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老街蘊含大文化 百合帶來大商機 一張張“名片”刷新你對蘭州的印象

具有明清古建築風格的蘭州老街

遊人採摘百合花

近日, 記者來到七裡河區瞭解專案建設和百合發展情況, 有人說有著兩千年古城文脈傳承的歷史文化名城蘭州, 其中“蘭州老街”將是我市文化承載的又一張新名片, 而榮膺“中國百合之都”稱號的蘭州百合更是響譽中外, 而它的背後又有怎樣鮮為人知的故事, 隨著記者的記述一同感受。

蘭州老街:歷史名城的文化承載

蘭州, 這座大河之城, 山水環繞、繁榮彙集, 雖不似江南水鄉般嫵媚, 但穿城而過的黃河, 給這座城市平添了幾分靈動的氣質。 在百里黃河文化帶上, 一個總投資28億元的旅遊文化產業項目——“蘭州老街”呼之欲出。

蘭州籍作家張海龍在《西北偏北》一書中寫到, 當我置身南方城市, 以一種局外人眼光重新審視, 蘭州才獨立顯示出它的氣質, 一條大河從城市中間切割而過, 蘭州被縱向切成兩半, 那是一座接近神的隱喻之城, 帶有很多民間傳奇的元素, 很多人對蘭州的印象是漫天黃沙飛揚, 髒亂混雜。 其實, 一座城市的味道浸染久了才能感知。 的確, 細細品讀這座城市, 似乎蘭州老街把我們帶入了千年絲綢古道那樣一個意境之中。

在蘭州百里黃河文化帶中段的馬灘, 一個總投資28億元的旅遊文化產業項目——“蘭州老街”, 呼之欲出。 這裡, 正是文人墨客所描繪的那個充滿地方文化記憶、繁華與美麗同在、歷史與現實交融的地方, 一個大河之城的歷史記憶。

走進蘭州老街, 一座氣派的明清古建築映入眼簾, 格外端莊肅穆, 華麗而優雅。 踏上老街的青石板路, 在飛簷斗拱的古建築群中悠然而行, 當拾級而上, 走過風情各異的路橋, 所經過的亭閣大殿、古塔照壁, 是實是虛?對我而言, “蘭州老街”是一種情懷, 寄託著我們的過去和未來;而對過往的遊客旅人來說, “蘭州老街”將會是一次深刻的體驗——“不到老街, 不知蘭州。 ”穿過正門, 來到專案施工地, 一片如火如荼的景象,

工人們正在緊張施工, 一眼望去施工地上鋪滿了綠色的防塵網, 真是田原般地風光, 這裡的環繞水系工程不久將完工。

青磚黑瓦、飛簷翹角、雕樑畫棟的“蘭州府”, 成為目前“蘭州老街”的一個標杆性建築, 矗立在一大片工地之中, 讓人對如火如荼正在建設中的老街, 充滿了期待。 秀川街道辦主任王歆介紹, 占地202畝, 東西橫跨整個馬灘地區的“蘭州老街”, 是市區目前正在建設的文化旅遊產業項目。 該項目選址在蘭州城區的核心地段——馬灘黃河大拐彎處。 除了一條長長的東西向主街和3條縱街, 貫穿老街的還有兩條水系景觀帶——全長700米的青石溪和白馬河自東向西地流過, 繞老街核心區一周, 在這人工開鑿的河道兩側和徐徐延伸的街巷邊,

是成組的仿古建築群和商鋪客棧, 巍峨矗立的金城樓、古戲臺、過街樓、石牌坊、武廟、照壁、華夏館、蘭州府, 依次演繹著漢唐遺韻、明清氣質。 老街深巷, 水道石橋, 阡陌交通, 行歌巷巷相聞。

據悉, “蘭州老街”專案的核心區工程在去年8月19日就全面動工。 而承擔著重現“蘭州府衙”文化功能展示的“兩進院”式的“蘭州府”, 則於2015年開工, 已經落成。 “蘭州老街”是蘭州市旅遊文化綜合體項目, 是以西北歷史為背景, 以中國西部建築文化為平臺, 展示幾千年來西北人文文化、黃河文化及中國伏羲文化的人文老街, 是一條重現古絲路風采的老街。 作為城市旅遊文化綜合體, “蘭州老街”按照國家5A級旅遊景區標準規劃設計, 將充分展現濃郁的西北特色和民俗文化。 項目包含了吃、住、行、遊、購、娛六大旅遊要素,是甘肅、蘭州乃至整個西北地方重要的旅遊文化品牌。同時,“蘭州老街”也是一個集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古建築精華於一體的“大觀園”,主要展示西北地方的古建築文化,特別是蘭州及甘肅的傳統建築文化。“蘭州老街”將以文化為平臺,打造“中國西北遊”的首選之地。

七裡河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秀川街道辦事處党工委書記張長霖介紹說,項目按照國家5A級旅遊文化景區標準傾力打造,蘭州市政府、七裡河區政府領導將“蘭州老街”專案建設作為打造城市旅遊文化品牌的重點工程。專案緊緊抓住以“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為重點的文化戰略平臺,深度挖掘甘肅地域特色文化資源,以黃河歷史人文、千年絲綢之路為背景,結合中國西北建築文化,通過具有明清風格的仿古建築與生態景觀水系有機結合,展示蘭州幾千年來原汁原味的人文風情街及明清建築文化的旅遊文化綜合體,是具有重大示範效應和產業拉動作用的文化產業項目。並向西北五省、全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傳播蘭州、甘肅文化。

蘭州百合:市場化運營模式讓農民受益

七裡河區作為我市的農業主區,近年來農民專業合作社得到了長足發展,尤其是百合種植戶。“七裡河區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農村自願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發展態勢較好,對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引領農民進入國內外市場,構建和諧農村具有重要作用”。七裡河區工商局企業科科長王竹蘭信心滿滿地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已在工商部門登記註冊並發放營業執照的合作社公司達100餘家,合作社成員年均純收益增幅在30%以上。

七裡河西果園鎮袁家灣村村民王全德,種植了3年的8畝百合今年到了開挖的季節,他將幾千斤百合送到農民專業合作社後,除了獲得上萬元的分紅。這是七裡河區農民專業合作社一位“農民股東”的真實寫照。

由於七裡河袁家灣村平均海拔在1800米至2000米以上,陰濕的氣候非常適合百合生長,種百合成了王全德一家人的唯一收入。老王說,十幾年前自己靠傳統的買賣方式賣百合,為了保證品質,村裡的百合都是三年一採挖,一到採挖時間,他就把大量採挖的百合用三輪車推到七裡河多個菜市場去賣,由於市場上推銷百合的農民多,大家為了把自己的百合賣出去,互相壓價,那時的百合雖然品質好,但賣不上好價錢。隨後,許多農民看到百合市場前景好,開始盲目種植百合,導致一些百合的品質由於種植環境、技術等原因開始下降,市場上價格行情更不穩定,在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之前百合市場都不太規範。而2009年王全德加入了蘭州振興百合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為了該社一名“股東”,情況立即發生了變化,他們開始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簽訂合同,每年的百合供給合作社後,除了拿到應有的市場價格,年底還能拿到幾千元至上萬元不等的分紅。

七裡河區農業局一位負責人說,從傳統農業銷售到現代化企業制度的逐步完善,體現了農民向公司化、市場化發展的可喜變化。蘭州振興百合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馬元彪說,當初成立合作社有7家每年種植面積在20畝以上的大戶,現在已發展到上百家農戶,合作社必須要引進現代企業運營操作手段達到共贏,包括合同、財務制度、培訓管理等內容。他說,首先要對加入合作社的農戶簽訂合同,這份合同明確規定根據農民的百合種植面積,預算出當年的產量,並根據市場定出收購價格。其次,農民交來百合後按市場價付款,並先付當年的股份,也就是給農民二次返利,合作社提取一些公基金和風險金,用於培訓農民或市場開拓。再次,合作社制定了嚴格規範的管理制度、行業自律規章,有效的制止了鮮百合銷售加工戶之間無序競爭、相互拆臺的不良局面。合作社成員在百合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困難與難題時,合作社積極向政府和有關部門反映,為成員創造了良好的生產經營環境,合作社在百合產業發展中已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並利用“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讓農民受益。

在市場化運營過程中,農民專業合作社還引用市場運作機制,選拔懂經濟、會管理、責任心強的產業帶頭人、運銷大戶、經濟能人牽頭設立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和監事會;利用公司市場化增強內部管理,先後制定了《市場風險基金提取管理辦法》、《合作社學習培訓制度》,嚴格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制度(試行)》的要求設置了帳簿,制定了《蘭州振興百合種植專業合作社財務制度》,明確了費用開支範圍、報銷程式、審批許可權等事項。

據七裡河區電子商務協會秘書長馬蘭介紹,近年來七裡河區培育了蘭州百合、高原夏菜、土雞蛋等一系列網貨產品,通過互聯網銷往全國各地,並以其良好的產品品質,形成一定的銷售規模,深受消費者歡迎,發揮了品牌效應,開闢了銷路,電商發展初見成效。

七裡河商務局商貿辦主任楊社娟是負責電商事務管理的負責人,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對轄區百合電商的發展情況較為熟悉。“如何讓百合走出大山,真正讓農戶嘗到農村電商帶來的實惠。早在2015年經七裡河區委同意,區商務局與各鄉鎮負責人到各個行政村進行了實地走訪和選點,並積極和村委會進行溝通,最終確定建設12個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點,目前全區已建成25個農村電商服務站,今後還要選址增加電商服務站”。楊社娟稱。

據瞭解,為了支援農村及偏遠地區寬頻建設,加快發展農村電商,經區政府與移動公司溝通協商,多次實地查勘,並提出解決方案。對湖灘、堡子、坪嶺、邵家窪4個服務站鋪設移動網路集團專線,對鷂子嶺採用微波遠端傳輸技術,解決了偏遠農村網路覆蓋的問題。通過架設的移動專線,基本對村子周邊的農戶進行了網路全覆蓋,同時帶動當地及周邊企事業單位接入網路。

目前,25個農村電商服務站點已全部建成運營。七裡河區農村電商服務站的建成,即將突破農村資訊閉塞、物流不暢的瓶頸,實現“網貨下鄉”、“農貨進城”的雙向流通功能,將進一步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產、農村發展和農村市場繁榮,也為電商扶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項目包含了吃、住、行、遊、購、娛六大旅遊要素,是甘肅、蘭州乃至整個西北地方重要的旅遊文化品牌。同時,“蘭州老街”也是一個集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古建築精華於一體的“大觀園”,主要展示西北地方的古建築文化,特別是蘭州及甘肅的傳統建築文化。“蘭州老街”將以文化為平臺,打造“中國西北遊”的首選之地。

七裡河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秀川街道辦事處党工委書記張長霖介紹說,項目按照國家5A級旅遊文化景區標準傾力打造,蘭州市政府、七裡河區政府領導將“蘭州老街”專案建設作為打造城市旅遊文化品牌的重點工程。專案緊緊抓住以“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為重點的文化戰略平臺,深度挖掘甘肅地域特色文化資源,以黃河歷史人文、千年絲綢之路為背景,結合中國西北建築文化,通過具有明清風格的仿古建築與生態景觀水系有機結合,展示蘭州幾千年來原汁原味的人文風情街及明清建築文化的旅遊文化綜合體,是具有重大示範效應和產業拉動作用的文化產業項目。並向西北五省、全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傳播蘭州、甘肅文化。

蘭州百合:市場化運營模式讓農民受益

七裡河區作為我市的農業主區,近年來農民專業合作社得到了長足發展,尤其是百合種植戶。“七裡河區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農村自願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發展態勢較好,對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引領農民進入國內外市場,構建和諧農村具有重要作用”。七裡河區工商局企業科科長王竹蘭信心滿滿地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已在工商部門登記註冊並發放營業執照的合作社公司達100餘家,合作社成員年均純收益增幅在30%以上。

七裡河西果園鎮袁家灣村村民王全德,種植了3年的8畝百合今年到了開挖的季節,他將幾千斤百合送到農民專業合作社後,除了獲得上萬元的分紅。這是七裡河區農民專業合作社一位“農民股東”的真實寫照。

由於七裡河袁家灣村平均海拔在1800米至2000米以上,陰濕的氣候非常適合百合生長,種百合成了王全德一家人的唯一收入。老王說,十幾年前自己靠傳統的買賣方式賣百合,為了保證品質,村裡的百合都是三年一採挖,一到採挖時間,他就把大量採挖的百合用三輪車推到七裡河多個菜市場去賣,由於市場上推銷百合的農民多,大家為了把自己的百合賣出去,互相壓價,那時的百合雖然品質好,但賣不上好價錢。隨後,許多農民看到百合市場前景好,開始盲目種植百合,導致一些百合的品質由於種植環境、技術等原因開始下降,市場上價格行情更不穩定,在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之前百合市場都不太規範。而2009年王全德加入了蘭州振興百合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為了該社一名“股東”,情況立即發生了變化,他們開始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簽訂合同,每年的百合供給合作社後,除了拿到應有的市場價格,年底還能拿到幾千元至上萬元不等的分紅。

七裡河區農業局一位負責人說,從傳統農業銷售到現代化企業制度的逐步完善,體現了農民向公司化、市場化發展的可喜變化。蘭州振興百合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馬元彪說,當初成立合作社有7家每年種植面積在20畝以上的大戶,現在已發展到上百家農戶,合作社必須要引進現代企業運營操作手段達到共贏,包括合同、財務制度、培訓管理等內容。他說,首先要對加入合作社的農戶簽訂合同,這份合同明確規定根據農民的百合種植面積,預算出當年的產量,並根據市場定出收購價格。其次,農民交來百合後按市場價付款,並先付當年的股份,也就是給農民二次返利,合作社提取一些公基金和風險金,用於培訓農民或市場開拓。再次,合作社制定了嚴格規範的管理制度、行業自律規章,有效的制止了鮮百合銷售加工戶之間無序競爭、相互拆臺的不良局面。合作社成員在百合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困難與難題時,合作社積極向政府和有關部門反映,為成員創造了良好的生產經營環境,合作社在百合產業發展中已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並利用“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讓農民受益。

在市場化運營過程中,農民專業合作社還引用市場運作機制,選拔懂經濟、會管理、責任心強的產業帶頭人、運銷大戶、經濟能人牽頭設立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和監事會;利用公司市場化增強內部管理,先後制定了《市場風險基金提取管理辦法》、《合作社學習培訓制度》,嚴格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制度(試行)》的要求設置了帳簿,制定了《蘭州振興百合種植專業合作社財務制度》,明確了費用開支範圍、報銷程式、審批許可權等事項。

據七裡河區電子商務協會秘書長馬蘭介紹,近年來七裡河區培育了蘭州百合、高原夏菜、土雞蛋等一系列網貨產品,通過互聯網銷往全國各地,並以其良好的產品品質,形成一定的銷售規模,深受消費者歡迎,發揮了品牌效應,開闢了銷路,電商發展初見成效。

七裡河商務局商貿辦主任楊社娟是負責電商事務管理的負責人,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對轄區百合電商的發展情況較為熟悉。“如何讓百合走出大山,真正讓農戶嘗到農村電商帶來的實惠。早在2015年經七裡河區委同意,區商務局與各鄉鎮負責人到各個行政村進行了實地走訪和選點,並積極和村委會進行溝通,最終確定建設12個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點,目前全區已建成25個農村電商服務站,今後還要選址增加電商服務站”。楊社娟稱。

據瞭解,為了支援農村及偏遠地區寬頻建設,加快發展農村電商,經區政府與移動公司溝通協商,多次實地查勘,並提出解決方案。對湖灘、堡子、坪嶺、邵家窪4個服務站鋪設移動網路集團專線,對鷂子嶺採用微波遠端傳輸技術,解決了偏遠農村網路覆蓋的問題。通過架設的移動專線,基本對村子周邊的農戶進行了網路全覆蓋,同時帶動當地及周邊企事業單位接入網路。

目前,25個農村電商服務站點已全部建成運營。七裡河區農村電商服務站的建成,即將突破農村資訊閉塞、物流不暢的瓶頸,實現“網貨下鄉”、“農貨進城”的雙向流通功能,將進一步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產、農村發展和農村市場繁榮,也為電商扶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