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好樣兒的!浙大一專案入選教育部第二屆直屬高校精准扶貧脫貧十大典型專案

今天是國際消除貧困日, 也是國家扶貧日。 從2014年起, 國務院將每年10月17日設立為“扶貧日”。 此舉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於扶貧開發工作的高度重視, 也充分體現了對於貧困地區貧困群眾的格外關心, 設立“扶貧日”是繼續向貧困宣戰的一個重要的舉措, 也是廣泛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扶貧開發的一項重要的制度安排。

在國家扶貧日到來之際, 教育部於近日公佈了第二屆直屬高校精准扶貧脫貧十大典型專案名單。 據悉, 浙大地方合作處組織申報的“灑向苗疆都是愛 育得苗嶺花盛開——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組團式幫扶貴州省台江縣人民醫院”專案從42所直屬高校申報的47個專案中脫穎而出, 成功入選十大典型專案。

黔浙情深, 醫療對口幫扶現成效

貴州省黔東南州台江縣, 地處貴州省東南部、黔東南州中部, 距離浙江省杭州市1450余米,

全縣14.5萬人口, 有15個少數民族, 苗族占全縣總人口97%, 有“天下苗族第一縣”之稱。 當地貧困面廣, 貧困程度深, 脫貧任務艱巨。

在學校的整體部署下, 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深入貫徹“扶貧先扶志”“精准扶貧”的扶貧方略, 組團式幫扶台江分院, 獲得了政府、組織和社會多方肯定,

在黔東南州乃至貴州省內形成了幫扶品牌效應, 輻射帶動不少醫院競相交流學習。

今年5月11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通過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遠端醫療協作網路, 對幫扶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組部部長趙樂際不久前在調研視察台江分院時也對幫扶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

轉觀念、強制度、換設備、育人才, 幫扶工作落實處

自我校開展幫扶工作一年多來, 幫扶專家們從改變理念, 加強制度建設入手, 推動了台江分院的系統性改變。 他們導入國際醫院管理的先進理念, 傳承浙大附二院管理模式, 以病人為中心, 建立相應的政策、制度和流程, 到目前為止已新增和修訂流程近30項。

在浙大的支持下, 台江醫院得以大力更新設備。 2016浙江大學贊助1850萬元用於設備更新, 購置了1.5T磁共振、超聲刀、鈥鐳射碎石機、電子胃腸鏡等設備並投入使用;2017年初新增購置無創呼吸機、床旁DR、有創呼吸機等公共應急設備。 此外二院也捐贈了價值40萬元的名醫遠端會診設備, 將分院建成黔東南首個名醫遠端可視會診中心。 設立兒科門診和建立溫馨的產科母嬰同室病房, 組建中醫康復科, 1.5T核磁共振投入使用等等, 為高品質的醫療提供了硬體保障。

幫扶專家們不僅 “授人以魚”,更“授人以漁”。舉辦學術講座和學習班等400餘次,開展臨床查房、手術、疑難病例、會診、義診等1000餘次,手把手帶動醫務人員提升水準。同時還有計劃地組織當地醫護人員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進修學習,幫助培養一批醫療骨幹人才。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扶貧工作讓百姓獲益

醫院還開展了婦科微創技術、骨髓穿刺術、無痛結腸鏡息肉摘除術、等新技術70余項,填補了台江縣醫療技術多項空白,減輕了廣大老百姓的醫療負擔。

結對一年多來,台江分院醫療服務能力迅猛上升。2016年外縣病人前來就醫人數與2015年同期相比增加50%;門急診74222餘人次,同比增長30%;住院12907人次,同比增長18%;手術1244台次,同比增長 66%。2017年與2016年相比,門診、住院、手術、吸引縣外病人人次均明顯上升,藥占比、轉診人數有所下降。台江人民醫院管理制度煥然一新,全院上下精神面貌發生積極陽光變化,社會美譽度和群眾滿意度直線上升。

“在上級領導關懷、專家幫扶下,台江縣醫院幹部職工自信心增強,醫院穩定性好,越做越有幹勁,精神面貌好了。” 幫扶團隊一員,台江縣人民醫院院長汪四花說。

74歲的台江縣方召村貧困戶張天華,因為摔傷骨折多年行動不便。幫扶專家瞭解到情況後,幾次到他家免費診治換藥,留下聯繫方式,叮囑張大爺有事隨時諮詢。老人感動不已,他說:“多虧了黨的好政策,我們看病不僅能減免費用,專家還親自到家裡診療,我心裡說不出的熱乎。”

黃平縣浪洞化稿村四組的吳開成,患有前列腺癌,風險係數高,不少醫院遲遲不予手術,轉到台江縣醫院後,該醫院安排實施切除手術。病人非常感動,逢人就說,“我的病去了很多醫院沒有治好,還是台江縣醫院給治好了。”

1937年,“淞滬戰役”失利,日寇進攻上海,逼近杭州,竺可楨老校長帶領踏浙大上漫漫西遷路,經歷無數艱難曲折,在貴州人民的幫助和支持下,浙江大學結束了兩年多顛沛流離的西遷之路,在貴州黔北找到了一方適於教學科研的淨土。

79年後,浙大與貴州再續前緣,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與台江縣人民政府簽訂幫扶協議,説明台江縣人民醫院改變理念,加強制度,推動了台江分院的系統性改變;贊助台江縣人民醫院更新設備,提供醫療硬體保障;同時,舉辦學術講座和學習班等400餘次,手把手帶動醫務人員提升水準,幫助當地培養了一批醫療骨幹人才。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的幫助下,台江縣醫院醫療服務水準得到切實提高,真正造福台江及周邊地區群眾。

廣濟醫院(現“浙醫二院”首任院長梅騰更先生與患者互相鞠躬致敬)

文字作者:張嵐

本文編輯:浙大微訊社 梁耐嬈

幫扶專家們不僅 “授人以魚”,更“授人以漁”。舉辦學術講座和學習班等400餘次,開展臨床查房、手術、疑難病例、會診、義診等1000餘次,手把手帶動醫務人員提升水準。同時還有計劃地組織當地醫護人員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進修學習,幫助培養一批醫療骨幹人才。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扶貧工作讓百姓獲益

醫院還開展了婦科微創技術、骨髓穿刺術、無痛結腸鏡息肉摘除術、等新技術70余項,填補了台江縣醫療技術多項空白,減輕了廣大老百姓的醫療負擔。

結對一年多來,台江分院醫療服務能力迅猛上升。2016年外縣病人前來就醫人數與2015年同期相比增加50%;門急診74222餘人次,同比增長30%;住院12907人次,同比增長18%;手術1244台次,同比增長 66%。2017年與2016年相比,門診、住院、手術、吸引縣外病人人次均明顯上升,藥占比、轉診人數有所下降。台江人民醫院管理制度煥然一新,全院上下精神面貌發生積極陽光變化,社會美譽度和群眾滿意度直線上升。

“在上級領導關懷、專家幫扶下,台江縣醫院幹部職工自信心增強,醫院穩定性好,越做越有幹勁,精神面貌好了。” 幫扶團隊一員,台江縣人民醫院院長汪四花說。

74歲的台江縣方召村貧困戶張天華,因為摔傷骨折多年行動不便。幫扶專家瞭解到情況後,幾次到他家免費診治換藥,留下聯繫方式,叮囑張大爺有事隨時諮詢。老人感動不已,他說:“多虧了黨的好政策,我們看病不僅能減免費用,專家還親自到家裡診療,我心裡說不出的熱乎。”

黃平縣浪洞化稿村四組的吳開成,患有前列腺癌,風險係數高,不少醫院遲遲不予手術,轉到台江縣醫院後,該醫院安排實施切除手術。病人非常感動,逢人就說,“我的病去了很多醫院沒有治好,還是台江縣醫院給治好了。”

1937年,“淞滬戰役”失利,日寇進攻上海,逼近杭州,竺可楨老校長帶領踏浙大上漫漫西遷路,經歷無數艱難曲折,在貴州人民的幫助和支持下,浙江大學結束了兩年多顛沛流離的西遷之路,在貴州黔北找到了一方適於教學科研的淨土。

79年後,浙大與貴州再續前緣,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與台江縣人民政府簽訂幫扶協議,説明台江縣人民醫院改變理念,加強制度,推動了台江分院的系統性改變;贊助台江縣人民醫院更新設備,提供醫療硬體保障;同時,舉辦學術講座和學習班等400餘次,手把手帶動醫務人員提升水準,幫助當地培養了一批醫療骨幹人才。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的幫助下,台江縣醫院醫療服務水準得到切實提高,真正造福台江及周邊地區群眾。

廣濟醫院(現“浙醫二院”首任院長梅騰更先生與患者互相鞠躬致敬)

文字作者:張嵐

本文編輯:浙大微訊社 梁耐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