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資金鏈沒斷,供應商欠款會還,但易到的補貼之路還能走多遠?

最近, 易到的日子似乎不太好過。

先是背靠的大樹樂視去年爆出資金鏈斷裂危機, 近期又傳有供應商上門討要欠款。 一時之間,

大家開始對易到的資金鏈狀況進行各種探究。

3 月 13 日, 針對媒體的質疑, 易到發佈官方聲明, 稱易到一直在正常運營, 資金鏈並未斷裂, 融資也在順利推進中, 近期還將啟動上市計畫。

易到“不易到”?

儘管易到回應稱資金鏈沒有問題, 但對於用戶來說, 能不能打到車、價格是否優惠、充值金額能不能退等, 才是他們最關心的事情。

易到越來越難叫車了, 幾乎叫不到, 要麼加錢, 有時候加錢也叫不到, 餘額還有那麼多怎麼辦?

(圖片來自:金融之家)

為此, 愛范兒特意向易到進行求證。 易到方面表示, 此前因為春節期間司機減少、乘客返鄉行程重疊等問題, 的確出現了“打車難、打車貴”的問題。 不過從 3 月 13 日起, 易到將陸續在全國各大城市對網約車服務動態調價功能實行封頂機制, 訂單的動態調價最高只允許上浮 0.4 倍。

平臺會根據即時的交通狀況、區域車輛數量、供需比例等因素, 計算出一個合理的建議加價倍數, 並在 app 上向使用者顯示加價倍數與加價後的預估車費, 但最高不超過 0.4 倍。

儘管易到方面針對加價問題為乘客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 但對市場上的服務供給方——司機來說, 網約車的錢還是越來越不好賺了。

我都提了 8 天了, 本來拉活賺點血汗錢就不容易, 為什麼就是不讓提現呢, 哪怕讓打車用我也認了, 我現在就想把 85 元提出來, 卸載軟體, 已經被易到傷透心了。

這位司機的遭遇並非個案。 此前《南方日報》曾報導多位元司機在易到平臺上無法正常提現, 並且數次聯繫公司未獲回復。

易到隨後回應稱, 由於目前正在與國家有關部門監管資訊交互平臺進行資料對接, 因此系統會出現短暫性的不穩定, 並非“提現危機”。

但除了提現難之外, 易到還要面對另一個“可能打擊司機積極性”的爭議性問題。

自從推出“一口價”的司乘分離計價方式後, 有司機反映, 乘客的結算金額會比司機的金額高, 再加上原本就有的服務傭金抽成, 現在等於無形中提高了抽成比例, 讓司機們的收入“縮水”了。

但易到方面的說法是, “一口價”與其他網約車公司的“司乘分離計價”類似,

屬於公司的正常經營行為, 易到已經是目前價格優惠額度最大、司機單位時間收入效率最高的網約車平臺了。

從目前來看, 面對乘客和司機的質疑, 易到確實做出了回應。 但這樣的回應能否被用戶所接受, 或者說相應的措施能不能產生應有的效果, 還有待用戶的驗證。

補貼不是萬能的, 但沒有補貼可能會死

據說在加入樂視生態大家庭時, 賈躍亭曾向易到 CEO 周航提出過一個“小目標”:超過 Uber 中國, 成為行業第二。

周航當年的承諾猶然在耳:

給錢就行, 易到並不缺乏策略和能力。

對於當時處在網約車卡位戰中的易到來說, 資本的確是紅海之中的一棵救命稻草。

自滴滴、快的從 2014 年下半年轉戰專車市場後, “用錢換客”的補貼模式就成了專車市場的一種常態。 尤其是當 Uber 正式進軍中國市場之後,已把快的攬入懷中的滴滴和 Uber 更是憑藉背後雄厚的資本力量,掀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燒錢補貼大戰。

成立於 2010 年 5 月的易到是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專車服務平臺。但在面對滴滴、快的等“來勢洶洶”的後來者時,易到並沒有體會到什麼先發優勢,反而差點被滴滴、Uber 逼到絕境。

(圖片來自:新華網)

樂視的 7 億資金仿佛是一場及時雨,為夾在滴滴、Uber 補貼大戰中一度“瀕死”的易到帶來生的希望。

得益于長達 200 多天的“100% 充值返現”活動,易到的用戶和市場份額取得瘋狂增長,周航在 2016 年 6 月的夏季發佈會上宣佈:

易到的日完成訂單數已經突破 100 萬。至此,樂視董事長賈躍亭年初為易到制定的‘百萬日訂單、新增百萬司機、新增百萬車輛’三個百萬目標提前 6 個月完成。

然而錢總有燒完的那一天。從 2016 年 7 月起,易到開始不斷調低返現比例,用戶反映,優惠的力度已經大不如前了。再加上後來的提現風波、“一口價”政策,易到的燒錢補貼後遺症逐漸開始顯現。

從商業的角度來看,用補貼大戰來拓展市場本來就是一種反常的行為,是不太可能一直持續下去的。對於已經燒掉 60 億充值返現進行補貼的易到來說,要麼就保證持續的資金來源,要麼就跳出補貼大戰、另覓新路。

(圖片來自:21世紀經濟報導)

然而在滴滴拿下 Uber 中國、逐漸鞏固自己的專車“老大”地位,首汽約車等“正規軍”借助網約車新政奮力向前之時,易到似乎很難揮一揮手,輕易地從補貼大戰之中脫身。

從目前的易到 app 上可以看到,以充值返現為主的補貼活動還在繼續,只是曾經為易到帶來“三個百萬”輝煌的 “220 多天 100% 充返”,已變成了“限時 6 天的 70 % 充返”。

共用專車生態?還是得看用戶

補貼還在繼續,這就意味著易到還要繼續在資金上面想辦法。而作為樂視生態鏈中的重要一環,易到的成長越發與樂視息息相關。

從 2016 年 3 月 17 日起,易到的充返活動開始贈送包括樂視手機、電視等在內的硬體產品。在這種被成為“生態充返”的活動中,易到無形中也幫助樂視去了庫存。

不過雖然大樹下面好乘涼,樂視的資金狀況也一直影響著人們對易到的預期。就像這次的“資金鏈斷裂”風波,很多人都將其與去年樂視的資金鏈危機聯繫在一起。

(圖片來自:雷鋒網)

但是易到不僅駁斥了資金鏈斷裂的傳聞,還對“老大”表示了力挺。

樂視除了為易到帶來生態模式、注入大量資金和人才之外,更為易到帶來大量生態資源,鼎力支持易到發展。

在去年的易到夏季發佈會上,易到正式宣佈將從一個服務高端的專車品牌進化為更廣泛的大眾用車入口,做接入樂視生態的專車入口。周航還特意對易到的“生態”做了解釋:

用戶價值生態化:用戶不只是坐車,而是能不能實現跨界價值;產品生態化:樂視擁有既有產品、又有內容還有雲端服務;商業模式的生態化:通過轉移支付實現“免費”;組織生態化。

(易到的共用專車生態圖)

然而無論對樂視、還是易到來說,“生態化反”的概念都太過空中樓閣。對用戶來說,他們在乎的是更現實的問題:我不管你生不生態,但如果你的補貼少了、停了,或者說打車難了,那我可能會馬上轉投下一個產品。

尤其是對易到這樣還沒有形成壟斷優勢的公司而言,價格、效率都是可能讓用戶“變心”的因素。

“高品質定位、差異化經營”是《網約車管理辦法》對各大網約車平臺的核心要求。而易到方面也表示,易到始終堅持中高端商務定位,在高客單價、高素質用戶等核心因素影響下,用戶數保持了顯著的增長。

根據易到給出的資料,目前平臺上的專車註冊司機已經超過 600 萬,註冊用戶數超 4000 萬。其中,2016 年第四季度的整體活躍用戶數增長至 838.06 萬。

但你無法判斷這其中有多少用戶是基於“100% 充返”的活動加入的,也無從知曉有多少人是因為認可平臺的中高端服務定位而留下的。當補貼大戰換了玩法,當“高品質定位、差異化經營”變成了業界標配,易到應該思考的,可能不僅僅是下一步還要融多少錢那麼簡單。

尤其是當 Uber 正式進軍中國市場之後,已把快的攬入懷中的滴滴和 Uber 更是憑藉背後雄厚的資本力量,掀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燒錢補貼大戰。

成立於 2010 年 5 月的易到是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專車服務平臺。但在面對滴滴、快的等“來勢洶洶”的後來者時,易到並沒有體會到什麼先發優勢,反而差點被滴滴、Uber 逼到絕境。

(圖片來自:新華網)

樂視的 7 億資金仿佛是一場及時雨,為夾在滴滴、Uber 補貼大戰中一度“瀕死”的易到帶來生的希望。

得益于長達 200 多天的“100% 充值返現”活動,易到的用戶和市場份額取得瘋狂增長,周航在 2016 年 6 月的夏季發佈會上宣佈:

易到的日完成訂單數已經突破 100 萬。至此,樂視董事長賈躍亭年初為易到制定的‘百萬日訂單、新增百萬司機、新增百萬車輛’三個百萬目標提前 6 個月完成。

然而錢總有燒完的那一天。從 2016 年 7 月起,易到開始不斷調低返現比例,用戶反映,優惠的力度已經大不如前了。再加上後來的提現風波、“一口價”政策,易到的燒錢補貼後遺症逐漸開始顯現。

從商業的角度來看,用補貼大戰來拓展市場本來就是一種反常的行為,是不太可能一直持續下去的。對於已經燒掉 60 億充值返現進行補貼的易到來說,要麼就保證持續的資金來源,要麼就跳出補貼大戰、另覓新路。

(圖片來自:21世紀經濟報導)

然而在滴滴拿下 Uber 中國、逐漸鞏固自己的專車“老大”地位,首汽約車等“正規軍”借助網約車新政奮力向前之時,易到似乎很難揮一揮手,輕易地從補貼大戰之中脫身。

從目前的易到 app 上可以看到,以充值返現為主的補貼活動還在繼續,只是曾經為易到帶來“三個百萬”輝煌的 “220 多天 100% 充返”,已變成了“限時 6 天的 70 % 充返”。

共用專車生態?還是得看用戶

補貼還在繼續,這就意味著易到還要繼續在資金上面想辦法。而作為樂視生態鏈中的重要一環,易到的成長越發與樂視息息相關。

從 2016 年 3 月 17 日起,易到的充返活動開始贈送包括樂視手機、電視等在內的硬體產品。在這種被成為“生態充返”的活動中,易到無形中也幫助樂視去了庫存。

不過雖然大樹下面好乘涼,樂視的資金狀況也一直影響著人們對易到的預期。就像這次的“資金鏈斷裂”風波,很多人都將其與去年樂視的資金鏈危機聯繫在一起。

(圖片來自:雷鋒網)

但是易到不僅駁斥了資金鏈斷裂的傳聞,還對“老大”表示了力挺。

樂視除了為易到帶來生態模式、注入大量資金和人才之外,更為易到帶來大量生態資源,鼎力支持易到發展。

在去年的易到夏季發佈會上,易到正式宣佈將從一個服務高端的專車品牌進化為更廣泛的大眾用車入口,做接入樂視生態的專車入口。周航還特意對易到的“生態”做了解釋:

用戶價值生態化:用戶不只是坐車,而是能不能實現跨界價值;產品生態化:樂視擁有既有產品、又有內容還有雲端服務;商業模式的生態化:通過轉移支付實現“免費”;組織生態化。

(易到的共用專車生態圖)

然而無論對樂視、還是易到來說,“生態化反”的概念都太過空中樓閣。對用戶來說,他們在乎的是更現實的問題:我不管你生不生態,但如果你的補貼少了、停了,或者說打車難了,那我可能會馬上轉投下一個產品。

尤其是對易到這樣還沒有形成壟斷優勢的公司而言,價格、效率都是可能讓用戶“變心”的因素。

“高品質定位、差異化經營”是《網約車管理辦法》對各大網約車平臺的核心要求。而易到方面也表示,易到始終堅持中高端商務定位,在高客單價、高素質用戶等核心因素影響下,用戶數保持了顯著的增長。

根據易到給出的資料,目前平臺上的專車註冊司機已經超過 600 萬,註冊用戶數超 4000 萬。其中,2016 年第四季度的整體活躍用戶數增長至 838.06 萬。

但你無法判斷這其中有多少用戶是基於“100% 充返”的活動加入的,也無從知曉有多少人是因為認可平臺的中高端服務定位而留下的。當補貼大戰換了玩法,當“高品質定位、差異化經營”變成了業界標配,易到應該思考的,可能不僅僅是下一步還要融多少錢那麼簡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