,到2021年將會增長到1.2萬億元人民幣,市場擴大近50%。

如今美國、日本和韓國已經難以趕上中國市場的增長速度。儘管美國為醫療保健和精密醫學等新一代醫療服務投入了巨額資金,並設立了政府層面的指揮中心。

中國民間企業也不斷研究出新的成果。中國生物製藥企業“和黃中國醫藥科技”自主開發的兩種藥物很快就會在西方藥物市場出售。據2017年3月16日英國《經濟學人》報導,該公司開發的呋喹替尼與沃利替尼即將獲得美國和歐洲當局的許可。

呋喹替尼是該公司與美國禮來製藥公司共同開發的直腸癌與肺癌治療藥物,沃利替尼是公司與英國製藥公司阿斯利康共同研發的腎癌與胃癌治療藥物。審批程式結束後,這兩種藥物將成為繼上世紀70年代中國研發的抗瘧藥青蒿素之後中國企業首次打入西方製藥市場的處方藥物。據悉,和黃中國醫藥科技還正研發另外七種癌症和炎症性疾病治療藥物。

此外,中國的百濟神州公司在腫瘤研究方面作出具體成果,並在2016年成功進行了首次公開募股(IPO)。當時該公司共募集了1.58億美元資金(10.88億元人民幣),目前公司正利用這筆資金投資研發已經通過四期臨床研究的抗癌藥物等各種新藥。2015年與韓美藥品簽訂合作協定的再鼎醫藥也在積極研發新一代抗癌藥物。

中國生物製藥公司“百濟神州”官網截圖

據悉,美國跨國企業GE將在2017年向中國生物製藥公司“百濟神州”公司傳授生物製藥工廠模式。[出處:百濟神州]

此外,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像再鼎醫藥一樣對韓國企業投資的情況也越來越多,並出現了第一例收購韓國企業的情況。2016年,中國清華控股公司的生物子公司同方康泰產業集團收購了韓國生物企業Binex。Binex是一家專業外包加工生物藥品和製造醫藥用品的公司。

中韓技術合作也日趨頻繁。

中國普洛醫藥科技公司與韓國生物風險企業GNT PHARMA正在合作進行腦卒中治療藥物的臨床研究,並取得了顯著成果,三期臨床研究成果已經在2016年9月獲得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的認可。韓國正在開發成長荷爾蒙治療藥物的生物風險公司Genexine也與中國製藥公司簽訂了合作協定。

也就是說,為確保技術力量,中國在投資上完全不考慮國籍問題。為了改變現在由跨國公司主導的市場版圖,中國當局也為相關企業提供了大力支持。

英國《經濟學人》指出,除了技術之外,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對美國和歐洲構成威脅的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價格”,並做出了以下判斷。

只要美國抗癌藥物等藥品價格繼續保持昂貴的天價,中國製藥公司就有充分的動力繼續開展新藥和仿製藥物的研發。

這意味著,中國將生物產業列為了2020年前投入十萬億元人民幣的重點培育產業。特別是,中國還計畫以擁有全球競爭力的中國生物企業為中心構建“生物經濟圈”。

具體來看,中國重點扶持的生物產業領域共有兩大類。一是新藥開發領域,中國計畫大力支持抗生素、新型疾病疫苗、疑難疾病治療新藥的研究開發,並致力於開發新的醫療設備、抗病蟲害能力較強的農藥和種子等,逐漸拓寬生物產業的範圍。二是建設生物產業平臺,拓寬基因等幹細胞應用領域和通過生物技術進行環境保護與農產品檢查等的應用領域。

中國將生物醫藥列入戰略新興產業目錄

中國生物製藥市場也表現出了快速增長趨勢。全球市場研究機構昆泰公司IMS的資料顯示,2016年中國生物製藥市場規模為8000億元人民幣,到2021年將會增長到1.2萬億元人民幣,市場擴大近50%。

如今美國、日本和韓國已經難以趕上中國市場的增長速度。儘管美國為醫療保健和精密醫學等新一代醫療服務投入了巨額資金,並設立了政府層面的指揮中心。

中國民間企業也不斷研究出新的成果。中國生物製藥企業“和黃中國醫藥科技”自主開發的兩種藥物很快就會在西方藥物市場出售。據2017年3月16日英國《經濟學人》報導,該公司開發的呋喹替尼與沃利替尼即將獲得美國和歐洲當局的許可。

呋喹替尼是該公司與美國禮來製藥公司共同開發的直腸癌與肺癌治療藥物,沃利替尼是公司與英國製藥公司阿斯利康共同研發的腎癌與胃癌治療藥物。審批程式結束後,這兩種藥物將成為繼上世紀70年代中國研發的抗瘧藥青蒿素之後中國企業首次打入西方製藥市場的處方藥物。據悉,和黃中國醫藥科技還正研發另外七種癌症和炎症性疾病治療藥物。

此外,中國的百濟神州公司在腫瘤研究方面作出具體成果,並在2016年成功進行了首次公開募股(IPO)。當時該公司共募集了1.58億美元資金(10.88億元人民幣),目前公司正利用這筆資金投資研發已經通過四期臨床研究的抗癌藥物等各種新藥。2015年與韓美藥品簽訂合作協定的再鼎醫藥也在積極研發新一代抗癌藥物。

中國生物製藥公司“百濟神州”官網截圖

據悉,美國跨國企業GE將在2017年向中國生物製藥公司“百濟神州”公司傳授生物製藥工廠模式。[出處:百濟神州]

此外,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像再鼎醫藥一樣對韓國企業投資的情況也越來越多,並出現了第一例收購韓國企業的情況。2016年,中國清華控股公司的生物子公司同方康泰產業集團收購了韓國生物企業Binex。Binex是一家專業外包加工生物藥品和製造醫藥用品的公司。

中韓技術合作也日趨頻繁。

中國普洛醫藥科技公司與韓國生物風險企業GNT PHARMA正在合作進行腦卒中治療藥物的臨床研究,並取得了顯著成果,三期臨床研究成果已經在2016年9月獲得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的認可。韓國正在開發成長荷爾蒙治療藥物的生物風險公司Genexine也與中國製藥公司簽訂了合作協定。

也就是說,為確保技術力量,中國在投資上完全不考慮國籍問題。為了改變現在由跨國公司主導的市場版圖,中國當局也為相關企業提供了大力支持。

英國《經濟學人》指出,除了技術之外,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對美國和歐洲構成威脅的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價格”,並做出了以下判斷。

只要美國抗癌藥物等藥品價格繼續保持昂貴的天價,中國製藥公司就有充分的動力繼續開展新藥和仿製藥物的研發。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