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九大博物館珍品集體亮相,《國家寶藏》啟動國寶故事

新湖南用戶端記者 李婷婷 通訊員 伊伊

故宮600年之際, 故宮博物院聯合8大國家級重點博物館以《國家寶藏》為題舉辦一次盛大的特展——每個博物館只選出一件寶藏入主特展,

會是什麼?

隨著9大博物館的大門一一推開, 27件“國寶重器”的傳奇將一一揭曉。 2017年12月3日起, 由中央電視臺創建、央視紀錄國際傳媒有限公司承制的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 將登陸中央。 節目共計10期, 每期90分鐘。 一場關於9大博物館、27件鎮館之寶的恢弘“特展”, 即將呈現于觀眾眼前。

節目以文化的內核、綜藝的外殼、紀錄的語言, 創造一種全新的表達, 用時尚現代的方式啟動深沉古老的歷史, 致力於“讓國寶活起來”, 將它們承載的歷史記憶、人文精神和大國氣象生動解構, 濃縮各個博物館(院)的歷史、展覽、守護、故事、國寶。 以古人之規矩, 開時代之生面。

每件寶藏都擁有一位與之綁定的“國寶守護人”,

他們將與各種不同的守護者一起、以各種不同的方式, 傾情講述“大國重器”們的前世今生, 解讀中華文化的基因密碼。

九大博物館、27件頂級國寶重器一同亮相

從《中國詩詞大會》到《朗讀者》, 今年以來, 央視推出多檔有影響力的文化節目, 讓電視行業迎來了文化節目大爆發, 2017年逐步被定格為央視文化節目元年。 即將在第四季度登場的《國家寶藏》, 則是一檔全新的大型文博探索節目。

談及選擇這一題材的原因, 央視副總編輯朱彤表示, 每一件文物都是記載民族血脈的基因密碼, 每一座博物館都是守護中華文明的寶庫。 在文學等細分題材被集體消費的時候, 央視的節目更要著眼未來, 探索新的方向, “《國家寶藏》力圖對每一件文物的前世今生進行梳理與總結,

讓觀眾在一眼萬年中感悟傳統文化的深厚與自豪。 ”

據悉, 《國家寶藏》此番與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9家博物館聯手, 節目中, 觀眾將能看到這九大博物館的歷史, 更會看到每家博物館精挑細選而出的3件重磅文物, 瞭解它們前世今生的故事。

金牌製作團隊2年醞釀籌畫、九大博物館強勢結盟、實景取材, 27件頂級國寶重器、27位與之魂魄相依的“國寶守護人”……包括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主席馮驥才、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國家話劇院常務副院長王曉鷹、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杭侃、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亞洲部主任孫志新等在內的諸多文化藝術界頂級專家、學者和明星組成顧問團,

共同為這檔內蘊深厚的節目保駕護航。

讓那些“沉睡”的珍寶在電視上“活起來”

文物是國家的“金色名片”, 每一件文物都是中國好故事的講述者。 《國家寶藏》以獨特的切入點, 用鏡頭語言帶領觀眾走進博物館, 通過對一件件“國寶級”文物的梳理與總結, 演繹文物背後的博大精深。 節目將邀請當下有影響力的公眾人物, 讓他們作為“國寶守護人”來講述文物背後的跌宕生平, 而這些人物本身與他們所守護的文物之間又是能互相契合的。

“我們要讓觀眾感覺文物像一個歷經風雨的人, 有其自身的性格和生命”, 《國家寶藏》總製片人、總導演于蕾,

期望節目能夠通過電視化語言的呈現讓文物“活”起來, 不僅是一件博物館中的陳列品, 更是能夠讓觀眾感受生命與溫度的文化傳奇。

於蕾表示, 我們身邊有很多人, 在用智慧、汗水、財富、時間, 甚至生命去守護、修復、傳承這些國寶。 他們所有的努力, 只是為了換得一個把這些文物擺進博物館, 從而讓更多的人、更長久的人看到它們的機會。 “當《國家寶藏》把一個個如此盪氣迴腸的人和故事講給您聽, 試問:您怎麼捨得浪費這樣一個機會呢?”

“博物館已經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 藏品不斷彙聚、展覽不斷豐富, 不愁前來的觀眾, 僅有這些夠了嗎?不夠。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 一個博物館事業是不是真正對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 就看你用你的資源在多大程度上豐富了人們的生活。這九大博物館覆蓋長江、黃河等重要的文化發祥地和聚集地,承載了博大精深的歷史人文記憶,能一同走上電視並不容易。

單霽翔說,收藏是靜止、沉睡的,我們要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這需要我們系統梳理文物資源,以多種方式展示獨特美。

至於會挑選哪些國寶登上螢屏,單霽翔直言,這絕不會是個容易的選擇,“選出的文物應該是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和觀賞價值的結合,真正呈現悠久的燦爛的國寶。”

紀錄式“綜藝外殼”旨在吸引年輕人

這些年,有關博物館、文物的紀錄片層出不窮,《國家寶藏》會玩出什麼新花樣,令人好奇。對此,《國家寶藏》製片人、總導演于蕾透露,節目籌備醞釀有兩年之久,在當前電視市場上找不到“同類項”,“我們這次把紀錄片和綜藝兩種創作手法融合應用,屬於全新創制的‘紀錄式綜藝’,它以文化的內核、綜藝的外殼、紀錄的氣質,創造一種全新的表達。”

據悉,為了讓國寶文物能夠在電視上“活起來”,節目將通過各種不同的文藝手段來演繹國寶,同時,有影響力的專家、明星也會作為“國寶守護人”講述文物故事,串聯整季節目的嘉賓更將成為“《國家寶藏》特展”的001號講解員。于蕾表示,希望觀眾能感覺到,文物就像一個歷經風雨的人,有性格,有生命。“它們不僅可以代表我們民族的性格、價值觀,有些還在影響我們今天的生活方式。觀眾能夠觸摸到文物身上的溫度,感知文物背後的人文精神與自己的血脈相連,從而樹立起真正的民族文化自信。”

伴隨《國家寶藏》的正式啟動,一系列豐富有趣的主題互動將線上上線下同時開展,在體驗和交互的潤物無聲中建立情感的連結和時代的共鳴,讓博物館融入尋常百姓的生活日常,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其中,去發現、去呵護、去啟動傳統文明的生機與活力。

《國家寶藏》“紀錄式綜藝”的模式,也旨在吸引年輕觀眾。多家博物館館長不約而同地表示,目前博物館文化已經成為年輕文化的一部分,30歲以下的參觀人群比重達到七成左右。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更分享了一個有趣的花絮——受到《我在故宮修文物》熱播的影響,今年,有超過15000個大學畢業生報名要到故宮修文物,“我們相信《國家寶藏》可以打動億萬觀眾尤其是青年人群,這樣的節目,他們期盼了太久。”

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湖湘情懷,黨媒立場,登陸華聲線上官網www.voc.com.cn或“新湖南”用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轉載授權:0731-84329818蘇女士。轉載須注明來源、原標題、著作者名,不得變更核心內容。

[責編:李婷婷]

就看你用你的資源在多大程度上豐富了人們的生活。這九大博物館覆蓋長江、黃河等重要的文化發祥地和聚集地,承載了博大精深的歷史人文記憶,能一同走上電視並不容易。

單霽翔說,收藏是靜止、沉睡的,我們要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這需要我們系統梳理文物資源,以多種方式展示獨特美。

至於會挑選哪些國寶登上螢屏,單霽翔直言,這絕不會是個容易的選擇,“選出的文物應該是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和觀賞價值的結合,真正呈現悠久的燦爛的國寶。”

紀錄式“綜藝外殼”旨在吸引年輕人

這些年,有關博物館、文物的紀錄片層出不窮,《國家寶藏》會玩出什麼新花樣,令人好奇。對此,《國家寶藏》製片人、總導演于蕾透露,節目籌備醞釀有兩年之久,在當前電視市場上找不到“同類項”,“我們這次把紀錄片和綜藝兩種創作手法融合應用,屬於全新創制的‘紀錄式綜藝’,它以文化的內核、綜藝的外殼、紀錄的氣質,創造一種全新的表達。”

據悉,為了讓國寶文物能夠在電視上“活起來”,節目將通過各種不同的文藝手段來演繹國寶,同時,有影響力的專家、明星也會作為“國寶守護人”講述文物故事,串聯整季節目的嘉賓更將成為“《國家寶藏》特展”的001號講解員。于蕾表示,希望觀眾能感覺到,文物就像一個歷經風雨的人,有性格,有生命。“它們不僅可以代表我們民族的性格、價值觀,有些還在影響我們今天的生活方式。觀眾能夠觸摸到文物身上的溫度,感知文物背後的人文精神與自己的血脈相連,從而樹立起真正的民族文化自信。”

伴隨《國家寶藏》的正式啟動,一系列豐富有趣的主題互動將線上上線下同時開展,在體驗和交互的潤物無聲中建立情感的連結和時代的共鳴,讓博物館融入尋常百姓的生活日常,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其中,去發現、去呵護、去啟動傳統文明的生機與活力。

《國家寶藏》“紀錄式綜藝”的模式,也旨在吸引年輕觀眾。多家博物館館長不約而同地表示,目前博物館文化已經成為年輕文化的一部分,30歲以下的參觀人群比重達到七成左右。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更分享了一個有趣的花絮——受到《我在故宮修文物》熱播的影響,今年,有超過15000個大學畢業生報名要到故宮修文物,“我們相信《國家寶藏》可以打動億萬觀眾尤其是青年人群,這樣的節目,他們期盼了太久。”

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湖湘情懷,黨媒立場,登陸華聲線上官網www.voc.com.cn或“新湖南”用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轉載授權:0731-84329818蘇女士。轉載須注明來源、原標題、著作者名,不得變更核心內容。

[責編:李婷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