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該不該打孩子,看看《周易》怎麼說

我國古代, 教書先生在學堂上都會拿著一把戒尺, 戒尺打起來很痛, 但不會傷及筋骨。 由此可見, 那些不聽話, 愛搗亂的學生在古代是要收到體罰的。

我記得小時候, 家長或老師處罰我們的方式多種多樣, 罰站、留教室背書、掃地、擦黑板、跑步、抄課文, 比較嚴厲的會用小棍抽打, 但大都是點到即止的。 對此我們會感到害怕, 所以我們會收斂惡習, 好好學習, 天天向上。 因此我覺得, 適當的體罰其實也沒什麼不好的。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周易》對孩子教育的一些精髓

《周易》第四卦——蒙卦

“匪我求童蒙, 童蒙求我。 初筮告, 再三瀆, 瀆則不告, 利貞。 ”

首先, 不是我求孩子來學習, 而應該是孩子主動來請教我, 要引導孩子主動學習的習慣, 只有主動學習才會更加認真, 被逼的是很難學好的。 其次, 孩子不懂來問老師, 老師應該為孩子解答, 可是如果下次遇到同樣一個問題,

孩子還要問, 而且是老師要多次重複回答他同樣的問題, 那麼說明這個孩子根本就沒有用心學, 心思不在學習上, 不是個好學生, 那麼老師也不應該再為他一個人去浪費大量寶貴時間, 而耽誤教育其它更多的孩子。

發蒙, 利用刑人, 用說桎梏;以往吝。

指的是還不能分辨是非的孩子, 當他做了錯事, 要立馬將他思想糾正, 告訴他後果, 不然的話會走上歪路。

勿用取女, 見金夫, 不有躬, 無攸利。 指的是三心二意的孩子, 並沒有求學的真心, 同時也是最沒禮貌的孩子, 說明家教不好。 要是不能糾正的話, 老師是可以不教育這樣的孩子的, 因為教不好。

困蒙, 吝。 指的是孩子處在一個比較困難的境地, 沒能找到一個好老師引導他, 自己很是無能為力。 在現在, 很多貧困山區的孩子就是如此。

童蒙, 吉。 指的是本身素質並不高的孩子, 不夠聰明, 但卻很勤奮, 再加上極好的條件, 也很容易成才。

擊蒙, 不利為寇, 利禦寇。 指的是聰明卻又頑皮到幾點的孩子, 這種必須打醒他, 若是有效了, 那麼將來必定成才,

若是無效, 那麼孩子就可能會走向歪路, 將來害人害己。

綜上所述, 《周易》中所提到的也有體罰, 只不過針對的主要是頑劣的一類孩子。

現在的社會, 提倡人性化教學, 不贊成體罰孩子。 其實小編認為, 根據實際情況去分析, 能夠進行思想教育的當然沒必要去動手, 但是屢教不改者, 適當的體罰, 適當的打一下還是可以的。 有句話這樣說:兒時偷金, 長大偷心。 同樣的, 小時候不用體罰, 也許長大後等待他的會是刑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