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太陽島得名於一種魚?鍋包肉是後來改的名?揭秘哈爾濱15個城市秘密

大家周麼過得可好?

今天小北來為大家解密哈爾濱,

帶你更深入的瞭解這座城市!

來, 下麵請收看

《走進哈爾濱》

1.太陽島竟然得名於魚

關於太陽島的得名, 民間曾流傳兩種說法:一說這是個園的島, 形似太陽, 故以太陽名之, 一說島上全是細沙, 陽光顯得格外熾熱, 故名。

其實, 近年來經專家考證, 太陽島的"太陽", 實為滿語, 本是魚名, 俗稱鯿花, 因其同漢語的"太陽"十分音近, 這一愜意的漢譯名太陽島就由此傳開。

當然, 也有說其實太陽島, 原先並不是今指江北岸邊太陽島轄區, 而只是松花江中一片小小的沙灘, 自1898年中東鐵路修築後, 俄國人紛紛湧進哈爾濱, 在黃金般的夏日裡, 他們如醉似狂地體驗著異國的鄉野情趣。 久而久之, 這片形似太陽, 又是太陽浴的理想場所, 俄語稱作"Солнце·городок”太陽村之名遂流傳於世。

2.“哈爾濱”地名的由來

哈爾濱作為地名, 自本世紀初以來, 有很多種解釋。 據不完全統計, 約有幾十種。 目前比較可靠的一種說法是:哈爾濱是 "扁狀的島嶼"的意思。 "扁狀的島嶼"在滿語方言中發音為"harbintun”, 音譯漢便是不折不扣的"哈爾濱屯"四個字, 久沿成俗, 省略了"屯"字而簡稱"哈爾濱"。

3.鍋包肉原來不叫這名

哈爾濱是鍋包肉的起源地, 光緒年間始創自哈爾濱道台府府尹杜學贏廚師鄭興文之手。

這道菜由於用急火快炒, 把鐵鍋燒熱, 把汁淋到鍋裡, 浸透到肉裡, 所以起名叫“鍋爆肉”。 但俄羅斯人發“爆”音為包, 時間一長, “鍋爆肉”就演變成為“鍋包肉”。

4.為什麼哈爾濱文廟沒有開正門?

哈爾濱文廟始建於1926年, 同全國其它文廟相比, 雖然其風格、設置、佈局大致相同, 但卻以未開正門而獨樹一幟。

文廟的正門, 按傳統習慣應建在正南方, 而取代哈爾濱文廟正門的卻是這一段長44.85米, 高5.9米, 上面鑲有琉璃雕花磚的黃瓦紅牆。 在中國古代民間建築中稱為“影壁”,

在宮殿內稱為“照壁”或“照牆”, 在祭祀孔子的廟宇中被尊稱為“萬仞宮牆”。

對於哈爾濱文廟沒有開正門的原因, 至今沒有正式史料記載。 但是民俗中卻約定, 無論什麼地方修建文廟, 都必須有當地的狀元來祭祀孔子, 然後才能推倒影壁, 辟建正門。 哈爾濱文廟修建時, 中國正處在內憂外患、極度動盪不安的時代, 由於史料殘缺, 當時的人誤以為在科舉取仕的時代, 哈爾濱市乃至黑龍江省, 始終沒有人能夠金榜題名, 考取狀元, 因此沒敢修建正門, 留下了這一歷史的遺憾。

5.哈爾濱是中國最早有計程車的城市

1886年,一個名叫卡爾·本茨的德國人,發明了以汽油發動機為動力的三輪汽車,這一年被稱為汽車元年。1897年,世界第一家計程車公司在德國斯圖加特成立。1901年,匈牙利人李思時帶著兩輛汽車來到上海。

1903年,不足10輛的“營業小汽車”出現在哈爾濱這座洋溢著異國風情城市的大街小巷,開創了我國計程車史之先河,使哈爾濱成為最早有計程車的城市。

6.我國最早啟用有軌電車的城市

哈爾濱是我國最早啟用有軌電車的城市,1927年10月10日首輛有軌電車正式上路,當時,電車軌道僅有由馬家溝發電廠(南崗文明街)至員警街(道裡友誼路),由喇嘛台(省博物館)至中東鐵路局(現鐵路局)兩條,客運全程8公里,電車只有14台。

1987年,哈爾濱停止了有軌電車營運。

2003年,哈爾濱開始將果戈裡大街改造成俄羅斯風情街,恢復開通有軌電車。車體樣式古典、樸素,和果戈裡大街的俄式風格保持一致,成為哈爾濱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7.在哈爾濱,“哈”字你念一聲還是三聲?

“哈工大、哈站,哈三中、哈啤……”這些“哈”到底念第一聲還是第三聲?據瞭解,哈爾濱本地人讀三聲hǎ的居多;在此生活時間越久的人,讀hǎ的越多。而外地人先從文字上瞭解到這座城市,對“哈”字的認讀第一反應就是hā,所以常讀為hā。

此外據說,在哈爾濱,“哈”讀成三聲頻率最高的詞是:哈啤、哈報、哈站、哈三中。哈理工的學生會讀hā理工,但對工大則可能讀成hǎ工大;哈工大的學生,多會讀hā工大,反之會讀hǎ理工。

8.中國第一家啤酒廠誕生於哈爾濱

1900年俄國商人烏盧布列夫斯基開辦了中國第一家啤酒廠——烏盧布列夫斯基啤酒廠。並正式生產”哈爾濱啤酒”。

此後據統計,哈爾濱的啤酒銷量,歷來名列全國之冠。1984年的人均消費量超過20升,比居二、三位的瀋陽、北京多一倍,與世界人均年消費量相等,1986年仍居全國之首。

9.一個字區分本地人外地人

哈爾濱除了“哈”,還有一個字的讀音比較特殊,南崗區的“崗”本地居民一般讀四聲,而讀三聲的一般都是初來乍到的外地人。

這個字為什麼會讀四聲呢?南崗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

南崗地區是哈爾濱地區形成很早的老城區,早在1896年就已經開始逐漸形成了,因為地勢偏高,曾稱秦家崗,崗在字典當中其實是有四聲這個讀音的,意為隆起的土坡。

10.為啥有一條加拿大城市名字的路?

哈爾濱有一條埃德蒙頓路。埃德蒙頓是加拿大的一座城市名稱,1985 年12 月5 日,哈爾濱市與加拿大埃德蒙頓市正式締結友好城市關係,相互出資在對方那修了一條路,這就是埃德蒙頓路的由來,在加拿大的埃德蒙頓也有哈爾濱路。

11.霽虹橋到底是誰取的名字?

霽虹橋原為木橋,是哈爾濱橋樑史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立交橋。方尖碑上的“霽虹橋”三字為當年的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劉哲所題,取《阿房宮賦》中名句“長橋臥波,未雲何龍?複道行空,不霽何虹?”中“霽虹”二字。

12.哈市第一批萬元戶誕生於哪裡?

哈市第一批萬元戶是從買賣街這裡發展起來的。買賣街因商鋪多得名,1903年俄國人曾命名為多爾果瓦街。後來隨著發展,多爾果瓦街聚集了很多做生意的人,1925年臨街開滿了門市鋪,從而改名為買賣街。

這裡兩側聚集了各種批發市場,曾一度成為哈市小商品批發中心。

13.清朝時期道外最繁華的地方是哪?

南勳街原稱桃花巷,是哈市早期形成的餐飲服務一條街,於1880年左右形成,是哈爾濱早期形成的餐飲服務一條街,有客棧、旅館、煙館等,當時成為了道外區有名的繁華街巷。

14.哈爾濱素有“鐵半城”之稱

哈爾濱,這是一個與鐵路淵源頗深的城市,這是一座火車“運”來的城市。一條鐵路作為一個起點,綿延著,哈爾濱陸續出現鐵路橋、鐵路俱樂部、鐵路醫院、鐵路文化宮、鐵路中學、鐵路幼稚園等與鐵路相關的場所。環形的鐵路線連接市內各區,又分割了城市交通,然後哈爾濱便有了“鐵半城”之稱。

15.哈爾濱的宗教文化到底有多特殊?

哈爾濱彙集多種宗教文化,是全國唯一的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東正教並存的城市。

瞭解了哈爾濱的豐富經歷後,

你是否更喜歡這座冰雪之城呢?

1886年,一個名叫卡爾·本茨的德國人,發明了以汽油發動機為動力的三輪汽車,這一年被稱為汽車元年。1897年,世界第一家計程車公司在德國斯圖加特成立。1901年,匈牙利人李思時帶著兩輛汽車來到上海。

1903年,不足10輛的“營業小汽車”出現在哈爾濱這座洋溢著異國風情城市的大街小巷,開創了我國計程車史之先河,使哈爾濱成為最早有計程車的城市。

6.我國最早啟用有軌電車的城市

哈爾濱是我國最早啟用有軌電車的城市,1927年10月10日首輛有軌電車正式上路,當時,電車軌道僅有由馬家溝發電廠(南崗文明街)至員警街(道裡友誼路),由喇嘛台(省博物館)至中東鐵路局(現鐵路局)兩條,客運全程8公里,電車只有14台。

1987年,哈爾濱停止了有軌電車營運。

2003年,哈爾濱開始將果戈裡大街改造成俄羅斯風情街,恢復開通有軌電車。車體樣式古典、樸素,和果戈裡大街的俄式風格保持一致,成為哈爾濱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7.在哈爾濱,“哈”字你念一聲還是三聲?

“哈工大、哈站,哈三中、哈啤……”這些“哈”到底念第一聲還是第三聲?據瞭解,哈爾濱本地人讀三聲hǎ的居多;在此生活時間越久的人,讀hǎ的越多。而外地人先從文字上瞭解到這座城市,對“哈”字的認讀第一反應就是hā,所以常讀為hā。

此外據說,在哈爾濱,“哈”讀成三聲頻率最高的詞是:哈啤、哈報、哈站、哈三中。哈理工的學生會讀hā理工,但對工大則可能讀成hǎ工大;哈工大的學生,多會讀hā工大,反之會讀hǎ理工。

8.中國第一家啤酒廠誕生於哈爾濱

1900年俄國商人烏盧布列夫斯基開辦了中國第一家啤酒廠——烏盧布列夫斯基啤酒廠。並正式生產”哈爾濱啤酒”。

此後據統計,哈爾濱的啤酒銷量,歷來名列全國之冠。1984年的人均消費量超過20升,比居二、三位的瀋陽、北京多一倍,與世界人均年消費量相等,1986年仍居全國之首。

9.一個字區分本地人外地人

哈爾濱除了“哈”,還有一個字的讀音比較特殊,南崗區的“崗”本地居民一般讀四聲,而讀三聲的一般都是初來乍到的外地人。

這個字為什麼會讀四聲呢?南崗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

南崗地區是哈爾濱地區形成很早的老城區,早在1896年就已經開始逐漸形成了,因為地勢偏高,曾稱秦家崗,崗在字典當中其實是有四聲這個讀音的,意為隆起的土坡。

10.為啥有一條加拿大城市名字的路?

哈爾濱有一條埃德蒙頓路。埃德蒙頓是加拿大的一座城市名稱,1985 年12 月5 日,哈爾濱市與加拿大埃德蒙頓市正式締結友好城市關係,相互出資在對方那修了一條路,這就是埃德蒙頓路的由來,在加拿大的埃德蒙頓也有哈爾濱路。

11.霽虹橋到底是誰取的名字?

霽虹橋原為木橋,是哈爾濱橋樑史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立交橋。方尖碑上的“霽虹橋”三字為當年的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劉哲所題,取《阿房宮賦》中名句“長橋臥波,未雲何龍?複道行空,不霽何虹?”中“霽虹”二字。

12.哈市第一批萬元戶誕生於哪裡?

哈市第一批萬元戶是從買賣街這裡發展起來的。買賣街因商鋪多得名,1903年俄國人曾命名為多爾果瓦街。後來隨著發展,多爾果瓦街聚集了很多做生意的人,1925年臨街開滿了門市鋪,從而改名為買賣街。

這裡兩側聚集了各種批發市場,曾一度成為哈市小商品批發中心。

13.清朝時期道外最繁華的地方是哪?

南勳街原稱桃花巷,是哈市早期形成的餐飲服務一條街,於1880年左右形成,是哈爾濱早期形成的餐飲服務一條街,有客棧、旅館、煙館等,當時成為了道外區有名的繁華街巷。

14.哈爾濱素有“鐵半城”之稱

哈爾濱,這是一個與鐵路淵源頗深的城市,這是一座火車“運”來的城市。一條鐵路作為一個起點,綿延著,哈爾濱陸續出現鐵路橋、鐵路俱樂部、鐵路醫院、鐵路文化宮、鐵路中學、鐵路幼稚園等與鐵路相關的場所。環形的鐵路線連接市內各區,又分割了城市交通,然後哈爾濱便有了“鐵半城”之稱。

15.哈爾濱的宗教文化到底有多特殊?

哈爾濱彙集多種宗教文化,是全國唯一的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東正教並存的城市。

瞭解了哈爾濱的豐富經歷後,

你是否更喜歡這座冰雪之城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