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正文

高學歷夫妻陷入家暴旋渦:他打得我渾身是血,我仍然害怕離婚

施暴者特徵白描

暴躁、原生家庭關係差、高學歷、改變意願低

綜合分析建議

讓男方加入求助

找當地心理諮詢機構輔導

無法自控暴力行為, 是男女不平等思想作祟

女方應當抓住主動權

基本資訊

來電人:女性, 28歲, 碩士, 公務員

丈夫:碩士

我和我先生之間吵架, 他會動手打我。 我每次給他機會, 原諒他, 他每次都跟我說對不起, 但動手的時候都沒忍住, 把我打得很傷。

談戀愛的時候也吵過, 說過一些很絕情的話, 他會用腦袋撞地、撞牆, 我心疼就說算了。 我懷孕時也被推倒, 他用菜刀威脅, 要砍什麼什麼。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坐月子期間, 他很用勁地掐我脖子, 卡我呼吸道, 打我腦袋, 踢我。 如果我抱著小孩, 他會硬從我懷裡把小孩搶走, 給我一個很冷淡的表情, 還說什麼你不配啊、我的孩子不需要媽媽之類的話。

有一次打到我出鼻血, 看了一個月的醫生。 當時我們是在車上,

打出血後, 他把我反鎖在車上, 拿走我手機, 不讓我呼救。 我哭了, 全身都是血, 有一個瞬間打開門想喊救命。 他把我拖回去, 反鎖了車門。 他怕自己的行為曝光, 打我的時候每次都搶我手機, 把我包包、鑰匙扔掉, 不讓我去撿, 困我在房間裡, 不讓他父母知道。

我父母知道他打我, 也很生氣, 但是覺得他可以改, 說他有好的一面。 他們認為離婚不可以接受, 不希望我們離婚, 覺得都會過去的, 擔心我們分開了, 養育一個小孩有很多不方便。 而且我先生說他會用手段讓我拿不到小孩, 還不讓我看。 我們家也相信這點, 我媽媽說如果離婚不要跟他搶小孩, 因為他狠起來特別狠。

很多時候我寄希望於他會改變, 因為他本質不壞。 我們雙方都有工作, 如果要離婚, 可能會造成不好的影響。 我曾經事後想去談, 但都沒辦法談下去。 有時在一起吵架, 想冷靜一下分開房間, 都不行, 他強迫我按照他的意思來。

我婆婆較強勢, 挑剔嫌棄公公的親戚, 夫妻經常吵架, 關係不太好, 公公受不了會離家出走。

我先生曾經哭著跟他媽媽說, 童年給他帶來許多家庭的不愉快, 為什麼現在還要來影響他的家庭。

分析建議

早現端倪的暴力代際傳遞:

男方戀愛時就有暴力傾向, 只不過當時是傷害他自己, 沒有引起當事人的注意。 男方從小目睹父母之間的暴力, 習得了用暴力來解決爭端的方式。 當前家庭矛盾中母親是關鍵, 男方也在一定程度上認識到了母親有問題, 但由於母親長期以來的情感操控和強勢地位, 男方沒有能力與其抗衡, 也可能是受到傳統孝道思想的影響, 無法反對母親, 於是積累的負面情緒難以發洩, 轉而向更弱勢的一方(妻子)進行施暴。

對婚姻與暴力的認識不足:

過早結婚往往會留下隱患, 因為瞭解不夠, 就稀裡糊塗成了一家人。 婚後生育了小孩, 加上婆媳矛盾, 導致暴力逐漸升級, 達到了很嚴重的地步。 女方雖然有離婚的想法, 但身邊缺乏支援系統, 甚至自己父母也不支援, 認為男方可以改變, 讓女方深感孤立無援。 另一方面, 兩人的感情並沒有完全破裂, 女方還有家庭和好的期望,加之小孩的牽絆,難以選擇決絕地離婚,於是陷入這樣的困境中,不知道何去何從。

問題需要合力解決:

兩人都希望家庭和睦,不想離婚,但男方不願意面對家暴的問題,也看不出有改變的意願,這樣下去情形不可能好轉。男方對待不同的人,會採取不同態度,如對家長是回避,對女方則是強迫、暴力,明顯的看人下菜碟,可以說明他並不是沒有自控力,而是只對自己的老婆沒有自控力,這是基於他對夫妻關係不平等的認識而造成的。

婚姻中共同承擔經濟責任、養育孩子是理所當然的。女方更多在家庭中付出,其貢獻往往被忽略,得不到應有的承認,導致在家庭中地位低,沒有話語權,得不到尊重,這是家暴的誘發因素。家暴是沒有責任心的體現,在孩子面前施暴,更是不愛孩子的表現,而這些問題的根源就是當事人說的男尊女卑,是男方不尊重女方的結果,這種狀況必須改變。

來電人不想離婚,應該多嘗試一些解決問題的途徑,但不必對某個途徑抱有太大的期待,因為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同時也要認識到,婚姻能否持續,靠單方面的努力是不夠的,需要雙方一起付出。這無關男人的面子,而是他必須承擔的責任,可以建議男方來電尋求幫助,或者在當地找諮詢師進行心理輔導。

可能是因為長期家暴,缺乏社會支持,來電人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懷疑,這需要諮詢師更多鼓勵,讓她提升自信。如果女方有太多顧慮,優柔寡斷,對方覺得你不敢離婚,就會變本加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做好最壞的打算(離婚),才能在跟丈夫交涉時,贏得一定的主動權,更平等地進行溝通。

整理與分析:陳亞亞

摘自《親密關係如何傷害我們:性別暴力的94個案例》,有刪改

原文標題《害怕離婚是軟肋》

女方還有家庭和好的期望,加之小孩的牽絆,難以選擇決絕地離婚,於是陷入這樣的困境中,不知道何去何從。

問題需要合力解決:

兩人都希望家庭和睦,不想離婚,但男方不願意面對家暴的問題,也看不出有改變的意願,這樣下去情形不可能好轉。男方對待不同的人,會採取不同態度,如對家長是回避,對女方則是強迫、暴力,明顯的看人下菜碟,可以說明他並不是沒有自控力,而是只對自己的老婆沒有自控力,這是基於他對夫妻關係不平等的認識而造成的。

婚姻中共同承擔經濟責任、養育孩子是理所當然的。女方更多在家庭中付出,其貢獻往往被忽略,得不到應有的承認,導致在家庭中地位低,沒有話語權,得不到尊重,這是家暴的誘發因素。家暴是沒有責任心的體現,在孩子面前施暴,更是不愛孩子的表現,而這些問題的根源就是當事人說的男尊女卑,是男方不尊重女方的結果,這種狀況必須改變。

來電人不想離婚,應該多嘗試一些解決問題的途徑,但不必對某個途徑抱有太大的期待,因為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同時也要認識到,婚姻能否持續,靠單方面的努力是不夠的,需要雙方一起付出。這無關男人的面子,而是他必須承擔的責任,可以建議男方來電尋求幫助,或者在當地找諮詢師進行心理輔導。

可能是因為長期家暴,缺乏社會支持,來電人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懷疑,這需要諮詢師更多鼓勵,讓她提升自信。如果女方有太多顧慮,優柔寡斷,對方覺得你不敢離婚,就會變本加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做好最壞的打算(離婚),才能在跟丈夫交涉時,贏得一定的主動權,更平等地進行溝通。

整理與分析:陳亞亞

摘自《親密關係如何傷害我們:性別暴力的94個案例》,有刪改

原文標題《害怕離婚是軟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