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民宿客棧8年野蠻發展落幕,大理迎來史上最嚴洱海治理令

2015年11月22日,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洱海上的捕魚人。 視覺中國 資料圖

背靠蒼山面朝洱海的客棧隨處可見, 路邊的酒吧裡總有留著誇張髮型的民謠歌手抱著吉他聲嘶力竭——電影銀幕上的雲南大理刷新著現代人對“風花雪月之地”的刻板印象。

但伴隨而來的是日漸嚴重的環境污染——洱海已經數次爆發藍藻。

洱海位於雲南大理郊區, 為雲南省第二大淡水湖, 洱海北起洱源, 湖面面積256.5平方公里,

平均湖深10米, 最大湖深達20米。 澎湃新聞記者 朱偉輝 資料圖

洱海環線隨處可見的保護標語。 澎湃新聞記者 文若愚 圖

臨洱海的雙廊玉幾島, 是《五朵金花的兒女們》、《洱海月》等電影的拍攝地, 處於洱海北端頭, 是眾多遊客度假目的地。 據雙廊客棧協會統計, 緊鄰洱海的雙廊, 不包括餐飲僅客棧就有380多家。 澎湃新聞記者 文若愚 圖

“自本通告發佈之日起10日內, 整治範圍內所有餐飲、客棧經營戶一律自行暫停營業, 接受核查。 ”2017年3月31日, 大理州委州政府發佈《大理市人民政府公告》, 即日起, 洱海流域水生態保護區核心區內暫停審批餐飲、客棧,

並對現有餐飲、客棧服務業進行整治和規範——懸在大理洱海客棧老闆們心裡的靴子終於落下。

2014年6月, 雲南大理雙廊鎮, 一直在建設的雙廊古鎮, 建設給洱海沿岸也帶來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雙廊是一個美麗的小鎮,

隨著它的知名度提高, 來這裡生活的人、遊客越來越多, 它的發展太快, 已經超出小鎮原本的汙水處理承受範圍, 發展中的另一面也逐漸呈現出來。 澎湃新聞 資料圖

2014年11月3日, 路邊的指示牌一個挨一個, 農田歸來的村民從旁邊飛馳而過。 在通往大理龍龕碼頭的路上, 原本只有當地居民進出,通過幾年的旅遊發展,現在湧出了很多的酒店及度假村。 澎湃新聞記者 文若愚 資料圖

2014年10月4日,雲南大理雙廊。舞蹈家楊麗萍建在大理洱海邊的別墅“月亮宮”。 澎湃新聞 資料圖

2009年,“滄海一粟”、“水時光”等客棧沿“海”而建,讓外地商人窺見商機,2010年起,各具風格的民宿客棧佇立街頭,大量的資金、人力捧起了新一輪旅遊高潮。本地藝術家趙青、舞蹈家楊麗萍的別墅先後在玉幾島上建成,古鎮雙廊開始走入大眾視野。根據鎮政府統計的數位,截止到2013年6月,登記在冊的客棧餐館為207家。而2014年熱映的電影《心花路放》,使沿洱海環線的客棧數量達到峰值。2016年,據雙廊客棧協會統計,不包括餐飲店鋪,在雙廊鎮僅客棧就有380多家。

大理古城裡鱗次櫛比的酒店看板。 澎湃新聞記者 文若愚 資料圖

2014年10月30日,洱海邊,越來越多各式酒店的出現,一方面讓這些寧靜的村子不再安靜,另一方面也給這裡的村民帶來了更多的收入。 澎湃新聞記者 文若愚 資料圖

2015年4月11日,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從挖色鎮至雙廊鎮的沿湖公路沿線,各種利用民宅進行客棧、餐廳樓房建蓋的情況已十分突出。 視覺中國 資料圖

污染問題隨之而來。公開報導顯示,2016年,洱海水質全面穩定保持Ⅲ類水質,其中5個月為Ⅱ類,洱海已經處於富營養化初期,洱海水質污染問題亟待解決。2017年初,洱海部分海域集中爆發了藍藻。

2017年初,洱海連片集中爆發了藍藻。洱海江尾,一位當地村民望著水面上連片的水葫蘆。 澎湃新聞記者 文若愚 圖

洱海水面上,清理水葫蘆的打撈船。 澎湃新聞記者 文若愚 圖

洱海裡打撈上岸的水葫蘆,被拖拉機運走。 澎湃新聞記者 魏凡 圖

這是正在雙廊施工的大理市環湖截汙工程。 澎湃新聞記者 文若愚 圖

大理雙廊,一家貼著大理市環保局雙廊古鎮景區管委會分局封條的餐飲店鋪。 澎湃新聞記者 文若愚 圖

2016年7月27日,大理州委副書記、大理市委書記深入雙廊檢查洱海保護治理工作時發現,雙廊附近污水排入濕地、流入洱海導致濕地雜草叢生,洱海水質變差,隨即召開現場辦公會要求嚴查責任、嚴肅追責。經州紀委調查核實,大理市雙廊鎮黨委書記、大理市洱海管理局局長2名處級幹部和5名鄉科級幹部因履責不力受到問責處理。

2015年4月11日,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雙廊鎮,湖邊的燒烤攤點生意紅火,而產生的油污基本直接排放到洱海。 東方IC 資料圖

2015年4月11日,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雙廊鎮,燒烤攤旁的洱海沿湖水面下隱約可見各種倒棄的生活垃圾。 東方IC 資料圖

2016年11月30日,時任雲南省委書記、省長陳豪在省政府常務會上提出:“採取斷然措施,開啟搶救模式,保護好洱海流域水環境。”

2017年1月9日,大理州委、州政府印發《關於開啟搶救模式全面加強洱海保護治理工作的實施意見》,啟動實施以流域“兩違”整治、村鎮“兩汙”治理、面源污染減量、節水治水生態修復、截汙治汙工程提速、流域綜合執法監管、全民保護洱海為主要內容的洱海保護治理“七大行動”。

2014年12月7日,雲南大理。雙廊鎮位於大理市東北端,洱海東北岸,是雲南省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和“蒼海風光第一鎮”。 東方IC 資料圖

2016年1月18日,大理洱海上沙鷗成群。 視覺中國 圖

自2016年年底開展搶救洱海行動以來,僅大理鎮關停才村、龍龕、下雞邑等地證照不齊的酒店、客棧就有70餘家。據當地人估測,整個大理鎮關閉的客棧達110多家。“客棧要關了!”這是沿洱海環線的客棧老闆們對於治理洱海最切身的感受。

新的整治還在繼續。從今日起,10日內,洱海保護區核心區內的餐飲、客棧經營戶自行暫停營業接受核查——大理迎來史上最嚴的洱海治理令。

原本只有當地居民進出,通過幾年的旅遊發展,現在湧出了很多的酒店及度假村。 澎湃新聞記者 文若愚 資料圖

2014年10月4日,雲南大理雙廊。舞蹈家楊麗萍建在大理洱海邊的別墅“月亮宮”。 澎湃新聞 資料圖

2009年,“滄海一粟”、“水時光”等客棧沿“海”而建,讓外地商人窺見商機,2010年起,各具風格的民宿客棧佇立街頭,大量的資金、人力捧起了新一輪旅遊高潮。本地藝術家趙青、舞蹈家楊麗萍的別墅先後在玉幾島上建成,古鎮雙廊開始走入大眾視野。根據鎮政府統計的數位,截止到2013年6月,登記在冊的客棧餐館為207家。而2014年熱映的電影《心花路放》,使沿洱海環線的客棧數量達到峰值。2016年,據雙廊客棧協會統計,不包括餐飲店鋪,在雙廊鎮僅客棧就有380多家。

大理古城裡鱗次櫛比的酒店看板。 澎湃新聞記者 文若愚 資料圖

2014年10月30日,洱海邊,越來越多各式酒店的出現,一方面讓這些寧靜的村子不再安靜,另一方面也給這裡的村民帶來了更多的收入。 澎湃新聞記者 文若愚 資料圖

2015年4月11日,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從挖色鎮至雙廊鎮的沿湖公路沿線,各種利用民宅進行客棧、餐廳樓房建蓋的情況已十分突出。 視覺中國 資料圖

污染問題隨之而來。公開報導顯示,2016年,洱海水質全面穩定保持Ⅲ類水質,其中5個月為Ⅱ類,洱海已經處於富營養化初期,洱海水質污染問題亟待解決。2017年初,洱海部分海域集中爆發了藍藻。

2017年初,洱海連片集中爆發了藍藻。洱海江尾,一位當地村民望著水面上連片的水葫蘆。 澎湃新聞記者 文若愚 圖

洱海水面上,清理水葫蘆的打撈船。 澎湃新聞記者 文若愚 圖

洱海裡打撈上岸的水葫蘆,被拖拉機運走。 澎湃新聞記者 魏凡 圖

這是正在雙廊施工的大理市環湖截汙工程。 澎湃新聞記者 文若愚 圖

大理雙廊,一家貼著大理市環保局雙廊古鎮景區管委會分局封條的餐飲店鋪。 澎湃新聞記者 文若愚 圖

2016年7月27日,大理州委副書記、大理市委書記深入雙廊檢查洱海保護治理工作時發現,雙廊附近污水排入濕地、流入洱海導致濕地雜草叢生,洱海水質變差,隨即召開現場辦公會要求嚴查責任、嚴肅追責。經州紀委調查核實,大理市雙廊鎮黨委書記、大理市洱海管理局局長2名處級幹部和5名鄉科級幹部因履責不力受到問責處理。

2015年4月11日,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雙廊鎮,湖邊的燒烤攤點生意紅火,而產生的油污基本直接排放到洱海。 東方IC 資料圖

2015年4月11日,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雙廊鎮,燒烤攤旁的洱海沿湖水面下隱約可見各種倒棄的生活垃圾。 東方IC 資料圖

2016年11月30日,時任雲南省委書記、省長陳豪在省政府常務會上提出:“採取斷然措施,開啟搶救模式,保護好洱海流域水環境。”

2017年1月9日,大理州委、州政府印發《關於開啟搶救模式全面加強洱海保護治理工作的實施意見》,啟動實施以流域“兩違”整治、村鎮“兩汙”治理、面源污染減量、節水治水生態修復、截汙治汙工程提速、流域綜合執法監管、全民保護洱海為主要內容的洱海保護治理“七大行動”。

2014年12月7日,雲南大理。雙廊鎮位於大理市東北端,洱海東北岸,是雲南省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和“蒼海風光第一鎮”。 東方IC 資料圖

2016年1月18日,大理洱海上沙鷗成群。 視覺中國 圖

自2016年年底開展搶救洱海行動以來,僅大理鎮關停才村、龍龕、下雞邑等地證照不齊的酒店、客棧就有70餘家。據當地人估測,整個大理鎮關閉的客棧達110多家。“客棧要關了!”這是沿洱海環線的客棧老闆們對於治理洱海最切身的感受。

新的整治還在繼續。從今日起,10日內,洱海保護區核心區內的餐飲、客棧經營戶自行暫停營業接受核查——大理迎來史上最嚴的洱海治理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