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服用阿司匹林抗血栓,這些坑你繞過去了嗎

文 | 藥療君, 編 | 吳鵬藥師

由於不良生活方式(高鹽、高脂、高能量飲食, 不運動, 體重超標以及抑鬱、焦慮等不良情緒等)的影響, “四高人群”(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的不斷增加, 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諸如腦卒中、心肌梗死的人群也在不斷增長。

人到中年(45歲以上), 很多人都開始關心自己的血管健康問題, 特別擔心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是否會不期而遇。 隨著健康科普的轉播和推廣, 越來越多的人瞭解到服用阿司匹林, 可以預防因動脈粥樣硬化引發的心腦血管疾病。

大家都知道, 醫學家們已經公認長期服用低劑量的阿司匹林,

可以起到對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因而可以預防血栓性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有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危險因素的人, 諸如年齡增長、血壓升高、血脂升高、患有糖尿病或者高血酸血症、體重超標、吸煙等, 可以預防性地服用低劑量阿司匹林。

有醫學研究提示, 阿司匹林用藥可以使首次心肌梗死及嚴重心血管事件風險降低36%和15%;另一項研究結果顯示, 阿司匹林可以使腦卒中和一過性腦缺血的風險分別降低了17%和22%。 很多人都認為既然服用阿司匹林可以抗血栓, 那麼就應該儘快服用。 一項針對美國人的調研發現, 約有10%的人擅自服用了阿司匹林抗血栓。 他們中的很多人很可能會掉進“坑”裡去了。

有專家終結了服用阿司匹林應該注意的事項, 以免普通人擅自服用阿司匹林而受到傷害:

1、不經過醫生的評估, 擅自服用阿司匹林

服用阿司匹林最大的風險就是導致出血的增加, 特別是對消化道的刺激和損傷;其次對阿司匹林過敏的人,

會導致阿司匹林性哮喘, 這些都是要命的。 專業醫生會同時評估血栓形成的風險和出血發生的可能性, 權衡其中的利弊, 只有經過專業醫生評估後才能開始阿司匹林。

2、擅自將阿司匹林作為心臟病發作的急救藥

由於心臟病發作時, 血小板會快速集聚在病變部位而加重病情。 而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有證據顯示心梗急救時服用阿司匹林可使死亡率降低20%以上。 但是, 如果患者有出血的傾向或者患有主動脈夾層, 這時服用阿司匹林就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

一般人無法評估患者的這些情況, 正確的做法是讓病人平躺下來, 保持呼吸通暢, 服用硝酸甘油等急救藥物, 同時立刻呼叫急救中心, 待急救醫生到來並做出評估後,

再決定是否服用阿司匹林。

3、認為既然已經服用了阿司匹林, 就高枕無憂了

很多人認為我已經服用了阿司匹林, 腦中風或者心肌梗死就不會找上門來了。 這是極其危險的想法:阿司匹林的作用是防止血小板的聚集, 這並不是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根本原因。 如果血壓、血脂、血糖、血尿酸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如果體重超標、吸煙喝酒、不忌口、不運動等不良生活習慣不改變;如果沒有控制好自己的不良情緒, 這些病遲早會敲門的。

4、減量或者停服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等藥物

這個問題主要發生在降脂藥上, 因為他汀類藥物是通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來降低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和發展, 也可以認為是一種抗血栓的藥物。

有些人誤認為既然服用了阿司匹林, 就不用再服用他汀了。 如果這樣做了, 會加速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因此, 他汀藥不能停。

5、做完心臟支架後, “雙抗”策略執行得不合理

很多做過心臟支架後的患者, 醫生會建議採用“雙抗”療法。 就是在安裝支架後, 採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兩種藥物聯合對抗血小板的聚集;12個月後, 停用氯吡格雷, 繼續服用阿司匹林。

有些患者會在一年以後, 兩種藥物都停用;或者停藥阿司匹林, 繼續服用氯吡格雷, 這些做法都是不對的。 研究證明氯吡格雷不能替代阿司匹林預防腦梗或者心梗再次發生的作用。 所以一定要聽從醫生的安排, 規範執行“雙抗”策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