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羌紅”飄過“5·12”最大堰塞湖 唐家山特大橋獻禮十九大

四川線上消息10月17日上午10時, 北川羌族自治縣唐家山特大橋主拱最後一片單肋徐徐升起。 10余分鐘後, 單肋和主拱融為一體, 大橋主拱正式合龍,

宛如一條美麗的羌紅, 飄飛在碧水小心潺潺的唐家山堰塞湖上。

唐家山堰塞湖, 是“5·12”特大地震時形成的災區最大堰塞湖, 曾被稱為懸在綿陽市頭頂的一把“利劍”。 9年多之後, 堰塞湖經過治理, 排除了安全隱患, 成為北川任禹路(北川曲山鎮任家坪村至禹裡鎮)上一道風景。

唐家山特大橋主橋長277.56米、寬10米, 引道長8.5公里、寬6.5米。 設計主跨為1孔淨跨徑160米、淨矢高32米上承式鋼管混凝土拱橋, 大橋及兩頭接道總長為2.83公里, 於2016年1月正式開工建設, 預計明年上半年正式竣工。 唐家山大橋主拱為紅色, 設計靈感來自羌紅, 這道“羌紅”不僅能夠連接堰塞湖兩岸, 還與堰塞湖水相映成趣, 成為任禹路上引人注目的另一道風景。 主拱合龍後,

大橋整個工程進度已完成85%。

唐家山堰塞湖兩岸, 至今仍居住了許多百姓。 大橋竣工建成後, 將方便堰塞湖兩岸漩坪、白坭、都壩和曲山四個鄉鎮共兩萬多村民出行, 目前, 堰塞湖北岸的村民去北川新縣城路程80公里, 耗費近兩個小時, 而通過唐家山特大橋,

村民們去北川新縣城的路程和時間都將縮短一半, “路程近了, 我們的農副產品就可以很方便拉出去賣, 外面的老闆也可以進來收我們的貨。 ”漩坪鄉永吉村村民楊永紅期盼地說。

在大橋建設的背後, 自然少不了許許多多建設者的付出。 在堰塞湖上建造大橋難度很大, 工人們在50米的高空作業, 活動空間非常狹窄, 而堰塞湖的地理位置、空氣濕度和溫度都直接影響著施工, “比如焊接的誤差要求在5毫米以內, 我們都嚴格要求, 保障誤差遠低於這個標準。 ”施工方負責人說。 (圖據北川電視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