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看書|《我的職業是小說家》:如何讓孤獨變得不孤獨

核心提示:1978年4月的一個晴朗下午, 村上春樹去看棒球賽, 看著看著, 正盡情地為他心儀的球隊鼓著掌呢, 莫名其妙地腦子裡有個念頭冒了出來, “沒准我也能寫小說”……

29歲那年, 村上春樹開始寫小說, 第一部作品是短篇小說, 一問世就得了個新人獎, 此後他的作品還曾入圍芥川獎, 但都沒有得獎, 近些年來, 每到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前, 也總有人惦記他能不能得獎的事, 好比是迪卡普里奧之於奧斯卡, 反成了他作品之外最大的話題。
用他的話說, 每個人都可以寫小說, 寫小說的門檻並不高, 就像是一個拳台,

人人都可以上來露兩下, 但是, 能不能長久地寫下去, 卻是個問題。 他從事寫作已經39年, 真的把寫小說當成了職業, 而且由於這個職業跟體力的關係沒有那麼密切, 所以看上去這漫長的職業生涯還沒有結束的意思。
有部小說叫《孤獨的小說家》, 用在村上頭上倒也合適, 他形容自己寫小說的過程, 常常枯坐台前, 絞盡腦汁也寫不出好句子, 另一面則是寫出佳句也無人分享, 只能幻想有人對他拍肩喝彩。 如此自己跟自己較勁的工作, 世界上沒幾種, 小說家是其中之一。
到底是什麼可以把一件事情反復做上幾十年呢?他說, “做一件事情是否感到快樂”大概可以成為一個基準, 如果不能從工作中發現油然而生的樂趣和喜悅,
工作時完全沒有心花怒放的感覺, 應該就有些不對頭的地方了。
只是純憑興趣哪是夠的呢。
他一旦進入寫作狀態就超級有規律, 以寫作長篇小說為例, 每天像打卡上班一樣寫作, 連寫幾個月, 寫完休息一周, 之後進入改寫階段, 這個階段持續幾個月, 改完之後再休息一周, 再改, 甚至還有一個階段是把寫好的作品束之高閣, 差不多忘了, 再撿回來看, 那時候如果覺得是好的, 那就是好的了。
像這樣打卡上班一樣的生活, 一過就是幾十年。 單看這個規律, 甚至有些無趣, 但是每個週期他都能創作出新作品, 真的很令人驚歎, 《海邊的卡夫卡》、《挪威森林》、《1Q84》, 創意源源不斷……人們或許很好奇他的寫作生涯到底由哪裡發端, 說來真是一個非常奇妙的故事。

1978年4月的一個晴朗下午, 村上春樹去看棒球賽, 看著看著, 正盡情地為他心儀的球隊鼓著掌呢, 莫名其妙地腦子裡有個念頭冒了出來, “沒准我也能寫小說”, 這個跟過往的生活、眼前的比賽毫無關係的近乎“神啟”的念頭, 來得實在是毫無徵兆, 他說就像是天上掉下來什麼東西似的, 而他抓住了它。 此後村上春樹真的拿起了筆, 而他那時正好好地經營著一家小店, 日子過得穩定悠然。 剛投身寫作時, 他還是結束了營業收了工再寫, 寫著寫著就變成了職業作者, 好比是兼職變成了正式員工, 這一寫就寫了39年, 直到今天仍未停筆。

(看看新聞Knews作者:何婕 編輯:葉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