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鮑魚味美養殖難 “颱風、赤潮、海溫高”三種氣候皆致命

△育苗池裡的鮑魚爸爸(左)、鮑魚媽媽(右)(民聲天下/發)

民聲天下10月17日平潭報導 一提起鮑魚, 其味道之鮮美, 無不令人稱奇;同時, 也有一些萌寵青年會將其引申至更深層次的無盡聯想。

帶著這樣的“豐富內涵”, 今天我們就來一同認識一下全國最有名的福建平潭的“鮑業”。

養殖鮑魚, 一般皆是以一個九宮格狀的漁排圍攏, 業內叫做一筐;一個格, 叫做一箱;一個格裡有36籠;一籠裡養著35粒鮑魚。 在投放到漁排之前, 要在育苗池裡養上半年。 一般長到半歲左右的小鮑魚, 便將下海。 下海之後, 它們還要在籠裡生活大約一年半, 然後流落到各種餐桌上。 而目前平潭每年出籠的成品鮑, 大約有10億粒, 幾乎可供我們每個人每年吃上一粒。

提起天氣對鮑魚養殖的影響, 《新聞聯播》天氣預報主播、中國氣象先生宋英傑在接受“民聲君”採訪時表示, 一怕赤潮, 因為鮑魚對水質極其敏感。

按照漁民厚厚的養殖手記來看, 總體而言2012年之後這個區域的赤潮有所減輕。 二怕颱風。 三怕海溫高。 鮑魚最喜歡的海水溫度是17℃-21°C, 可是現在經常是28°C左右, 相當於鮑魚的“桑拿天”。 要是29℃-30°C, 鮑魚就“中暑”了;然而, 現在海溫的問題卻變得越來越嚴重。

據老養殖戶介紹, 他們感慨最慘的是2013年, 颱風“潭美”(1312號)和“菲特”(1323號), 對漁民的打擊印象深刻。 另有養殖戶說, 以前近海養殖, 最慘的是2001年颱風“飛燕”(0102號), 毀滅性打擊。 “如果颱風來的時候再趕上天文大潮, 就拗不過天了”。 所以最怕農曆七月十五、八月十五前後颱風湊熱鬧。

日落時分, 漁村的風依然很硬, 老養殖戶說根據經驗判斷, 農曆八月二十四前後, 東北季風明顯增強, 出個海都特別小心。

靠老天爺賞飯吃, 至少得是半個氣象專家。 (撰文/匡吉)

*編者注:

以上文字, 為“民聲天下”原創內容。 如有轉載, 務請注明來源。

(您可將新聞線索私信我們, 也可在文章末尾評論留言即可將您手中的新聞線索第一時間回饋。 我們將第一時間派員調查事件、報導事實、揭開真相。 )

歡迎在底部留言, 發表您的見解。

↓↓↓覺得還不錯, 隨手訂閱我們吧。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